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1例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本玉 吴小珂 +8 位作者 宋文丽 李科儒 李后德 蒋雨 张金茹 徐晓东 陈冬勤 曹勇军 张艳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1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1例MS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31日至2021年7月31日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51例MS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51例M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3.3±15.6)岁,女性占56.9%,男/女=1/1.3。成人MS(AOMS)占62.8%,男/女=1/1.7;晚发型MS(LOMS)占37.2%,男/女=1/0.9。复发缓解型MS(RRMS)占76.5%,慢性起病占60.8%,年平均复发率8.8%。首发症状多见肢体麻木、无力。确诊MS后未复发者多见头晕、麻木,复发者多见肢体无力、麻木。MRI病灶中,侧脑室旁受累62.7%(32/51),脊髓受累52.9%(27/51),幕下受累51.0%(26/51)。与确诊MS后未复发者相比,复发者幕下、脊髓(颈髓、胸髓)受累比例明显增加。随着复发次数增加,脑脊液白蛋白、IgG、IgA、IgM数值升高。男性EDSS评分较女性高,LOMS评分较AOMS高。MS确诊后未复发患者EDSS评分低,随访时评分为0(0,1.00)分;复发者评分相对偏高,随访时评分为2.75(0.25,7.25)分。结论:MS患者以慢性起病多见,LOMS比例偏高,随着发病年龄增加,男性比例升高。首次发病高EDSS评分,颈髓、胸髓、幕下病灶,脑脊液白蛋白、IgG、IgA、IgM数值升高,首次发病年龄50岁以上,男性与MS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预后 晚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禁食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威丽 李苗 +3 位作者 李瑾 潘頔 邝喜艳 杨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19,225,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方式,研究已证明IF可延缓MS、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包括修复神经损伤、促...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慢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间歇性禁食(IF)是一种周期性能量限制的饮食方式,研究已证明IF可延缓MS、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包括修复神经损伤、促进髓鞘再生、调节肠道菌群、逆转免疫炎症等。采用IF后,MS患者临床上减轻严重程度,时间上降低复发,空间上减少病灶,为MS的治疗与预防带来了新思路。本文就IF治疗MS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MS的治疗产生新的认识,为IF用于MS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禁食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CSPGs/PTPσ: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的新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敬桐 罗富成 陈文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2-602,共11页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脱髓鞘和神经炎症。作为年轻人中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致残原因,MS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数百万人瘫痪。M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硫酸软骨素蛋白聚...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脱髓鞘和神经炎症。作为年轻人中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致残原因,MS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数百万人瘫痪。MS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s,CSPGs)是一类抑制性细胞外基质分子,其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σ(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σ,PTPσ)在CSPGs介导的轴突再生抑制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表明,CSPGs/PTPσ在MS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在MS病变区域的细胞外基质中上调。动物实验发现,抑制CSPGs/PTPσ信号途径可以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的迁移、分化、髓鞘再生,并恢复运动功能,显示出治疗MS的潜力。本文综述了CSPGs/PTPσ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再生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MS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Pσ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多发性硬化 髓鞘再生 少突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丸治疗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萍 王界成 李振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14,共4页
目的 探究四妙丸治疗多发性硬化(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四妙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四妙丸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E... 目的 探究四妙丸治疗多发性硬化(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M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四妙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四妙丸安慰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EDSS评分、LOTCA-Ⅱ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以及MSQOL-54评分。结果 在12周~12个月,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E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6个月时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试验组LOTCA-Ⅱ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评分以及MSQOL-5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妙丸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MS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长期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湿热 四妙丸 醋酸格列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病人认知障碍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5
作者 沈蓝君 徐群利 周兰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04-2410,共7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病人认知障碍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各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多发性硬化病人认知障碍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病人认知障碍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自上而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各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多发性硬化病人认知障碍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分级。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12篇,专家共识2篇,文献整体质量较高。最终从筛查与评估、认知康复、运动干预、物理干预、心理干预和支持应对策略5个方面总结出25条证据。结论:总结的多发性硬化病人认知障碍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护理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证据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认知障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疾病修正治疗初治模式探索的真实世界研究
6
作者 杨小林 冯金洲 秦新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1-798,共8页
目的:探索中国重庆地区部分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DMT)初治模式。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4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首次启动DMT(特立氟胺、富马酸二甲酯... 目的:探索中国重庆地区部分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DMT)初治模式。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4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首次启动DMT(特立氟胺、富马酸二甲酯、鞘氨醇-1磷酸受体调节剂、奥法妥木单抗)的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 MS,RRM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分析患者的DMT初治处方分布、持续使用率、安全性、治疗后疾病活动情况及影响疾病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RRMS患者138例,以特立氟胺、富马酸二甲酯、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受体调节剂、奥法妥木单抗作为初治处方的比例分别为46.4%、20.3%、21.7%和11.6%。在随访期内,72.5%的患者坚持初治处方,23.2%的患者转换处方,主要升级为奥法妥木单抗。4类DMT使用期间均未发生药物相关的死亡事件、住院事件,但S1P受体调节剂的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可达43.3%。对115例患者治疗后的疾病活动性分析提示,47.0%的患者存在疾病活动。首次起病后未完全恢复(OR=3.645,95%CI=1.321~10.060,P=0.013)、吸烟(OR=10.052,95%CI=1.025~98.556,P=0.048)是RRMS患者疾病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重庆地区RRMS患者的初治DMT处方在过去5年内以低中效药物为主,仍有较大比例患者在启动DMT后存在疾病活动,转向早期高效的DMT初治模式或许能更有效降低MS患者的疾病活动,延缓残疾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疾病修正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蛋白PDLIM 5增强小胶质细胞吞噬及其在多发性硬化中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陈海莲 王玉鸽 +2 位作者 崔宇 平苏宁 陈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究支架蛋白PDLIM5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4例MS患者的外周血和6例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究支架蛋白PDLIM5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及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收集24例MS患者的外周血和6例健康志愿者的样本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使用脂多糖(LPS,1μg/mL)处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DLIM5的表达水平;通过BV2细胞转染PDLIM5 shRNA质粒或PDLIM5过表达质粒,分析PDLIM5的表达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患者的单核细胞[2.78(0.70~6.86)vs.0.54(0.39~1.51),P=0.036]和淋巴细胞[1.62(0.90~2.26)vs.0.11(0.05~0.21),P<0.001]中PDLIM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PS刺激BV2后PDLIM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质粒转染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DLIM5后抑制BV2对台盼蓝的吞噬能力(P<0.05),而过表达PDLIM5增强BV2对台盼蓝的吞噬能力(P<0.001)。【结论】神经炎症状态下,PDLIM5表达水平升高,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IM5 多发性硬化 小胶质细胞 细胞吞噬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中慢性活动性病灶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彬 李咏梅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7,215,共6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介导性慢性炎症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脱髓鞘、轴突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变。慢性活动性病灶(chronic active lesion,CAL)是疾病进展和神经退行的重要因素,对于MS的诊断和治疗选...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介导性慢性炎症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脱髓鞘、轴突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变。慢性活动性病灶(chronic active lesion,CAL)是疾病进展和神经退行的重要因素,对于MS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MRI成为MS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工具,如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能有效显示病灶的铁沉积。此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提供CAL的代谢活动信息,进一步揭示炎症活动,并为多维度评估提供支持。本文将综述MRI检测技术在CAL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价值,旨在为MS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慢性活动性病灶 顺磁性环形病灶 慢性扩张性病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边缘病灶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意义和应用
9
作者 张妍 谢彦 朱文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磁共振的磁敏感序列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颅脑中检测到一类具有顺磁性边缘的病灶(PRLs),通过与病理对照,认为其可能代表MS的慢性活动期改变,对于提高诊断MS的特异性、预测临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能成为一项方便可靠的生物学标志... 磁共振的磁敏感序列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颅脑中检测到一类具有顺磁性边缘的病灶(PRLs),通过与病理对照,认为其可能代表MS的慢性活动期改变,对于提高诊断MS的特异性、预测临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可能成为一项方便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综述旨在介绍PRLs的发现、病理特征、检测方法、分布情况、演变过程以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促进对这一类型病灶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顺磁性边缘病灶 磁敏感成像 磁化率定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小胶质细胞转录调控网络分析
10
作者 蔡蔷薇 孙锋 +3 位作者 吴文玉 邵付明 高正良 金盛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目的:通过单细胞核转录组分析,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中小胶质细胞在灰质与白质的基因差异性表达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鉴定疾病相关的关键转录调控网络。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 目的:通过单细胞核转录组分析,探讨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中小胶质细胞在灰质与白质的基因差异性表达及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鉴定疾病相关的关键转录调控网络。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MS和对照冷冻人脑组织样本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ingle nucleus RNA sequencing,snRNA-seq)数据。使用R软件和Seurat软件等,利用特定的细胞标志物对数据进行细胞类型的鉴定。从鉴定的细胞群中提取小胶质细胞,根据其解剖来源将其分为灰质和白质小胶质细胞;利用降维聚类技术,获得具有差异性的小胶质细胞亚群。使用Seurat分析得到MS组与对照组在亚群层面上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一步探究这些差异的生物学意义。使用Monocle3进行拟时序分析,研究疾病进展中的细胞亚群动态变化。使用单细胞调控网络推理和聚类(single cell regulatory network inference and clustering,SCENIC)方法分析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调控网络,寻找可能参与MS调控的关键转录调控网络。结果: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后共保留了149062个细胞核。对snRNA-seq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分析后,以DOCK8、CSF1R、P2RY12、CD74作为小胶质细胞的关键标志物鉴定得到了12238个小胶质细胞。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灰质小胶质细胞在疾病过程中内吞作用、离子稳态、脂质定位等功能下调,白质小胶质细胞在疾病过程中蛋白质折叠、细胞质翻译、温度刺激响应等功能上调。SCENIC分析显示MS疾病中FLI1、MITF、FOXP1等TF的表达上调。结论:小胶质细胞在MS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白质小胶质细胞受到MS的影响比灰质小胶质细胞更为明显。FLI1、MITF、FOXP1等是参与MS调控的关键TF,这些转录调控网络在疾病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小胶质细胞 单细胞核转录组 富集分析 转录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张书岑 徐积兄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3期4159-4165,4171,共8页
背景根据现有的观察性研究结果,多发性硬化症(MS)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潜在关联,但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旨在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评估MS与AIT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 背景根据现有的观察性研究结果,多发性硬化症(MS)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潜在关联,但结果仍存在争议。目的旨在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评估MS与AIT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MS(病例组=47429,对照组=68374)、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组=1991,对照组=305175)、Graves病(病例组=3176,对照组=409005)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病例组=539,对照组=349717)的数据,使用双向MR分析来评估可能的潜在因果关系,MR分析主要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辅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型以及校正最大似然法-多效性分析、稳健校正轮廓评分和去偏反方差加权法等新的MR分析方法。此外,还使用了敏感性检验来确保结果的稳健性,如Cochran Q检验、MR-Presso、MR-Egger回归和留一法检验。结果MR结果显示MS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存在因果关联(OR=1.144,95%CI=1.029~1.272,P=0.013,PFDR=0.039),遗传预测的MS可能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增加14%,经错误发现率校正后的结果一致,且结果无异质性(Q-pval=0.356)和水平多效性(P=0.359),留一分析没有显示任何异常单核苷酸多态性值,且Outlier-corrected分析结果显示未检测到离群值。反向MR分析显示AITD与MS之间不存在因果关联。结论MS患者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风险增高,但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Graves病的发病风险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胶质淋巴系统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宋元君 赵鹤 高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其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在MS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GS功能可能与代谢废物堆积和神经炎症反应...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其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胶质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在MS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GS功能可能与代谢废物堆积和神经炎症反应有关,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本综述回顾了MS的GS相关研究,聚焦其与认知损伤的关系,以期为MS的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胶质淋巴系统 认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中血管周围间隙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凯 李咏梅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196,共4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小胶质细胞和白细胞浸润、轴突损伤以及脱髓鞘。作为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 GS)的重要代谢废物清除结构,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小胶质细胞和白细胞浸润、轴突损伤以及脱髓鞘。作为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 GS)的重要代谢废物清除结构,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s, PVS)的动态循环功能障碍与MS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PVS在MS中的研究进展和临床价值,明确分析当前PVS相关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期望为MS患者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监测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血管周围间隙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多发性硬化症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思华 周哲屹 +2 位作者 王硕 钟俊伟 晏洪恩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8-167,共10页
多发性硬化症(MS)的核心特性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脱髓鞘变化,属于一种自我免疫性的病症,其显著的症状包括在大脑、视神经及脊髓内的髓鞘遭受破裂,并且轴突也会受到影响。目前疾病产生的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 多发性硬化症(MS)的核心特性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脱髓鞘变化,属于一种自我免疫性的病症,其显著的症状包括在大脑、视神经及脊髓内的髓鞘遭受破裂,并且轴突也会受到影响。目前疾病产生的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能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引发疾病。最新研究提示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即NLRP3炎症小体,它的异常激活可能影响MS的发病。鉴于此,笔者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综述了NLRP3的相关机制以及激活过程、NLRP3与MS间存在的联系,以期为MS的发生发展、相关治疗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NLRP3 药物治疗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童小萍研究团队取得多发性硬化症治疗新突破
1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2-752,共1页
202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双聘PI童小萍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龚能研究团队以及附属仁济医院管阳太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目为“Activation o... 2025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双聘PI童小萍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龚能研究团队以及附属仁济医院管阳太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目为“Activation of Kir4.1 channels by 2-D08 promotes myelin repair in multiple sclerosis”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 治疗 多发性硬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亚玲 尹榕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7-770,共4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类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浸润伴随的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等。目前认为,MS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感染、生活方式、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确...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类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浸润伴随的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等。目前认为,MS与遗传易感性、环境、感染、生活方式、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S患者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均与真菌感染存在密切联系。本文综述真菌感染与MS的相关性及真菌在M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探究M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真菌感染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茜 陆正齐 李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7-602,共6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随着人们对MS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MS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新上市的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药物层出不穷,临床研究显示出良...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疾病,随着人们对MS发病机制了解的深入,MS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近年来,新上市的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药物层出不穷,临床研究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治疗策略及目标也在更新。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新上市的DMT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此外对治疗策略、治疗目标以及正在研发的新药也做了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治疗 进展 疾病修饰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铜死亡基因的免疫浸润机制及潜在中药治疗预测
18
作者 蒙毅 谭文澜 +5 位作者 江颖 吴月霞 傅有学 曹康 张琼心 陈晓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8-1725,I0002,共9页
目的:分析铜死亡基因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并进行中药预测,为铜死亡在MS免疫浸润方面的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免疫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MS的芯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 目的:分析铜死亡基因在多发性硬化(MS)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并进行中药预测,为铜死亡在MS免疫浸润方面的机制研究及中药干预免疫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MS的芯片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免疫细胞和功能的提取与量化,分析免疫细胞和功能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同时筛选出与MS相关的铜死亡基因,构建风险模型,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对铜死亡基因及免疫相关的生物过程进行中药预测。结果:①免疫细胞间,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呈最强正相关;免疫功能间,低度炎症和Ⅰ型IFN反应呈最强正相关;②B细胞、辅助性T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在MS患者中丰度显著降低,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低度炎症、Ⅰ型IFN反应丰度显著升高;③与MS相关的铜死亡基因为SLC31A1、PDHA1、NLRP3、MTF1、GLS和DBT,其中DBT最有可能是MS的风险因子;④MS发生发展涉及IL-4的产生、辅助性T细胞分化、急性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与精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丙酸代谢等通路相关;⑤半夏、丹参、姜黄等中药可能作为其潜在的分子药物来源。结论:铜死亡基因的表达与MS相关免疫细胞和功能密切相关,可为MS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多发性硬化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合并抑郁症的多模态MRI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齐凯 李昊 +2 位作者 徐君海 任瑞 李祥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48,共5页
抑郁症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预后。多发性硬化症受多种发病因素的影响,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退行性改变是其常见的发病机制。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 抑郁症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预后。多发性硬化症受多种发病因素的影响,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退行性改变是其常见的发病机制。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应用于精神障碍疾病的研究中。本文综述了多模态MRI技术在多发性硬化合并抑郁症的研究新进展,为揭示多发性硬化合并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脑结构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彩云 金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0-330,共11页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基于其亚型和环境信号在诱导炎症或耐受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对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强...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基于其亚型和环境信号在诱导炎症或耐受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对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治疗潜力。与体外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相比,特异性靶向其表面受体的体内诱导策略表现出更大的前景和优势。本文总结树突状细胞在调节免疫耐受和多发性硬化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并对有潜力作为靶点的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进行梳理,以为耐受性免疫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非MeSH词) 多发性硬化 免疫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