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蒋国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43,48,共5页
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全省水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地下水开采利用中存在的超采严重、局部污染、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剖析。
关键词 平原地区 地下水 可持续开发 河南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来源、模式及开发利用潜力
2
作者 马剑飞 李向全 +7 位作者 张春潮 付昌昌 谢小国 王晓刚 李欣泽 张登飞 白占学 王振兴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7-361,共15页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构造岩溶 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 地下水 补给源 补给模式 岩溶水文地质 开发利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地区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3
作者 杨玉良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3期271-273,共3页
通过对近年沧州地区地下水水位、取水量和水质的系统分析,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如水位下降和污染加剧。研究表明,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水、开采强度和地表水补给等多重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沧州地区地下水动态变... 通过对近年沧州地区地下水水位、取水量和水质的系统分析,发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面临严峻挑战,如水位下降和污染加剧。研究表明,地下水动态变化受降水、开采强度和地表水补给等多重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沧州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建议,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实施合理的取水政策以及推动农业灌溉技术的优化。此外,需要构建综合水资源管理体系,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为沧州地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态变化 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 水污染 沧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适宜埋深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杜新强 方永军 +1 位作者 郭辉 陆向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7-4998,共12页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就是在保障地下水良性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用水需求,其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简称“适宜埋深”)约束.本文从区域尺度到微观视角,梳理并总结地下水埋深变化对地表生态环...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就是在保障地下水良性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用水需求,其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简称“适宜埋深”)约束.本文从区域尺度到微观视角,梳理并总结地下水埋深变化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了地下水埋深对发挥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作用.当前确定地下水适宜埋深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表植被生长、农作物生长与产量、土壤盐渍化、地面沉降与海水入侵等方面,野外实地调查、遥感反演以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是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地区,而非干旱区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本文提出了面向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适宜埋深确定方法,即以研究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基础,构建区域尺度上的适宜地下水埋深控制指标集合,结合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指标取舍与叠加计算综合确定地下水适宜埋深的区间及阈值.目前对地下水适宜埋深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多,但其时间分布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适宜埋深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生态水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变化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秦欢欢 黄丽想 王健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问题,利用校准好的分布式水文MIKE SHE模型,考虑灌溉变化对地下水利用的影响,设定3种情景(现状保持型情景MS1、灌溉水量改变情景MS2和灌溉频率改变情景MS3)对华北平原未来20 a地下水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问题,利用校准好的分布式水文MIKE SHE模型,考虑灌溉变化对地下水利用的影响,设定3种情景(现状保持型情景MS1、灌溉水量改变情景MS2和灌溉频率改变情景MS3)对华北平原未来20 a地下水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3种情景下华北平原未来20 a地下水水位均呈下降趋势,MS1、MS2和MS3下地下水水位年均降幅分别为0.335~1.648、0.298~1.588和0.303~1.607 m/a,东部沿海和京津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问题,灌溉变化对地下水降落漏斗缓解效果并不显著。(2)灌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和含水层储量恢复,且减少灌溉频率的作用大于降低灌溉水量的作用;相对于MS1,MS2和MS3可使含水层储量在20 a后分别恢复0.06 m和0.12 m。(3)采用灌溉变化无法彻底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和含水层持续消耗问题,须与其它措施结合,才能从长远角度保证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可持续利用 灌溉变化 MIKE SHE模型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水情影响下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平衡演变与更新能力分析
6
作者 杨会峰 李泽岩 +4 位作者 孟瑞芳 白华 宋博 郭伟 包锡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共15页
地下水是支撑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深层地下水长期超采、水头大幅度下降,引发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2015年以来,南水北调、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连续强降水等新水情通过置换水源、农业节水以及强降水灌溉农业等方式减... 地下水是支撑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供水水源,深层地下水长期超采、水头大幅度下降,引发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2015年以来,南水北调、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连续强降水等新水情通过置换水源、农业节水以及强降水灌溉农业等方式减少了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深层地下水水平衡发生显著变化。基于深层地下水区域水平衡分析方法,探讨了水平衡关键指标变化特征,分析了新水情对深层地下水平衡的影响效应。利用14C年龄、中更新统岩相古地理分布特征2个地质背景指标和渗透系数、水力梯度、深浅层水头差以及越流系数4个水力评价指标对深层地下水更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基于地下水降落漏斗修复和地面沉降防控,识别地下水水头恢复阈值,科学评价深层地下水可利用量。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在新水情影响下,2020年深层地下水渗流速度显著增大,侧向补给量增加0.25×10^(8) m^(3),越流补给量增加0.88×10^(8) m^(3),中东部深层地下水水头仍处于下降状态是主要原因;地下水年均开采量减少1.41×10^(8) m^(3),地下水年度储量减少量由12.29×10^(8) m^(3)变为9.70×10^(8) m^(3);从空间分析,西部山前较大的渗透系数使得其更新性好于中东部,从时间分析,开采量的变化使得垂向越流通量和水平侧向径流的组成及数量发生了变化,2020年深层地下水更新能力较2005年总体增强;深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为8.52×10^(8) m^(3)/a,主要分布于山前平原的中更新统冲洪积扇区。依据深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以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开展水平衡演变分析,2015年以来深层地下水失衡状况得到缓解,但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研究结果对认识北方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循环规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新水情 水平衡变化 地下水更新能力 可持续利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庄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爱民 费瑾 +2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文唐章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缺水制约着中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研究探讨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问题。在对枣庄市水资源条件研究与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生活资料属性、商品属... 缺水制约着中国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研究探讨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粗放型工业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问题。在对枣庄市水资源条件研究与供需平衡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生活资料属性、商品属性和环境因子功能,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进行了水资源开发规划,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管理建议,以期达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枣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可持续开发利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4,共7页
针对德阳市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利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归纳了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地下水富集规律,并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差异性将德阳市划分为断褶山区裂隙-岩溶地下水资源禀赋区... 针对德阳市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利用资料收集、水文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方法,归纳了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地下水富集规律,并根据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差异性将德阳市划分为断褶山区裂隙-岩溶地下水资源禀赋区(Ⅰ)、平原孔隙地下水资源禀赋区(Ⅱ)和红层裂隙-孔隙地下水资源禀赋区(Ⅲ)。研究表明,禀赋区(Ⅰ)具备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的功能特点,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禀赋区(Ⅱ)具备规模开发利用的特点,可开展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工程,增加地下水储存量;禀赋区(Ⅲ)地下水仅能满足基本的人畜饮水,有效储集大气降水,拦截地表水流,增加蓄水量,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阐明水文地质特征,总结地下水富集规律,进行地下水资源禀赋分区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富集 地下水资源禀赋 可持续开发利用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与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31,共8页
在分析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当前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选取10个指标,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 在分析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当前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选取10个指标,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区划。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低-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扇顶的乡镇和各县市的中心城区附近,冲洪积扇扇顶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是主要制约因素,各县中心城区人类开采是关键的因素。论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过程可为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禀赋 指标体系 可持续开发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车尔臣河流域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卞正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7-262,266,共7页
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运用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水均衡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在车尔臣河中游大量引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只灌不排或灌... 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运用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水均衡分析方法,对车尔臣河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在车尔臣河中游大量引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只灌不排或灌多排少的现象严重,因此一般年份已无水流入台特玛湖。对车尔臣河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缓解且末县农业灌溉季节性缺水矛盾,提高灌溉保证率及农作物单产;增加下游生态用水,扼制东西部沙漠合拢的趋势,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尔臣河流域 地下水 合理开发利用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被引量:27
11
作者 林学钰 廖资生 +1 位作者 苏小四 钱云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7-684,共8页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并以其含沙量特大和下游的“地上悬河”而闻名于世。黄河上游的盐碱、沙害,中游的水土流失和下游悬河段的洪涝、干旱和断流等灾害使黄河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针对流域内缺水和水质问题,对流域水资源、城市工农业的供需水量平衡、地下水的开发潜力等进行了预测。通过基流分割计算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研究了区内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规律及地下水对黄河的贡献。最后,对黄河流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开发潜力 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开发利用(代序) 被引量:12
12
作者 卢耀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183;年),距离联...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183;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183;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183;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量 可持续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 保护 水资源总量 人均水资源 生活用水 大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资源潜力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苑丽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34,43,共3页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的准确评估、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供给,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依据松辽西部地下水资源潜力、地下水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开发模式,提出了对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初... 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潜力的准确评估、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以确保其可持续供给,是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依据松辽西部地下水资源潜力、地下水类型的分析,建立了松辽平原西部地下水开发模式,提出了对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下水类型 规划 松辽平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海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246-248,共3页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围绕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和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主要围绕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地下水资源概况和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持续利用 水资源开发 水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地质工程研究
15
作者 李少飞 魏啟杨 李锡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06-409,共4页
隨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提水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等,其开发建设条件越来受到限制,且工程投资较大,受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也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岩溶水循环带水动力类型研究... 隨着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利工程,包括蓄水工程、引调水工程、提水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等,其开发建设条件越来受到限制,且工程投资较大,受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也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岩溶水循环带水动力类型研究划分,不仅有利于研究各类型岩溶地下水水动力特征、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还有利于解决岩溶水利工程的建库方案,解决引调水、输水工程、矿坑开采工程的岩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其充分利用开发、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地下水 开发利用 环境保护 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综合技术体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 ,伴随着水资源造福于人类 ,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种种环境生态负效应。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即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 ,将地下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生态负效应降到最低 ,达到保...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 ,伴随着水资源造福于人类 ,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种种环境生态负效应。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即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 ,将地下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生态负效应降到最低 ,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长期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目的。提出采用模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综合技术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决策支持系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禀赋差异性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以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4-40,共5页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禀赋 指标体系 可持续开发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维亮 田新生 《水利经济》 1999年第3期20-23,共4页
分析了山西省地下水开采现状,以及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扩展和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可持续开发利用 地下水超采 战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钱永 张兆吉 +3 位作者 费宇红 陈京生 张凤娥 王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0-897,共8页
浅层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与成果,以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在此... 浅层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与成果,以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开采资源量为202.94×108m3·a-1,开采资源模数为14.58×104m3·a-1·km-2,区域分布不均,呈西部山前平原及沿黄平原高、中东部平原低的规律。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为1.15,总体上采补平衡,开采潜力一般,但空间分布不均,最高值为滨州地区的5.16和天津地区的4.18,较低的为石家庄地区的0.72和廊坊地区的0.75。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已基本无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浅层淡水,局部地区超采现象严重,可持续利用潜力不容乐观;但微咸水、咸水开采潜力(较)大,其中河北平原咸水、微咸水开采资源潜力近35×108 m3·a-1,在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开发利用率,提高区内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该研究可为实现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开采潜力 可持续利用 超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迟宝明 王志刚 +1 位作者 林岚 崔新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0-73,共4页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74 86×108m3。松辽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34%。基于流域水均衡的观点,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并对1994~2001年流域供水、用水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水资源的时空展布规律与社会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结论,进一步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流域 水资源 地下水 开发利用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