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1
作者 弓正威 郝明 +3 位作者 李云 曹东 张怀刚 刘宝龙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6-1228,共13页
小麦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有利于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为进一步揭示小麦农艺性状变异及育种改良,该研究选用小麦品种‘蜀麦969’与‘蜀麦830’构建了包含89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F7)群体,利用简化基因... 小麦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有利于高产稳产新品种培育。为进一步揭示小麦农艺性状变异及育种改良,该研究选用小麦品种‘蜀麦969’与‘蜀麦830’构建了包含89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F7)群体,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重组自交系及其亲本进行了基因分型,结合农艺性状表型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鉴定了控制株高、穗下节长、芒长、穗长、旗叶长、旗叶宽、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表面积的QTL位点。结果表明:(1)鉴定到27个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13个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74%~26.70%,其中,7B染色体608.58~609.12 Mb区间的QTL位点同时控制株高和穗下节长,这一位点在2个年份均被检测到;5A染色体519.94~528.83 Mb区间的QTL同时控制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而5D染色体437.38~439.30 Mb区间的QTL同时控制千粒重和籽粒表面积;7个QTL位点与前人报道的位置相同。(2)在QTL定位区间开展功能基因预测,成功预测2个株高、4个分蘖和3个千粒重的候选基因,其中2个株高候选基因分别是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样蛋白激酶家族蛋白和赤霉素2-氧化酶的基因;4个分蘖候选基因分别是编码生长素反应蛋白、RING/U-box超家族蛋白和2个F-box蛋白的基因;3个千粒重候选基因分别是编码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受体样蛋白激酶家族蛋白、蛋白激酶家族蛋白和叶绿素a-b结合蛋白的基因。该研究鉴定的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位点,既为候选基因精细定位及克隆提供了依据,也可助力小麦新品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连锁图谱 qtl定位 候选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丹草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2
作者 王慧婷 徐文锋 +5 位作者 田振平 张霞 樊荣 皇馨悦 于卓 于肖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41,共11页
品质性状是衡量牧草优劣的重要指标,在牧草的定向改良和品种选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质牧草可有效改善牲畜饲喂效率,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包含150个株系的高丹草F2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在4个不同环境情况下,基于前期构... 品质性状是衡量牧草优劣的重要指标,在牧草的定向改良和品种选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质牧草可有效改善牲畜饲喂效率,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包含150个株系的高丹草F2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在4个不同环境情况下,基于前期构建的高丹草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对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磷含量和钾含量五个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在置信区间内筛选与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果显示,以LOD≥3为阈值,共定位到198个QTL,其中,有16个QTL在多个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主要分布在LG3、LG4、LG6、LG7和LG8连锁群上,单个贡献率为8.8%~13.7%,包含7个主效位点(表型贡献率≥10%),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关的主效位点1个,与酸性洗涤纤维和钾含量相关的主效位点各3个;通过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筛选出13个与高丹草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为今后深入开展高丹草分子育种及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丹草 品质性状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3
作者 王健胜 王二伟 +2 位作者 马爱锄 侯桂玲 程世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6,共8页
为了探讨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株高分子遗传机制,以普冰3228×京4839杂交构建的包含196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普冰3228株高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分析,并对株高候选基... 为了探讨小麦新种质普冰3228株高分子遗传机制,以普冰3228×京4839杂交构建的包含196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普冰3228株高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分析,并对株高候选基因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株高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其分布在20.04~207.14 cM;共检测到株高QTL 27个,这些QTL被定位于1A、1D、2A、3A、3B、3D、4B、4D、5A、5D、7A和7D染色体上,其对数优势比(LOD)值介于2.62~18.02,解释变异率分布在3.40%~21.98%,在4B、4D和7D染色体上分别发现1个株高稳定QTL;基于QTL定位结果,对株高进行候选基因分析,共获得株高相关候选基因1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普冰3228 株高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大小数量性状核苷酸定位及候选基因初步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乔丹 白冰楠 +12 位作者 葛群 刘小芳 栾玉娟 牛皓 龚举武 巩万奎 闫浩亮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Elsamman Elameer 陈全家 袁有禄 《中国棉花》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棉籽是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生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棉籽大小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籽棉产量。为发掘控制棉籽大小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陆地棉ZR014121和EZ60为亲本构建了200个... 棉籽是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生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棉籽大小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最终影响籽棉产量。为发掘控制棉籽大小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陆地棉ZR014121和EZ60为亲本构建了2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的群体,在2年2个地点(河南省安阳县、河北省威县)对棉籽粒长、粒宽、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圆度和籽指这6个棉籽大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结合液相芯片基因分型RIL群体得到的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挖掘控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QTN)位点并筛选候选基因。结果发现:在4个环境下,6个棉籽大小性状的表型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除籽粒圆度外,其他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在RIL群体中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3.46%~10.82%。GWAS共检测到47个与6个棉籽性状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21条染色体上,其中有8个SNP位点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能被稳定检测。通过分析置信区间内基因的功能和转录组表达数据,初步推测Gh_D05G1018和Gh_A10G1731为控制棉籽生长发育的候选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棉籽大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棉籽大小 基因组关联分析 重组自交系群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数量性状核苷酸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2、7和8号染色体上影响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检测 被引量:5
5
作者 巩元芳 卢昕 +3 位作者 王志鹏 李珊 邱小田 张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1297,共7页
以3个品种(长白猪、大白猪、松辽黑猪)16个公猪家系共计368头仔猪组成资源群体,在猪2、7和8号染色体上共选取35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方差组分分析方法,对影响与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共计18项血常规指标的数量... 以3个品种(长白猪、大白猪、松辽黑猪)16个公猪家系共计368头仔猪组成资源群体,在猪2、7和8号染色体上共选取35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方差组分分析方法,对影响与猪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的共计18项血常规指标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检测.通过似然比检验,并以自由度为2的卡方分布作为检验统计量的分布,共发现22个在P<5%水平下显著的QTL,其中在2号染色体上有9个,分别影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总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压积,在7号染色体有7个,分别影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总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在8号染色体上有6个,分别影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压积和平均红细胞体积.为尽可能地避免由于多重检验所造成的假阳性率的升高,我们采用了控制假检出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的方法来对这22个QTL进行进一步检验,发现有14个达到FDR<5%显著水平,其中又有9个达到FDR<1%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指标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方差组分分析 假检出率(F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6
作者 姚丽霞 刘丽苹 +5 位作者 万广有 王化俊 汪军成 姚立蓉 李葆春 孟亚雄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63,共15页
本研究以240份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大麦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一年两点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8个主要... 本研究以240份大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大麦4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一年两点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结果表明,8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使用Admixture软件对240份大麦品种(系)质控后的基因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240份材料大致分为10个亚群。GWAS共检测到118个分别与株高、穗长、芒长、有效分蘖数、总分蘖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布在1H、2H、3H、4H、5H、6H和7H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SNP位点可同时控制两个农艺性状,2个SNP位点可同时控制3个农艺性状。确定了24个与SNP位点对应的QTL,其中控制株高的QTL有2个,穗长QTL有1个,芒长QTL有2个,有效分蘖数QTL有2个,总分蘖数QTL有1个,穗粒数QTL有4个,穗粒重QTL有10个,千粒重QTL有8个。在黄羊和永昌环境点中,稳定的QTL有1个,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和总分蘖数只在一个环境点存在QTL位点,其余4个农艺性状分布在两个环境点不同的QTL位点中。根据关联分析结果,以显著位点上下游150 kb范围作为置信区间,在1H、2H、3H、4H、5H和6H染色体上共寻找到32个基因,基于前人研究和Blast基因注释共筛选到2个最有可能与大麦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基因组关联分析 SNP标记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世代姊妹系发掘玉米穗长性状QTL及候选基因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瑞东 李艺萌 +6 位作者 黄然 刘颖 周筱航 丁明阳 刘新航 吕香玲 李凤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玉米穗长通过影响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与穗长性状相关QTL和基因对穗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对穗长具有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为亲本,构建F2群体并自交得到F2:3,利用Maize6H-60K... 玉米穗长通过影响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与穗长性状相关QTL和基因对穗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对穗长具有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为亲本,构建F2群体并自交得到F2:3,利用Maize6H-60K基因芯片分别对亲本及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ICIM、GCIM和dQTGseq 3种方法对F2和F2:3群体的穗长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3种方法共定位到7个与穗长相关QTL位点和43个QTNs,解释了2.04%~10.24%的表型变异。交叉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定位结果,在6号染色体上发现一个调控穗长的稳定QTL qEL6.01。根据定位区间内基因注释的结果,并结合参考基因的表达谱数据,共筛选出5个在雌穗中表达的候选基因:Zm00001d035514、Zm00001d035526、Zm00001d035537、Zm00001d035553和Zm00001d035535。本研究结果为玉米穗长基因的克隆及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性状 qtl 基因芯片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储存条件下水稻种子耐储藏性状QTL的定位
8
作者 陈文凤 黄浩 +9 位作者 丁晓雯 林晋军 姚威 陈倩茹 黄希来 刘雄伦 吴俊 陈哲红 程计华 刘金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5,共6页
为了筛选出新的水稻耐储藏种质,以在自然条件下储存4年的由粳稻‘魔王谷’(MWG)和籼稻‘CO39’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为材料,对群体种子发芽表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种子耐储藏性状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 为了筛选出新的水稻耐储藏种质,以在自然条件下储存4年的由粳稻‘魔王谷’(MWG)和籼稻‘CO39’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为材料,对群体种子发芽表型进行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种子耐储藏性状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1份重组自交系中,67%的株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为0,其余株系3个发芽性状指标分别为0~82.67%、0~46.00%和0~6.48;鉴定到1个发芽率达82.67%的高耐储株系;QTL分析定位到3个控制发芽性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的QTL,分别为qGR7、q GP7和qGI7,其中qGR7位于SSR标记RM6344与RM5720区间18.43c M的区域,qGP7和qGI7均位于标记RM5672与RM8261区间35.74 cM的区域,3个QTL的LOD值为2.52~2.56,表型贡献率为12.02%~1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储藏性 重组自交系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eQTL)研究PINK1表达调控 被引量:2
9
作者 殷冬梅 陈颖 +5 位作者 黄超兰 杜青青 吴娟娟 许玲莉 陆璐 沈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6,共7页
Pink 1基因编码定位于线粒体上的丝/苏氨酸激酶(即PARK6),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连锁的基因.该基因在遗传性和散发性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以近交系C57BL/6J(B6)和DBA/2... Pink 1基因编码定位于线粒体上的丝/苏氨酸激酶(即PARK6),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连锁的基因.该基因在遗传性和散发性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以近交系C57BL/6J(B6)和DBA/2J(D2)小鼠制作MPTP诱导的PD鼠为模型,借助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Pink1的表达调控.结果显示,Pink 1基因在PD模型组中表达显著升高.区间连锁分析检测显示,引起Pink 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染色体区域,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距Pink 1基因自身5 Mb范围之类,属于顺式调节eQT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在BXD基因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RI)小鼠脑中,Camk2n等30个基因的表达与Pink 1基因高度相关,相互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Pink 1基因在行使特定生物学功能时,很可能协同这些基因一起发挥相应的作用,这部分基因是深入研究Pink 1基因在PD发病中分子机制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 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性状位点(QTLs)内候选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家胜 汪旭升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开展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研究,定位的方法也很多,如区间作图、复合区间作图、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和贝叶斯作图等,但这些研究方法均有它们自身的缺陷,定位的QTL在基因组上区间仍然很大,精... 几乎所有的农作物都开展了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研究,定位的方法也很多,如区间作图、复合区间作图、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和贝叶斯作图等,但这些研究方法均有它们自身的缺陷,定位的QTL在基因组上区间仍然很大,精度不高。为了更好地理解QTLs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QTL区间内候选基因的方法,并着重从遗传、基因组结构、表达和功能等方面来剖析QTL内的候选基因,为将来更好地利用QTL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数量性状位点 候选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1基因变异与失眠、睡眠时长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临床数量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灏琳 李念念 +5 位作者 胡珺晖 沈锦虹 高振飞 关建 刘峰 殷善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0-1503,共14页
目的·探索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1,NOS1)遗传变异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失眠、睡眠时长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临床数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利用Allen Human Brain Atlas... 目的·探索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1,NOS1)遗传变异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失眠、睡眠时长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临床数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利用Allen Human Brain Atlas数据集分析NOS1基因在人类全脑水平的表达模式,通过表达数量性状位点分析rs7305526和rs11615756对NOS1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英国生物银行(United Kingdom Biobank,UKB)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集,采用回归分析探讨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失眠及睡眠时长2种睡眠性状的相关性。利用上海睡眠健康队列研究(Shanghai Sleep Health Study Cohort,SSHS)基于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临床监测数据,分析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OSA临床数量性状(包括呼吸、血氧和睡眠结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NOS1基因在睡眠调节脑区(杏仁核、基底前脑、纹状体和丘脑)和呼吸中枢(间脑和脑桥被盖部)的部分核团呈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大脑和小脑皮层、脑桥等区域呈低水平的表达或不表达。rs7305526和rs11615756与NOS1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此外rs11615756同样与杏仁核中NOS1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UKB GWAS数据显示rs7305526与失眠、睡眠时长无显著相关,而rs11615756仅与睡眠时长呈显著负相关。SSHS临床监测数据显示,rs7305526与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LSpO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2期时间占比等OSA临床数量性状的变化显著相关。虽然rs11615756仅与NREM 2和3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但在根据OSA严重程度分层后,rs11615756和rs7305526与部分呼吸血氧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NOS1基因变异与人类睡眠时长性状和OSA呼吸、血氧、睡眠结构性状存在显著关联,rs7305526(C>A)对睡眠性状的调节独立于对呼吸、血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NOS1基因 人类睡眠 临床数量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皮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12
作者 陈英达 孙浩 +6 位作者 于文慧 刘瑞梅 荣维瑞 韩靖漪 潘玉朋 刘振宁 张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2-931,共10页
【目的】旨在探究薄皮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遗传基础,为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为培育甜瓜理想株型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皮甜瓜高代自交系M125和M30为试验材料,构建六世代群体,利用遗传模型分析软件... 【目的】旨在探究薄皮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遗传基础,为甜瓜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指导,为培育甜瓜理想株型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皮甜瓜高代自交系M125和M30为试验材料,构建六世代群体,利用遗传模型分析软件包对茎粗及节间长进行遗传模型的分析,并计算24种模型的极大似然函数值(MLV)和赤池信息量(AIC),采用AIC最小原则进行模型初选,各性状分别选择3个模型作为备选模型。对备选模型进行适合性检验,选取差异显著量最少的备选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并计算出最优模型的一阶和二阶遗传参数。【结果】统计分析表明,F_(1)植株茎粗及节间长均值均介于两亲本之间,且明显偏向于母本。由F2群体植株茎粗及节间长频次分布可知,2个性状均呈现连续变异,且为偏态分布。薄皮甜瓜植株茎粗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一阶遗传参数表明,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51,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0.39,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0.06,2对主基因的显性度(|h_(a)/d_(a)|、|h_(b)/d_(b)|)分别为0.26和0.04,表明2对主基因呈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绝对值之和大于显性效应绝对值之和,表明甜瓜茎粗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正向效应为主,并具有增效作用。二阶遗传参数表明,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27%,多基因遗传率为3.21%,B_(1)和B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75%和52.1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27%和0。节间长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一阶遗传参数表明,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为13.26,第1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17.17,第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为4.38,2对主基因的显性度分别为1.29和0.33,表明第1对主基因呈超显性作用;第2对主基因呈部分显性作用,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绝对值之和大于显性效应绝对值之和,表明甜瓜茎节间长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正向效应为主,且加性效应强于显性效应。二阶遗传参数表明,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4.26%,多基因遗传率为8.93%,B_(1)和B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7.76%和89.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4.58%和0。【结论】薄皮甜瓜植株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强于显性效应。因此,甜瓜育种过程中对茎粗和节间长性状的选择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甜瓜 茎粗 节间长 数量性状 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部性状的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13
作者 郭爽 聂蕾 +9 位作者 何玥 王栋 涂亮 刘鹏飞 蒋喻林 郭向阳 王安贵 祝云芳 吴迅 陈泽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7-1786,共10页
叶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影响耐密性等影响产量提升。本研究选用QR273和T32为亲本,构建150份F2、F2∶3家系材料,结合基因型和不同环境中叶部性状的表型评价数据,利用完备... 叶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提供营养物质,通过影响耐密性等影响产量提升。本研究选用QR273和T32为亲本,构建150份F2、F2∶3家系材料,结合基因型和不同环境中叶部性状的表型评价数据,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TL)定位。结果发现,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85个叶部性状相关QTL,其中有12个全株叶片数相关QTL、14个穗上叶片数相关QTL、22个叶长相关QTL、17个叶宽相关QTL、20个叶夹角相关QTL。结合公共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共筛选出7个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d013612编码微管蛋白,参与调控细胞骨架结构组成;Zm00001d053543参与油菜素甾醇介导的信号通路;Zm00001d031291编码的蛋白质具有组蛋白乙酰化功能;Zm00001d031292参与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调控;Zm00001d031296调控钾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Zm00001d031300、Zm00001d031303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蛋白质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这7个候选基因均参与细胞分化,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度揭示玉米叶部性状变异的遗传基础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部性状 数量性状座位(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_(2∶3)家系的玉米籽粒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14
作者 何玥 聂蕾 +8 位作者 郭爽 王栋 涂亮 刘鹏飞 郭向阳 王安贵 祝云芳 吴迅 陈泽辉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4,156,共7页
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构建的F_(2∶3)家系为材料,运用高通量GBS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该群体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籽粒相关性状评价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定位到52个控制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其中粒长相... 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构建的F_(2∶3)家系为材料,运用高通量GBS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该群体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籽粒相关性状评价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定位到52个控制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其中粒长相关QTL 17个,粒宽相关QTL 24个,百粒重相关QTL 11个,可解释1.44%~14.48%的表型变异。其中3个主效QTL分别位于第1、2、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4.48%、12.00%、10.2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控制籽粒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3个,分别是Zm00001d02010、Zm00001d023914、Zm00001d020418,通过参与和调控植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和信号传导从而影响籽粒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相关性状 qtl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重要农艺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子义 田自华 《中国糖料》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阐述了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遗传育种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了作物QTL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在甜菜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甜菜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重组自交系的RS和GABA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16
作者 刘飞 黄娟 +5 位作者 杜千禧 朱丽伟 邓娇 章洁琼 石桃雄 陈庆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3,共11页
【目的】抗性淀粉(RS)和γ-氨基丁酸(GABA)是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功能性成分,对苦荞籽粒功能成分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对苦荞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小米荞’‘Xiaomiqiao’和‘晋荞麦2号’‘Jinqiaomai No.2... 【目的】抗性淀粉(RS)和γ-氨基丁酸(GABA)是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功能性成分,对苦荞籽粒功能成分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对苦荞分子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小米荞’‘Xiaomiqiao’和‘晋荞麦2号’‘Jinqiaomai No.2’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XJ-RILs)群体作为供试材料,测定了XJ-RILs群体及其亲本的RS和GABA质量分数;基于遗传图谱定位控制RS和GABA的QTL,并对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XJ-RILs群体RS和GABA质量分数分别为4.51%~10.52%和0.37‰~2.50‰,表现出明显的超亲优势和偏正态分布。根据RS和GABA质量分数将XJ-RILs分为5类(C1~C5),其中C1类株系的RS和GABA质量分数均较高,从中筛选出高RS和高GABA优异株系各3株。对XJ-RILs群体的RS和GABA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控制RS的QTL和1个控制GABA的QTL,这3个位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7.59%、6.34%和5.05%。对QTL内的基因进行鉴定,共有108个RS候选基因,将其表达模式分为6类(R1~R6),其中R4、R5和R6中的30个基因在籽粒中的表达量较高。共鉴定到64个GABA候选基因,其表达模式可以分6类(G1~G6),其中G4、G5和G6中的21个基因在籽粒中的表达量较高。在RS和GABA候选基因中,分别有16和6个基因存在SNP/Indel变异。【结论】筛选出高RS和高GABA优异株系各3株,定位到2个控制RS和1个控制GABA的QTL位点,其区间内分别筛选到108和64个基因,初步锁定30个RS相关及21个GABA相关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数量性状位点(qtl) 抗性淀粉(RS) γ-氨基丁酸(GABA)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数量性状位点(QTL)基因的鉴定分析
17
作者 高翔 杨金慧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分子生物技术的兴起和统计方法的发展为数量性状位点 (QTL)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可能。为推动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本文简要叙述了用于数量性状位点基因的鉴定与 Q× E分析。列出了Q× E分析的几种数学模型 。
关键词 作物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 鉴定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多胎性状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8
作者 田菁 赵濛 +8 位作者 李慧 Hojjat Asadollahpour Nanaie 王潇 陈陆 王婷月 金露达 何云梅 赵鸿雁 田如刚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2期28-47,共20页
家畜繁殖性状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从遗传学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多胎性状在其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多胎性状作为一种复杂的限性性状,受到微效多基因及环境的共同作用,然而当前对其遗传机制解析尚不完全。随着现代基因组学... 家畜繁殖性状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从遗传学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多胎性状在其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多胎性状作为一种复杂的限性性状,受到微效多基因及环境的共同作用,然而当前对其遗传机制解析尚不完全。随着现代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先进技术在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和生物学背景解析领域中广泛应用,为多胎性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机遇。因此,该文在介绍了猪、羊、牛等家畜的多胎性状及遗传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围绕家畜多胎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全基因组关联位点和数量性状位点开展的最新研究及进展。其中,详细阐述了影响不同品种家畜多胎性状的10个候选基因,并综述了借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手段所鉴定出的与家畜多胎性状密切相关的关联位点以及数量性状基因座区域,涉及生殖激素合成与分泌、卵泡发育、排卵调控、胚胎着床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旨在对家畜多胎性状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有更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良家畜多胎性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多胎性状 遗传力 候选基因 GWAS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特瑟尔绵羊GDF8区域上存在影响胴体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QTL)
19
作者 P.L.Johnson J.C.McEwan +2 位作者 K.G.Dodds R.W.Purchas 1H.T.Blair 《饲料工业》 2005年第18期60-60,共1页
在特瑟尔绵羊的7个父代中有一半近亲关系的、总数为927个后代的特塞尔绵羊的2号染色体的生长分裂因子8(GDF8.也叫生肌抑素)上可直接寻找影响胴体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QTL)。实验中分别记录出生重、断奶重、屠宰重和超音频扫描情况... 在特瑟尔绵羊的7个父代中有一半近亲关系的、总数为927个后代的特塞尔绵羊的2号染色体的生长分裂因子8(GDF8.也叫生肌抑素)上可直接寻找影响胴体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QTL)。实验中分别记录出生重、断奶重、屠宰重和超音频扫描情况..采用超音频扫描法来测量背最长肌的横截面积、背膘脂肪和屠宰后的背最长肌长度.对所有的胴体进行长度和宽度的线性测量.并且将540头羔羊的腿和腰分离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qtl) 胴体性状 绵羊 背最长肌 线性测量 2号染色体 分裂因子 横截面积 扫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数量性状变异的分子基础与QTL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杜春芳 李朋波 李润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575-2580,共6页
探讨数量性状变异规律以便对其进行遗传操纵一直是植物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领域.DNA分子标记和QTL作图技术的发展以及拟南芥和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植物数量性状分子基础的研究.现已克隆了拟南芥ED1、水稻Hd1、玉米Tb1、番茄... 探讨数量性状变异规律以便对其进行遗传操纵一直是植物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领域.DNA分子标记和QTL作图技术的发展以及拟南芥和水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植物数量性状分子基础的研究.现已克隆了拟南芥ED1、水稻Hd1、玉米Tb1、番茄fw2.2和Brix9-2-5等控制目标数量性状的基因.数量性状表型变异不仅源于多个数量性状基因QTL的分离,而且还受到内外环境的修饰.QTL等位基因变异与孟德尔基因变异具有类似的分子基础,即基因表达或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通过分析已克隆的植物QTL的变异特征及分子基础,讨论了植物QTL克隆技术策略,并对QTL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变异 数量性状基因(qtl) qtl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