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鼻息肉及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及鼻黏膜样本各7例,采用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软件比较分析等...目的:建立鼻息肉及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及鼻黏膜样本各7例,采用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软件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采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and 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建立了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25±78和936±62;平均匹配点数为682±96和821±78,匹配百分率为82.7%和87.7%;同一鼻息肉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EF)方向偏差为(1.06±0.14)mm,在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比较分析两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为1458个和1617个,平均匹配点数为1026个。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40个,获取34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蛋白质24个。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及鼻黏膜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蛋白质。展开更多
以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寻找与滩羊肉中风味前体物质形成及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对宰后0~12d的滩羊肉进...以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寻找与滩羊肉中风味前体物质形成及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对宰后0~12d的滩羊肉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和筛选可信蛋白质及差异蛋白质。结果表明:3组滩羊肉样品中共鉴定到814个蛋白质,0d/4d组发现159个差异蛋白质,4d/8d组发现151个差异蛋白质,8d/12d组发现151个差异蛋白质;对各比对组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糖原磷酸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21个蛋白质可能与滩羊肉的风味前体物质及其风味表达的差异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建立鼻息肉及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及鼻黏膜样本各7例,采用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软件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采用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and 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建立了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25±78和936±62;平均匹配点数为682±96和821±78,匹配百分率为82.7%和87.7%;同一鼻息肉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IEF)方向偏差为(1.06±0.14)mm,在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比较分析两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鼻息肉和鼻黏膜蛋白质点数为1458个和1617个,平均匹配点数为1026个。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40个,获取34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蛋白质24个。结论: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及鼻黏膜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蛋白质。
文摘以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寻找与滩羊肉中风味前体物质形成及调控相关的差异蛋白质。对宰后0~12d的滩羊肉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库搜索,鉴定和筛选可信蛋白质及差异蛋白质。结果表明:3组滩羊肉样品中共鉴定到814个蛋白质,0d/4d组发现159个差异蛋白质,4d/8d组发现151个差异蛋白质,8d/12d组发现151个差异蛋白质;对各比对组的差异蛋白质进行分析发现,糖原磷酸化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21个蛋白质可能与滩羊肉的风味前体物质及其风味表达的差异有关。
文摘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明显不同。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建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invasive bladder cancer)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并鉴定获得相关蛋白。方法:对30例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2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即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二者总蛋白质后,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比较分析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的2-DE图谱,找到差异蛋白质点,对6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分析。结论:成功鉴定了43个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其中一些与肿瘤的生长、黏附、凋亡以及浸润转移相关,为进一步揭示膀胱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