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轮径向疲劳试验有限元仿真及疲劳寿命估算 被引量:25
1
作者 颜伟泽 郝艳华 +1 位作者 黄致建 蒋万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汽车车轮有限元模型,模拟车轮径向疲劳试验施加合理的载荷及边界条件。通过分析车轮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得出高应力集中区域及其各主应力值,运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及ANSYS软件估算车轮的疲劳寿命。通过与...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汽车车轮有限元模型,模拟车轮径向疲劳试验施加合理的载荷及边界条件。通过分析车轮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得出高应力集中区域及其各主应力值,运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及ANSYS软件估算车轮的疲劳寿命。通过与车轮径向疲劳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应力集中区域与实际裂纹位置吻合,预估的疲劳寿命与车轮实验寿命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方法预估车轮寿命的有效性,为以后对车轮进行结构改进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 轮辋 径向疲劳试验 有限元仿真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车轮径向疲劳试验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17
2
作者 韦东来 崔振山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8-1002,共5页
将动态接触转化成节点可相对移动的缓冲过渡层,提出径向疲劳模型中轮胎与轮辋接触问题的解决方法。过渡层通过共用节点的方法离散成五面体单元,传递轮胎对轮辋的作用力。由于过渡层刚度很小而且厚度小,所以对车轮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 将动态接触转化成节点可相对移动的缓冲过渡层,提出径向疲劳模型中轮胎与轮辋接触问题的解决方法。过渡层通过共用节点的方法离散成五面体单元,传递轮胎对轮辋的作用力。由于过渡层刚度很小而且厚度小,所以对车轮刚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试验中转鼓与车轮的滚动接触切向力比较小,仅以等效的径向压力施加到轮胎上。文中建立整个试验过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成果相对比,表明分析模型是正确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车轮 径向疲劳试验 非线性接触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曲疲劳试验的柴油机曲轴疲劳寿命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渊博 郝志勇 张焕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84,共5页
针对某高负荷车用柴油机,在提高最高燃烧压力条件下使用原有曲轴,在谐振式弯曲疲劳试验台上进行了曲轴弯曲疲劳试验,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曲轴在弯扭耦合下的疲劳强度,并对曲轴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带斜油孔的六面体网格曲轴模型... 针对某高负荷车用柴油机,在提高最高燃烧压力条件下使用原有曲轴,在谐振式弯曲疲劳试验台上进行了曲轴弯曲疲劳试验,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曲轴在弯扭耦合下的疲劳强度,并对曲轴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带斜油孔的六面体网格曲轴模型应力计算更准确;通过模拟弯曲疲劳试验,可以更准确地获取曲轴的材料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子模型法可有效优化曲轴圆角结构,提高曲轴疲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曲轴 弯曲疲劳试验 疲劳寿命 仿真 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弯曲疲劳试验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志刚 张清平 袁秀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43-1751,共9页
针对现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试验时直接依据刚度或模量计算损伤值而无法真实反映材料微观损伤特性的不足,提出应用反分析方法以得到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其步骤是:根据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得到三点弯曲梁试件疲劳损伤力... 针对现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试验时直接依据刚度或模量计算损伤值而无法真实反映材料微观损伤特性的不足,提出应用反分析方法以得到沥青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其步骤是:根据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得到三点弯曲梁试件疲劳损伤力学理论经典解;根据疲劳试验数据确定沥青混凝土材料疲劳损伤模型中的特征参数。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并分析试件疲劳损伤过程中的弯拉应力、挠度、损伤变量、裂纹扩展速率等的变化规律,并预测沥青混凝土试件疲劳寿命及失稳断裂时的裂纹长度。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寿命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证明了所提出的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弯曲疲劳试验 非线性疲劳损伤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合金钢18CrNiMo7-6齿轮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地发 刘怀举 +3 位作者 朱加赞 徐永强 魏沛堂 何海风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是评价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探究试验过程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GB/T 14230—1993《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中的B试验法以跨五齿对称加载方式制定弯曲疲劳试验方案,进行有限元...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是评价齿轮弯曲疲劳性能的重要手段,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探究试验过程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根据GB/T 14230—1993《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中的B试验法以跨五齿对称加载方式制定弯曲疲劳试验方案,进行有限元仿真与电阻应变片测试验证试验方案的正确性,采用升降法开展18CrNiMo7-6喷丸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齿轮几何精度、装夹误差以及设备加载精度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方案计算齿根弯曲应力与有限元仿真以及电阻应变测试的结果最大误差为8.7%,满足工程需求;99%可靠度下18CrNiMo7-6喷丸齿轮弯曲疲劳极限为642 MPa,相比国标中MQ级的500 MPa提高28%,标准设计偏保守。齿轮的几何精度以及试验设备精度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影响较大,考虑误差综合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为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弯曲疲劳试验 应变测试 有限元仿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片位置的应变水平对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凌云 傅垚 +2 位作者 何建冬 田笑添 刘泗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35-140,共6页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是检测航空导管合格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无扩口导管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中,通常将应变片粘贴在靠近导管承受最大应力处,但二者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误差,影响试验结果。针对此问题,基于应力-应变的理论分析,采用Abaqus软件...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是检测航空导管合格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无扩口导管旋转弯曲疲劳试验中,通常将应变片粘贴在靠近导管承受最大应力处,但二者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误差,影响试验结果。针对此问题,基于应力-应变的理论分析,采用Abaqus软件对7种常见规格的TA18无扩口导管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得到其应变片位置处的应变值及导管最大应变值,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导管实际产生的最大应变与应变片位置处所测得的应变值的相对误差在7%左右。参照航标,采用以应变片读数低于理论应变值5%的修正方法来进行试验,对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片 无扩口导管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 应力-应变分析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分析在车轮弯曲疲劳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健行 郝艳华 颜伟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60,共3页
利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建立车轮、试验轴、螺栓连接件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合理的载荷与边界条件,模拟车轮弯曲疲劳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模型、设置接触对与相关参数,得出车轮高应力区域与各应力值。运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 利用有限元接触分析方法,建立车轮、试验轴、螺栓连接件的有限元模型,施加合理的载荷与边界条件,模拟车轮弯曲疲劳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模型、设置接触对与相关参数,得出车轮高应力区域与各应力值。运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中的名义应力法及ANSYS软件估算车轮疲劳寿命,且两数据基本一致。与车轮弯曲疲劳试验结果比较表明:在疲劳寿命计算理论与ANSYS软件估算的疲劳寿命内车轮均没有破坏。从而验证了运用接触分析有限元法预估车轮寿命的有效性,为以后的结构改进起到了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 接触分析 弯曲疲劳试验 有限元仿真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车轮的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旌扬 《汽车技术》 1987年第12期20-29,共10页
介绍了车轮弯曲疲劳、径向疲劳、弯曲刚度的试验方法,车轮易损部位应力测定方法和车轮弯曲疲劳曲线的绘制方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汽车制造厂 车轮厂 轮辐 径向疲劳试验 弯曲疲劳 转鼓试验 轮胎气压 疲劳寿命 疲劳力学性质 汽车厂 轿车 客车 螺孔 易损部位 试验方法 汽车车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轮毂造型设计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康淑贤 郝艳华 黄致建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36,共5页
立足当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际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轮毂造型设计要素及其方法,从轮毂造型的基本特征入手,运用设计美学,对汽车轮毂进行再设计。利用UG软件建立汽车轮毂模型,并完成轮毂径向及弯曲疲劳试验的有限元仿真。结合铝合... 立足当下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实际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轮毂造型设计要素及其方法,从轮毂造型的基本特征入手,运用设计美学,对汽车轮毂进行再设计。利用UG软件建立汽车轮毂模型,并完成轮毂径向及弯曲疲劳试验的有限元仿真。结合铝合金的材料特性,通过UG的结构分析模块研究径向载荷和试验弯矩对车轮结构强度的影响及车轮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找出应力集中区域,验证所设计的轮毂结构的安全性。改变以往造型与结构独立完成的设计模式,以期设计出造型与结构一体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轮毂,为设计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造型 中国传统文化 UG 径向及弯曲疲劳试验仿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