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产仔数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储明星 吴常信 +2 位作者 张建生 顾建平 孙士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1,共3页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 :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75 4%和6 9 8% ,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18 3%和 2 3 7% ,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6 3%和 6 5 % ,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数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3 0 1和 12 42 ,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 2 77和 2 49头 ,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 ,显性度分别为 0 91和 0 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窝产仔数 大白猪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多元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M模型的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动态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包海柱 高聚林 +1 位作者 马庆 胡树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发育时期的数据资料,估算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 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发育时期的数据资料,估算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发育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显性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基因在粗脂肪积累的不同发育时期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存在发育期间的间断表达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开花后0 ~ 10d和30~40d的时段内未能检测到加性遗传效应,25d120d时段是加性效应表达的高峰期;显性效应在开花后的45d内均有极显著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开花后的15 ~ 30d的时段是显性微效多基因被激活及表达的活跃期,即杂种优势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母体效应在开花后的35 ~ 45d内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其中最活跃期为开花后的40d135d时段;在开花后的20d内(开花后初期和中期),基因效应的表达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含油率 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戴培刚 罗成刚 +3 位作者 唐义芝 陈维建 张华述 程立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46,共6页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要作用,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腰叶长和叶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而株高、节距、腰叶宽和茎围性状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6种重要农艺性状狭义遗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腰叶长>叶数>株高>节距>腰叶宽>茎围,其中,腰叶长和叶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分别为0.35和0.33,适合进行早代选择。另外,估算了供试材料的遗传效应值,并对各亲本及组合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本研究为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晾烟 农艺性状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超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亚萍 张明义 +2 位作者 范绍强 宁东贤 王全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Griffing方法I,对抗黄矮病 (BYDV)小麦品系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粒重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核质互作 ;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 1号”... 采用Griffing方法I,对抗黄矮病 (BYDV)小麦品系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粒重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核质互作 ;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 1号”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亲本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为优良抗病丰产亲本 ,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矮病 小麦 抗病品系 粒重 遗传特性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范绍强 郑王义 +2 位作者 谢咸升 李峰 宋保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性状 抗黄矮病 遗传分析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不完全双列杂交 小麦 加性基因效应 配合力效应值 特殊配合力 遗传特性 主导作用 亲本材料 单株产量 利用价值 抗病育种 丰产性 母本 父本 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卢秀萍 肖炳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2,33-34,共4页
以14个烤烟品种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非条件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现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 以14个烤烟品种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非条件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现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基因为主,宜通过选育纯系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在条件方差分析中,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表明控制株高性状的基因在整个发育时期并非持续、稳定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株高对最终株高的遗传贡献分析表明,早期株高对最终株高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影响最大,意味着对株高的早期选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株高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发育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份水稻籼粳交衍生株系属性鉴定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萍萍 游月华 +1 位作者 黄水明 江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形态指数 偏籼型材料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粒数叶比遗传背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民安 高文华 +1 位作者 胡珍荣 谢令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 6× 6完全双列杂交 ,对 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粒数叶比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粒数叶比的一般配合力 (GCA)效应 ,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和反交 (R)效应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均方比为 2 5...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 6× 6完全双列杂交 ,对 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粒数叶比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粒数叶比的一般配合力 (GCA)效应 ,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和反交 (R)效应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均方比为 2 5 44 9∶0 942 3∶1,粒数叶比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以加性占绝对优势 ,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 ;粒数叶比的广义遗传力 (^h2 B)为 98 10 % ,狭义遗传力 (^h2 N)为 45 16 %。河农 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粒数叶比 配合力 产量育种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行为研究
10
作者 汪李平 向长萍 王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对硝酸盐含量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白菜品种江苏矮脚黄(P1)、上海青(P2)及其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B2)6个群体共计460株进行了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并采用联合尺度检验法分析其硝酸盐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白... 对硝酸盐含量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白菜品种江苏矮脚黄(P1)、上海青(P2)及其杂交一代(F1)、杂交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B2)6个群体共计460株进行了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并采用联合尺度检验法分析其硝酸盐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属于数量性状,其遗传表现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小白菜高硝酸盐含量对低硝酸盐含量性状为部分显性,显性度为0.45。通过对遗传力的估计值计算结果表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广义遗传力为56.1%,狭义遗传力为21.6%,显性作用和环境影响都较大。因此,选育低硝酸盐含量的品种,应注重在高世代(如F5或F6)进行选择,不宜采用个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含量 品种 江苏矮脚黄 上海青 杂交一代 杂交二代 回交一代 群体 数量性状 遗传表现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水稻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林文雄 何华勤 +5 位作者 董章杭 沈荔花 郭玉春 梁义元 陈芳育 梁康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8-353,共6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 2配制的 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 ,控...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 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研究了按双列杂交设计 (5× 6 ) 2配制的 1套包括亲本、F1 2个世代的水稻遗传材料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互作效应。遗传方差分析表明 ,控制水稻不同叶龄期化感作用的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呈交替表达趋势 ,叶龄在 7叶期受加性效应控制 ,在 3叶期和 6叶期由显性效应控制 ,在 5叶期和 8叶期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 ,以显性效应为主。这解释了在化感作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间断性表型表现的遗传原因。普通狭义遗传率随叶龄增大趋于下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较大 ,据此讨论了如何结合应用水稻化感作用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受体植物 化感作用 动态遗传 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 莴苣 化感抗草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亮 吴艳 +4 位作者 孟宪民 戚俐 宿桂梅 焦阳 钟亮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除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外,还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其中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比率较大;在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所占的比率最大,显性效应所占的比率较小,母体效应则不显著。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力h2N=66.67%,雄性柞蚕的全茧量遗传力h2N=78.38%,高于雌性柞蚕。由于雌性、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效应在总遗传方差中均占有较大比率,因此全茧量性状选择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且对雄性个体具有更好的选择效果,但全茧量性状遗传存在负向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性别差异 遗传特点 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3 位作者 闫志顺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构成性状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5号×H03-7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改善产量构成性状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基因效应 配合力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单球重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加付 饶立兵 +1 位作者 陈海鹏 张士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以 7个花椰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采用朱军提出的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估算单球重等性状的遗传率 ,单球重与球径、球高、株高、株幅和成熟期之间的各种遗传相关系数 ,以及单球重间接选择的相对遗传效率。结果表明 ,单球重与成熟期... 以 7个花椰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采用朱军提出的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估算单球重等性状的遗传率 ,单球重与球径、球高、株高、株幅和成熟期之间的各种遗传相关系数 ,以及单球重间接选择的相对遗传效率。结果表明 ,单球重与成熟期、球径间存在较大的加性相关 ,选择成熟期和球径时 ,单球重相对遗传效率分别达到 12 4 .5 %和 74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单球重 相关性 显性遗传模型 育种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2 位作者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及环境效应控制,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粗灰分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饲草品质性状中除无氮浸出物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饲草品质性状 基因效应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