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Corey LANGER Jean-Charles SORIA +1 位作者 南娟(翻译) 丁燕(校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924-936,共13页
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化一线治疗的疗效已达到相应的平台。作用于特定通路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逐渐成为治疗NSCLC的有效药物;某些药物的III期试验已取得阳性... 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化一线治疗的疗效已达到相应的平台。作用于特定通路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逐渐成为治疗NSCLC的有效药物;某些药物的III期试验已取得阳性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证实,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贝伐珠单抗抑制VEGF通路,以及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或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靶向作用于EGFR通路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案,均可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可导致肿瘤细胞存活和增殖的信号处理过程不同,为靶向作用于多种信号通路为有效的抗癌治疗策略提供了依据。因此,分子靶向药物的合理联用可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成为对标准化疗耐药或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患者的可替代的治疗选择。目前的挑战在于明确应探寻哪些分子实体,以及它们的最佳联合方案。本综述旨在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抑制血管生成和EGFR信号作为治疗NSCLC的有效的非化疗方案的潜在临床疗效。其它可阻滞EGFR和血管生成通路以及互补信号通路的新型药物的联合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较轻的毒副作用,有可能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选择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毒性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一线治疗 recepto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分子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
2
作者 薛丽琼 许婷婷 +1 位作者 郭晔 胡超苏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52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广泛应用,HNSCC患者的生存期虽有所延长但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抗EGFR单抗联合ICIs治疗可带来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已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等发布的权威性指南推荐。然而,抗EGFR单抗联合ICIs治疗方案的应用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如何在临床中规范使用仍存在诸多待解答的问题,包括其协同作用机制、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等。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探索,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形成《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对抗EGFR单抗与ICIs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分层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5CN666。期望本共识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进一步推动该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为HNSC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安全性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er-2-scFv-SEC2融合免疫毒素的构建和功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明恺 张成刚 +3 位作者 张惠文 周亚凤 张先恩 刘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1-788,共8页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2 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单链抗体 scFv-B1,以一连接短肽连接,构建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并用改进的新型表达载体 pASK75-EX,在大肠杆菌 BL21(ED3)中表达. 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表达的...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C2 与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 单链抗体 scFv-B1,以一连接短肽连接,构建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并用改进的新型表达载体 pASK75-EX,在大肠杆菌 BL21(ED3)中表达. 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表达的目的蛋白经变性后以镍离子螯和层析纯化,并以透析法进行复性. 流式细胞术和 MTT 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复性的融合免疫毒素 B-L-SEC2,在体外具有与 HER-2 过表达的靶细胞 SK-Br-3 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并对该细胞产生显著的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 融合免疫毒素 肿瘤靶向 pASK75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GFR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临床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晔 张陈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0-123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EGFR结合,是抑制EGFR信号转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多种基于EGFR受体及其通路相关的靶向药物中,西妥昔单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药物,已于2020年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SCCHN(recurrent/metastatic SCCHN,R/M SCCHN),随着西妥昔单抗逐步应用于临床,中国晚期SCCHN患者整体的治疗模式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靶向和免疫药物在SCCHN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其中西妥昔单抗治疗R/M SCCHN在EGFR检测、药物应用时机、联合方案和应用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管理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本共识就西妥昔单抗用于R/M SCCHN一线、二线以及联合免疫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合文献及中国临床实践进行阐述,并对相关治疗方案予以推荐,希望对西妥昔单抗规范化治疗SCCHN患者及优化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经过多轮商议和探讨,共识小组的专家汇总出以下推荐意见。在分子检测方面,R/M SCCHN患者无需常规检测EGFR以指导临床实践,抗EGFR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EGFR信号转导起到抗肿瘤作用。一线治疗中,对于铂类药物耐受患者,建议6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顺铂75 mg/m^(2),5-FU 750 mg/m^(2)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有5-FU治疗禁忌证、持续静脉输液不方便、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缺乏症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建议4个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顺铂75 mg/m^(2),每3周1次)+多西他赛(75 mg/m^(2),每3周1次)治疗,疾病缓解或稳定后继续接受西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对于铂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卡铂+5-FU治疗6个周期后,使用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多个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均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显示出一致的高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生存获益。二线治疗中,对于一线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治疗;对于一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其中联合药物应基于之前的药物暴露加以调整。安全性方面,西妥昔单抗治疗方案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皮肤反应、输液反应和电解质紊乱。多数皮肤反应是轻度的,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在西妥昔单抗停药或减少剂量后,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会消失而无后遗症。输液反应可通过输注前预防、输注时及输注后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加以有效控制。与单纯化疗相比,西妥昔单抗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通常耐受性良好并且可接受。此外,西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治疗或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正在探索中,未来将为R/M SCCHN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共识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相关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王昭月 杨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A)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发病率较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与胆管...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A)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发病率较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与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发生有关。CCA精准靶向治疗进展迅速,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治疗有望成为CCA新的突破点。本文报道了1例HER-2 (3+)的ALD相关c HCC-CCA并回顾相关文献,以期为此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 酒精性肝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