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京哲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发病于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多种癌症中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可以影响疾病的进展,研究发现该通路在OSCC中经常被激活,因此,该通路是OSCC治疗干预的候选通路,针对该通路的抑制剂正在开发中。本文重点介绍该通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讨论靶向该通路的药物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抑制 口腔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对移植期间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李春燕 肖婷 +2 位作者 伍邦翠 陈永 田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来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方法RIRI组大鼠血管夹阻断左肾血供60 min,同时切除右肾。Inhibitor+RIRI组予以PKCβ抑制剂在手术前1 d口服,余下处理同RIRI组。Sham组大鼠开腹后再闭腹。术后24 h处死大鼠,采集血液和左侧肾脏样本。分析肾功能、组织形态以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KIM-1,肾乳头损伤指标RPA-1、巨噬细胞亚型标志物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PAS染色显示RIRI组大鼠肾切片有明显肾小管损伤,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0.05)。RIRI组Cr、BUN、KIM-1和RPA-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Cr、BUN、KIM-1和RPA-1表达显著减少(P<0.05)。RIRI组大鼠肾组织中iNOS、IL-12及CD197的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及Inhibitor+RIRI组(P<0.05);与RIRI组相比,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i NOS、IL-12及CD197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经PKCβ抑制剂干预后Inhibitor+RIRI组Dectin-1、ARG-1和CD16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RIRI组及Sham组(P<0.05)。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和肾乳头损伤标志物的表达。PKCβ抑制剂抑制M1巨噬细胞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极化,减少促炎并增加抗炎因子的表达促进肾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抑制 炎症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淼 陈晓婉 +2 位作者 洪雪辉 宋永喜(综述) 王振宁(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3-529,共7页
蛋白激酶的异常功能与肿瘤密切相关,通过研发相应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调控对应的信号转导通路是现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自从第一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在200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已有50余种激酶抑制剂获得... 蛋白激酶的异常功能与肿瘤密切相关,通过研发相应的蛋白激酶抑制剂调控对应的信号转导通路是现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与热点。自从第一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在2001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以来,已有50余种激酶抑制剂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同样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研究者不断地开发新的激酶靶向药物来克服发现的问题,许多新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就抗肿瘤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分类、作用底物以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系统阐述抗肿瘤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发现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剂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全抑制分析揭示KG-1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4
作者 段毓 徐凝馨 +6 位作者 曹琼 杨恺 王金娟 刘思瑾 贾峰峰 刘建兵 李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KG-1细胞对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反应,探讨其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对KG-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FGFR1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 目的:通过分析KG-1细胞对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反应,探讨其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种蛋白激酶抑制剂对KG-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FGFR1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NVP-BGJ398和PD173074有效抑制KG-1细胞的增殖,表明FGF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KG-1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使用FGFR抑制剂处理后,p-FGFR1和p-STAT5水平显著下降(P<0.001),p-Akt水平稍有下降(P<0.05),并未影响p-ERK水平(P>0.05)。结论:FGFR1OP2-FGFR1主要作用于下游STAT5信号通路,以促进细胞增殖。蛋白激酶全抑制分析是一种可靠而直接的方法,可用于确定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G-1细胞 蛋白激酶抑制 FGFR1OP2-FGFR1融合基因 STA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D7蛋白新型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激活NRF2/EGR1通路诱导三阴乳腺癌铁死亡
5
作者 李雪 苏小涵 +7 位作者 曾姣 梁婷婷 屈鹏 刘俊 王雅丽 侯令密 郭晓兰 梁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系以及临床TNBC样本中STARD7的表达情况。以STARD7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体外蛋白纯化和体外分子互作实验,筛选并鉴定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CCK8测定对照组(DMSO组)及1、2、5、10、20μmol/L浓度Lasiodin处理24 h后的TNBC细胞的存活率,确定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台盼蓝和YO-PRO-1染色测定各组细胞死亡率,Westernblot测定各组凋亡、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NRF2、HO-1、KEAP1、EG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TNBC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10 mg/kg)和Lasiodin组(10 mg/kg),分别处理后测定肿瘤体积、裸鼠体重,HE染色评价生物安全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体外实验表明STARD7在TNBC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05);高通量筛选并鉴定出Lasiodin是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对STARD7的抑制可能通过调控下游NRF2/EGR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使TNBC细胞发生铁死亡,同时伴有凋亡和坏死。体内实验证明Lasiodin能够抑制肿瘤生长(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STARD7可能在TNBC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Lasiodin为其小分子抑制剂,提示STARD7和Lasiodin分别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和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D7 毛栲利素 三阴乳腺癌 分子对接 小分子抑制 铁死亡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CDK2抑制剂
6
作者 谭英佳 陈亮 +2 位作者 刘聿琳 那日松 赵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通过机器学习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潜在的抑制剂.首先,利用现有的大型活性数据库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针对CDK2抑制剂的分类模型.采用圆形指纹(ECFP6)的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XGBoost)筛选Enamine数... 通过机器学习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潜在的抑制剂.首先,利用现有的大型活性数据库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针对CDK2抑制剂的分类模型.采用圆形指纹(ECFP6)的极端梯度提升树模型(XGBoost)筛选Enamine数据库,并选出了1152个新型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和打分函数对这些潜在化合物在CDK2中的亲和力进行了排序,并采用指纹聚类的方法将化合物分为4类.分别从4类中选择1种对接评分较高的化合物,然后对4种化合物进行了类药性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类药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4种潜在的CDK2抑制剂(Z1766368563, Z363564868, Z1891240670和Z2701273053)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并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中具有较高的结合自由能.这4种化合物可作为CDK2的先导化合物进行后续的改造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K2抑制 机器学习 分子动力学 结合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梁丹 易颖 +1 位作者 黄为福 农先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 目的研究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TKIs)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治疗对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个标准治疗方案失败后的晚期实体瘤患者,采用了MTKIs联合ICIs的治疗方案,回顾性研究该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共纳入21例患者,截至2023年3月1日,整体人群ORR为38%,DCR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个月,中位生存期(mOS)为15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肺炎、口腔溃疡等。结论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MTKIs和ICIs联合治疗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疗效及安全性,以及探索出最有可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中获益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 实体肿瘤 标准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肝癌后继发白癜风2例
8
作者 张大雷 张亚利 +2 位作者 侯英超 张恒坡 王天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8-301,共4页
报告2例肝癌患者经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治疗后继发白癜风。例1.患者男,66岁,肝癌1年余,全身泛发白斑2个月。皮肤科检查:手部、面部及躯干泛发白斑。例2.患者男,59岁,肝癌近1年,全身泛发白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上肢及躯干... 报告2例肝癌患者经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抑制剂治疗后继发白癜风。例1.患者男,66岁,肝癌1年余,全身泛发白斑2个月。皮肤科检查:手部、面部及躯干泛发白斑。例2.患者男,59岁,肝癌近1年,全身泛发白斑3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上肢及躯干泛发白斑。2例患者伍德灯检查均提示白癜风样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均诊断为白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 分子靶向治疗 白癜风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SrtA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与验证
9
作者 刘慕瑶 夏昕 庄沛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寻找变异链球菌转肽酶A(SrtA)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为探寻新型有效的防龋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虚拟筛选技术,以变异链球菌UA159的SrtA酶为受体,以氨基酸Cys205为共价结合位点,利用分子共价对接技术和ADMET成药性过滤从化合... 目的:寻找变异链球菌转肽酶A(SrtA)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为探寻新型有效的防龋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虚拟筛选技术,以变异链球菌UA159的SrtA酶为受体,以氨基酸Cys205为共价结合位点,利用分子共价对接技术和ADMET成药性过滤从化合物天然小分子类药分子库中筛选出潜在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与细菌黏附性实验筛选出抑黏附不抑菌的小分子化合物,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小分子化合物与SrtA的结合模式与稳定性。结果:经分子共价对接技术和ADMET成药性过滤筛选得到20种小分子化合物,其中AK-968/40369373、AK-968/40385877等小分子化合物对变异链球菌黏附的抑制作用优于反式查尔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证实AK-968/40369373,AK-968/40385877均可与SrtA形成稳定的共价结合。结论:虚拟筛选与验证是筛选变异链球菌SrtA潜在靶向抑制剂的有效方法,该实验筛选得到的AK-968/40369373、AK-968/40385877等小分子化合物有望作为新型变异链球菌SrtA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转肽酶A(SrtA) 虚拟筛选 小分子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c-Met激酶抑制剂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10
作者 吴霜 林思雨 +5 位作者 李楠 林艺涵 丁实 陈烨 刘举 沈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4,共10页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c-Met激酶和4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f和6k具有优秀的抑制c-Met激酶活性[c-Met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50和15.68 nmol/L].化合物6f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93,7.81,12.88和2.58μmol/L;化合物6k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67,6.60,3.04和0.88μmol/L.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k可诱导MKN45和A54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能够抑制2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 c-Met抑制 4-苯氧基喹啉 缩氨基脲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精子中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纯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秉治 于爱鸣 +3 位作者 王选仁 侯伟建 张玉霞 宗志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在牛精子中发现了蛋白激酶C抑制剂。并用Sephadex G-200及等电聚焦柱将其纯化,这一蛋白激酶C的蛋白抑制剂的分子量约为63000,等电点为pH4.5左右。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抑制 精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T细胞表达IL-2及IFN-γ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贤辉 曾耀英 +3 位作者 徐丽慧 孙荭 李振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棉酚对体外活化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γ -干扰素 (INF -γ)的影响。方法 :在莫能菌素 (monensin)存在时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流...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和棉酚对体外活化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和γ -干扰素 (INF -γ)的影响。方法 :在莫能菌素 (monensin)存在时 ,以佛波醇酯 (PDB) +离子霉素 (I)体外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以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分析H7和棉酚对CD3+ T细胞表达IL - 2和IFN -γ水平的影响。结果 :PDB +I处理PBMC 4h后 ,表达IL - 2和IFN -γ的CD3+ 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16 6 4± 2 0 4和 2 5 81±3 5 3( x±s) ,而对照组二者的比率为 1 0 6± 0 2 2及 3 12± 0 77(P <0 0 5 )。棉酚 (5 0 μmol/L)可明显抑制IL - 2及IFN-γ的表达 ,抑制后表达率分别为 2 0 8± 0 12及 9 0 1± 1 90。H7作用比棉酚强 ,5 0 μmol/L的H7抑制后的IL - 2及IFN -γ阳性T细胞比率分别为 0 4 3± 0 0 6和 2 4 0± 0 2 7。结论 :PKC在CD3+ T细胞表达IL - 2及IFN -γ中发挥重要作用 ;PKC抑制剂H7及棉酚明显抑制IL - 2及IFN -γ的表达 ,提示H7和棉酚可通过抑制PKC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 T细胞 IL-2 IFN-Γ 影响 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诱导CNE-2Z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志巍 陈南岳 +1 位作者 鲍波 赵明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和方法:采用蛋白激酶C(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诱导CNE—2Z细胞24h。结果:(1)ST、SS对细胞DNA裂解的影响均随浓度增高而... 目的和方法:采用蛋白激酶C(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诱导CNE—2Z细胞24h。结果:(1)ST、SS对细胞DNA裂解的影响均随浓度增高而逐步增强,作用明显的终浓度分别为1×106mol/L和4×105;(2)核形态观察:诱导后部分细胞核变小,核浓缩及核碎裂;(3)DNA琼脂糖电泳:诱导后的细胞有典型梯状DNA条带;(4)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组G1期前均有DNA亚二倍体峰,即凋亡峰。细胞周期改变:ST使G2期增加、G1、S期减少;SS使S期增加和G1期减少。结论:PKC抑制剂可有效地促进CNE-2Z细胞凋亡,但与抑制剂剂量有关,细胞周期的改变可能在PKC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凋亡 蛋白激酶C 抑制 ST 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脑缺血大鼠突触体游离钙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康宁 董为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参与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突触体游离钙的变化及PKC的抑制剂灯盏花对突触体游离钙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流可以导致突触体游离钙增加的抑制剂...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参与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突触体游离钙的变化及PKC的抑制剂灯盏花对突触体游离钙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再灌流可以导致突触体游离钙增加的抑制剂灯盏花可以阻止脑缺血/再灌流导致突触体游离钙增加。结论 :PKC参与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其促进钙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超载 蛋白激酶C 抑制脑缺血 大鼠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大鼠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秦泗通 蒋青 +2 位作者 黄际河 刘和风 陈蔚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776-781,共6页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A、B、C组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术,A组于术后行关节腔内注射0.1 mL浓度为100μm/L SB203580,B组注...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对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A、B、C组行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除术,A组于术后行关节腔内注射0.1 mL浓度为100μm/L SB203580,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做为实验对照,C组不予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组,D组为正常对照组。术后8周处死动物。观察各组标本大体评分、Mankin评分、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以及软骨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0只大鼠均纳入结果分析。大体评分及Mankin评分显示A组软骨退变明显轻于B、C组(P<0.05);各组均发现有凋亡的软骨细胞,A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低于B、C组(P<0.05),D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A组关节软骨Ⅱ型胶原染色吸光度值大于B、C组(P<0.05)。结论p38MAPK抑制剂对关节软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延缓OA进程,对OA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 Ⅱ型胶原 软骨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_(229)细胞经诱导后蛋白激酶C及抑制剂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红梅 于秉治 +1 位作者 王芸庆 宋今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2-56,共5页
检测以维甲酸(RA)、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诱导2d、佛波酯(PMA)诱导6h的人大肠癌细胞CCL(229)的蛋白激酶C(PKC)及其抑制剂活性.结果显示:诱导后PKC总活性升高(P<... 检测以维甲酸(RA)、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D3)诱导2d、佛波酯(PMA)诱导6h的人大肠癌细胞CCL(229)的蛋白激酶C(PKC)及其抑制剂活性.结果显示:诱导后PKC总活性升高(P<0.05);RA、1,25(OH)2VD3诱导引起细胞质PKC活性增加,PMA诱导后细胞膜PKC比率(细胞膜活性/总活性)显著升高(P<0.01);诱导后PKC抑制剂活性均降低,其中1,25(OH)2VD3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PMA引起PKC从细胞质向细胞膜转移,不同药物诱导后PKC及其抑制剂活性出现不同的相对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癌细胞 蛋白激酶C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组织中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秉治 于爱鸣 +3 位作者 宗志鸿 侯伟建 王选仁 张玉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6-88,共3页
Ca^(+2)及磷脂依赖性蛋白激酶是从脑中发现的。最近,我们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发现了一种蛋白抑制剂。蛋白激酶C的活性可被其抑制,这一蛋白抑制剂的等电点约为4.4,该抑制剂可能在受精卵的发育中起作用。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志强 唐亮 +2 位作者 粟波 沙慧芳 韩宝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55-46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C(PKC)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PKC-α的异常表达和活性增高,PKC抑制剂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细胞毒作用及下调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背景与目的蛋白激酶C(PKC)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重要靶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存在PKC-α的异常表达和活性增高,PKC抑制剂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细胞毒作用及下调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通过观察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对四种人NSCLC细胞株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KC抑制剂CH分别处理四种NSCLC细胞株H1299、H460、A549及耐顺铂A549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KC-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株对顺铂药物敏感性。结果用药前A549/DDP细胞株中PKC-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NSCLC细胞株H1299、H460及亲本A549细胞株(P<0.05),CH处理后四种NSCLC细胞株中PKC-α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H处理4h及24h后H1299、H460、A549细胞株的凋亡率无明显增加,仅A549/DDP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加,用药后NSCLC细胞株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即IC50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A549/DDP细胞株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四种NSCLC细胞株中存在PKC-αmRNA及蛋白的高表达。通过抑制NSCLC细胞株中PKC-αmRNA及蛋白的表达,PKC抑制剂CH能增加其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与亲本A549细胞株相比,PKC抑制剂CH能通过抑制耐顺铂A549细胞株中PKC-α蛋白的表达及增加细胞凋亡率,而更有效地增加其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激酶C抑制 WESTERN BLOT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A类清道夫受体胞浆域结构去除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管晓翔 陈琪 范乐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93-698,共6页
A类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receptor,SR A)是一种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同源三聚体糖蛋白 ,能够结合和摄取多种配基并介导内移 .在清道夫受体胞浆域有几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 ,有关这些磷酸化位点与受体功能之间的确切关系目前尚所知甚... A类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receptor,SR A)是一种主要位于巨噬细胞膜表面的同源三聚体糖蛋白 ,能够结合和摄取多种配基并介导内移 .在清道夫受体胞浆域有几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 ,有关这些磷酸化位点与受体功能之间的确切关系目前尚所知甚少 .为深入探讨A类清道夫受体胞浆域与磷酸化之间的关系 ,以及受体胞浆域磷酸化对受体功能的影响 ,实验以含有SR AcDNA质粒为模板 ,采用PCR方法扩增不含胞浆域序列的清道夫受体 ,同时扩增全长清道夫受体作为对照 .PCR产物经纯化酶切后 ,进一步亚克隆到PcDNA3 1/HisB中 ,测序结果表明 ,重组产物能够编码正确的氨基酸序列 .重组产物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LF2 0 0 0 )介导转化入CHO细胞中 ,在含G4 18选择性培养液中培养筛选 14天后 ,分离阳性克隆 ,继续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 (FACS)鉴定转化筛选后细胞能否表达具有功能的清道夫受体 .结果发现 ,转化的CHO细胞可以稳定表达SR A的蛋白质 ,但受体胞浆域去除后 ,摄取配基的能力明显弱于全长组 (1∶1 337) .用荧光DiI标记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 AcLDL) ,37℃孵育转化细胞 5h后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 :全长受体转化组细胞荧光散在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器 ,而去除胞浆域组荧光只局限于细胞膜 ,说明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类清道夫受体 胞浆域 磷酸化 蛋白激酶C抑制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壮 李彤 +4 位作者 隋成光 于秉治 张玉霞 候伟建 宋志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5-7,共3页
本文对新近分离纯化的蛋白激酶C抑制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应用细胞增殖试验表明,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培养的L_(929)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该抑制作用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对这种抑制功能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 细胞增殖试验 细胞周期 L929细胞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