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653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8
1
作者 温玉明 代晓明 +7 位作者 王昌美 李龙江 付风华 王晓毅 唐休发 刘华 华成舸 潘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 :对 195 3~ 2 0 0 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经病理确诊的 6 5 3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8 7岁 ;男女之比为...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的构成比。方法 :对 195 3~ 2 0 0 0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经病理确诊的 6 5 3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8 7岁 ;男女之比为 2 31∶1;口腔、颌骨、涎腺分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原发部位前 3位 ;从组织来源分析 ,上皮源性肿瘤最多 ,有 5 86 9例 (89 75 % ) ,其次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等。从病理分型看 ,鳞状细胞癌 4177例 (6 3 88% ) ,病例数较多者还有恶性淋巴瘤、粘液表皮样癌等。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发病平均年龄有升高 ,男女比例逐渐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病例分析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宋建忠 任文豪 +6 位作者 李少明 薛令法 许尧祥 王启博 窦志超 高岭 郅克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6-281,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高龄患者口腔恶性肿瘤的比例也在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该研究旨在评估80岁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 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高龄患者口腔恶性肿瘤的比例也在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该研究旨在评估80岁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39例80岁以上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13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4.3(80~9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占78.4%,均顺利行扩大切除手术治疗,其主要修复方式为局部随意瓣(滑行瓣、旋转瓣等)、带蒂皮瓣[胸大肌皮瓣(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PMMF)、颏下岛状瓣(submentalental island flap,SMIF)等]及游离皮瓣移植[股前外侧游离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及前臂游离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结论:年龄不是手术禁忌,根据术前评估和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决定手术方案的设计,80岁以上患者仍可接受彻底根治性手术和修复重建术,恢复外形和功能同期完成,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丽 张玉坤 +2 位作者 陈军 嵇富海 杨建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9-82岁,BMI 20-31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术毕保留气管导... 目的探讨维生素C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9-82岁,BMI 20-31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术毕保留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入中心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机械通气、镇痛镇静、预防性抗感染、消肿、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10 min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继之以0.4μg•kg^(-1)•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3 d后停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3 g(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每日1次,连续3 d。于用药前、用药后1、3、7 d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浓度。记录术后出血、术区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晕厥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1、3、7 d两组血清TNF-α、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7 d两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3、7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1、3、7 d两组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CAT、GSH-Px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3、7 d观察组血清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CAT、GSH-Px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出血、术区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右美托咪定比较,联合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可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维生素C注射液 右美托咪定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素欣 陈彦平 +5 位作者 刘哲敏 段玉芹 陈中 郭兰涛 郑晶 李天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943-1945,共3页
目的: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 目的: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或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2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23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者局部未见明显新生肿物,15例单纯粒子植入病例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缩小,不适症状有所减轻。除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1例患者咽部不适1周后缓解,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粒子植入后副反应。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为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放射性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段红明 陈运美 吴汉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 :选用 7项临床易检变量和多因素营养指数系统对 5 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5 0例患者中 2 8例继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占 5 6 %...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 :选用 7项临床易检变量和多因素营养指数系统对 5 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5 0例患者中 2 8例继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占 5 6 %。膳食摄入量低于正常值者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常继发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评价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P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匀浆膳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琳 郭宏梅 +7 位作者 李秀娥 徐春燕 高春丽 严谨 佟昕 李培君 魏莉 路潜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3,97,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匀浆膳对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鼻饲自制匀浆膳;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饮食。两组病人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进行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糖、血清... 目的:观察自制匀浆膳对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血清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鼻饲自制匀浆膳;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饮食。两组病人于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进行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糖、血清钾、钠、氯等测定。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重均出现下降,对照组病人BM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病人血清钠、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3例、试验组有2例病人出现腹胀或腹泻,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自制匀浆膳有助于维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电解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浆膳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电解质平衡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肠内营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邵永春 岳玉桃 李会仙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病人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4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15例,使用自制匀浆...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病人2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4例,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进行营养支持;对照组15例,使用自制匀浆膳。并分别测定术前1 d和术后第7天营养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体重、血清清蛋白、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前清蛋白、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术后早期使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可减轻病人胃肠道刺激,对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恢复较自制匀浆膳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含量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邢汝东 常世民 +2 位作者 段玉芹 张方明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4 4例 ,健康人 2 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 ,其中...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4 4例 ,健康人 2 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 ,其中 2 0例患者于手术后或化疗结束后再次采血 ;2 4例健康人于常规体检时采血。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的HA浓度。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5 )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 (P <0 0 5 )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和健康人 (P <0 0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HA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血清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肿瘤分期和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 ,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透明质酸 放射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冬贵 陈仲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85-387,390,共4页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其中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80%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经手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其中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80%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经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肿瘤微转移 鳞状上皮细胞癌 CARCINOMA 以手术为主 综合治疗 组织来源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曼容 张红青 +1 位作者 李思毅 娄雅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2期148-152,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浦东分部收治的106例接受放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评估...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所致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浦东分部收治的106例接受放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采用放射肿瘤协作组制定的黏膜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放疗结束时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Ⅲ级和Ⅳ级视为重度口腔黏膜炎。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重度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100%,包括Ⅰ级46例(43.4%)、Ⅱ级39例(36.8%)、Ⅲ级18例(17.0%)、Ⅳ级3例(2.8%),即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19.8%(21/106)。年龄≥60岁、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同步化疗患者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年龄<60岁、无吸烟史、未合并糖尿病、无同步化疗者(均P<0.05)。放疗前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同步化疗、放疗前营养状况为C级均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重度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有吸烟史、同步化疗、放疗前营养不良均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重度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口腔黏膜炎 营养状况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1
作者 曾佳琪 张博 苏红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4-1118,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3月~2021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EN的12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EN是否耐受分为耐受组(n=7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肠内营养(EN)喂养不耐受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3月~2021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EN的12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EN是否耐受分为耐受组(n=70)与不耐受组(n=5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病理分期)、EN制剂种类、临床治疗(物理降温、鼻饲药物)、药物应用(镇静药、血管活性物、抑酸药、钾制剂、抗生素种类、激素药)、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血钾浓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患者EN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实施EN的12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钾制剂(OR=4.125,P=0.027,95%CI:1.178~14.444)、使用镇静药(OR=4.125,P=0.000,95%CI:2.007~11.765)、低蛋白血症(OR=3.557,P=0.010,95%CI:1.351~9.366)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EN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肠内营养制剂中添加膳食纤维(OR=0.108,P=0.015,95%CI:0.018~0.643)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EN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建议使用添加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使用钾制剂、镇静药、低蛋白血症患者的EN喂养耐受性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颌颈联合根治术麻醉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秀森 廖琼 +1 位作者 王心怡 孟加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颌颈联合根治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莉 徐俊丽 彭春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4-949,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国内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0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据测量等方式采集人口学、社会心理...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国内某三甲口腔专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0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及数据测量等方式采集人口学、社会心理学及医疗护理方面共29个因素,利用头颈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第4版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再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下颌骨节段切除(OR=50.897,P=0.035,95%CI=1.319~1 964.684)、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分(OR=1.260,P=0.002,95%CI=1.086~1.462)、社会支持好(OR=677.074,P=0.045,95%CI=1.166~381 787.087)、微型营养评估记录表评分(OR=28.788,P=0.041,95%CI=1.151~719.778)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保留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下颌骨连续性、重建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以及社会支持是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的麻醉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强 潘红 +2 位作者 姜国城 李新明 何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联合根治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雪琴 任俊 杨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6-690,共5页
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血管生成物质,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并且在不同组织部位肿瘤的形成、生长、分化、转移中占据不可代替的地位。TSP-1在各类肿瘤(如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等)的发生... 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血管生成物质,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并且在不同组织部位肿瘤的形成、生长、分化、转移中占据不可代替的地位。TSP-1在各类肿瘤(如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证实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发生、发展的抑制作用也尤为明显。本文对TSP-1在全身肿瘤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凝血酶敏感蛋白-1 实体肿瘤 血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芮 宣岩 +1 位作者 段瑶 帅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34,共8页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对临床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术后患者452例进行术...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对临床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术后患者452例进行术后随访,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量表、压力知觉量表、自尊量表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正念得分情况,通过Z检验比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与正常人群正念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正念得分与知觉压力、自尊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正念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39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的平均得分为(120.28±13.8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有觉知的行动、不判断、描述、观察、不反应。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与正常人群相比均有差异。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患病时长、年龄、居住地、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职业、医药支付方式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正念水平有影响(P<0.1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念水平与知觉压力水平呈负相关,与自尊水平呈正相关。其中,患病时长、婚姻状况、压力知觉、自尊纳入回归方程,提示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有重要影响。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正念水平较低,与患病时长、婚姻状况、压力知觉相关,医护人员应尽早识别此类人群,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为提升正念水平提供帮助,努力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正念 情感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颌面部恶性肿瘤近距离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孙睿哲 倪前伟 高瞻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4,共7页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发病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近距离照射治疗具有适形性高、剂量分布均匀等优势,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数字可视化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多项新型数字化技术已被用作近距...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发病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近距离照射治疗具有适形性高、剂量分布均匀等优势,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数字可视化技术、3D打印技术等多项新型数字化技术已被用作近距离照射治疗的辅助手段,用于术前方案设计、术中引导、全程剂量验证等多个环节。而人工智能、数字化病理技术仍处于试用阶段,有望在未来进一步优化近距离照射治疗模式,提高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近距离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为未来临床应用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近距离照射治疗 3D打印 数字化病理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改善口腔颌面部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葛奎 徐兵 +3 位作者 张霖 曹大春 朱健 周龙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5-347,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营养通路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3例拟行综合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分为PEG组(n=77)和鼻饲组(n=86),分别通过PEG和鼻胃管接受同样剂量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的情绪、食欲、生活质量以及对置管和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重下降百分比、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变化。结果:PEG组病人对治疗的情绪、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不明显,但耐受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鼻饲组对治疗的情绪低落,食欲和生活质量下降明显,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社会生活受到影响。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体重、体重指数以及体重下降百分比均显著下降,但PEG组较鼻饲组下降明显减少。治疗后两组清蛋白、转铁蛋白均显著下降,但PEG组明显高于鼻饲组。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病人对PEG营养通路的耐受性好,依从性高,早期应用可有效地减少体重下降,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浩 郑维银 +3 位作者 羊书勇 李焰 吴坡 鄢兰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FF)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01~2012-12,应用LAFF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22例,观察记录皮瓣大小、制取时间、血管直径、吻合时间、组... 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FF)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01~2012-12,应用LAFF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22例,观察记录皮瓣大小、制取时间、血管直径、吻合时间、组织瓣成活情况、手术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效果,评价其优缺点。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最小6cm×4cm。术后22例皮瓣均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并发症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LAFF解剖位置恒定,制取简单,能满足常见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显微外科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根治术后患者皮瓣护理的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瑛 袁伟军 +1 位作者 郑丽萍 朱操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30-32,65,共4页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针对性的根治方案是舌颈联合根治术加皮瓣修复术。其中的皮瓣修复术,是采用带血管蒂的连体肌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以修复舌体及口底缺损,通过手术重建患者脸部外形和舌功能,从而提高...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针对性的根治方案是舌颈联合根治术加皮瓣修复术。其中的皮瓣修复术,是采用带血管蒂的连体肌皮瓣或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皮瓣,以修复舌体及口底缺损,通过手术重建患者脸部外形和舌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在过去的30余年里,上述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已经成为了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中一项重要而值得信赖的手段,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复杂重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颈联合根治术 术后患者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皮瓣护理 舌癌 皮瓣修复术 游离组织移植术 游离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