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视角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研究+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例
1
作者 陈晓 冯新伟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 为响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地协调理论出发,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10-2020年安徽省各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机及其耦合协调情况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①安徽省各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高效益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呈“西低东高”的发展趋势。②安徽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均有提升,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发展速度和质量优于西部地区,南北部和中部发展程度不一,有待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差距不明显。③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变化较大,大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协调发展程度有待提高。未来发展应注意生态保护、城市有序扩张,以提高安徽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可持续发展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差异性分布特征及水足迹效益评价
2
作者 王斌 侯文峰 +4 位作者 张毓 李江涛 邵贞茱 王寅 高强 《灌溉排水学报》 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变化。【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吉林省2005-2020年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分布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①吉林省年际间水稻生产水足迹变异较大,其中单位质量总水足迹、绿水足... 【目的】分析和探讨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变化。【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对吉林省2005-2020年水稻生产水足迹时空分布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①吉林省年际间水稻生产水足迹变异较大,其中单位质量总水足迹、绿水足迹、蓝水足迹、灰水足迹分别为854.8~1079.6、314.8~528.5、233.1~416.1、214.6~271.4m^(3)/t。此外,单位质量总水足迹、绿水足迹、灰水足迹呈上升趋势,而蓝水足迹呈下降趋势。②吉林省水稻生产单位质量水足迹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水足迹高值区域均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和西部地区,水足迹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地区。③2005-2020年,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蓝水依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值为44.0%,最低值为30.6%,最大降幅达43.5%;绿水则相反,最大增幅达51.3%。④2005-2020年,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迁移,移动距离为99.87 km。⑤吉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产值明显提高,平均值为2.41元/m^(3),最大值为3.36元/m^(3),最大增幅达124.0%;人均水足迹与地均水足迹分别提高了116.3%和17.5%。【结论】吉林省年际间水足迹变异较大,水足迹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趋势,灌溉水资源不足,提高水足迹经济效益需依靠更多耗水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水足迹 蓝水 绿水 灰水 时空差异 水足迹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高品质现代农机化生产模式效益评价
3
作者 陈龙 张振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202,共6页
针对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适度规模-生产高效-生态友好3个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效益”四融合的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和模式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 针对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体系不完善、生产模式复杂多样、缺乏系统评价等问题,以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适度规模-生产高效-生态友好3个角度构建“农田+农机+农艺+效益”四融合的桂林地区机械化生产系统和模式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该模式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地区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桂林地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由此可为桂林地区经营主体机械化生产模式选择和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促进桂林地区现代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生产模式 效益评价 多指标融合 桂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昌马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分析
4
作者 苗柱伟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9-11,16,共4页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中提出,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及承载能力,具体措施体现在流域内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文章以昌马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为例,在掌握灌区基本情况、水源和工程建设信息... 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建设中提出,以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及承载能力,具体措施体现在流域内灌区节水改造建设。文章以昌马灌区节水改造建设项目为例,在掌握灌区基本情况、水源和工程建设信息的基础上,对项目实施带来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分析,同时对项目实施后社会影响进行影响评价分析。评估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明显提高了区域节水量和输水能力,在节水效益、节地、增产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工程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水资源综合利用 昌马灌区 节水改造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梁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变化及其效益评价
5
作者 刘广宇 曾胜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64-66,共3页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实现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文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实现对区域内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文以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采用自然断点法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法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后耕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的耕地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耕地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其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较整治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耕地变化 效益评价 浮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6
作者 焦玉婷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5年第1期124-129,共6页
由于海南州存在水源分散、保证率低、保护难度大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效益,从社会效果、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3个方面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由于海南州存在水源分散、保证率低、保护难度大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效益,从社会效果、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3个方面对河道治理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工程生态效益的优秀评价占比最高,达到78.29%。该工程提升经济和生态效益方面的表现比较好,综合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河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工程 效益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生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海市绿地规划的花海景观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7
作者 王艳可 李小双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228-232,共5页
花海景观作为城市绿化中重要的植物景观专类,对满足城市居民审美、游憩等生活需求、丰富绿地景观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缺少花海景观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不利于景观综合效益提升。文章以草本植物花海作为研究对象,将花海景观纳入研... 花海景观作为城市绿化中重要的植物景观专类,对满足城市居民审美、游憩等生活需求、丰富绿地景观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缺少花海景观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不利于景观综合效益提升。文章以草本植物花海作为研究对象,将花海景观纳入研究范畴;基于上海市绿地规划,运用层次分析法融合植物应用评价与景观效益评估模型,并邀请专家打分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构建出花海景观综合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选取9个典型花海景观点位进行评价,论证其可行性,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优化策略;以期为对花海景观进行科学的效益量化评价提供参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规划 层次分析法 花海景观 综合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类六区”单井效益评价方法在油田配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畅 张宇 +2 位作者 张蔓 陈程 彭梦芸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油气田上游企业单独配置产量与成本造成资源配置长期不均衡的现象,传统按油井能力配产已无法满足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投资、成本、产量等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是油田生产经营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以油井为单元建立“三类六区... 油气田上游企业单独配置产量与成本造成资源配置长期不均衡的现象,传统按油井能力配产已无法满足油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投资、成本、产量等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是油田生产经营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以油井为单元建立“三类六区”效益评价方法,引入最低变动成本识别无效益产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最低变动成本及单井效益贡献值的统一优化排序,利用盈亏平衡、成本最低及利润最大三种模型测算经济产量规模,以指导高成本及无效益产量进行效益优化,提出分类治理措施。此研究应用于制定XJ油田效益配产方案,基于油田能力配产方案及成本预算方案,以油田盈亏平衡产量、成本最低产量及利润最大产量为参考,调整产量规模、优化配置成本,得到量效兼顾产量方案,为油田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 效益评价 最低变动成本 “三类六区” 效益配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油田开发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
9
作者 李艳明 胡志胜 +2 位作者 李克果 舒坤 丁大虎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 随着中国石油集团提质增效活动深入开展,效益评价工作在促进油田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愈加突出。吐哈油田践行油藏管理向油藏经营管理转变的理念,建立了油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以“业财融合”平台为支撑,以油气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为主线,以产能建设、增产措施和提高采收率效益专项评价为辅助,通过精细成本归集、精细产品类别、精细生产活动、精细评价技术,对油田主要生产活动实现全覆盖、全评价。采用收入成本对比评价方法,可完成公司、采油管理区、油气田、区块和单井5个级别的效益评价分类,以及所有增产措施、产能建设新井和提高采收率项目的效益评价。通过分析影响效益的成本因素,详细评价主要生产活动的效益贡献,找出影响整体效益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从而为油田公司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生产单位改善经营效益提供具体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效益评价 业财融合 技术体系 成本分析 效益配产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家庄煤矿绿色充填示范工程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10
作者 王思云 任美嘉 周进生 《能源科技》 2024年第6期27-30,35,共5页
利用煤基固废进行绿色充填是解决当前煤炭生产矸石、废石占地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结合任家庄煤矿绿色充填示范工程,研究提出测算该类项目经济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实施的任家庄煤矿实际数据,从工... 利用煤基固废进行绿色充填是解决当前煤炭生产矸石、废石占地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结合任家庄煤矿绿色充填示范工程,研究提出测算该类项目经济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实施的任家庄煤矿实际数据,从工程的资源效益和经济收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示范工程每年可实现经济收益9174.42万元,资源效益25320.6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充填 经济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 矿山煤基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品种采用的经济效益评价——基于广东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书婷 颜泽东 陈风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137-149,共13页
【目的】随着优质大米市场需求的增加,科学评估优质稻与普通稻的种粮效益,对提高农户种粮效益和未来水稻育种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广东省水稻种植户2021—2022年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对优质稻和普通稻的种粮效... 【目的】随着优质大米市场需求的增加,科学评估优质稻与普通稻的种粮效益,对提高农户种粮效益和未来水稻育种方向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广东省水稻种植户2021—2022年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对优质稻和普通稻的种粮效益进行评估,同时根据不同种植季节划分为早稻、中晚稻分别对优质稻和普通稻的种粮效益进行分析。【结果】从产量角度来看,优质稻的产量比普通稻低。在不同地块上种植优质稻产量比普通稻产量分别降低10.34%和0.27%,表明优质稻在保持其品质优势的同时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产量。从种植成本来看,优质稻的种植成本与普通稻相比没有绝对优势。在优质稻地块和普通稻地块上,优质稻的种植成本比普通稻分别增加0.93%和减少7.62%,表明优质稻的种植成本受地块特性影响较大,且在不同地块上的表现差异较为明显。从净收益角度来看,优质稻种植的净收益高于普通稻,在优质稻地块中种植优质稻净收益比普通稻增加4.69%,在普通稻地块中这一增幅达到45.44%,表明尽管优质稻在产量上存在一定劣势,但其较高的市场价值使得其净收益表现优于普通稻。【结论】在水稻生产日益受市场因素影响的背景下,优质稻的种植面积呈现总体扩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稻种植效益,但也可能会带来粮食产量降低的风险。优质与适度高产兼顾应是未来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普通稻 种粮效益 效益评价 水稻种植户 广东 早稻 中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吉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薇 诸炜荣 +4 位作者 柴庆辉 唐辉 张健 余礼华 陈洁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随着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出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竹林经营效益不断下降,大量竹林逐渐被荒弃,竹产业产值下降。为此,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实施了"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旨在通过对竹林资源集约化经营... 随着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出和人口老龄化加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竹林经营效益不断下降,大量竹林逐渐被荒弃,竹产业产值下降。为此,近年来浙江省安吉县实施了"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旨在通过对竹林资源集约化经营,全面提升安吉县竹产业经济效益以及竹林增汇能力,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文章从投资估算、经营收入、还款能力3个方面分析评价了"竹产业改造升级碳汇能力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结果认为该项目是可行的。项目的实施可为其他类似地区升级竹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经营 竹产业 碳汇 经济效益评价 浙江安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
作者 王鹏翔 姜晓萱 +3 位作者 徐杨 王冬 霍军军 周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共11页
针对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模糊、生态效益价值难以量化等问题,以三峡工程为例,梳理现有生态效益研究,界定了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供给服务功能、支持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4个方面提出水... 针对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模糊、生态效益价值难以量化等问题,以三峡工程为例,梳理现有生态效益研究,界定了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供给服务功能、支持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4个方面提出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框架,构建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针对不同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将其转换成可量化的经济价值数据。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供给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1 047.83亿元,支持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200.74亿元,调节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833.8亿元,文化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195.56亿元,共计2 277.9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效益评价 三峡工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权重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评价
14
作者 林新宇 毕凤阳 +2 位作者 刘长喜 王晓宏 姜旭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利用组合权重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研究,以优化轨道交通建设资源分配,使前期建设规划更具有指导性、可行性。首先,选取轨道交通项目的交通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节约乘客出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诱增客流、节... 利用组合权重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效益评价进行研究,以优化轨道交通建设资源分配,使前期建设规划更具有指导性、可行性。首先,选取轨道交通项目的交通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节约乘客出行时间、减少交通事故、诱增客流、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噪声影响、发掘经济潜力、促进国土增值和增加就业机会9个指标,构建轨道交通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然后,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CRITIC(客观权重法)各自特点,设计组合权重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权重计算。最后,研究选取成都轨道交通项目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组合权重可以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基于组合权重的评价体系得出的指标权重更具有可靠性,并为轨道交通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城市轨道交通 组合权重 效益评价 交通效益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15
作者 鲍超 张志尧 +2 位作者 刘启明 魏俊辉 褚赛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37-144,共8页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性,需在实施前进行科学合理的经济性评价。但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而言,其涉及的功能领域广、技术类型多,且各类技术特点及运营模式均各有不同,若针对各项目特点分别选取不同的经济效益评...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降低项目投资风险性,需在实施前进行科学合理的经济性评价。但对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而言,其涉及的功能领域广、技术类型多,且各类技术特点及运营模式均各有不同,若针对各项目特点分别选取不同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并逐一对其进行评价,将会极大降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工作的效率。因此,将基于工程经济学理论及工程实践经验,选取具有通用性特点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并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提供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经济性评价方法,旨在提高改造类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效率,有效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改造 经济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城镇空间效益评价方法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16
作者 柯泽华 魏伟 +1 位作者 夏俊楠 薄立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9-92,共14页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城镇空间效益评价中缺乏空间统筹视角、多评价要素难以兼顾等问题,基于“城市人”理论,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构建了“多尺度—多维度”的城镇空间效益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城镇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城镇空间效益评价中缺乏空间统筹视角、多评价要素难以兼顾等问题,基于“城市人”理论,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构建了“多尺度—多维度”的城镇空间效益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城镇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通过“自存与共存平衡”与“优化平衡”方法,量化城镇空间单元的经济、民生与生态效益,并结合空间格网技术开展泉州市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自存与共存平衡可有效识别多层级主体对各维度的城镇空间效益共识与效益流动,泉州城镇空间效益呈现出从中心城区向外递减的趋势,经济和民生效益集中于中心城区及周边,生态效益则集中在外围区域;(2)优化平衡可有效统筹多效益维度需求,评价结果有效识别了环湾区域、晋江沿线等高效益集聚区,以及滨水岸线及未开发地块等低效区域。研究结论:“以人为本”的城镇空间效益评价方法有效协调了多方利益,克服了传统评价中忽视动态要素流动和利益冲突的不足,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城镇空间 “三生”功能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17
作者 魏怀斌 赵士威 +1 位作者 刘静 张丽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共9页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工程。其治理效益关乎着治理工作推进的有效性,是衡量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平的关键。为定量评价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效益,以“...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工程。其治理效益关乎着治理工作推进的有效性,是衡量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平的关键。为定量评价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效益,以“八大准则”为框架,以18项必选指标、12项备选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目标-准则-指标”的多层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的方法计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益指数(GGI),定量评价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平,并对河南省滑县、内黄县、汤阴县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益评价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滑县、内黄县、汤阴县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益指数的等级均为良好,主要制约因素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地下水水质达标情况、水文化传承载体数量。基于该研究结果提出多渠道增加水源供给、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改造升级企业生产工艺、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等改善措施。经实例验证,所提出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能真实反映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工作效果,可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综合治理 效益评价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透光率下栗药复合经营模式效益评价
18
作者 谷倩倩 徐阳 +4 位作者 王衍鹏 马兴岑 王浩宇 龚榜初 程文强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592-1598,共7页
为提高板栗林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山区林农收入,该研究基于适林适地适药原则,选取华东地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中药材,在不同透光率板栗林下构建板栗-覆盆子、板栗-铁皮石斛、板栗-三叶青和板栗-白芨4种栗药模式,统计分析各栗药... 为提高板栗林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增加山区林农收入,该研究基于适林适地适药原则,选取华东地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中药材,在不同透光率板栗林下构建板栗-覆盆子、板栗-铁皮石斛、板栗-三叶青和板栗-白芨4种栗药模式,统计分析各栗药模式的投入成本与经济效益,最终筛选出三年期板栗-三叶青(透光率0.3~0.5)、五年期板栗-覆盆子(透光率>0.5)、五年期板栗-铁皮石斛(透光率<0.3)3种高效栗药复合栽培模式,为浙江及周边省份板栗林下经济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中药材 林下经济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奈曼旗沙地生态修复效益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19
作者 崔莹 岳永杰 +2 位作者 文明 赵恺 郭景怡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79-87,共9页
对奈曼旗沙地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采用市场代替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利用2001—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奈曼旗沙地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价值量规律,分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 对奈曼旗沙地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采用市场代替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利用2001—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奈曼旗沙地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价值量规律,分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从效益价值量来看,期间奈曼旗沙地生态修复的生态效益子系统、社会效益子系统及经济效益子系统价值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益总价值增长约50亿元。从耦合度来看,耦合度C值由2001年的0.257增长至2021年的0.942。耦合类型变化为2001年呈低水平耦合阶段,2002年呈拮抗阶段,2003—2008年为磨合阶段,2009—2021年为高水平耦合阶段。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耦合协调度D值由2001年的0.091上升至2021年的0.887,相对应的耦合协调程度变化为2001—2007年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呈失调衰退阶段,其中2001年为极度失调阶段,2008年呈濒临失调衰退阶段,2009—2021年呈协调发展阶段,且在2021年呈良好协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效益评价 耦合协调度 奈曼旗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益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苑萍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改善梅江区人居生态环境,解决梅江区水土流失问题,结合群益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聚焦于河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3个方面,介绍了小流域治理措施与成效。研究表明:小流域治理可有效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当地... 为改善梅江区人居生态环境,解决梅江区水土流失问题,结合群益水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聚焦于河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3个方面,介绍了小流域治理措施与成效。研究表明:小流域治理可有效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当地生态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对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群益水 治理措施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