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上调,上调的RAGE进一步促进了AD的发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RAGE和Aβ结合,引起神经元毒性、持久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紊乱。对RAGE-Aβ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糖尿病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生成明显增多。文中观察AGEs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SW-480,...目的糖尿病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糖尿病患者体内生成明显增多。文中观察AGEs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SW-480,以终浓度分别为100μg/ml、200μg/ml、500μg/ml的AGE-BSA处理细胞24h,并设正常对照组和BSA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SW-480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mR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mRNA的表达。结果①MTT结果示100μg/ml、200μg/ml、500μg/mlAGE-BSA作用SW-480细胞24 h后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②流式细胞术结果示200μg/mlAGE-BSA干预组24 h后可以减少SW-480细胞G1期百分率,同时增加S期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0μg/mlAGE-BSA干预后可以上调RAGEmRNA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P<0.05)。结论 AGEs能促进SW-48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AGEmRNA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加速细胞G1期向S期转换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he 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在中枢神经系统,RAGE主要在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人脑中RAGE的表达可被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上调,上调的RAGE进一步促进了AD的发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RAGE和Aβ结合,引起神经元毒性、持久性的炎症反应、血管功能紊乱。对RAGE-Aβ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可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文摘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oluble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sRAGE)、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ndogenous secretory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esRAGE)水平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动静脉内瘘术且成功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静脉内瘘血管超声检查是否发现血栓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52例)和对照组(无动静脉内瘘血栓,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透析前后血清sRAGE、esRAG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esRAGE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RAGE、esRAGE水平在术前和首次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透析后、第二次透析前后、第三次透析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RAGE、esRAGE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和首次透析前(均P<0.05),随着透析次数增加,血清sRAGE、esRAGE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首次透析后、第二次透析前后、第三次透析前后研究组患者血清sRAGE、esRAGE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RAGE、esRAGE水平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3(95%CI:0.677~0.852)、0.807(95%CI:0.741~0.88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71μg/L、0.38μg/L;二者联合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AUC为0.8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8%、7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RAGE水平≤0.71μg/L、esRAGE水平≤0.38μg/L均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血清sRAGE、esRAGE低水平均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其水平变化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