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柯萨奇病毒A组6型和B组1型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侯婧涵 段素琴 +9 位作者 徐鸿界 孙文亭 李明学 李艳艳 靳玮华 陈丽雄 刘权 赵远 杨凤梅 和占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PBS方式造模。监测记录15 d内临床指标、生理指标、排毒情况,并在感染后第7天(D7)选取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病毒抗原与核酸检测。结果单独和混合感染的实验组地鼠均出现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WBC、NEUT、LYMPH结果提示病毒感染血象特征;咽拭子、粪便、血液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两种病毒核酸;粪便样品中能分离出两种病毒;脑等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表现及CVA6和CVB1病毒抗原蛋白和核酸的阳性共定位。结论经鼻腔同时滴注CVA6和CVB1混合液能够成功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复制出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疱疹、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病理损伤等,结果显示混合感染组相较于单独感染组病情更为严重,表现为临床症状加重、病毒复制增高以及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本研究为开展人类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金黄地鼠 混合感染 动物模 柯萨奇病毒a6 柯萨奇病毒B组1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柯萨奇病毒A组6型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2
作者 张雪纯 顾玙 +3 位作者 王筱 周雨晴 刘丹 赵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7-924,共8页
目的分析2015—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肠道A组病毒柯萨奇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为优化流行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选取2015—2023年浦东分离的CVA6毒株45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MEGA 11构建VP1区和3D区... 目的分析2015—202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肠道A组病毒柯萨奇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为优化流行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选取2015—2023年浦东分离的CVA6毒株45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MEGA 11构建VP1区和3D区的亲缘性进化树,利用DNAstar V7.0分析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以及氨基酸变异位点,使用Sim⁃plot 3.5.1和RDP 4进行重组分析。结果45株病毒分离株基因型均为D3a亚型,病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介于88%~99.9%和92.4%~100%之间,与原型株(Gdula)相比,同源性为78.0%~80.5%。VP1区序列出现3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存在与CVA4、EV-A71多区域重组现象,3D区发生RF-A(84.5%)和RF-K(15.5%)重组模式,RF-K重组类型具有相似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通过对2015—2023年浦东地区CVA6基因重组及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与多亚型肠道病毒存在重组现象,为该病毒的进化趋势及遗传特征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基因重组 氨基酸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G6P[5]型牛轮状病毒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笑冉 朱庆贺 +2 位作者 宋军 郭东华 孙东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为调查黑龙江省牛群BRV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进化多样性,利用恒河猴胚肾细胞(MA-104)对BRV阳性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和电镜观察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鉴定;进一步通过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获得分离毒株全基因组,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VP4、VP7进化树。结果显示,MA-104细胞盲传至第5代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传至第8代稳定出现CPE,分离毒株经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鉴定为BRV阳性,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物中观察到呈典型车轮状的无囊膜病毒粒子,符合BRV形态特征,表明成功分离得到一株BRV,将其命名为BRV HLJ-J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基因型为G6-P[5]-I2-R2-C2-M2-A11-N2-T6-E2-H3型;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VP4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Y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2%;VP7基因与中国分离毒株LN19-4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8.8%。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G6P[5]型BRV,为黑龙江省BRV遗传进化及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型VP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洪波 阳广菲 +1 位作者 欧维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CVA6 VP1为一亲水性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33.6 k D,等电点为7.92,含有24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没有信号肽、跨膜区和可能的脂酰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居多,有48.52%的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溶液界面;该分子内存在多个潜在的线性B细胞表位,其中的155~165位氨基酸残基区域的抗原指数最高。结论:成功预测到CVA6 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线性B细胞表位,为该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和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 VP1蛋白 生物学信息 B细胞表位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2年江苏省柯萨奇病毒A6型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樊欢 鲍倡俊 +2 位作者 朱立国 胡建利 嵇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65-1173,共9页
目的 研究江苏省2013-2022年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6型(CV-A6)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期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的角度解释CV-A6取代肠道病毒A71和柯萨奇病毒A16成为江苏省引起手足口病(HFMD)主要病原的原... 目的 研究江苏省2013-2022年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6型(CV-A6)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对全基因组各编码区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期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的角度解释CV-A6取代肠道病毒A71和柯萨奇病毒A16成为江苏省引起手足口病(HFMD)主要病原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3-2022年间江苏省地区流行的35株CV-A6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DNASTAR、MEGA7.0和Similarity plots3.5.1等软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相似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和基因重组分析,对P1编码区和3D区主要氨基酸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35株CV-A6江苏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7.5%~99.6%和97.0%~99.8%,与CV-A6原型株Gdula/USA/1949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仅为80.3%~81.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4.7%~95.3%。基于VP1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013-2022年江苏省有34株CV-A6分离毒株分属于D3a基因亚型,1株分属于D2基因亚型;基于3D区进化树划分不同重组模式,2013-2022年江苏省流行的CV-A6出现过4个重组进化分支:RF-A、RF-L、RF-K和RF-C型。重组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流行的CV-A6毒株与CV-A6原型株Gdula/USA/1949在结构蛋白序列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在非结构蛋白和非编码区则与其他EV-A原型株序列相似性更高。而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结果显示,与原型株Gdula/USA/1949相比,P1区和3D区多个氨基酸位点变异频繁,可能会使得衣壳蛋白的结构、潜在的受体结合位点产生变化。结论 通过对2013-2022年江苏省CV-A6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有助于了解江苏省CV-A6基因重组及遗传进化关系,解释了近年来CV-A6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的可能原因,对CV-A6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基因重组 遗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6型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颜湘 刘泉波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病原学确诊为EV71和CA6感染的病例,分为EV7...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病原学确诊为EV71和CA6感染的病例,分为EV71组和CA6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确诊HFMD住院患儿887例,其中EV71组438例(49.4%),CA6组43例(4.8%)。1EV71组和CA6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7.6±8.7)和(27.2±18.2)月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组流行时间不同,CA6组以1~3月所占比例最大,EV71组主要集中于4~7月。3发热、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呕吐、惊跳及肢体抖动)在CA6组发生率明显低于EV71组(P均〈0.05),且意识障碍仅见于EV71组。4CA6和EV71组主要表现为手足疱疹、口腔疱疹和臀部皮疹,CA6组还更表现为躯干、四肢和口周皮疹。CA6组疱疹比例(23/43,53.5%)明显高于EV71组(49/438,11.2%)(P〈0.001)。5CA6组均痊愈,并完成随访;EV71组428例(97.7%)痊愈,1例(0.2%)死亡,347/437例(79.4%)完成随访。CA6组后期脱甲和脱屑的发生率均较EV71组明显增高(P均〈0.001)。CA6组均无后遗症;EV71组肢体瘫痪8/437例(1.8%),癫1/437例(0.2%)。结论EV71和CA6感染所致的HFMD好发于不同季节,与EV71感染相比,CA6感染患儿年龄偏小,皮疹广泛,形态多样,脱甲及脱屑发生率高,神经系统受累较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肠道病毒71 脱甲 脱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C57BL/6J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赵小建 张洁钰 +4 位作者 杨帆 王丽 张真真 唐琳 赵洛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建立由柯萨奇病毒B3(CVB3)Nancy株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C57BL/6J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6周龄C57BL/6J小鼠各50只,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腹腔注射PBS),剩余35只腹腔接种含CVB3 Nancy株的病毒悬液(1×10^... 目的:建立由柯萨奇病毒B3(CVB3)Nancy株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C57BL/6J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6周龄C57BL/6J小鼠各50只,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腹腔注射PBS),剩余35只腹腔接种含CVB3 Nancy株的病毒悬液(1×10^5PFU/只),于感染后第14天取心脏,行HE染色和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价,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做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Ik Bα、GSK3β的表达。结果:4周龄小鼠造模过程中有19只(54.3%)死亡;与对照小鼠比较,模型小鼠心肌呈现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片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CD3、CD45阳性细胞弥漫浸润于心肌间质,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Ik Bα、GSK3β表达增高(P〈0.05)。6周龄小鼠造模过程中有3只(8.6%)死亡,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反应轻于4周龄模型小鼠(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VMC的C57BL/6J小鼠模型,4周龄C57BL/6J小鼠更适用于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病毒性心肌炎 C57BL/6J小鼠 动物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地区2012年柯萨奇A6型肠道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智伟 姚栩 +3 位作者 陈霄璐 谢乃鸿 陈艳 张晓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4-1126,1130,共4页
目的对2012年福州地区分离的其他肠道病毒CVA6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VP1部分序列进化分析。方法肛拭子标本采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对分离株的VP1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经过Blast程序比对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通过M... 目的对2012年福州地区分离的其他肠道病毒CVA6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VP1部分序列进化分析。方法肛拭子标本采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对分离株的VP1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经过Blast程序比对来确定病毒的基因型;通过Mega4.0软件对不同病毒株VP1部分序列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从10份其他肠道病毒患者的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6株CVA6病毒。测序结果显示,该6株CVA6病毒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一致性,但与福州周边国家或地区CVA6的核苷酸一致性为91.8%~97.3%。结论2012年福州市HFMD的病源除Ev71和CVA16外,还包含CVA6病毒。序列分析表明,因此,应加强对手足口病例中其他肠道病原体的检测,并掌握其流行以及病毒遗传进化特征,为HFM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鸭源禽副黏病毒6型的基因组特征分析
9
作者 丁雨 李旭勇 +5 位作者 陈璐 张昕悦 于晓慧 周婉婷 王静静 刘华雷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6期32-37,65,共7页
为了解我国野生水禽中禽副黏病毒6型(APMV-6)的生物学特性,对2020年分离的1株野鸭源APMV-6(Wild duck/Shandong/W683/2020)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APMV-6分离株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基因组长度为16230 nt,基因组结构为... 为了解我国野生水禽中禽副黏病毒6型(APMV-6)的生物学特性,对2020年分离的1株野鸭源APMV-6(Wild duck/Shandong/W683/2020)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APMV-6分离株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基因组长度为16230 nt,基因组结构为3'-N-P-M-F-SH-HN-L-5',3'前导序列和5'尾随序列长度分别为55、54 nt,各基因间隔序列长度不等(2~63 nt);与APMV-1疫苗株La Sota的R值为0.167,抗原性存在较大差异;F蛋白裂解位点为^(104)IREPR↓L^(109),具有典型低致病性APMV分子特征。同源性分析发现,与台湾分离株(MZ802803)同源性最高(96.0%),与其他血清型APMV同源性仅为63.1%~70.2%,与我国雁形目APMV-6分离株(MZ802803)位于同一分支。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野鸟源APMV-6基因组和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黏病毒6 野鸭 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西安地区柯萨奇病毒A6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杨国梁 马超锋 +5 位作者 陈海龙 李焱 李一为 杜全丽 李恒新 颜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89,498,共5页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利用实时荧光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检测CA6,扩增部分阳性标本VP1 (viral protein,VP)基因,并测定序列,与CA6其他参考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在250份样本中CA6阳性者共191份,阳性率为76.4%.进化分析显示西安地区2013年CA6与近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CA6新变种同源性较高,而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序列比对发现本地毒株VP1与CA6新变种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7%~97.5%,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6.0%~99.7%;与CA6原型株及2006年以前中国大陆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2.3%~83.8%,氨基酸相似性为93.8%~94.9%.结论 2013年西安地区HFMD普通病例病原以CA6为主,流行株为近年来流行于全球各地的CA6新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病原 柯萨奇病毒a6(Ca6)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马正海 钱东 +5 位作者 马纪 林仁勇 闻明 钟哲 张富春 张秋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 .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 82 35 % (14/17) ;测序结果显示 ,新疆株HPV16E6基因全长 45 6bp ,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 .E6基因的第 2 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 ,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宫颈癌 E6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新疆 维族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儿童病毒性脑炎暴发肠道病毒ECHO6型分离株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前进 曹春远 +4 位作者 吴水新 杨秀惠 罗招福 何云 廖亦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对埃可病毒6型(ECHO6)福建龙岩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阐明ECHO6病毒福建龙岩分离株的分子生学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的基因关系。方法采集暴发病例脑脊液标本,用RD细胞进行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采用中和试验及PCR序列分析确... 目的对埃可病毒6型(ECHO6)福建龙岩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阐明ECHO6病毒福建龙岩分离株的分子生学特征及其与世界其它分离株的基因关系。方法采集暴发病例脑脊液标本,用RD细胞进行分离病毒,阳性分离物采用中和试验及PCR序列分析确定其血清型别;RT-PCR扩增VP1基因全长,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及亲缘进化树分析。结果 13例细胞培养阳性分离物经中和试验及序列分析结果均为ECHO6。随机选取4株病毒株进行VP1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4个病毒株之间同源性>99%;与山东病毒株E6/SD/sewage/081226/2-2同源性高于其他参考株。在遗传进化树上,4株分离病毒株同属一个分支,为C2亚型。结论 ECHO6是引起本次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儿童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其基因型为C2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埃可病毒6 序列分析 基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抗人疱疹病毒6型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4 位作者 王红英 王德堂 张芳琳 杨乔欣 姚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中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 )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方法 :用HHV 6国内分离株感染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原片 ,建立检测HHV 6IgG的IFA方法 ,并用于育龄期妇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建立的IFA具有特异性。... 目的 :建立检测血清中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 )IgG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方法 :用HHV 6国内分离株感染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制备抗原片 ,建立检测HHV 6IgG的IFA方法 ,并用于育龄期妇女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建立的IFA具有特异性。对 116份育龄期妇女血清标本检测表明 ,HHV 6IgG的阳性率为 72 .4 %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6 1;在孕妇和正常未孕妇女之间 ,以及不同孕期的孕妇之间 ,HHV 6IgG的阳性率和GMT均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建立了具有特异性的IFA法 ,可用于对育龄妇女H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GG抗体 育龄期妇女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L1-E7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昂 郑瑾 +4 位作者 来宝长 耿宜萍 王艳 王一理 司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L1E6Mxx、 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 ,转染CHO细胞 ,以抗HPV 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 ,转染各种pVAX1 L1E6Mxx、 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 N值均 >2 .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所构建的 pVAX1 L1E6Mxx 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可在转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 E6Mxx和L1 E7Mxx蛋白 ,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E6 L1-E7 人乳头瘤病毒18 表达载体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淋巴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军连 徐志凯 +2 位作者 闫庆国 张永清 姚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5-566,共2页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PCR,分别检测淋巴瘤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6 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HV-6 DNA序列。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HHV-6...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PCR,分别检测淋巴瘤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HV-6 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HV-6 DNA序列。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HHV-6抗原。结果:淋巴瘤患者血清抗HHV-6抗体的阳性率为95.5%,几何平均滴度为1:123,PBMC中HHV-6 DNA的检出率为5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的5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4例HHV-6抗原阳性。结论:HHV-6感染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 淋巴瘤 免疫组化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引起的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涛 孙红敏 +8 位作者 何敏 周沁易 汪君君 林其洲 乔梦凯 李德林 谢国祥 丁洁 张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3-577,共5页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经过知情同意,采集某幼儿园所有病例和罹患率较高的小1班、中2班全体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RT-PCR...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经过知情同意,采集某幼儿园所有病例和罹患率较高的小1班、中2班全体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对检测阳性的儿童,每间隔1周再次采集标本开展检测,直至连续两次均为阴性时终止采样。结果:儿童罹患率为8.2%(17/208),发现隐性感染者17例。小1班和中2班流行曲线都呈现单峰分布,卫生学调查排除饮食和饮水传播。病原检测显示为CV-A6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检测阳性者中隐性感染比例为52%(95%CI:34%~69%)。排毒时长中位数为18 d(95%CI:16~25 d),最短为1周内(4 d),最长为5.5周(39 d),Log-rank检验显示病例与隐性感染者、男性与女性、咽部与肠道排毒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此轮由CV-A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CV-A6隐性感染比例高,排毒时间长。建议提高监测敏感性,病例解除隔离返园(校)、班级复课后应开展持续的健康监测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 手足口病 暴发 排毒时长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艳娥 张菊 +2 位作者 阎小君 宋天保 李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 目的 分析中国陕西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型 )E6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 1例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HPV16E6基因 ,与GenBank收录的原型相比 ,E6基因中有 2个碱基发生突变 ,推导其编码的氨基酸有 1个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E6基因 宫颈癌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型基因组晚期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淼 张明策 +2 位作者 许雪梅 陈连凤 宋国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分离的乳头瘤病毒6型(HPV-6)基因组晚期区编码序列变异情况。方法采用重叠PCR设计,分别从HPV-6阳性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扩增出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克隆,经测序... 目的初步分析我国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分离的乳头瘤病毒6型(HPV-6)基因组晚期区编码序列变异情况。方法采用重叠PCR设计,分别从HPV-6阳性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扩增出主要衣壳蛋白L1和次要衣壳蛋白L2基因片段,插入质粒载体克隆,经测序、拼接获得HPV-6基因组晚期区序列。结果得到的两条长2869bp的HPV-6晚期区序列(GenBank序列索取号AY015006,AY015008)均具有完整的L1和L2开放阅读框(ORF),与原型序列比较,在L1和L2ORF中共有9个核苷酸变异,其中错义突变4个(有3个发生在L2ORF,1个在L1ORF)。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克隆的晚期区序列属于HPV-6b亚型。结论HPV-6基因组晚期区编码序列非常保守(核苷酸变异率小于0.28%),并且L1ORF比L2ORF更为保守,其中位于L1ORF中7081位的A→G和7099位的G→A两处共有突变在我国HPV-6分离物中具有代表性。本研究首次从我国尖锐湿疣组织标本克隆了HPV-6基因组晚期区全长编码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瘤病毒6 晚期区序列分析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佳南 刘慧兰 +4 位作者 郑建涛 王伟 庄庭培 黄杰翔 傅加栋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9-2184,共6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中TLR7信号通路产生IL-6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VMC患者110例,健康志愿者93例。分离受试人员血液中的CD4^(+)...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中TLR7信号通路产生IL-6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VMC患者110例,健康志愿者93例。分离受试人员血液中的CD4^(+)T细胞,检测其中CVB3的水平以及Th17细胞数量。CVB3感染CD4^(+)T细胞后,检测Th17细胞以及IL-17、IL-21、TNF-α的水平。敲低TLR7或TLR7抑制剂处理后,检测CVB3感染的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VMC患者血浆hsCRP、IL-17、IL-21、TNF-α水平较高(P<0.05)。AVMC患者CD4^(+)T细胞中CVB 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VMC患者的平均病毒滴度为230 PFU/ml,而健康志愿者中未检测到病毒(P<0.05)。在CD4^(+)T细胞中,AVMC患者Th17的数量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增加(P<0.05)。AVM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的数量与CVB3病毒滴度呈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后Th17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并且上清液中IL-17、IL-21、TNF-α的水平均升高(P<0.05)。敲低TLR7并且CVB3感染CD4^(+)T细胞后,Th17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CVB3感染CD4^(+)T细胞后磷酸化激活形式的TLR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LR7抑制剂M5049处理并且CVB3感染CD4^(+)T细胞后,Th17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CVB3感染后,CD4^(+)T细胞中IL-6的分泌水平升高(P<0.05)。敲低TLR7并且CVB3感染后,CD4^(+)T细胞中IL-6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TLR7抑制剂M5049处理并且CVB3感染后,CD4^(+)T细胞中IL-6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IL-6抗体处理并且CVB3感染CD4^(+)T细胞后,Th17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CVB3通过磷酸化激活TLR7,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并向Th17细胞分化。因此,TLR7是AVMC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TLR7 IL-6 TH17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2型、3型、6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静 曾威 +1 位作者 朱玲 何启盖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猪细小病毒2型(PPV2)、猪细小病毒3型(PPV3)、猪细小病毒6型(PPV6)的方法,本研究根据PPV2、PPV3、PPV6各自的NS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上述病原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猪细小病毒2型(PPV2)、猪细小病毒3型(PPV3)、猪细小病毒6型(PPV6)的方法,本研究根据PPV2、PPV3、PPV6各自的NS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上述病原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PPV2、PPV3、PPV6的基因组DNA均能有效扩增,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HP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的核酸均无特异性扩增,特异性较强;对PPV2、PPV3、PPV6的重组质粒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32×10^3拷贝/μL、9.62×10^3拷贝/μL、4.25×10^3拷贝/μL,与其他研究者已建立的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敏感性较高。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25份可疑临床样品检测,同时利用文献报道的单一PCR方法检测,二者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为检测PPV,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2 猪细小病毒3 猪细小病毒6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