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石刻对宋代文学传播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星 王兆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宋代石刻与文学传播关系十分密切,对宋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石刻众多、分布广泛,激发了传播者(文人)对石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兴趣;石刻对所传播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强化了宋代文学重理明道的文学基调;石刻还直接影... 宋代石刻与文学传播关系十分密切,对宋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石刻众多、分布广泛,激发了传播者(文人)对石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兴趣;石刻对所传播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强化了宋代文学重理明道的文学基调;石刻还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传播效果:石刻作品的词翰双美,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传播力。而作品的反复刻石,更强化了名篇的典范性与影响力。石刻还提供了一个互动对话的长效交流空间,增强了作品影响的持久性,进而促进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宋代文学传播 作用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邓乔彬 昌庆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30,共9页
新时期以来,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取得不少实绩,尤其在党争、科举、家族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上,有较大突破。要使研究深入,应结合宋史观以比较唐宋文化,认识由进士文化到士大夫文化的转变。此外,夷夏观的不同,造成了唐宋两代对外来文化... 新时期以来,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取得不少实绩,尤其在党争、科举、家族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上,有较大突破。要使研究深入,应结合宋史观以比较唐宋文化,认识由进士文化到士大夫文化的转变。此外,夷夏观的不同,造成了唐宋两代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宋代在主流的士大夫文化之外,尚有多元的文化;而宗族共同体的建立,又使家族文化极为发达,且与地域文化结合成新的文化景观。研究宋代文学不能是单纯的、孤立的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应与思想史、哲学史、制度史作更广泛的结合,应注意文学与学术、艺术的关系,应具有宏观的理论视野与延伸的学术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宋型文化 宋代学术 研究方法 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及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乔彬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9-104,共6页
宋代文学以雅为尚,与“雅儒”精神相关。“雅”的内涵包括语言的雅洁,作品政治内涵的“正”,具有特殊的民族意义。宋代文学在以雅为宗的同时,又呈雅俗结合的变化,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化消费促使了俗文学的发展;其接受效应影响了雅... 宋代文学以雅为尚,与“雅儒”精神相关。“雅”的内涵包括语言的雅洁,作品政治内涵的“正”,具有特殊的民族意义。宋代文学在以雅为宗的同时,又呈雅俗结合的变化,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化消费促使了俗文学的发展;其接受效应影响了雅文学作者的创作思想,使之转向了雅俗结合。宋代文人既能接受俗文学,又有意于改造传统雅文学,努力探讨雅俗结合的创作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对宋代文学的阐说 被引量:2
4
作者 柳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4,共6页
《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辑录众家之言,秉持马端临"融会错综"、"原始要终"的会通思想,蕴含着巨大的学术信息。《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作为一部目录著作,它以传统目录的形式反映了宋代文学静态的水平式的发展状况... 《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辑录众家之言,秉持马端临"融会错综"、"原始要终"的会通思想,蕴含着巨大的学术信息。《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作为一部目录著作,它以传统目录的形式反映了宋代文学静态的水平式的发展状况,也呈现出宋代文学动态的纵向式的流动态势。其中静态的水平式描述主要表现在融会错综众家之言、删浮汰繁后形成的一个个文献解题系统中;动态的纵向式脉络则以业已形成的一系列文献解题系统为基础,原始要终,推阐、连贯其中模糊、零星的发展线索而成。"融会错综"和"原始要终"本身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对宋代文学发展状况的描述是放置在流动的宋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呈现的,而对宋代文学脉络的勾勒正是体现在由广纳群说形成的具体而微的解题系统中,静态描述中包括着动态的因子,动态发展中则是由无数个静态的点衔接连贯而成。《文献通考.经籍考.集部》虽和现在通用的文学史著作存在很大差距,但它以目录著作的特殊形式阐说了宋代文学,验证了目录著作和传统学术之间天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部 会通 宋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中的玉局观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振谦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2,共9页
玉局观是宋代成都的著名道观,宋代文学作品中对其有多维书写。玉局观开创了宋代官员任职地方宫观的先河,充任玉局观宫观官者多为蜀人,以苏轼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他的名人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玉局观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玉局观药市于... 玉局观是宋代成都的著名道观,宋代文学作品中对其有多维书写。玉局观开创了宋代官员任职地方宫观的先河,充任玉局观宫观官者多为蜀人,以苏轼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他的名人效应极大地提升了玉局观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玉局观药市于重阳节开市,是宋代文人着力描绘的游乐性社会空间,其地理位置、药物种类以及相关的寻求仙药、遇见异人等传说使得这一空间带有浓重的道教文化色彩。宋人笔下的玉局观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西蜀宫观艺术,主要包括宏丽精美的道教壁画与庄严灵验的尊神造像,它们鲜明地体现了艺术性与宗教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玉局观 宫观官 药市 壁画 造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唐宋转型视域下宋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2,共10页
唐宋转型(变革)理论是近百年来比较引人瞩目的学说,对国际国内史学界和文学界的研究都有显著影响。新世纪以来,唐宋转型视阈下的宋代文学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及时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今后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目... 唐宋转型(变革)理论是近百年来比较引人瞩目的学说,对国际国内史学界和文学界的研究都有显著影响。新世纪以来,唐宋转型视阈下的宋代文学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及时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今后的研究理念和研究目标,对于深入开展宋代文学研究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唐宋转型 唐宋变革 宋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万里的当下意义和宋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水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大诗人。研究杨万里具有当下意义,主要表现在"新"、"活"、"诚"三方面,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有积极的现实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杨万里,将为南宋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在...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大诗人。研究杨万里具有当下意义,主要表现在"新"、"活"、"诚"三方面,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有积极的现实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杨万里,将为南宋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在这一点上,钱钟书先生的意见给我们很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宋代文学研究 钱钟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与当代文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7-61,共5页
文章论证了宋代文学对当代政治家、作家、诗人、评论家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当代文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研究论著近况统计分析
9
作者 刘学 叶烨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9年第5期91-96,共6页
以2002-2005年为参照,2006-2007年的宋代文学研究论著在数量上显示:总量基本持平,而文学重出本、选本与普及本大增;论著的研究对象依然相当集中,而在研究视角方面有所开拓;论著作者的整体活跃程度不高,而少量作者持续高产;论著的出版单... 以2002-2005年为参照,2006-2007年的宋代文学研究论著在数量上显示:总量基本持平,而文学重出本、选本与普及本大增;论著的研究对象依然相当集中,而在研究视角方面有所开拓;论著作者的整体活跃程度不高,而少量作者持续高产;论著的出版单位较为广泛,而支持力度尚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论著 数量 视角 作者 出版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文学研究中“贬宋倾向反思”的必要性
10
作者 王明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69,共5页
宋代影响较大的六类文化是文学,历史,哲学,经学,宗教,艺术,而文化批评的"贬宋倾向"只针对宋代文学。面对贬宋倾向的主要观点,"贬宋倾向反思"有利于对"贬宋倾向"提出诸多质疑,有利于纠正贬宋倾向的失误,... 宋代影响较大的六类文化是文学,历史,哲学,经学,宗教,艺术,而文化批评的"贬宋倾向"只针对宋代文学。面对贬宋倾向的主要观点,"贬宋倾向反思"有利于对"贬宋倾向"提出诸多质疑,有利于纠正贬宋倾向的失误,有利于对宋代文学的被贬部分进行价值重估,有利于纠正贬宋倾向方法论的不足。所以,在宋代文学研究中进行"贬宋倾向反思"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研究 贬宋倾向反思 价值重估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与家族文化——读王毅《宋代文学家庭》
11
作者 蔡镇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家族文化 宗法文化 王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与宋代文学
12
作者 林继中 《东南学术》 2004年第5期155-161,共7页
本文旨在提出问题与思路。中唐至北宋是文化转型期,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许多著名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尚未作深入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研究该文学运动的二条线索:一是在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中,考察文学趋向由雅入俗再转入化俗为雅的... 本文旨在提出问题与思路。中唐至北宋是文化转型期,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许多著名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尚未作深入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研究该文学运动的二条线索:一是在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中,考察文学趋向由雅入俗再转入化俗为雅的回旋运动;一是由反思转入内省的过程中,伦理入主文学,士大夫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宋文学自立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宋代文学 同构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宋代文学史》对郑思肖的论述
13
作者 陈福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4-66,共3页
本文指出《宋代文学史》否定郑思肖《心史》的理由是站不住的 ;同时 ,既然否定了《心史》却又将郑思肖列为宋末著名诗人 ,则是说不通的。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宋代文学史》 郑思肖 《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考究
14
作者 齐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78-79,共2页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大的盛世时代,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文学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加之当时人们的体育休闲活动可谓是种类繁多、多姿多彩,那么文学作品中不乏有着对于体育活动的描写。本文正是通过阐述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借...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大的盛世时代,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文学作品不断地涌现出来,加之当时人们的体育休闲活动可谓是种类繁多、多姿多彩,那么文学作品中不乏有着对于体育活动的描写。本文正是通过阐述宋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借此来了解古代人们体育活动的形式和状况,以及论证这些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作品 体育活动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审美取向——以宋瓷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国庆 胡丹蕾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极简美学走入大众视野,简洁自然的审美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极简主义思潮因此而大行其道。其实,这种极简美学风格早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即已得到一定展现,在“三教”合流、由外转内、理学本体思辨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代文艺的... 近年来,随着极简美学走入大众视野,简洁自然的审美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极简主义思潮因此而大行其道。其实,这种极简美学风格早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即已得到一定展现,在“三教”合流、由外转内、理学本体思辨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代文艺的审美取向发生了较大转变,平实晓畅、文从字顺、简朴平易成为人们的创作观念,在诗文、绘画、书法、工艺等领域出现了一种“简古高远”的艺术清流,尤其是在宋瓷简洁实用的器型、素净优雅的设色、自然内敛的装饰中,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极简主义”风范。中国宋瓷的审美取向与现代西方盛行的极简主义思潮不谋而合,为此,探讨宋代文艺的审美取向,剖析宋瓷艺术中的极简主义风格,无疑具有重要的美学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艺术 极简主义 宋瓷 审美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审美特征形成刍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传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6年第2期73-79,共7页
宋代文学的审美特征非常鲜明:1.以俗为美成为一种时代审美取向,雅俗并峙成为文坛的基本格局;2.思虑深沉的阴柔之美取代了唐代文学所创造的才气发扬的宏壮之美。宋代文学审美特征的形成只能从其生长环境──宋代社会去寻求解释。... 宋代文学的审美特征非常鲜明:1.以俗为美成为一种时代审美取向,雅俗并峙成为文坛的基本格局;2.思虑深沉的阴柔之美取代了唐代文学所创造的才气发扬的宏壮之美。宋代文学审美特征的形成只能从其生长环境──宋代社会去寻求解释。宋代所实施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为文化平民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俗为美是文化平民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唐代,但其国势却是日渐衰微、积贫积弱的。积贫积弱的国势正是宋代文学尚阴柔之美的现实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宋代文学 以俗为美 文学 文学 审美取向 平民化 宋代社会 发展水平 文人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乃昌教授与宋代文学研究
17
作者 杨燕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共1页
刘乃昌教授1930年出生于山东滕县。1949年6月入华东大学,1950年进山东大学就读。后报考研究生,就学于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潜心研治词学和宋代文学。1959年到曲阜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先生执教之余,勤于笔耕,发表了... 刘乃昌教授1930年出生于山东滕县。1949年6月入华东大学,1950年进山东大学就读。后报考研究生,就学于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潜心研治词学和宋代文学。1959年到曲阜师范大学任教。现为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先生执教之余,勤于笔耕,发表了一大批富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和论文,成为全国宋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声誉。宋代文学以词著称。刘先生早期的研究以词为主,从作家入手,深入研究了宋词三大家——苏轼、辛弃疾和姜夔,继之以点带面,观照全局,对两宋文学的诸多问题作了纵深探讨。他积年矻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治学 文学研究 华东 宋代文学 山东大学 辛弃疾 词学 报考研究生 学术价值 拔尖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研究专题
18
作者 张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7,共2页
中国宋代文学研究,在整个20世纪都较唐代文学研究显得沉寂;但随着2000年中国宋代文学学会成立并召开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以来,宋代文学研究得到了近乎全方位的发展,不仅文献学、文体学研究成果累累,而且文学文化学的研... 中国宋代文学研究,在整个20世纪都较唐代文学研究显得沉寂;但随着2000年中国宋代文学学会成立并召开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以来,宋代文学研究得到了近乎全方位的发展,不仅文献学、文体学研究成果累累,而且文学文化学的研究尤其令人瞩目,王水照先生至有"五朵金花"之喻(文学与制度、文学与党争、文学与科举、文学与地域、文学与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研究 王水照 文体学研究 唐代文学研究 文学文化学 文献学 国际研讨会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学好宋代文学
19
作者 赵齐平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1期25-27,共3页
在芜湖召开的电大教学准备会议上,我曾经扼要地讲到学习宋代文学要抓特点、抓难点、抓重点。对于宋代文学的特点,我概括地讲了一是多样性、丰富性,二是总结性、创造性,三是复杂性。这里,我只结合宋代文学讲授章节的安排,再把难点... 在芜湖召开的电大教学准备会议上,我曾经扼要地讲到学习宋代文学要抓特点、抓难点、抓重点。对于宋代文学的特点,我概括地讲了一是多样性、丰富性,二是总结性、创造性,三是复杂性。这里,我只结合宋代文学讲授章节的安排,再把难点与重点简单地说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教学准备 多样性 丰富性 总结性 创造性 复杂性 电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概述
20
作者 谢桃坊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1期108-108,共1页
1985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比较集中在宋诗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展开争鸣:一、宋诗的分期问题有三种意见,仿唐诗体例分为四期;按风格流派分为十一派;按历史顺序分为六期。二、宋诗的特点与评价:宋诗约为唐诗... 1985年9月,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宋代文学首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比较集中在宋诗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展开争鸣:一、宋诗的分期问题有三种意见,仿唐诗体例分为四期;按风格流派分为十一派;按历史顺序分为六期。二、宋诗的特点与评价:宋诗约为唐诗的三倍或四倍。历来绌宋诗者甚多。但这是一种偏见。宋诗自具有其特色,可以看作与“唐音”相对待的“宋调”。至于谁最能代表宋诗艺术特色的问题,则有三种意见:江西诗派;苏轼和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都能共同体现宋诗特色。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评价:对欧阳修所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有的持肯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学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学术讨论会 欧阳修 分期问题 黄庭坚 艺术特色 江西诗派 风格流派 唐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