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军 连林生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第10期12-15,共4页
综述了畜禽数量性状座位 (QTL)定位的原理、基本策略。
关键词 定位策略 基因图谱 试验设计 繁殖生物技术 畜禽 数量性状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黄银花 李宁 +1 位作者 孙汉 黄路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88-592,共5页
近二十年来 ,各种DNA标记技术及相关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高密度、覆盖面广的连锁图谱的构建及QTL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本文就目前世界上建立的几个较有影响的资源家系、各种DNA标记技术、家禽中定位的QTL及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家禽 数量性状 基因定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2、7和8号染色体上影响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巩元芳 卢昕 +3 位作者 王志鹏 李珊 邱小田 张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1297,共7页
以3个品种(长白猪、大白猪、松辽黑猪)16个公猪家系共计368头仔猪组成资源群体,在猪2、7和8号染色体上共选取35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方差组分分析方法,对影响与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共计18项血常规指标的数量... 以3个品种(长白猪、大白猪、松辽黑猪)16个公猪家系共计368头仔猪组成资源群体,在猪2、7和8号染色体上共选取35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方差组分分析方法,对影响与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共计18项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检测.通过似然比检验,并以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作为检验统计量的分布,共发现22个在P<5%水平下显著的QTL,其中在2号染色体上有9个,分别影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压积,在7号染色体有7个,分别影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总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在8号染色体上有6个,分别影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为尽可能地避免由于多重检验所造成的假阳性率的升高,我们采用了控制假检出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的方法来对这22个QTL进行进一步检验,发现有14个达到FDR<5%显著水平,其中又有9个达到FDR<1%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指标 数量性状基因(qtl) 方差组分分析 假检出率(F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与奶牛数量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6
4
作者 储明星 叶素成 陈国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7-340,共4页
本文对奶牛产奶性能(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蛋白率、蛋白量)、乳房炎及体细胞数、繁殖性能、生产寿命等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奶牛 数量性状 qtl定位 产奶性能 乳房炎 体细胞数 遗传标记 繁殖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数量性状基因座的复合区间定位法 被引量:25
5
作者 吴为人 李维明 卢浩然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94-399,共6页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复合区间定位法是区间定位法的1种改进方法,它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性,但计算上比较复杂和费时.由于其似然比统计量的联合分布未知,故准确的显著性测验临界值必须采用排列测验法或模拟抽样法进行...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复合区间定位法是区间定位法的1种改进方法,它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性,但计算上比较复杂和费时.由于其似然比统计量的联合分布未知,故准确的显著性测验临界值必须采用排列测验法或模拟抽样法进行估计,但其复杂费时的计算使得这些经验方法显得不实用.本文给出基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复合区间定位法,它保持了复合区间定位的基本性质,但在计算上要比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简单和快速得多.由于它对性状的分布无需特殊的要求,因而有更广的适用范围.通过消除模型中冗余的标记,可使数值计算速度进一步提高.这样,用经验方法估计显著临界值就变得可行了.另外,消除冗余标记还可提高QTL定位的准确性,改进QTL效应的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 复合区间定位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7
6
作者 鲁绍雄 连林生 《中国牛业科学》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的精细定位是实施QTL克隆及标记辅助选择(MAS)的重要基础。然而就目前畜禽QTL定位的结果来看,除了通过候选基因法识别的少数基因外,大多数QTL定位的精度仍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QTL定位的精度,缩小...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的精细定位是实施QTL克隆及标记辅助选择(MAS)的重要基础。然而就目前畜禽QTL定位的结果来看,除了通过候选基因法识别的少数基因外,大多数QTL定位的精度仍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QTL定位的精度,缩小QTL定位的置信区间,人们相继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QTL定位方法。本文在分析畜禽QTL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影响畜禽QTL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提高QTL定位精确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数量性状基因 精细定位 标记辅助选择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数量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林生 宋忠利 +1 位作者 李毓珍 马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527-4529,共3页
QTL分析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从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QTL定位原理、作图群体、方法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QTL的研... QTL分析就是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工具、以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关系确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从植物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QTL定位原理、作图群体、方法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QTL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数量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苏丹草后代群体农艺及产量性状QTL初步定位
8
作者 孙安栋 高建明 +3 位作者 吕芃 裴忠有 杨庭金 罗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为进一步探究高粱籽粒和茎秆产量的遗传规律,运用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TS 185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得到F_(2)及F_(2)∶3群体,利用115对多态性引物对430份F_(2)群体使用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LOD值等于3作为阈值。结果表明,分蘖... 为进一步探究高粱籽粒和茎秆产量的遗传规律,运用粒用高粱忻粱52和苏丹草TS 185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并得到F_(2)及F_(2)∶3群体,利用115对多态性引物对430份F_(2)群体使用区间作图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以LOD值等于3作为阈值。结果表明,分蘖数、叶片数、茎粗、穗长、株高、茎秆鲜质量、整株鲜质量、着壳率、穗质量、千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单穗粒数12个农艺性状共检测到86个QTL。在1号染色体sam17164—sam15397区间定位到茎秆鲜质量的QTL;在2号染色体Xcup64—Xcup26区间定位到分蘖数的QTL,Xtxp019—sam01138区间定位到叶片的QTL,Xcup26—Xtxp080区间定位到茎秆鲜质量的QTL;在3号染色体sam44791—sam33751区间定位到穗长的QTL;在7号染色体sam39622—sam43980区间定位到着壳率的QTL;在8号染色体sam10491—sam17740区间定位到整株鲜质量的QTL;在10号染色体sam710901b—sam59778区间定位到分蘖数的QTL,以上这些都是新检测到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重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子义 田自华 《中国糖料》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阐述了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遗传育种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了作物QTL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在甜菜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甜菜 数量性状基因(qtl)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与家蚕育种
10
作者 吴萍 李奕仁 沈兴家 《中国蚕业》 2004年第4期4-7,共4页
传统的育种方法一般根据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育种亲本及后代进行适当的选种选配,以提高育种群的优良基因频率,降低不良基因频率,从而达到改良经济性状的目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y Trait Locus QTL)一改传统数量遗传学将控制... 传统的育种方法一般根据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育种亲本及后代进行适当的选种选配,以提高育种群的优良基因频率,降低不良基因频率,从而达到改良经济性状的目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y Trait Locus QTL)一改传统数量遗传学将控制某个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方法,直接将研究目标指向各个基因座,借助各种遗传标记,通过统计学处理,将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基因剖分开来,使其定位于特定的染色体上,确定它们与其它基因的关系,最终还将分析出其DNA序列.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操纵.QTL一经提出即受到育种家们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在植物和畜禽中的研究较为广泛并取得可喜的进展,但在蚕的研究中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就QTL有关的原理、定位方法及在家蚕中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方法 数量遗传学 数量性状基因 家蚕 选种 qtl 经济性状 基因频率 统计学处理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籽指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蓓 姚金波 +4 位作者 李燕 朱守鸿 房圣涛 陈伟 张永山 《中国棉花》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为挖掘棉花籽指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棉花籽指差异较大的陶小铃和大桃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F_(2)群体的籽指进行调查,选取具有极端籽指的植株构建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混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为挖掘棉花籽指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棉花籽指差异较大的陶小铃和大桃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对F_(2)群体的籽指进行调查,选取具有极端籽指的植株构建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混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3个与棉花籽指相关的区域,分别位于A07染色体42.6~91.6 Mbp,A13染色体2.2~5.3 Mbp,D10染色体7.1~8.3 Mbp。3个区域的Δ(SNP-index)峰值区段共包含142个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棉花籽指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籽指 数量性状位点(qtl) 定位 混合群体分离分析(BSA) BS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衰老的基因:采用AFLPs定位黑腹果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
12
作者 LuckinbillLS 储明星 邓学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3年第6期23-23,共1页
本研究检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s)在定位寿命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中的应用。用来自黑腹果蝇中选种群的长寿和短寿近交系回交,寿命的度量被绘制成一种分布。从该分布的极端中筛选出与长寿相关的AFLP标记。为了检验它们与进一步... 本研究检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s)在定位寿命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中的应用。用来自黑腹果蝇中选种群的长寿和短寿近交系回交,寿命的度量被绘制成一种分布。从该分布的极端中筛选出与长寿相关的AFLP标记。为了检验它们与进一步重组的相关,第2个F1代又回交了3个世代并进行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标记 回交 数量性状基因 选种 qtl 世代 分布 长寿 黑腹果蝇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2 位作者 苏泽胜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关显著的产量性状QTL往往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同区域 ,并集中在少数几个连锁群上。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 ,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的重演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回交重组自交系 混合线性模型 qtl分析 染色体 水稻 产量 数量性状 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体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3
14
作者 张研 梁利群 +3 位作者 常玉梅 侯宁 鲁翠云 孙效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以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进行QTL单标记定位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 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体长性状的标... 以大头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遗传连锁图谱,利用Windows Map Manager 2.0的标记回归法进行QTL单标记定位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区间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 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体长性状的标记回归研究中,共7个标记达到显著水平(P<0.01),对性状的贡献率为14.00%~27.00%,其中3个标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HLJ534,HLJ319,HLJ370座位可能与影响鲤鱼体长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在体长性状的QTL区间定位研究中,共6个QTL达到连锁群显著水平(P=0.05),对性状的贡献率为11.33.%~23.12%,其中2个达到连锁群极显著性水平(P=0.01),它们的加性效应方向并不一致。HLJ190-HLJ497区间和HLJ479-HLJ483区间是影响鲤鱼体长性状的主效QTL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微卫星 体长 数量性状定位(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粒形性状QTL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牛远 谢芳腾 +5 位作者 布素红 谢尚潜 韩世凤 耿青 刘兵 章元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09-616,共8页
在溧水中子黄豆×南农493-1衍生的504个F2:6家系中选择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7个杂合单株和168个重组单株,衍生成356株RHL-F2个体(群体Ⅰ)和168个重组体家系(群体Ⅱ)。群体Ⅱ来自142个F2:6家系,若每个F2:6家系只保留1个重组家系... 在溧水中子黄豆×南农493-1衍生的504个F2:6家系中选择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7个杂合单株和168个重组单株,衍生成356株RHL-F2个体(群体Ⅰ)和168个重组体家系(群体Ⅱ)。群体Ⅱ来自142个F2:6家系,若每个F2:6家系只保留1个重组家系则构成群体Ⅲ。采用lasso和复合区间作图(CIM)法检测3个群体粒形性状2种指标的QTL。结果表明,lasso法检测到的粒长关联标记是O19和S21/Satt33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S21~S22和O23~O19;lasso法检测到的粒宽关联标记是O19/O21,而CIM检测到的QTL区间是O23~O19/O19~O21;长宽比与S21~S22关联是由于粒长QTL引起的,与O23~O19/O19~O21关联是由于粒长和粒宽QTL引起的。将原Satt331~Satt592目标区间的粒长QTL剖分为与标记S21~S22和O23~O19/O19~O21关联的2个多效性QTL。根据大豆基因注释数据库,Glyma10g35240和Glyma10g34980可能是控制粒形性状发育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粒形 数量性状基因 精细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青杨木材性状QTLs定位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秦军 苏晓华 +1 位作者 黄烈健 张志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60,共6页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 利用来自 87个F2 代单株的 81 0个标记 (784个AFLP标记和 2 6个SSR标记 )构建了美洲黑杨×青杨杂种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包括 1 9个主要连锁群 ,共有 36 8个标记 (35 6个AFLP标记和 1 2个SSR标记 )。框架图总图距为 3382 4cM ,平均标记间距为 9 6 9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检测区间为 2cM条件下检测到 8个与木材性状有关的QTLs。其中与木材基本密度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2 7 1 %、2 7 1 %、2 5 5 % ,与微纤丝角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1 8 6 % ,与纤维长度关联的QTLs贡献率为 4 8 9% ,与纤维宽关联的 3个QTLs贡献率分别为 1 7 4 %、2 7 4 %和 4 8 3%。这 8个QTLs遗传作用方式均为超显性 ,其中只有 2个与基本密度关联的QTLs来自于美洲黑杨 ,其余 6个均来自于青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青杨 木材性状 qtlS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连锁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草稻种子休眠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 被引量:9
17
作者 井文 江玲 +2 位作者 张文伟 翟虎渠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42,共6页
利用杂草稻与粳稻品种衍生的分离群体对控制种子休眠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研究。检测到4个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分别位于第1、第2和第6(2个)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8%、7.1%、5.5%和4.5%,其中第2染色体上的QTL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种子休... 利用杂草稻与粳稻品种衍生的分离群体对控制种子休眠性的遗传基础进行了研究。检测到4个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分别位于第1、第2和第6(2个)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8%、7.1%、5.5%和4.5%,其中第2染色体上的QTL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种子休眠性的位点,多项方差分析表明这4个位点的作用具有累加效应。种子发芽率与开花时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检测到的唯一一个控制抽穗期的QTL与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一个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连锁或具有多效性,这可能是造成其显著相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种子休眠 抽穗期 数量性状基因(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图谱定位稻米性状的QTL 被引量:14
18
作者 汪斌 兰涛 吴为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两系杂交稻强优组合培矮64s/E32的1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含有8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福建农林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已构建的微卫星标记连锁图,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糙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重)的QTL进行定... 以两系杂交稻强优组合培矮64s/E32的1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含有8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福建农林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已构建的微卫星标记连锁图,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糙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重)的QTL进行定位。在本试验中共定位了18个QTL,其中8个控制粒长,4个控制粒宽,6个控制粒重,它们对粒长、粒宽和粒重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78.61%、68.62%和7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数量性状基因 qtl 微卫星图谱 基因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法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条件QTL定位分析油菜不同脂肪酸组分对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继变 陈洪成 +3 位作者 陈玉波 张晓玉 徐海明 赵坚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4-512,共9页
利用先前构建的Sollux/Gaoyou DH群体在4种环境下的表型结果和最新遗传图谱,通过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剖析油菜种子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含油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检测到的所有主效、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TL效应值均较小,但主效QTL都... 利用先前构建的Sollux/Gaoyou DH群体在4种环境下的表型结果和最新遗传图谱,通过条件和非条件QTL定位剖析油菜种子4种主要脂肪酸含量与含油量之间的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检测到的所有主效、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TL效应值均较小,但主效QTL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检测到7、10、10和5个芥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QTL位点,其中位于A2、A7、A9和C1上的芥酸,C7和A9上的油酸和亚麻酸以及A4、A10、C6、C7和C9上的亚油酸位点为新检测出的微效QTL.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OilA9、OilC2和OilC8-1受亚油酸影响较大.OilA4同时受油酸、亚麻酸和芥酸的影响,OilA1、OilA7和OilC8-2所在区间可能存在控制油酸含量的微效基因,对含油量起调控作用.另外,还检测出4个效应值更小的条件QTL新位点,进一步说明含油量性状的复杂性和难以操控性.检出的芥酸和3个18碳脂肪酸的QTL数量远多于已有在芥酸分离群体中定位到的QTL,但效应值均较小,表明在无主效芥酸等位基因分离情况下,使控制芥酸和3种18碳脂肪酸的众多微效基因得以表达.通过标志辅助聚合微效高芥酸等位基因可能对选育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品种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标志辅助选择OilA7和OilC8位点的高含油量等位基因可同步提高种子中油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脂肪酸 数量性状基因 条件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芽率QTL定位及相关生理性状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爱芬 王雯 +3 位作者 李加纳 谌利 王家丰 刘列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利用GH06×P174组合衍生的183个重组自交系进行种子发芽率遗传分析及种子发芽期间种子生理性状分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室温下保存两年的种子(STY)、保存1年的种子(SOY)与新收获种子(FS)发芽率进行QTL定位。另外对保存两年的种... 利用GH06×P174组合衍生的183个重组自交系进行种子发芽率遗传分析及种子发芽期间种子生理性状分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在室温下保存两年的种子(STY)、保存1年的种子(SOY)与新收获种子(FS)发芽率进行QTL定位。另外对保存两年的种子及新收获的种子萌发期间脂肪酶活性、电导率、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及根系活力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批种子的发芽率QTL位点各不相同,保存两年的种子在第9、14、17条连锁群上分别检测到1个位点,保存1年的种子在第5、9条连锁群上各检测到1个位点,新收获的种子在第4、18条连锁群上分别测检到1个位点。研究发现,3批种子的发芽率相关性不显著,发芽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保存不同年份种子的发芽率QTL各不相同,这表明甘蓝型油菜发芽率受很多不同因素所控制。保存两年及新收获种子的发芽率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可以通过电导率的测定估测发芽率,电导率的研究对种子发芽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数量性状基因(qtl) 发芽率 生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