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海域夏季沉积物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佳霖 白洁 +3 位作者 高会旺 王晓东 于江华 张桂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6-761,共6页
选择长江口邻近海域8个站位,采用乙炔抑制法进行现场模拟培养,研究了夏季表层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该海域反硝化细菌数量为3.9×105~110.0×105个/g,盐度、溶解氧是反硝化细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反... 选择长江口邻近海域8个站位,采用乙炔抑制法进行现场模拟培养,研究了夏季表层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数量及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该海域反硝化细菌数量为3.9×105~110.0×105个/g,盐度、溶解氧是反硝化细菌数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反硝化速率为101.3~731.9μmol/(m2·h),与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950.反硝化速率,同时受环境中盐度、溶解氧和氨氮含量的显著影响;研究海区内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氮通量约为8.19×105kg/d,约为相应海区初级生产消耗无机氮量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硝化细菌 反硝化作用 环境因子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流溪河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多尺度影响因子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庆 魏建兵 +3 位作者 吴志峰 钟世锦 何元庆 吉冬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069-3077,共9页
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嵌套结构的多尺度因素对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确定调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不同尺度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以土壤反硝化酶活性表征的反硝化潜力,其在研究区内的剖面尺度... 以广州市水源地流溪河二级支流的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分析嵌套结构的多尺度因素对河岸带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确定调节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不同尺度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以土壤反硝化酶活性表征的反硝化潜力,其在研究区内的剖面尺度空间变异性显著大于断面尺度和流域景观尺度;反硝化酶活性的空间变异受多尺度因子的作用,其中剖面尺度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等因子对其空间分布起主要的直接控制作用,而断面尺度的景观位置、植被密度与流域景观尺度的地形指数、高程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子通过影响土壤性质而间接调控反硝化酶的空间分异性;研究区的反硝化酶活性在剖面尺度中表层最高,随着深度增加呈急剧减小的趋势;断面尺度中活性值最高位于河岸区中间的景观位置,因该位置具有良好的景观连接性和较高的植被密度;流域景观尺度中,除受人为扰动严重城市化地区外,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沿流域从上游至下游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河岸带土壤 多尺度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反硝化作用测定及其调控措施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玉裕 曹文志 +3 位作者 黄一山 林璐 李大朋 王吉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6-1131,共6页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0.1kgN·hm-2·d-1,最高达到0.6kgN·hm-2·d-1,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NO3-含量、含水量、温度以及pH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农业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平均施肥量的16%,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针对五川流域的环境和农业经济特点,提出了控制反硝化作用的措施:在温度较低的夜间进行施肥灌溉宜以防止氮肥损失,用农村富余的厩肥代替化肥以减轻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同时加大节水灌溉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史艳姝 陈书涛 +2 位作者 胡正华 沈小帅 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03-2510,共8页
为研究模拟酸雨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在农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布设4个区组,每块区组随机设置4个模拟酸雨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A1(pH=6.7)、A2(pH=4.0)、A3(pH=3.0)、A4(pH=2.0)。采用LI-8100开路式土... 为研究模拟酸雨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在农田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布设4个区组,每块区组随机设置4个模拟酸雨处理,分别为去离子水A1(pH=6.7)、A2(pH=4.0)、A3(pH=3.0)、A4(pH=2.0)。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不同酸雨强度的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进行土壤呼吸速率观测,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技术(BaPS)测定不同酸雨处理的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田各处理间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田高强度模拟酸雨A4处理明显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P<0.05)。就冬小麦-大豆轮作生长季而言,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26±0.11)、(2.31±0.20)、(1.91±0.09)、(2.03±0.17)μmol·m-2·s-1。冬小麦田A1、A3、A4处理间土壤CO2产生速率、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强度模拟酸雨抑制了大豆田土壤CO2产生速率;大豆田A1、A3、A4处理的硝化速率测定均值分别为(191.6±36.1)、(261.6±36.3)μg·kg-1·h-1和(255.2±45.1)μg·kg-1·h-1,这3个处理的反硝化速率均值分别为(172.8±19.8)、(216.0±45.7)μg·kg-·1h-1和(216.3±44.6)μg·kg-·1h-1。研究表明,模拟酸雨强度升高未显著影响冬小麦田土壤呼吸、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高强度模拟酸雨(pH=2.0)降低了大豆田土壤呼吸速率和CO2产生速率,但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土壤呼吸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及碳氮比对异养反硝化微生物异养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傅利剑 郭丹钊 +1 位作者 史春龙 黄为一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碳源(甘油和柠檬酸钠)及碳氮比对纯培养的异养反硝化菌HP1 (Pseudomonasalcaligenes)异养反硝化能力影响的试验表明,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批式培养方式下最适C/N为8,菌株HP1可以利用NO-3... 碳源(甘油和柠檬酸钠)及碳氮比对纯培养的异养反硝化菌HP1 (Pseudomonasalcaligenes)异养反硝化能力影响的试验表明,碳源种类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有影响。批式培养方式下最适C/N为8,菌株HP1可以利用NO-3 作为唯一氮源进行反硝化作用,证明HP1至少有2种硝酸还原途径。连续培养方式下温度对菌株HP1异养反硝化作用中间产物的积累有影响,不同C/N时均有NH+4 积累,C/N为3时还有NO-2 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硝化微生物 反硝化作用 碳源 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际硝化─反硝化作用生态因子的水平空间变异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振高 俞慎 +2 位作者 潘映华 王俊华 吴胜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采用根际模拟和切片技术研究水稻根区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相关生态因子沿根系接触面水平空间变异的结果表明,土壤潜在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氧微生物,土壤潜在硝... 采用根际模拟和切片技术研究水稻根区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相关生态因子沿根系接触面水平空间变异的结果表明,土壤潜在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由于硝化细菌是严格的好氧微生物,土壤潜在硝化强度随距根系接触面水平距离急剧减弱,而潜在反硝化强度则变弱趋势较为缓和;土壤0.5mol/LK2SO4可提取碳及其碳氮比随距根系接触面距离增大而下降,土壤速效氮则反之;土壤亚硝酸细菌在距根系接触面10-20mm和20-30mm区分布较高,在根际土壤层因受水稻根系竞争吸收影响反而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际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生态因子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稻田土壤中^(15)N标记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倪吾钟 沈仁芳 朱兆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19-523,共5页
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通过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15N标记硝态氮反硝化作用的培养试验,结合15N气态损失的直接测定方法.研究了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氧化还原条件,可为进一步阐明稻田土壤中硝化-反硝... 氧化还原状况是影响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通过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15N标记硝态氮反硝化作用的培养试验,结合15N气态损失的直接测定方法.研究了反硝化作用发生的氧化还原条件,可为进一步阐明稻田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氮素损失发生机制提供直接依据.结果表明,氧化和还原条件下均能进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在4周的培养试验期间,直接测得的氧化(Eh-290-330mV)和还原(Eh-114-42mV)条件下的15N气态损失分别占加入量的60.23±8.04%和83.89±4.79%.但是,氧化条件下反硝化作用速率明显减缓,外加的硝态氮的半衰期延长,显示了溶解Q2对反硝化作用的抑制作用对反硝化作用进程的模型研究表明速率常数及相应的半衰期作为土壤反硝化作用潜在能力的衡量指标可能优于传统的土壤反硝化势表征方法(反硝化作用百分率),而15N示踪-质谱计法直接测定与模型研究相结合则有可能对土壤及其他环境中的反硝化作用作出更恰当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氧化还原电位 稻田土壤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郊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施振香 柳云龙 +2 位作者 尹骏 卢小遮 章立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102,111,共5页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技术对上海城郊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棚蔬菜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最高;在土壤含水量15%~...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技术对上海城郊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棚蔬菜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最高;在土壤含水量15%~30%范围内,土壤总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氮损失的贡献率分别为46.8%,53.2%,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通气孔隙度的适度增加均有利于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总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土壤通气孔隙度、全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p<0.05),与土壤NO3-N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NO3-N、全氮呈显著性相关(p<0.05),与土壤通气孔隙度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中等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子趋于多样和复杂化,各种土壤环境因子共同影响和决定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农业用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熏蒸剂对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燕平梅 高贵喜 +4 位作者 曹坳程 张腾 李园 王秋霞 郭美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采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以大田威百亩、棉隆、溴甲烷、硫酰氟熏蒸100 d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熏蒸对土壤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及amoA基因型硝化型细菌、nirS基因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表明,威百亩、棉隆... 采用化学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以大田威百亩、棉隆、溴甲烷、硫酰氟熏蒸100 d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熏蒸对土壤硝化活性、反硝化活性及amoA基因型硝化型细菌、nirS基因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研究表明,威百亩、棉隆、硫酰氟熏蒸剂处理下,土壤硝化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溴甲烷处理的硝化活性比对照降低13.19%,差异显著(P<0.05);熏蒸剂之间土壤硝化活性无显著差异。4种熏蒸剂之间以及与对照之间土壤反硝化活性无显著差异。4种熏蒸剂中溴甲烷处理土样amoA型硝化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显著低于对照土样和其他3种熏蒸剂处理土样;而丰富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威百亩、棉隆和硫酰氟熏蒸土样之间及与对照之间amoA型硝化细菌3种生态指数无明显差异。4种熏蒸剂处理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熏蒸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溴甲烷对土壤硝化活性的抑制是通过抑制amoA型硝化细菌的多样性而实现,其他3种熏蒸剂对土壤硝化活性无显著影响。4种熏蒸剂对土壤反硝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熏蒸剂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硝酸还原酶 硝化还原酶 amoA型硝化细菌nirS型 硝化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P_4株的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俞吉安 张承康 +2 位作者 陈峰 王斐 林志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579-1582,1597,共5页
光合细菌 P4株在厌氧条件下 ,具有反硝化活性 ,在好氧条件下 ,这种活性受到抑制 .但 P4不能利用硝酸盐作为氮源同化为自身细胞物质 ,并在反硝化作用中测定到 N2 的存在 ,说明 P4株反硝化作用是通过异化途径实现的 .不同碳源对 P4株反硝... 光合细菌 P4株在厌氧条件下 ,具有反硝化活性 ,在好氧条件下 ,这种活性受到抑制 .但 P4不能利用硝酸盐作为氮源同化为自身细胞物质 ,并在反硝化作用中测定到 N2 的存在 ,说明 P4株反硝化作用是通过异化途径实现的 .不同碳源对 P4株反硝化作用具有不同的协同性 ,特别以苹果酸钠、乙酸钠等为碳源时 ,P4株对硝酸盐去除率接近 1 0 0 % .在黑暗厌氧条件下 ,P4株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获得能量而生长繁殖 .在光照厌氧条件下 ,P4株可以通过光合成作用 (光合异养 )和反硝化作用获得能量生长繁殖 .但两者是竞争性的 ,即负相关性 .当光照度达 5klx以上时 ,P4株反硝化作用非常弱 ,它的 NO-3 比消耗速率 RNO-3 仅为黑暗条件下 1 /1 0左右 .不管是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 ,亚硝酸盐在低浓度范围内 ,P4株对亚硝酸盐也有良好还原活性 ,其中最适碳源为苹果酸钠、乙酸钠、琥珀酸钠等 ,亚硝酸去除率达 82 .6%~ 99.8% .但亚硝酸盐对 P4株有毒性作用 ,当达到 1 mmol/L时 ,P4株色素合成明显受到影响 ,达到 4 mmol/L,P4株生长严重受到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亚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 光合成作用 P4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示踪-质谱计法直接定量稻田土壤反硝化作用氮素损失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倪吾钟 彭光浩 +2 位作者 沈仁芳 尹斌 朱兆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59-366,共8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样前处理装置 ,包括进样口、还原铜管、高效脱氧管和液氮冷阱 ,建立了1 5N示踪 质谱计法直接测定反硝化作用气态氮素损失 (N2 +N2 O)的方法。测得空气中N2 的1 5N自然丰度平均为 0 36 5 9% (理论值为 0 36 6 0 % )、...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样前处理装置 ,包括进样口、还原铜管、高效脱氧管和液氮冷阱 ,建立了1 5N示踪 质谱计法直接测定反硝化作用气态氮素损失 (N2 +N2 O)的方法。测得空气中N2 的1 5N自然丰度平均为 0 36 5 9% (理论值为 0 36 6 0 % )、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 0 0 0 0 2 %、C V %为 0 0 9% ,与质谱计的设计精度完全吻合 ;不同气样1 5N丰度测定的C V %在 0 0 3%~ 1 0 8%之间 ,反硝化作用源丰度测定的C V %在 1 2 2 %~ 5 2 1 %之间 ,表明本研究所用的前处理装置对气样中O2 、CO2 及H2 O等杂质气态的清除是十分有效的。另一方面 ,由于1 5N损失的计算是以1 5N原子百分超为基础的 ,计算结果表明 ,当气样的1 5N原子百分超小于 0 0 1 4% (相应的1 5N丰度为 0 380 % )时 ,测得的1 5N损失的C V %有可能大于 5 % ,为此建议气样1 5N丰度最好能大于 0 380 % ,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直接测定法 氮损失 水稻田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叶莉莎 陈双林 郭子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9-673,共5页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 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 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试验雷竹林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覆盖雷竹林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倒"N"型变化,覆盖3 a雷竹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硝比递增,覆盖3 a后显著提高,覆盖5 a后铵态氮是雷竹林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铵硝比相关性不显著,且相关性强度随覆盖经营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土壤反硝化速率在覆盖3 a及以下年限时基本为0,覆盖5 a时显著提高,达69.53μg·kg-1·h-1。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组分比例的影响较明显,削弱了土壤硝化作用,土壤氮素不是限制硝化作用进行的主要因子,长期覆盖经营会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作用,增大土壤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休闲式覆盖方式,连续覆盖时间不超过3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林地覆盖 氮素形态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反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东丽 吴庆强 +1 位作者 李生秀 EMTERYD Ove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98,共6页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和模拟土柱法,研究了包括水分、碳源、氮源以及反硝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水分干湿交替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在碳源充足时,土壤的硝态氮含量... 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和模拟土柱法,研究了包括水分、碳源、氮源以及反硝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水分干湿交替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旱地土壤反硝化的主要因子是作为微生物能源和碳源的有机物质,在碳源充足时,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和水分因子是限制因子;两种氮源相比较,在一定的碳含量和水分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量并不随NO3--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N2O排放量发生在氮源加入量为300 mg/kg时;而当氮源为NO2--N时,土壤N2O排放量随NO2--N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排放量为NO2--N为450 mg/kg处理。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产生的N2O通量高于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的产生量;土壤由干变湿过程中N2O通量随着土壤水充孔隙空间(WFP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土壤由湿变干过程中最大N2O通量并非在土壤水分饱和状态下,而是在土壤WFPS为70%时,而后N2O排放量随土壤WFPS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施肥处理土壤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两者的N2O通量变化趋势相同,但对照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反硝化作用 N20排放通量 W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覃超梅 周怀阳 +1 位作者 吴自军 邓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4-79,共6页
采用N2通量法,在一套连续流动培养装置中测定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探讨各种因素对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速率受NO3-的利用率影响,而不是NO3-的绝对浓度。大型红树植物对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影... 采用N2通量法,在一套连续流动培养装置中测定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探讨各种因素对淇澳岛海岸带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速率受NO3-的利用率影响,而不是NO3-的绝对浓度。大型红树植物对淇澳岛海岸带的反硝化速率影响最大,其次是硝酸盐利用率,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较小。由于大型红树植物的影响,样品Q0411-5的反硝化速率比同在岛内的Q0411-3高出1倍。样品Q0412-14的NO3-培养前后的浓度变化(ΔNO3-)是Q0412-9的4倍多,因为受硝酸盐利用率的影响,它的反硝化速率却是Q0412-9的2倍多。温度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程度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淇澳岛 反硝化作用 硝化速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玉裕 曹文志 +1 位作者 李大朋 王吉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土壤反硝化是流域土壤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乙炔抑制培养法对五川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反硝化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N 0.1 kg/(hm2.d),最高达到N 0.6 kg/... 土壤反硝化是流域土壤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乙炔抑制培养法对五川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反硝化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N 0.1 kg/(hm2.d),最高达到N 0.6 kg/(hm2.d),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含水量、温度以及NO3-含量都存在有正相关关系,温度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施肥量的16%,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小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 原状土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下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殷永娴 刘鸿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利用温室、大棚等国艺设施栽种蔬菜,是当今蔬菜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温室、大棚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加上连作,致使温室、大棚的土壤逐渐产生障碍,导致作物产量逐渐下降。本文着重从温室、大棚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进行深入一... 利用温室、大棚等国艺设施栽种蔬菜,是当今蔬菜生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由于温室、大棚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加上连作,致使温室、大棚的土壤逐渐产生障碍,导致作物产量逐渐下降。本文着重从温室、大棚土壤中硝化、反硝化作用进行深入一步探讨,其结果为:温室、大棚中有强烈的硝化作用和较多的NO、NO盐积累,这是温室、大棚作物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温室、大棚中反硝化作用强度与土壤中的NO含量有关,与反硝化菌数量呈正相关;反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N2O的含量对大气造成污染也可能危害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设施栽培 土壤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李振高 俞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81-286,共6页
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气态氮的损失和污染生态环境的问题.是当今氮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硝化一反硝化作用的损失量、机理、研究方法及控制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关键词 硝化 反硝化作用 氮素循环 损失机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作用脱氮除磷特性的静态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金祥 池福强 +2 位作者 王颖 张立成 孙文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解决在新的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同一处理流程很难达到除磷脱氮过程协调稳定运行的问题.方法在SBR反应器中用传统活性污泥做为种泥驯化反硝化菌脱氮除磷,并进行静态试验改变其温度、COD质量浓度及不同运行阶段时间,以此来考察... 目的解决在新的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同一处理流程很难达到除磷脱氮过程协调稳定运行的问题.方法在SBR反应器中用传统活性污泥做为种泥驯化反硝化菌脱氮除磷,并进行静态试验改变其温度、COD质量浓度及不同运行阶段时间,以此来考察其生长和控制特性以及影响参数.结果试验表明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温度,COD浓度,电子受体浓度,以及运行时间等因素对其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并且对于同一周期来说,厌氧和缺氧时间比维持在1∶2,反硝化作用除磷最佳.结论分析结果表明反硝化作用除磷的最佳温度为30℃,而最佳COD质量浓度为140 mg/L时反硝化作用较稳定并能达到同步除磷脱氮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反硝化作用 电子受体 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土壤反硝化作用动态初探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建治 尹君 +2 位作者 王殿武 刘树庆 衣纯真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9年第6期272-274,共3页
通过不同供水水平条件下对田间土壤反硝化作用进行动态研究。利用C2 H2能抑制反硝化作用的N2 ON2 的转化过程, 用气相色谱检测出土壤中释放出的N2 O 的量。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大时的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比其它时... 通过不同供水水平条件下对田间土壤反硝化作用进行动态研究。利用C2 H2能抑制反硝化作用的N2 ON2 的转化过程, 用气相色谱检测出土壤中释放出的N2 O 的量。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含水量较大时的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比其它时期明显增加,不仅增强了田间N 素的气态损失,而且给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气相色谱 田间土壤含水量 土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阎胜利 温淑瑶 王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0-94,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_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_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_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_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基质NO_3^-浓度等)是影响反硝化作用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土壤 地下水污染 氮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