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代哀悼诗文的艺术特色 |
蔡川右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0 |
1
|
|
|
2
|
李商隐《春雨》悼亡意旨发覆——兼论李商隐悼亡诗的新变意义 |
柴天骐
王福利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
蒋寅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5
|
|
|
4
|
血泪哀歌 生死恋情——中国古代悼亡诗初探 |
尚永亮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5
|
|
|
5
|
悼亡深处见真情——苏轼《江城子》与托马斯·哈代的“爱玛组诗”比较 |
康梅林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
6
|
古代悼亡文学的艰难历程——兼谈古代的悼夫诗词 |
王立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3
|
|
|
7
|
清代女诗人的“悼夫诗”现象及其成因述考--以钱守璞、方韵仙、顾春为中心 |
胡倩
胡旭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8
|
论李商隐悼亡诗对婚姻情感价值的新发现 |
蔡燕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1
|
|
|
9
|
悼亦有道——爱伦·坡与纳兰性德的悼亡诗对比分析 |
赵卫东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
10
|
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悼亡诗风格的原型 |
郑燕虹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11
|
一半悼亡一半艳情:论曹楙坚的悼亡诗 |
彭国忠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12
|
论王渔洋悼亡诗 |
蒋寅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3
|
潘岳悼亡诗初探 |
肖立生
周小喜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14
|
古人的浪漫告白:用诗词说情话 |
付林鹏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简析悼亡诗的开创者潘岳 |
马慧萍
|
《河南农业》
|
2009 |
0 |
|
|
16
|
潘岳及其悼亡诗研究 |
王华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7
|
生离死别,遗恨绵绵遣悲怀——陆游爱情悼亡诗词系年考释 |
马天祥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1
|
|
|
18
|
历代悼亡诗初论 |
赵梅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3
|
|
|
19
|
可怜力残未忘情——陆游悼亡诗初探 |
张廷杰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
20
|
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弥尔顿与苏轼悼亡诗词的对比研究 |
许秀云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