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新兴的后附否定标记“好不好”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娟曼 邵敬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作为附加问形式的"好不好",有一种新的后附否定性用法,即针对对方的认识a提出不同的看法b。该用法已基本上丧失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而发展成为话语标记。它既可用于语义否定,也可用于语用否定。我们认为,这一用法有可能是江浙方... 作为附加问形式的"好不好",有一种新的后附否定性用法,即针对对方的认识a提出不同的看法b。该用法已基本上丧失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而发展成为话语标记。它既可用于语义否定,也可用于语用否定。我们认为,这一用法有可能是江浙方言与港台文化语言接触下的产生的一种新的语法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不好” 后附否定标记 语言接触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孟子》中否定词语的使用看先秦否定标记的滥觞 被引量:1
2
作者 仝国斌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2-176,共5页
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与先秦汉语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有界无界范畴在汉语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量表达形式的不同体现。从《孟子》中否定词语的使用情况入手,考察与每一否定标记相适应的成分的离散量与连续量特征,可以发现先秦汉语中... 现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与先秦汉语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有界无界范畴在汉语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量表达形式的不同体现。从《孟子》中否定词语的使用情况入手,考察与每一否定标记相适应的成分的离散量与连续量特征,可以发现先秦汉语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用杂有别、主显次辅的合理的否定标记系统,也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汉语否定标记系统的古今渊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否定标记 有界 无界 量范畴 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标记词在英语否定句中的作用
3
作者 田湘映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62-163,共2页
根据生成语法中的X阶标理论(X-bartheory),任何短语和句子都是向心结构(endocentric),都有一个中心语(head),中心语前面有一个标志语(specifier),后面带有补语(complement)。否定词not是一个自由句法词汇,总是要插入到所在简单句的某个... 根据生成语法中的X阶标理论(X-bartheory),任何短语和句子都是向心结构(endocentric),都有一个中心语(head),中心语前面有一个标志语(specifier),后面带有补语(complement)。否定词not是一个自由句法词汇,总是要插入到所在简单句的某个位置上。因此由not构成的各种N-结构是以not为标志语,各类AP,NP,VP为中心语的结构。否定标记词于是就具有了限定否定范围的句法作用。否定焦点是在否定范围内,实际被否定的成分,它是句子语义的重心所在。除受否定标记词的限定外,也受语境预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范围 英语 否定 否定标记 句法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句否定范畴标记的句法位置及相关解释 被引量:9
4
作者 马宏程 熊雯 徐杰 《汉语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64-73,共10页
全句否定范畴标记在具体语言中的线性位置表面上丰富多变,而实际上它们只能出现于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上:句首、谓头和句尾。多样化的跨语言现象都是这三个位置的具体表现,表面位置差异是由词项特征所决定的移位造成的。
关键词 否定标记 敏感位置 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疑问的否定性逆转及其无标记否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小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4-163,204,共11页
在考察疑问与否定转化的方向性和起止点时,“逆转(Q→N)”是相对于传统研究的默认转化方向(N→Q)而言的。疑问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向主观范畴的子类“否定”的回溯转化。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词从基本的疑问标记到失去疑问标... 在考察疑问与否定转化的方向性和起止点时,“逆转(Q→N)”是相对于传统研究的默认转化方向(N→Q)而言的。疑问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向主观范畴的子类“否定”的回溯转化。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是疑问词从基本的疑问标记到失去疑问标记到最后获得无标记否定的过程。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这两类句法疑问词的否定性逆转,与疑问标记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过程同步。就疑问代词而言,在否定命题主观化的过程中,疑问代词从主观活性成分到与否定词共存到最后挤走否定词并代替之,疑问代词从疑问标记向无标记否定的转化可从逻辑推断上得到支持。对疑问副词来说,通过语境吸收而获得的疑问语义、主观的否定的[+不确定性][+推测性][-结论]等词库语义特征以及语言的主观化规律,分别是疑问副词实现为无标记否定的前提条件、内在条件和必要条件。主观化是疑问发生否定性逆转的主要动因,由主观化推动的疑问词的无标记否定相对于“不/没”等有标记否定词,有可能是一种常态否定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词 主观否定 标记否定 疑问代词 疑问副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诘类语气副词的否定功能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齐沪扬 丁婵婵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共11页
本文把“难道”、“岂”和“何X”看成是反诘类语气副词,考察这一类副词的语用功能。文章主要讨论与这类副词相关的三个问题:(1)反诘类语气副词与否定范畴,认为这类副词对反问句中深层语义结构上的“肯定-否定”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2... 本文把“难道”、“岂”和“何X”看成是反诘类语气副词,考察这一类副词的语用功能。文章主要讨论与这类副词相关的三个问题:(1)反诘类语气副词与否定范畴,认为这类副词对反问句中深层语义结构上的“肯定-否定”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2)反诘类语气副词与否定标记,认为在反问句中,肯定形式是无标记项,而否定形式则是有标记项;(3)反诘类语气副词与否定预设,认为这类副词在表示反诘的同时,否定了句子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功能 否定范畴 否定标记 否定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真值语义否定词“不”的附缀化倾向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斌 张谊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6-94,共9页
否定词"不"经历了一系列虚化历程,在近、现代汉语中,"不"可以用来表示主观减量标记,也可以通过反诘而强调肯定,从而表现出一系列附缀化的语法特征。"不"的这些附缀化特征可以看作其语法化历程中某一阶段... 否定词"不"经历了一系列虚化历程,在近、现代汉语中,"不"可以用来表示主观减量标记,也可以通过反诘而强调肯定,从而表现出一系列附缀化的语法特征。"不"的这些附缀化特征可以看作其语法化历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从附缀"不"在共时层面的非常规用法角度入手,分别从句法分布及其限制环境、语法特征、虚化历程等角度,分析了非真值语义否定词"不"的附缀化功能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 否定标记 减量标记 附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不对称现象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崔维真 齐沪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共9页
本文考察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中存在的不对称和对立中和现象。从汉语差比句的线性语序来看,肯定形式意味着线性增量,焦点在尾;否定形式意味着线性减量,焦点紧邻否定标记。从类型学角度考察,汉语差比句否定标记位置不同于其他语言。... 本文考察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中存在的不对称和对立中和现象。从汉语差比句的线性语序来看,肯定形式意味着线性增量,焦点在尾;否定形式意味着线性减量,焦点紧邻否定标记。从类型学角度考察,汉语差比句否定标记位置不同于其他语言。本文力图从焦点理论、认知心理及语用预设等角度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比句 不对称 比较结果项 否定标记 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进程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德娴 李金惠 +3 位作者 周苗 陈雅珏 陈宇 何先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9-1258,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图–词匹配的判断任务探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机制,设计3个实验,分别探讨视觉符号否定在加工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及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特点。结果发现,在视觉符号否定加工的早期、中期及晚期,与真实状态匹配的否... 本研究采用图–词匹配的判断任务探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机制,设计3个实验,分别探讨视觉符号否定在加工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及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特点。结果发现,在视觉符号否定加工的早期、中期及晚期,与真实状态匹配的否定相关词的反应时都显著快于与被否定状态匹配的肯定相关词。该结果表明,与文字符号否定加工的两步模拟假设不同,在视觉符号否定的加工中,被试在早期就模拟了事件的真实状态,并在中期和晚期一直保持该状态的表征,符合一步模拟假设;此外,被否定信息加工的抑制/保存假设得到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符号否定 视觉否定标记 两步模拟假设 抑制/保存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不对称的语用视角
10
作者 周小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不对称亦称标记性,是语言各个层面广泛存在的现象。对该现象的分析,语言学界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内部寻求解释。否定范畴内部的不对称是语言诸多层面中存在不对称现象的一个示例,从功能主义的语用视角来看... 不对称亦称标记性,是语言各个层面广泛存在的现象。对该现象的分析,语言学界长期以来主要是以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内部寻求解释。否定范畴内部的不对称是语言诸多层面中存在不对称现象的一个示例,从功能主义的语用视角来看,否定范畴内部不对称现象的产生,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语用适量准则的遵守产生无标记的下限义,二是对语用适量准则的违背产生有标记的上限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 标记否定 标记否定 适量准则 蕴含意 隐含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