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勇 李伟宏 +3 位作者 程志鹏 王斌 王思珩 王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坏死复合物 癌症 免疫反应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地西泮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1
2
作者 潘玲珍 闫智勇 +2 位作者 左长英 陈冲 李少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研究长期使用地西泮对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长期且逐量递增的方式给小鼠连续灌胃地西泮60 d,提取小鼠全脑总mRNA,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 研究长期使用地西泮对小鼠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长期且逐量递增的方式给小鼠连续灌胃地西泮60 d,提取小鼠全脑总mRNA,进行小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基因功能通路数据库分析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地西泮组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的16个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9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实验结果表明,长期使用地西泮对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具有显著的影响,可能和长期使用地西泮导致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 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雷传江 焦艳 +2 位作者 王关嵩 戢福云 王建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1-857,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140,RIP140)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致脓毒症肺损伤3、6、12、24 h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RIP140在肺组织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变化及定位;RT-q PCR测定肺泡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变化。结果 CLP组可见明显肺损伤病理改变且随时间进展逐渐加重。RIP140在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炎性渗出细胞,且随时间进展,表达RIP140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CLP术后6 h大鼠肺巨噬细胞RIP140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核。CLP术后3 h大鼠肺巨噬细胞IL-1β、TNF-α、IL-6 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开始升高(P〈0.05),至12~24 h维持一较高水平,下调肺泡巨噬细胞RIP140的表达可明显抑制IL-1β、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论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可通过上调RIP140表达增强肺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参与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炎症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 急性肺损伤 肺泡巨噬细胞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甲状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永德 张新 +6 位作者 宋怀东 姜春玲 曲建 陈名道 胡仁明 陈家伦 韩泽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3-568,共6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因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具有 12个外显子 ,5号外显子 3′端具有 2个剪切的接点 (-ag) .搜寻UniGene数据库作染色体定位于D15S146 D15S117,该基因在生物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从单细胞藻类到人类均有该基因同源物表达 ,亚细胞定位为核内 .Northern杂交显示 ,该基因具有 3种不同大小的转录本 ,分别约为 2 0、3 5及 4 0kb ,且在人体各组织中均有一定表达 ,其中骨骼肌、心脏及肾脏组织为高表达 .半定量RT PCR显示在一些内分泌组织均有表达 ,以肾上腺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RIP15 CDNA克隆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谱 染色体定位 人甲状腺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的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桂月 张鹏宇 +5 位作者 王奭骥 台桂香 劳凤学 杨煜 崔雪玲 柳忠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9-113,118,共6页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 目的:研究新克隆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ActR IP3)的免疫学特性和其介导Ser/Thr激酶型受体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方法:以酵母双杂交法发现的ActR IP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脑cDNA文库中克隆ActR IP3基因。EIA法分析其与激活素ⅡA型受体(ActRⅡA)结合能力,W estern b lot杂交检测成熟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采用pcDNA-ActR IP3与CAGA-lux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分析信号传导作用。结果:克隆的Ac-tR IP3基因全长1 197 bp,编码101个氨基酸残基,EIA分析显示ActR IP3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这种作用与Ac-tR IP3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关。W estern b lot杂交显示天然ActR IP3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在多种组织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以海马及下丘脑为主。通过表达ActR IP3可促进激活素诱导的特异性基因转录活性。结论:ActR IP3属于ActR IP家族新成员,具有特异结合ActRⅡA的能力,并具有促进激活素信号传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索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信号传导 免疫印迹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若兰 沈沉 +1 位作者 沈晓燕 田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 目的探讨电针对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后膜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AMPA)受体相关蛋白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GRIP)1、GRIP2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海马CA1区注射寡聚态Aβ25-35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2天开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共2周。治疗结束后行免疫组化检测GRIP1、GRIP2的表达量。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1.7438,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GRIP1、GRI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9.5928,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GRIP1、GRIP2蛋白表达升高(t>9.5326,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增加与AMPA受体定位插入相关的突触后蛋白GRIP1、GRIP2的数量,使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方琳 刘海岩 +2 位作者 崔雪玲 葛敬岩 柳忠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F0002,共4页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结果:制备的兔抗ARIP1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ARIP1,而与ARIP2无交叉反应。初步应用制备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RIP1在小鼠大脑组织主要表达在下丘脑及海马。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ARIP1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ARIP1成熟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融合蛋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通过上调整合素β3促进骨关节炎相关病变 被引量:3
8
作者 程锦 蒋艳芳 +4 位作者 段小宁 傅欣 张继英 胡晓青 敖英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关节疾患,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程序性坏死在多种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是程序性坏死进程的关键调控因子。有研究显示,RIP3在人与鼠骨关节炎退变软骨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提示程序性坏死的发生,但RIP3在软骨中的具体病生理角色仍不明确。本研究拟对过表达RIP3前后的软骨细胞转录物组进行测序分析,探索RIP3在骨关节炎进程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RNA测序结果显示,RIP3的过表达诱发软骨细胞中244个基因表达上调,277个表达下调。通过进一步构建基因间共表达作用网络,筛选出16个候选靶基因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证实RIP3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5(phosphoinositide-3-kinase,regulatory subunit 5,Pik3r5)、整合素β3(integrin subunit beta 3,Itgb3)及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的表达上调作用最为显著。CCK-8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利用siRNA沉默Itgb3的表达可显著抑制RIP3诱发的软骨细胞活力下降及程序性坏死,同时也抑制了RIP3对软骨细胞中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Mmp13与Il6的表达上调作用,以及其对合成代谢相关基因Acan、Col2a1与Sox9的下调作用。本研究证实,RIP3通过上调软骨细胞中Itgb3的表达诱发软骨细胞坏死与软骨基质代谢紊乱,并最终导致软骨退变,为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程序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激酶3 整合素Β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凯 耿慧武 +5 位作者 姬强 朱克超 卢晨 夏杰 刘晓颖 于在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织中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20%食管鳞癌癌旁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预后有关,对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调节阀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杨 赵晓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7-1073,共7页
综述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s)蛋白结构和RIP3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机制的研究进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3,RIP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该蛋白质家族包含一类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结构域.RIP家... 综述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s)蛋白结构和RIP3调控细胞凋亡与坏死机制的研究进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3,RIP3)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该蛋白质家族包含一类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结构域.RIP家族激酶作为细胞应激传感分子,在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和存活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发现,RIP3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细胞程序化坏死的生物学过程.认识RIP3调控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与坏死不同死亡途径转换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 凋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与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锋 张熠丹 +4 位作者 代从新 刘小海 杨亚坤 姚勇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0-644,共5页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FIPA)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其特点为低外显率、早期发病、多呈侵袭样生长及以生长激素腺瘤和泌乳素腺瘤为主。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AIP)是抑癌基因,20%左右的FIPA家庭存在AIP杂合性突变,AIP突变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羟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 家族性单纯性垂体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的基因克隆
13
作者 王世瑶 柳忠辉 +4 位作者 牟大鹏 张红军 杨琼 常颖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克隆新的与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即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ActRIP4)基因。方法:应用ActRIP2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4 cDNA;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进一步确定ActRIP4与ActRⅡA的相互作用;RT-PC... 目的:克隆新的与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即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ActRIP4)基因。方法:应用ActRIP2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4 cDNA;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进一步确定ActRIP4与ActRⅡA的相互作用;RT-PCR检测ActRIP4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ActRIP4基因全长691bp,ORF区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ActRIP4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天然的ActRIP4 mRNA在小鼠多种组织中表达。结论:ActRIP4属于ActRIP家族新成员,可以与ActRⅡA相互作用,可能在多种组织中介导激活素受体信号传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中新型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14
作者 段秀梅 王银萍 +1 位作者 毕丽荣 田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从黄芪中提取、纯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FRIL),分析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黄芪水浸粗提物,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FRIL含量,糖抑制红细胞凝集实验鉴定FRIL与糖结合的生化特性;培养... 目的:从黄芪中提取、纯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FRIL),分析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黄芪水浸粗提物,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FRIL含量,糖抑制红细胞凝集实验鉴定FRIL与糖结合的生化特性;培养Raji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及40mg·L^-1FRIL组;培养FLT3受体高表达细胞株HL-60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和2.5、5.0、10.0、20.0、40.0mg·L^-1 FRIL组;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别检测FRIL对Raji细胞和HL-60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含有4个亚基的凝集素FRIL达到27mg;FRIL主要与α-D-甘露糖有很高的亲和性,证实FRIL能与糖专一性结合具有凝集素活性;40mg·L^-1 FRIL组Raji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20 mg·L^-1 FRIL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5.0-40.0mg·L^-1FRIL组HL-60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增加(P〈0.05)。结论:成功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具有凝集素活性的FRIL蛋白,对表达FLT3受体的细胞具有刺激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及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双向传导信号在骨稳态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祎 于维先 胡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活动与成骨细胞介导的成骨活动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生命过程,其中常伴有多种偶联及信号传导,以维持骨稳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Eph)与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ehprin)... 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活动与成骨细胞介导的成骨活动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生命过程,其中常伴有多种偶联及信号传导,以维持骨稳态。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Eph)与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ehprin)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在骨稳态中的作用。本文就Eph-ephrin家族,Eph-ephrin家族在骨稳态中的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 促红细胞生成肝细胞激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双向信号传导 骨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介导坏死样凋亡参与心脑血管损伤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6
作者 彭姣阳 田静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1介导细胞坏死样凋亡参与(1)心肌损伤,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和药源性心肌毒性等;(2)脑损伤,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靶向抑制RIPK1能减少坏死样凋亡,对心脑血管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表明RIPK1可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的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RIPK1抑制剂,包括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高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向内旋转从而与N端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构象的Ⅰ型,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朝外的非活性构象的ATP竞争性Ⅱ型和结合激酶结构域的疏水变构口袋的Ⅲ型,它们通过不同的靶点和机制抑制RIPK1的激酶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RIPK1依赖的坏死样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RIPK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心肌梗死 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楚楚 王三南 +3 位作者 付凯 赵醒醒 杨祖铭 冯宗太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 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败血症患儿纳入败血症组,36例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RIP 3水平,免疫比浊法...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 3)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败血症患儿纳入败血症组,36例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RIP 3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比较两组间及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RIP 3、CRP、PLT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三项指标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之间RIP 3、CRP和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治疗前RIP 3、CRP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PLT水平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RIP 3≥15.91 ng/mL、CRP>8 mg/L、PLT<100×109/L时,三项指标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7.8%、58.3%和13.9%,特异度分别为91.7%、91.7%和88.9%;RIP 3、CRP和PLT联合诊断时,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1%、97.2%和93.9%。结论血浆RIP3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相关,RIP3、CRP及PLT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小希 邹文 +1 位作者 孟刘坤 宋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137)。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自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IPK1表达水平。结果PCI术后,两组RIPK1表达水平均降低,非ISR组低于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PCI术前、术后RIPK1降低程度(△RIPK1)高于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RIPK1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8、78.43%、84.67%,其诊断效能高于术前RIPK1和△RIPK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血管病变支数、术后RIPK1和血管病变长度,均为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IPK1与ISR呈线性关系。结论RIPK1与ACS患者PCI后1年内ISR有关,其高表达水平提示PCI术后1年内发生ISR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思颖 杨亚楠 +2 位作者 闫香珍 章海兵 罗礼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提取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在RIP1条件性基因敲除(RIP1^(-/-))小鼠和C57野生型小鼠上颌第二磨牙...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提取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在RIP1条件性基因敲除(RIP1^(-/-))小鼠和C57野生型小鼠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用Micro-CT扫描成像分析对比两组小鼠实验侧牙槽骨丧失量。提取2组小鼠对照侧及实验侧牙龈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建立牙周炎模型后,RIP1^(-/-)小鼠牙槽骨丧失量增加(P<0.01),牙龈组织中多个促炎和抗炎因子表达改变(P<0.05)。结论:RIP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实验性牙周炎小鼠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