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信阳市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初见成效
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72-172,共1页
河南省信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绿色经济并... 河南省信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绿色经济并初见成效。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绿色农副产品,已基本形成深山“林、茵、药、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国家生态示范区 科学发展观 绿色经济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策略研究
2
作者 崔晓宇 王石 +2 位作者 何岩 何薇 陈文静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0期92-97,共6页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为评估深圳市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能否顺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深圳市成功创建的背景下,围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创建指标,通过指标达标情况分析,深入研究深汕特别合作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差距。研究发现,合作区在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质量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节能减排降碳增效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突出,相关指标全部达标,但在资源节约集约等方面,一些涉农指标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规模以下畜禽粪污集中收运利用体系”等还未达标,暴露出合作区从主营农业生产的乡镇向现代化智慧新城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相应的策略:守护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振兴生态乡村,还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飞地 深汕特别合作区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葛大兵 邹冬生 +2 位作者 吴小玲 陈金湘 秦普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阐明了湖南省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并简介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
关键词 国家生态示范区 建设规划 绥宁县 生态工业 生态林业 规划目标 保障措施 规划实施 生态城镇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度量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葛大兵 吴小玲 +2 位作者 邹冬生 秦普丰 陈金湘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8-11,共4页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888hm2,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为1.2868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011hm2,绥宁县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绥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888hm2,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为1.28687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011hm2,绥宁县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2005年、2015年生态足迹分别为1.343577hm2、1.328835hm2,生态承载力分别为1.320071hm2、1.423893hm2,生态盈亏分别为-0.023506hm2、0.095058hm2,万元GDP生态足迹值分别为2.46hm2、0.83hm2,生态承载发展度分别为0.98、1.07。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可使该县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值逐渐减小,生态承载发展度逐渐增大并达1左右,能源消费结构逐渐优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经济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生态盈余 可持续发展度量 国家生态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 绥宁县 度量 生态示范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4
5
作者 程道品 何平 张合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28-32,共5页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我国"十五"期间旅游业的重点建设工程.为正确反映其建设效果,构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即3个准则层、11个指标层、56个要素层,对各指标要素设立了评价标准,并用AHP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特殊性——以平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常跟应 王文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6-771,共6页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理论。以甘肃省平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方面比较分析、定性评价了平凉市可持续发... 生态示范区建设是我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生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本理论。以甘肃省平凉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为例,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方面比较分析、定性评价了平凉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可行性的角度,指出平凉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具有外部支持、有限目标、在生态工业发展中把污染物的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强化典型农业生态区示范等特殊性。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关注地域特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市 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循环经济 有限目标 外部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小龙 叶持跃 +1 位作者 刘文生 干青亚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171-177,共7页
选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样本,借助Arc GIS和Geo DA分析工具,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解构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沿海地区以及部分中西部省份集聚显著。核密度高值区呈现"X"... 选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样本,借助Arc GIS和Geo DA分析工具,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解构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沿海地区以及部分中西部省份集聚显著。核密度高值区呈现"X"型的分布格局,省域密度较高的省份总体上呈现出"→"型沿海沿江分布的空间格局。其中交通、环境差异与经济实力是影响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自相关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发展能力评价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俊梅 周晶 +3 位作者 费宇 惠卿 段昌群 付健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210,共8页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综合指数法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子 发展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以湘江源头为例 被引量:27
9
作者 熊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5081-5091,共11页
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引入到其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当中,阐述了其分析评价的四个核心要点,并据此从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40个指标建立... 结合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引入到其生态文明建设分析评价当中,阐述了其分析评价的四个核心要点,并据此从生态制度、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40个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湘江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粗糙集理论和方法,就其生态文明建设展开分析评价,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结果表明:一是DPSIR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信息,模型显示,可通过增强"驱动力"、降低"压力"、优化"状态"、妥对"影响"、全面"响应"等途径来增强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二是从指标权重和研究的结果来看,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正向影响且权重较大的指标,要重视其正向影响并积极推动其效应最大化,对一些制约或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负向指标,要严格做好控制工作并减少其影响效应。三是研究得出湘江源头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宁远、江华和蓝山三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生态社会、经济和制度的"驱动力"持续增强,生态资源和环境"状态"不断改善,生态社会和经济"影响"逐渐合妥,生态社会、经济和环境"响应"全面迅速,但经济转型、资源和环境"压力"仍然亟待降低。建议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的要求着手,对照目标,弥补差距,推动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DPSIR模型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湘江源头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径与政策措施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宜红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优势明显、生态产业基础良好和生态实践经验丰富,正是江西... 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必由之路,也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优势明显、生态产业基础良好和生态实践经验丰富,正是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但也存在GDP至上的政绩考核观、经济发展仍然不足、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因素。因此,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培育生态经济体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四方面提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主要路径,进而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生态经济政策、提高民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黑龙江垦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
11
作者 秦建春 胡悦刚 秦建中 《现代化农业》 2003年第5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黑龙江 农垦区 国家生态示范区 园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创建南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议
12
作者 黄玉杰 《河南农业》 2015年第2期59-60,共2页
对南湾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提出创建南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议。
关键词 南湾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鹏 杨晓霞 杜梦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36,共5页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优化其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文章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对我国112处国家生态...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为优化其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文章利用地理数学方法中的空间分析手段和GIS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对我国112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最邻近点指数为0.83,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省际分布较为集中,半数分布在11个省级行政区内;在七大地理分区的基尼系数为0.96,呈集中分布的态势,区域分布均衡性很低;分布的高密度区域为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建议改革和完善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评选机制,完善评选标准,加强西部、北部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空间分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澄宇 《安徽农业》 2004年第8期51-52,共2页
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工作中,推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环境保护等方面26项定量考核指标,对指导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纲领性作用。通过总结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 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工作中,推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环境保护等方面26项定量考核指标,对指导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纲领性作用。通过总结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践,初步探讨考核指标体系有关问题,试图对考核指标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利于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示范区 考核指标体系 区域 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 城镇 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县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15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河南新县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面积1612km^2,人口约35万.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的诞生地和鄂豫皖苏维埃政权的首府所在地。
关键词 国家生态示范区 河南省 新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合部 大流域 诞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程院院士团新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考察
16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2005年10月9—11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王文兴院士、任阵海院士,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卞有生研究员等一行7人前往河南省新县考察该县的生态工程建设。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生态示范区 新县 生态工程建设 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 副院长 河南省 研究员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美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江苏省丰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纪实
17
作者 李从健 蒋怀德 于百万 《中国果菜》 2003年第4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产力 江苏 丰县 国家生态示范区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市吴中区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18
作者 苏放 《当代农业》 2001年第8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苏州市 国家生态示范区 江苏 生态系统 生态建设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树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19
《农村科学实验》 2011年第10期I0001-I0001,共1页
由于榆树市“十一五”期间坚持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都有了质的提升.不久前.该市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时被省政府评为“十年绿化先进县市”、“棚户区改造先进单位... 由于榆树市“十一五”期间坚持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发展都有了质的提升.不久前.该市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时被省政府评为“十年绿化先进县市”、“棚户区改造先进单位”、“保障性安居工程先进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示范区 榆树市 城镇化建设 “十一五” 城镇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 城市建设 安居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淳建成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20
作者 胡本龙 《水产养殖》 CAS 2005年第2期45-45,共1页
2004年11月2日,江苏省高淳县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河蟹生态标准化示范区。高淳县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河蟹养殖重点县,2004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突破20万亩,养殖产量达到65... 2004年11月2日,江苏省高淳县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河蟹生态标准化示范区。高淳县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河蟹养殖重点县,2004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突破20万亩,养殖产量达到650万公斤,实现产值5.5亿元.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9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淳县 国家级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农民收入 固城湖螃蟹品牌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名牌农产品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