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志 周生路 +2 位作者 陆长林 李达 王晓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8,共5页
以江宁区为例,在VENSIM软件平台上,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预测,以为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防可能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变化仍处于"土地洛沦兹曲线&qu... 以江宁区为例,在VENSIM软件平台上,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预测,以为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防可能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变化仍处于"土地洛沦兹曲线"的前段,耕地仍将持续减少,在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情况下,直至2015后耕地面积才开始回升;②2013年后,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力将从城市经济发展驱动转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驱动方面,因此农村建设投入及调控、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应列入今后政府及土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江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夏敏 张子红 +2 位作者 赵炳梓 文博 刘敬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31,共10页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态用地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研究区2021年和2024年生态用地变化,在此基础上测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结果表明:2009—2015年,官林镇生态用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程、GDP、人口密度和到河流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5—2024年生态用地呈迅速减少趋势,其中水田的面积减少最多,9年间净减少358.25 hm^2;而养殖水面呈高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24.23 hm^2,总体增加了16.97%;生态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养殖水面、旱地、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2009—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与水体和耕地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官林镇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镇域生态用地和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域 生态用地 变化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模拟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邱建军 唐华俊 LI Chang-Sheng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86-88,共3页
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DNDC) ,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土壤C储量并研究其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 0~ 3 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 4662 2 .6万t ,目前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负平衡 ,年净损失有机碳 13 3 ... 运用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DNDC) ,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土壤C储量并研究其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该区耕地 0~ 3 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 4662 2 .6万t ,目前土壤有机碳库处于严重负平衡 ,年净损失有机碳 13 3 5万t。指出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应推行免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地区 农牧交错带 耕地土壤 有机碳 储量 变化模拟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 化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模型的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6
4
作者 岳彩荣 卢鹏 赵宪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80-2383,2438,共5页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自然植被面积减少幅度呈现增大趋势,减少面积占2000年自然/半自然植被总面积的9.32%;人工用地2000~2015年间282.45 hm2/年的速度增长,高于1989~2000年间208.3 hm2/年速度,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土地、农业用地和自然/半自然植被的减少。农业用地2000~2015年间以1 563.613 hm2/年的速度增加,高于1989~2000年农业用地的1431.614 hm2/年速度,其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自然/半自然植被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人工用地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GIS 香格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模型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玲玲 颉耀文 穆亚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246-248,共3页
该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域,借助Geo SOS平台,采用2004、2006年的土地利用、道路、镇政府点、高程数据,利用基于Logistic—CA模型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CA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实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差不大... 该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域,借助Geo SOS平台,采用2004、2006年的土地利用、道路、镇政府点、高程数据,利用基于Logistic—CA模型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CA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实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精度。在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情景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情景2种管理情景下,未来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威胁较小,但对非基本农田之外的耕地或农田占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模型 GeoSOS 重庆市沙坪坝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扩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金福 林伊琳 赵俊三 《城市勘测》 2022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探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在模型精度验证的基础上,采用FLUS模型、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空间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设置了自然发展、政策约束两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祥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地类扩... 为探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在模型精度验证的基础上,采用FLUS模型、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空间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设置了自然发展、政策约束两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祥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地类扩张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主要在道路沿线及建成区周围呈填充式及边缘式扩张,且集中分布在坝区,山区分布较少,新增耕地分散在山区离河流较近区域,新增林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东部山区,新增其他土地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山区已有其他土地周围,草地、水域的扩张数量较小,园地无扩张现象。政策约束情景下,不同地类扩张区域的核密度高值区、聚集度在空间上存在分异,建设用地向基本农田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总体呈集约式增长模式,其他地类的扩张特征与自然发展发展情景基本一致,生态红线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扩张得到控制。该研究可为未来祥云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FLUS模型 多情景 祥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郧西县城关镇为例
7
作者 肖奎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342-344,352,共4页
模型模拟预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以郧西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选用土地利用模拟常用模型CLUE-S模型作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模型。考虑到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用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 模型模拟预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以郧西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选用土地利用模拟常用模型CLUE-S模型作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模型。考虑到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用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取代常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来建立各地类与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实现了对CLUE-S模型的改进,并进行实证研究与模型比较。结果表明:运用GWR对CLUE-S模型进行改进,可以获得更高的模拟准确率,能够为未来城镇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GWR 湖北郧西 城关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飞行器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试验原理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东锋 欧峰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56-60,110,共6页
目的探索一类飞行器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试验原理。方法建立三轴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试件上某一特定位置的目标加速度与离心机及动量矩框架的输入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的目标加速度反解方... 目的探索一类飞行器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试验原理。方法建立三轴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试件上某一特定位置的目标加速度与离心机及动量矩框架的输入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的目标加速度反解方程得到输入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旋转角度。结果使用Matlab进行方程求解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与目标加速度一致。结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反解方程进行动态加速度模拟试验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加速度模拟系统 目标加速度 角速度 旋转角度 反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以密云水库北部流域为例 被引量:51
9
作者 王晓燕 秦福来 +1 位作者 欧洋 薛亦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8-1105,共8页
本文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模型,在GIS技术和流域数字高程模型的支持下,对北京密云水库北部区域进行了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SWAT模型的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根据2000—2002年的气象、水... 本文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模型,在GIS技术和流域数字高程模型的支持下,对北京密云水库北部区域进行了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SWAT模型的研究区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根据2000—2002年的气象、水文、水质等监测数据,对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白河流域产流(占总流域的47.75%)、产沙(占总流域的53.65%)最大,但潮河水系含沙量(占总流域的62.55%)最大;单位面积氮磷流失量最高区域在潮河水系的东部丘陵区安达木河控制流域,其次为西部山地区的白河水系控制流域,流失量最低的区域出现在潮河水系中部冲积扇区主河道控制流域。在时间尺度上,8月份流量最大,占雨季总流量的51.48%;而硝态氮和矿物质磷在9月份输出最大,分别占雨季总输出83.64%和50.5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流失负荷不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非点源污染流失负荷不同,耕地负荷贡献最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林地的污染负荷贡献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SWAT 时空变化模拟 密云水库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2 位作者 程烨 许宁 郝银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3-637,共5页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柠条幼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曾辰 邵明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5-158,共4页
沿坡面布点,通过中子仪观测人工柠条幼林坡地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并对储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柠条幼林地上、中、下不同坡位0~400 cm土壤剖面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迅速增加,冬季变化较小,春季至下... 沿坡面布点,通过中子仪观测人工柠条幼林坡地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并对储水量的时空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柠条幼林地上、中、下不同坡位0~400 cm土壤剖面储水量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即雨季迅速增加,冬季变化较小,春季至下一个雨季初迅速下降.柠条幼林坡地土壤剖面储水量表现为从坡顶至坡底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土壤水分消耗量从坡顶至坡底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柠条地土壤储水量与坡面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可用一个二元三次多项式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蚀风蚀交错带 柠条林坡地 土壤水分 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温同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伟 张文新 +2 位作者 王红瑞 金峰 周宏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目的]对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模拟与分析,可为阿温同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SV估算方法、CA_MCE_MARKOV模型、贡献度测算与分析了2010-2030年阿温同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 [目的]对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模拟与分析,可为阿温同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SV估算方法、CA_MCE_MARKOV模型、贡献度测算与分析了2010-2030年阿温同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1) 2010-2030年阿温同城草地、未利用地向其他地类转移,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扩张明显。ESV增加了129.62亿元,呈“北高、南与西低”分布特征;水文调节是ESV的主体,水域的转换是影响ESV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2) ESV高值格网位于北部冰川高山,低值格网位于西部阴干山区及南部绿洲平原;ESV损失冷点区域位于天山生态涵养区北部、城乡发展协调区中部,ESV增值热点区域位于天山生态涵养区北部、城乡发展协调区南部、田园绿洲保育区南部。(3) 2020-2030年ESV增值区向阿克苏河流域集中;延续发展态势会导致城乡发展协调区、田园绿洲保育区ESV出现负增长。[结论]以水资源约束为前提,积极开展荒地绿化、加强水体及林草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增长并引导其内部结构优化,是谋求ESV良性增益、筑牢天山南麓生态安全屏障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热点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阿温同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武汉市武昌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
13
作者 黄国平 索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第23期71-72,共2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和2014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技术,分析武昌区2011-2014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研究其变化机制,探讨CLUE-S模型在该地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武汉市武昌区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和2014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技术,分析武昌区2011-2014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研究其变化机制,探讨CLUE-S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CLUE-S模拟对武昌区2017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情况进行情景模拟,为长江中游城市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CLUE-S模型 武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洮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变化多情景模拟
14
作者 柴悦 许艳 +1 位作者 柴璐 王永强 《中国林业经济》 2025年第1期67-82,共16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本研究采用“历史分析-情景模拟-空间评估”框架,基于洮河流域2000—2020年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对过...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探究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本研究采用“历史分析-情景模拟-空间评估”框架,基于洮河流域2000—2020年历史土地利用数据,对过去20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整合PLUS-In VEST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方法,系统解析不同情景下洮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洮河流域过去2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换,草地动态变化频繁,水域面积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扩张,其生境质量处于一般水平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到2030年,在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中,均呈现出耕地减少、林地、水域增加的趋势;在自然发展情景和耕地保护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扩张明显,而草地面积减少最显著;综合来看,不论在何种情景中,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呈现出稳定的减少态势。(3)2030年不同情景下洮河流域平均生境质量指数相较于2020年均有所提高,不同情境下生境质量指数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保护情景>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在生态保护情境下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区域减少明显,低—高集聚区域明显由流域东北部向中部开始扩散。未来积极践行生态保护举措是洮河流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InVEST模型 空间自相关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生境质量变化 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7a秦巴山区NDVI季节变化差异及其海拔依赖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宾昕 程志刚 +1 位作者 王俊锋 靳立亚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针对秦巴山区植被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境内、数据年份较早,难以表现近10 a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整个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利用2001-2017年秦巴山区MODIS NDVI资料,结合MODIS LST数据,对横跨5省1市的整个秦巴山区NDVI的季节变化、海拔... 针对秦巴山区植被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境内、数据年份较早,难以表现近10 a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整个山区植被变化特征。利用2001-2017年秦巴山区MODIS NDVI资料,结合MODIS LST数据,对横跨5省1市的整个秦巴山区NDVI的季节变化、海拔依赖性及其对地表温度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 a秦巴山区NDVI已4.65%/10 a的速率增加,NDVI季节差异明显,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冬季植被增长趋势最明显;秦巴山区植被覆盖整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500~1500 m植被覆盖最大;在不同海拔梯度上,2001-2017年秦巴山区NDVI均呈增加趋势,增长速率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500~1500 m NDVI增长速率最大为5.5%/10 a;秦巴山区范围内NDVI与地表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海拔升高,NDVI对地表温度的响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气候变化与数值模拟 NDVI 秦巴山区 海拔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军通信网设备工作频率模拟
16
作者 卫功卓 《舰船电子对抗》 2019年第6期76-80,共5页
陆军通信网设备工作频率模拟是战场网络通信模拟的重要内容。分析了陆军通信网的设备需求、频率需求,并结合战场电磁频谱管理要求,对通信网中各设备进行频率指配模拟以及相应变化规则模拟。
关键词 频率需求 频管要求 频率指配模拟 变化规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英国六条河水质的潜在影响
17
作者 P.怀特黑德 A.韦德 +2 位作者 D.布特菲尔德 童国庆 李红梅 《水利水电快报》 2010年第10期4-7,36,共5页
模拟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全英国水体水质的影响,是全球变化对欧洲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Eurolimpacs)和环境行动计划(EA)的一部分。英国气候影响计划(UKCIP)的一系列项目在流域尺度上模拟了全英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降雨、蒸发和气温。这... 模拟研究评估气候变化对全英国水体水质的影响,是全球变化对欧洲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Eurolimpacs)和环境行动计划(EA)的一部分。英国气候影响计划(UKCIP)的一系列项目在流域尺度上模拟了全英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降雨、蒸发和气温。这些时间序列数据被用于水质和生态模型的输入,以模拟6条河的流量、硝态氮、氨态氮、总磷和溶解活性磷、泥沙、大型植物以及附生植物等。根据不同的河流特征、流域位置、径流情势、模拟条件和未来时间序列,得出气候变化对英国主要河流的水质影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气候变化 水体水质 影响评价 泰马河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参数动态地质模型的建立——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焕泉 孙国 +2 位作者 吴素英 程会明 赵嘉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89-91,共3页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注水开发38年,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通过检查井岩心资料分析了不同含水阶段储集层参数的变化,认为渗透率是变化最明显的参数,且有随着含水的上升渗透率升高的规律。通过室内渗流物理模拟实验建...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层注水开发38年,含水已高达96%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阶段。通过检查井岩心资料分析了不同含水阶段储集层参数的变化,认为渗透率是变化最明显的参数,且有随着含水的上升渗透率升高的规律。通过室内渗流物理模拟实验建立了该层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定量表达式,并对储集层参数的变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最终利用神经网络储集层定量建模技术,建立了渗透率随含水率变化的动态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参数 渗流物理模拟:变化机理 定量表达式 动态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夏季风强弱和南亚高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菁 范广洲 张永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94-499,共6页
为进一步认识高原夏季风和南亚高压的关系,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探讨高原夏季风异常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原夏季风强时,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偏南,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 为进一步认识高原夏季风和南亚高压的关系,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日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探讨高原夏季风异常对南亚高压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原夏季风强时,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偏南,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夏季风弱时,南亚高压中心偏西偏北,呈"伊朗高压模态"。在非绝热加热场上,高原夏季风强时,青藏高原南侧感热偏强,青藏高原以西到伊朗高原东部感热偏弱。高原夏季风弱时,青藏高原南侧及西南侧为感热偏弱,高原西北部感热偏强。值得注意的是,地表感热的正负异常分布与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分布较一致,夏季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可能与地表感热加热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候变化与数值模拟 南亚高压 高原夏季风 非绝热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放料时筒仓壁受力情况的研究
20
作者 郭姝霖 胡婷婷 +2 位作者 蒲勤 张转霞 凌淋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9期71-,共1页
本文深入研究同时入放料情况下仓筒内产品的分布与堆积情况,运用虚位移原理对焦炭所受筒壁的摩擦应力、正压力与侧压力进行计算,以此表征筒仓内产品的分布与堆积,提出方法减少物料对筒仓的损害。
关键词 受力情况 布料方程 Janssen 虚位移法 模拟压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