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粒体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斌凤 高兴 +3 位作者 孙乃岩 仇亚伟 张金秋 苗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0-418,共9页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 STIN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S.aureus引起的乳腺炎防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EpH4-Ev)和S.aureus(ATCC 29213)为研究对象,细胞试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STING抑制剂C-176单独处理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单独处理)、感染组(S.aureus)和2个处理组(C-176+S.aureus和Mdivi-1+S.aureus)。分别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中STING通路的激活、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线粒体活性氧(m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等。动物试验分为对照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和C57BL/6 STING基因敲除ΔSTING小鼠)、感染组(WT+S.aureus和ΔSTING+S.aureus),分别检测肝脏组织和乳腺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ase)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等生化指标。[结果]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导致STING通路激活,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Ser616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on 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表达量降低(P<0.05);而C-176和Mdivi-1处理均降低了DRP1 Ser616的磷酸化水平(P<0.01),恢复了MFN1和MFN2的表达量(P<0.05),缓解S.aureus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同时,C-176和Mdivi-1处理均显著抑制S.aureus感染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中mROS水平升高和MMP的异常下降(P<0.05),以及mtDNA拷贝数的下降(P<0.05)。此外,缺失STING基因可以恢复S.aureus感染引起的小鼠肝脏和乳腺中T-AOC水平(P<0.01),降低NAGase活性与MDA含量(P<0.05)。[结论]抑制STING可以改善S.aureus感染乳腺上皮细胞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缺失STING基因可以缓解S.aureus感染引起小鼠肝脏和乳腺的组织损伤和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因子与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调控
2
作者 李金儒 段昱 +1 位作者 戴新贵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8-1727,共20页
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 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来源的异常DNA产生应答,发挥抗病毒与抗肿瘤的经典作用。在应对外界刺激和生存压力时,细胞器的功能与结构损伤同细胞死亡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维持细胞活力,机体进化出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用于调控细胞器功能,防止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而使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TING与多种细胞器调节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并且参与调节部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共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综述STING与细胞器相互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STING在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旨在通过对STING及其下游通路和细胞器之间交互作用的总结与梳理,为人类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因子 细胞器功能损伤 相互调控 人类疾病 细胞器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及复制的酶活性蛋白、宿主调节蛋白和干扰素刺激因子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行正 段学锋 毕玉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152,共10页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给动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IAV感染会引起宿主细胞一系列免疫反应的激活,这一过程由病毒刺激诱导,宿主因子调控完成。由于宿主因子众多,因此会以不同机制影响流感病毒的感染、复制和致病...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给动物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IAV感染会引起宿主细胞一系列免疫反应的激活,这一过程由病毒刺激诱导,宿主因子调控完成。由于宿主因子众多,因此会以不同机制影响流感病毒的感染、复制和致病。文章总结了能够调控IAV感染及复制的典型酶类蛋白、宿主调节蛋白和干扰素刺激因子,并归纳了其作用机制,为更好地理解宿主因子抗IAV机制及抗病毒药物靶点的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宿主因子 作用机制 干扰素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对db/db小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及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贺彤彤 靳晓飞 +4 位作者 左春月 周晓红 高钰 陈香美 高维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74-2080,共7页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db/db小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model)组和盐酸青藤碱(SIN)组,每组8只,并设8只野生型(WT)小鼠8只小鼠为正常(control)组。盐...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对db/db小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12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model)组和盐酸青藤碱(SIN)组,每组8只,并设8只野生型(WT)小鼠8只小鼠为正常(control)组。盐酸青藤碱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在20周末进行相关指标检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每周检测各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ALB)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STING蛋白以及核因子NF-κB的亚基P65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STING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功能指标BUN、ALB和SCr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毛细血管内可见白细胞附壁,炎症细胞浸润,系膜外基质增多;足突融合明显呈线状且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STING蛋白和mRNA以及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盐酸青藤碱组小鼠肾功能指标BUN、SCr和ALB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毛细血管内白细胞附壁减少,炎症细胞和系膜外基质减少;足突融合现象显著减轻,基底膜厚度变薄;STING蛋白和mRNA以及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盐酸青藤碱可以减轻db/db小鼠肾组织损伤,改善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下调STING蛋白和mRNA表达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盐酸青藤碱 炎症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亚敏 吕转 +4 位作者 陈露露 安雨琦 高静 张钰涵 冯晓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特征是局部脑血流暂时或永久减少,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不良预后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迄今为止,治疗急性IS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然而由于重组组织型...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疾病,其特征是局部脑血流暂时或永久减少,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不良预后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迄今为止,治疗急性IS的方法主要是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然而由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治疗窗口狭窄,只有少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免疫系统 环磷酸鸟苷-腺苷合成酶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逸帆 杜万威 +4 位作者 王霞 杨广德 李丽 傅涓涓 潘修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17-2121,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生成炎症细胞因子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的... 目的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通路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生成炎症细胞因子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5月—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3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全血,分离并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另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环鸟苷酸-腺苷酸(c GAMP)(n=12)、c GAMP+CCCP(n=12)和Control(n=11)三组。体外以STING激活剂c GAMP和/或STING抑制剂CCCP加入单核细胞培养液中,ELISA法检测上清液IFN-α、IFN-β、IL-6和TNF-α水平。此外,将含c GAMP和/或CCCP的单核细胞培养体系与荧光标记的E.coli共同孵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改变。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加入抑制剂CCCP组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c GAMP刺激后分泌IFN-α、IFN-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有或无c GAMP/c GAMP+CCCP处理下,吞噬E.coli能力均较健康组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647、2.790、2.504,P值均<0.05),且有或无c GAMP与c GAMP+CCCP刺激,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吞噬E.coli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STING通路活化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状态下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STING通路的激活与否不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吞噬细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细胞因子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素梅 谢玉梅 +5 位作者 张颖 郭永红 魏欣 姜娜 周云 贾战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及利巴韦林的标准化方案与PEG-IFNα减量治疗对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抗病毒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G-CSF联合PEG-IFNα及利巴韦林标准治疗...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及利巴韦林的标准化方案与PEG-IFNα减量治疗对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抗病毒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G-CSF联合PEG-IFNα及利巴韦林标准治疗组和PEG-IFNα减量组;以慢性丙肝接受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28例为对照组。观察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停药后复发,并随访48周,同时观察肝功能复常和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G-CSF治疗组的ETVR率、SVR率等指标与CHC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EG-IFN减量组在ETVR率、SVR率方面均低于CHC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6、4.467,P均<0.05)。另外,G-CSF治疗组的ETVR率明显高于PEG-IFN减量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结论用GM-CSF陪伴标准化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对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明显优于PEG-IFNα减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肝硬化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利巴韦林 干扰素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倩 陈南南 +1 位作者 尤启冬 徐晓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分子。鉴于STING被激活后可活化CD8+T细胞的作用机制,STING激动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STING激动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模式和结构修饰研...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分子。鉴于STING被激活后可活化CD8+T细胞的作用机制,STING激动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STING激动剂的结构类型、作用模式和结构修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激动剂的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激动剂 肿瘤免疫疗法 结构修饰 作用模式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HBsAg清除与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关系
9
作者 曹振环 鲁俊锋 +2 位作者 武亚丽 郑燕红 陈新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IHC)发生HBs Ag清除与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的IHC患者20例,经PEG-IFN...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IHC)发生HBs Ag清除与血清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门诊的IHC患者20例,经PEG-IFNα-2a治疗24周后13例获得HBs 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 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治疗24周血清GM-CSF水平。同时检测11例健康人(HC组)血清GM-CSF水平。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R组、NR组及HC组基线血清GM-CSF水平分别为(42.63±11.24)pg/ml、(46.77±10.52)pg/ml(11.97±3.85)pg/ml,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2,P=0.02),R组与NR组G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HC组(P值均<0.05)。PEG-IFNα-2a治疗后12周和24周,R组血清GM-CSF水平均明显高于NR组[(83.31±14.20)pg/ml vs(25.90±7.06)pg/ml,t=22.422,P<0.001;(32.34±8.06)pg/ml vs(9.43±2.45)pg/ml,t=17.782,P=0.001]。R组患者基线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时,血清GMCSF水平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5,P=0.002)。NR组患者基线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时,血清GM-CSF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4,P=0.016)。结论 PEG-IFNα-2a治疗IHC过程中血清GM-CSF水平升高可能预示着HBs Ag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猪干扰素α1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10
作者 胡涛 何志远 +2 位作者 张文昌 赵俊 王明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9-583,共5页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 为可溶性表达重组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与猪干扰素α1(PoIFNα1)融合蛋白,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分别提取鸡、猪肝脏细胞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ChGM-CSF和PoIFNα1基因,经linker连接上述两种基因后将其克隆于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产物。在ST细胞/VSV病毒测定系统以细胞病变抑制法滴定该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同时用MTT法检测其对鸡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PCR扩增并融合后的ChGM-CSF和PoIFNα1融合基因约为1000bp,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诱导表达的rChGM-CSF-PoIFNα1融合蛋白分子量约55ku,主要存在于破碎菌体的上清中,表达量较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分别能够与ChGM-CSF多抗和PoIFNα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其抗病毒比活性约为1.1×10^6IU/mg,并且具有促进鸡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本研究为rChGM-CSF-PoIFNα1重组融合蛋白的研制及其相关活性的测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GM-CSF) 干扰素α1(PoIFNα1) 融合基因 可溶性表达 促淋巴细胞增殖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脂酸通过激活环鸟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刺激因子途径诱导炎症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贵贵 王留利 +3 位作者 井高静 岑梦佳 赵楠 汤旭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5-390,共6页
目的探究软脂酸(P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炎症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用RTEC制备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PA组、PA联合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的特异性抑制剂H151组。油红O染色观... 目的探究软脂酸(P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炎症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用RTEC制备细胞脂质沉积模型,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PA组、PA联合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的特异性抑制剂H151组。油红O染色观察RTEC脂质沉积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RTEC的白细胞介素6(IL-6)、IL-8、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TING、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TGF-β1、1型胶原蛋白(Col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RETC的Col1表达和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促进RTEC脂质沉积,显著促进STING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显著上调IL-6、IL-8、TGF-β1、COL1A1的mRNA水平,增加TGF-β1、Col1的蛋白表达和Col1的分布;与PA组相比,H151处理后STING表达及NF-κB p65磷酸化显著降低,IL-6、IL-8、TGF-β1、COL1A1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TGF-β1、Col1的蛋白表达和Col1分布减少。结论PA诱导RTEC脂质沉积,激活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STING通路,促进其炎症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脂酸 肾小管上皮细胞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 上皮间质转化(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吉力扬 郝婧 +1 位作者 王国成 谢唯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细胞免疫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小分子免疫疗法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作为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在防御病毒及...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细胞免疫疗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小分子免疫疗法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作为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在防御病毒及胞内细菌感染、介导Ⅰ型干扰素产生和调节体内自发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简要介绍了STING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机制,按结构分类综述了STING激动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STING激动剂类药物的设计和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肿瘤免疫治疗 激动剂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璐 王一 +9 位作者 张爽 李国利 曾磊 郭玉堃 翟云云 于朋伟 王棋 王春凤 杜永坤 万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73-2282,共10页
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猪肺巨噬细胞系(3D4/21)的STING基因,用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敲除效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基因敲除细胞的活力,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 研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猪肺巨噬细胞系(3D4/21)的STING基因,用T7核酸酶检测靶基因敲除效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基因敲除细胞的活力,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病毒PRV-GFP感染基因敲除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细胞的荧光强度,用定量RT-PCR检测PRV的gB、TK基因表达及其感染细胞的IL-1β、IFN-β、ISG15基因转录,用Western blot检测PRV gE蛋白表达水平,用病毒滴定法测定子代病毒滴度。结果显示:设计的3个STING基因外显子2特异sgRNA均能切割3D4/21细胞的靶序列,其中sgRNA3的基因编辑效率最高;对sgRNA1介导STING基因敲除系进行克隆化,获得基因敲除细胞系3株,基因敲除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亲本细胞培养的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80.77%,STING基因敲除细胞培养的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95.55%;STING基因敲除对PRV基因表达具有促进作用,亲本3D4/21细胞的病毒滴度为106.2 TCID50·0.1 mL^-1,STING基因敲除细胞的病毒滴度为108.3TCID50·0.1 mL^-1,病毒感染细胞的IL-1β、IFN-β和ISG15转录下调明显。STING基因敲除能促进PRV在3D4/21细胞中复制,可能与感染细胞的IL-β、IFN-β和ISG15表达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猪肺巨噬细胞 伪狂犬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通路与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华祥 芮海英 +4 位作者 韩子琦 李若川 刘路路 薛丽 陈玉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1-667,共7页
作为胞质中的DNA感受器,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能够识别细胞质内的异常DNA,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该通路可通过促进Ⅰ型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 作为胞质中的DNA感受器,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能够识别细胞质内的异常DNA,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近年研究发现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该通路可通过促进Ⅰ型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发挥作用。本文就cGAS-STING通路在多个系统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的激活与调控及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其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胞质DNA cGAMP 炎症 非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和自噬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昱 姚人骐 +1 位作者 戴新贵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71-1881,共11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是病毒DNA或自身DNA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蛋白质和重要感受器。自噬(autophagy)是降解细胞质成分、蛋白质聚集体和/或细胞器的一种生理过程。STING和自噬在细胞、组织和机体稳...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是病毒DNA或自身DNA激活免疫系统的关键蛋白质和重要感受器。自噬(autophagy)是降解细胞质成分、蛋白质聚集体和/或细胞器的一种生理过程。STING和自噬在细胞、组织和机体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证实,STING或自噬功能紊乱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诸多研究提示,STING与自噬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本文总结了最新关于STING与自噬相互调节的机制及其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关系,并深入讨论其对疾病治疗的潜在影响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自噬 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TMEM173)蛋白表达及其与肝脏炎症等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颖 杨凯 +2 位作者 王传博 田平平 闫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46-451,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干扰素刺激基因/跨膜蛋白173(STING/TMEM173)的表达及分布与肝脏炎症等级相关性,并在体外细胞初步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2例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肝组织STING/T...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干扰素刺激基因/跨膜蛋白173(STING/TMEM173)的表达及分布与肝脏炎症等级相关性,并在体外细胞初步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2例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肝组织STING/TMEM173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观察STING/TMEM173蛋白在肝组织表达情况,同时采用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TING/TMEM173表达与肝脏炎症等级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内瞬时和稳定转染HBV全基因组质粒前后HepG2细胞中STING/TMEM173蛋白的变化;以含有完整的HBV病毒颗粒的HepG2.2.15细胞上清液刺激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TING/TMEM173基因表达。结果STING/TMEM173蛋白在CHB患者肝组织高表达,且主要表达于肝组织炎症细胞,而肝细胞却未见表达。患者肝组织STING/TMEM173蛋白表达与肝脏炎症等级呈显著正相关,且在ALT升高的患者的肝组织STING/TMEM173表达升高。瞬时和稳定转染HBV全基因组质粒后,HepG2细胞中STING/TMEM173蛋白显著下降。此外,含有完整的HBV病毒颗粒的HepG2.2.15细胞上清液呈剂量依赖性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STING/TMEM173。结论HBV可上调肝组织炎症细胞STING/TMEM173蛋白的表达,而表达STING/TMEM173蛋白的肝脏炎症细胞数量可反应肝脏炎症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干扰素刺激基因/跨膜蛋白173(sting/TMEM173) 肝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1和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在介导DNA疫苗免疫中的作用
17
作者 宿凌恺 樊明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672-674,共3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1(TBK1)基因不但在DN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免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诱导固有免疫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STING)是由TBK1基因诱导Ⅰ型干扰...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1(TBK1)基因不但在DNA疫苗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特异性免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诱导固有免疫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STING)是由TBK1基因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从而在固有免疫反应时不可缺少的组分。本文就TBK1和STING基因在介导DNA疫苗免疫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联合核因子-κB激酶结合激酶 固有免疫 干扰素刺激因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春忠 李瑛 +2 位作者 史玉民 肖小平 刘文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4,共2页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α-干扰素(α-1bIN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设GM-CSF联合α-INF实验组和单用α-INF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α-干扰素(α-1bIN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设GM-CSF联合α-INF实验组和单用α-INF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活性(PBMCIL2);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IL2R),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实验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而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加用GM-CSF治疗后患者上述各项指标较单用α-干扰素组显著升高。联合治疗组HBV清除率优于单用α-干扰素,联合治疗后显著升高患者血液中吞噬细胞数量,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Α-干扰素 GM-CSF α-1bINF 联合治疗 细胞免疫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失败牛外周血中干扰素刺激基因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析
19
作者 余婕 程蕾 +5 位作者 向敏 万学济 夏瑜 胡修忠 陶弼菲 王定发 《中国奶牛》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为了探究牛人工授精后妊娠失败的原因,本研究分析了妊娠失败牛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和细胞因子等的表达变化。试验选取11头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未孕奶牛,采集人工授精后0d、18d和28d的血液样本,结合28d血清PAG检测和42d直肠触诊,... 为了探究牛人工授精后妊娠失败的原因,本研究分析了妊娠失败牛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和细胞因子等的表达变化。试验选取11头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未孕奶牛,采集人工授精后0d、18d和28d的血液样本,结合28d血清PAG检测和42d直肠触诊,对确定为妊娠失败牛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0d相比,人工授精后18d血液RSAD2、MX1和RTP4 mRNA的表达均呈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18d时IL-2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0d,IL-10和CCL8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0d,IFN-γ、IL-4和CXCL10 mRNA的表达均呈上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说明妊娠失败与胚胎发育早期母体免疫失调及妊娠识别能力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失败 胚胎死亡 干扰素刺激基因 辅助T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黄秋楠 亢守亭 +5 位作者 徐良腾 周长明 王艳 葛仕豪 姜莉莉 樊兆斌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6期149-154,共6页
试验旨在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Ds区,回收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后提取质粒送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CDs区为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系... 试验旨在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Ds区,回收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后提取质粒送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CDs区为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与环颈雉、火鸡、盔珠鸡等禽类同源性较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2.6kD,平均亲水指数为-0.041,无信号肽,存在1个跨膜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蛋白主要定位于内质网。α-螺旋(54.62%)是主要的二级结构。该研究成功克隆了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基因CDs区,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鸡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先天免疫中的生物学功能及抗病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