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大豆源库调节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建国 帕尼古丽 +3 位作者 董志新 黄瑛 张继生 朱新在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库源比大的品种产量的影响更大;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基础上,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负担粒数提高籽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源库调节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董宛麟 于洋 +5 位作者 张立祯 潘志华 苟芳 邸万通 赵沛义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8,共11页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素利用效率 单位叶面积氮含量(SL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夏季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瑞 涂志华 +1 位作者 吴幼容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早园竹、人面竹和泰竹是福州市夏季优良的滞尘竹种,其中绿槽毛竹的滞尘量最多,为1.674 86 g.m-2,鼓节竹最少,为0.505 8 g.m-2。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早园竹、人面竹、泰竹、斑竹和鼓节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多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青丝黄竹则相反。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绿槽毛竹滞尘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单位叶面积 夏季滞尘效应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观赏植物净化甲醛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海 刘伟 +1 位作者 解娇 庞凤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8-340,共3页
花卉市场上对室内观赏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说法不一,人们在购买室内观赏植物用以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时,缺少科学依据,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选取5种室内常用的观赏植物进行熏蒸试验,测量熏蒸12 h和24 h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试... 花卉市场上对室内观赏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说法不一,人们在购买室内观赏植物用以净化室内甲醛污染时,缺少科学依据,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选取5种室内常用的观赏植物进行熏蒸试验,测量熏蒸12 h和24 h后甲醛的变化量和植物试验前后体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及植物细胞质膜透性,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并排序。结果显示,5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萝、金边虎尾兰、常春藤、吊兰、君子兰,其中常春藤抗性较弱,适合做甲醛指示植物,绿萝、金边虎尾兰、吊兰抗性较强,适合做甲醛吸收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甲醛 熏蒸 单位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常见道路绿化灌木秋季滞尘能力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江胜利 金荷仙 +2 位作者 魏彩霞 王东良 郭要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1-54,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对杭州道路常见灌木滞尘能力进行测定,浙大路4种灌木滞尘顺序为: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无刺枸骨;教工路5种灌木滞尘的顺序为:无刺枸骨>金边黄杨>紫薇>红叶石楠>红花继木;丰潭路5种绿化... 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对杭州道路常见灌木滞尘能力进行测定,浙大路4种灌木滞尘顺序为: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无刺枸骨;教工路5种灌木滞尘的顺序为:无刺枸骨>金边黄杨>紫薇>红叶石楠>红花继木;丰潭路5种绿化灌木的滞尘顺序为:无刺枸骨>紫薇>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汽车西站4种绿化灌木滞尘能力顺序为:红花继木>紫薇>无刺枸骨>金边黄杨;天目山路5种灌木滞尘能力顺序为:紫薇>无刺枸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边黄杨;所选5种绿化灌木,秋季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顺序为:紫薇>无刺枸骨>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5条道路中,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均在汽车西站滞尘能力最强,紫薇、无刺枸骨在天目山路滞尘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杭州市 灌木 滞尘能力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观赏植物净化甲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曹受金 田英翠 潘百红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7-428,共2页
选用6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试验,研究这6种植物净化甲醛的效果。测量熏蒸15 h和24 h后甲醛的变化量,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并排序。结果显示,6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由高... 选用6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放入自行研制的甲醛熏蒸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试验,研究这6种植物净化甲醛的效果。测量熏蒸15 h和24 h后甲醛的变化量,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能力并排序。结果显示,6种植物吸收甲醛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万年青、黄金葛绿萝、金边虎尾兰、龟背竹、垂叶榕、四季秋海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甲醛 单位叶面积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榆属植物滞尘量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勇 刘玉波 +1 位作者 王永勖 吕伟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57,共4页
为了解黄榆的滞尘特性,选取黄榆和其他4种榆属植物进行初步比较。2014年7月份应用质量法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使用SA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滞尘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为了解黄榆的滞尘特性,选取黄榆和其他4种榆属植物进行初步比较。2014年7月份应用质量法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使用SA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滞尘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强,大叶榆(Ulmus laevis)次之,垂榆(Ulmus pumila‘Pendula’)和榆(Ulmus pumila)稍弱,抗虫榆最弱;黄榆的树龄对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有显著影响,3年生以上的黄榆滞尘能力增速缓慢,随树龄的变化趋于稳定;5年生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随雨后时间变化较为明显,雨后7 d内滞尘量急速增加,10 d后趋于平缓,经过约25 mm降水的冲刷后,叶片重新开始滞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榆 滞尘能力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典型园林植物叶片的滞尘等级与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廖慧敏 师凤起 +1 位作者 李明 朱逸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基于长沙市10种典型植物叶片的多个滞尘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植物的滞尘等级与识别模型,实现绿化植物滞尘综合量化评判方法的探究。首先,常规方法采集叶样后,运用打孔称质量法测量叶表面积参数,显微观察法计算植物叶表气孔与绒毛密... 基于长沙市10种典型植物叶片的多个滞尘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植物的滞尘等级与识别模型,实现绿化植物滞尘综合量化评判方法的探究。首先,常规方法采集叶样后,运用打孔称质量法测量叶表面积参数,显微观察法计算植物叶表气孔与绒毛密度,干洗法测量单位叶面积最大滞尘量与自然滞尘量。然后,运用模糊聚类理论对10种植物滞尘指标进行滞尘等级划分与模式识别。模糊聚类将9种植物叶片的滞尘指标分为7个不同λ水平的聚类。其中λ为0.907时,F检验值为21.41,滞尘指标间差异最显著。9种植物滞尘指标聚为4种最优,9种植物可对应划分为低、中、较高与高4个滞尘等级,即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滞尘等级最高,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滞尘等级较高,瓜子黄杨(Buxus sinica)、金边黄杨(Euonymus japonicus)与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3种植物滞尘等级为中等,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冬青(Ilex chinensis)、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滞尘等级最低。第10种植物小蜡在模式识别中辨识为中等滞尘等级。滞尘等级与模式识别结论与相关研究基本相符,模糊聚类构建的绿化植物叶片滞尘等级模式识别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为绿化植物叶片滞尘效果综合量化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滞尘等级 模糊聚类 模式识别 贴近度 单位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群落中光资源划分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刚 赵松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16,共7页
本文通过对单位叶面积生长率、光合产物转换、叶面光合能力和叶密度之间函数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植物种间光竞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个种、三个种及至 n 个种为光资源竞争的结局;根据各植物种由生活型决定的最大生长高度和耐遮荫... 本文通过对单位叶面积生长率、光合产物转换、叶面光合能力和叶密度之间函数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植物种间光竞争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二个种、三个种及至 n 个种为光资源竞争的结局;根据各植物种由生活型决定的最大生长高度和耐遮荫能力这二个生态学特性,确立了植物群落中光资源空间划分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资源 单位叶面积 生活型 光照强度 理论模型 生态位分化 种多样性 光合能力 种间关系 生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面竹等10种观赏竹春季滞尘效应与规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瑞 郑郁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春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分析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春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其滞尘量分别为:绿槽毛竹20.04 g/m2、泰竹9.44 g/m2、银丝大... 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春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分析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春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其滞尘量分别为:绿槽毛竹20.04 g/m2、泰竹9.44 g/m2、银丝大眼竹7.95 g/m2、早园竹6.94 g/m2、人面竹5.42 g/m2、斑竹5.14 g/m2、唐竹5.00 g/m2、黄金间碧竹4.37 g/m2、青丝黄竹2.84 g/m2、鼓节竹2.60 g/m2。绿槽毛竹、泰竹、早园竹、人面竹、斑竹、黄金间壁竹和青丝黄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高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鼓节竹则相反,尤以银丝大眼竹2个高度差异较大。各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这与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春季 单位叶面积 滞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观赏植物净化甲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庞凤仙 高海 解娇 《农业灾害研究》 2012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室内观赏植物净化甲醛的效果。[方法]选取4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金边虎尾兰、绿萝、吊兰和常春藤为试验材料,将盆土与叶片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密闭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试验。测量熏蒸12和24h后甲醛的变化量,以单位叶面积... [目的]探讨室内观赏植物净化甲醛的效果。[方法]选取4种常见的室内观赏植物——金边虎尾兰、绿萝、吊兰和常春藤为试验材料,将盆土与叶片隔开,放入自行研制的密闭箱中,对植物进行熏蒸试验。测量熏蒸12和24h后甲醛的变化量,以单位叶面积甲醛减少量来比较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并排序。[结果]4种植物吸收甲醛的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萝、金边虎尾兰、常春藤和吊兰。[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室内观赏植物净化空气污染物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甲醛 空气污染物 熏蒸 单位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阔叶树种叶片的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洁 周彤彤 薛立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6-20,共5页
用半微量凯氏法、钼兰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分别对阔叶树种红锥、红花荷、大叶相思、木荷、樟树叶片的N、P、K、Ca和Mg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锥叶片的各养分含量中等,红花荷叶片的N、P、K、Ca含量都是5种树种中最低... 用半微量凯氏法、钼兰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分别对阔叶树种红锥、红花荷、大叶相思、木荷、樟树叶片的N、P、K、Ca和Mg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锥叶片的各养分含量中等,红花荷叶片的N、P、K、Ca含量都是5种树种中最低的,大叶相思叶片的N、K含量最高,木荷叶片的Mg含量最高;樟树叶片的P、Ca含量最高,Mg含量最低。聚类分析将5种树种的养分类型分为2类,第1类树种有红锥和红花荷,叶片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较高;第2类为大叶相思、木荷和樟树,叶片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叶片养分含量 单位叶面积养分含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道路绿化带滞留PM_(2.5)的能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雅真 梁小翠 +2 位作者 闫文德 徐祎晨 蒋行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目的】研究道路绿化带不同植物PM_(2.5)滞留量并比较不同配置模式PM_(2.5)的滞留能力,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筛选和城市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韶山路道路绿化带13种常见道路绿化植物,通过微孔滤膜称重法等研究长沙市道... 【目的】研究道路绿化带不同植物PM_(2.5)滞留量并比较不同配置模式PM_(2.5)的滞留能力,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筛选和城市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韶山路道路绿化带13种常见道路绿化植物,通过微孔滤膜称重法等研究长沙市道路绿化带单位叶面积、单株、单位绿地面积滞留PM_(2.5)能力,比较乔灌、灌木纯林、乔灌草、灌草、乔乔灌、乔木纯林配置模式下的滞尘能力,并在R 4.0.2软件中使用Ward.D方法按欧式距离对13种植物在单位叶面积滞留PM_(2.5)能力、单株滞留PM_(2.5)能力、单位绿地面积滞留PM_(2.5)能力3个尺度综合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PM_(2.5)滞留量的变化范围为10.39~427.12 mg·m^(-2),沿阶草对PM_(2.5)的滞留能力最强,罗汉松次之;在单株尺度上,滞留能力的变化范围较大为0.03~16000 mg·株^(-1),石楠和罗汉松对PM_(2.5)的滞留能力最强,酢浆草PM_(2.5)滞留量最低;从单位绿地面积植物对PM_(2.5)的滞留能力来看,PM_(2.5)滞留量的变化范围为10.00~500.00 mg·m^(-2),罗汉松对PM_(2.5)的滞留能力最强,酢浆草和荷花玉兰滞留PM_(2.5)能力较差(10~40 mg·m^(-2));不同配置模式下,植物滞留PM_(2.5)能力依次为:乔灌>灌木纯林>乔灌草>灌草>乔乔灌>乔木纯林;聚类分析发现石楠、罗汉松滞留PM_(2.5)能力较强,其中罗汉松滞留PM_(2.5)的综合能力最强。【结论】道路绿化带同一植物不同尺度、不同植物、不同配置模式滞留PM_(2.5)能力存在差异,优化植物配置可以增强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滞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滞留量 单位叶面积 单株 单位绿地面积 配置模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常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江胜利 金荷仙 +1 位作者 华晓莉 周延粉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通过对杭州地区常见公园绿化植物进行调查,选择出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滞尘方法及滞尘能力的研究。不同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研究中,由CAD软件测叶面积法得出的结果误差最小,叶面积仪测定方法其次,然后是方格网测叶面积法,误差最大的是重... 通过对杭州地区常见公园绿化植物进行调查,选择出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滞尘方法及滞尘能力的研究。不同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研究中,由CAD软件测叶面积法得出的结果误差最小,叶面积仪测定方法其次,然后是方格网测叶面积法,误差最大的是重量法。通过综合因素分析法研究表明,25种公园绿化植物中综合滞尘能力较强的有山茶、构树、含笑、枫杨、珊瑚树、枸骨、女贞,滞尘能力良好的有桂花、洒金东瀛珊瑚、木槿、毛鹃、紫叶李、夹竹桃、栀子、红花檵木,滞尘能力一般的有茶梅、海桐、金边黄杨、金森女贞、小蜡,滞尘能力较差的有扶芳藤、石榴、云南黄馨、红车轴草、南天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植物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郜晴 马锦义 +1 位作者 邵海燕 陈颢明 《江苏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44-47,共4页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可消减因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各有差异。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82篇研究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的论文,将所涉的450种植物分为6个不同生活型,对各生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可消减因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各有差异。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82篇研究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的论文,将所涉的450种植物分为6个不同生活型,对各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其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结果为草本花卉>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常绿乔木>藤本,而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能力排序则为草本花卉>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乔木>藤本。基于此结果,作者认为拓展园林绿地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应用途径,有助于增加高固碳能力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群落景观的结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生活型 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 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量 统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竹等18种观赏竹滞尘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茜 倪乐 +3 位作者 张迎辉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 《福建林业》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研究对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的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采用直接采样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株型、高度两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竹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强弱... 本研究对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的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采用直接采样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株型、高度两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竹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强弱排序为:阔叶箬竹>人面竹>凤尾竹>绿槽毛竹>黄槽竹>青丝黄竹>花孝顺竹>佛肚竹>撑篙竹>紫竹>黄金间碧玉>花毛竹>金丝慈竹>金镶玉竹>唐竹>小叶琴丝竹>花吊丝竹>花巨竹,呈现出小型灌木状>中型灌木状、乔木状>大型乔木状的趋势。花孝顺竹、撑篙竹、黄槽竹、青丝黄竹、唐竹、花巨竹、金镶玉竹在距离地面50cm处的滞尘能力高于150cm和200cm处。在同一高度水平上,在距离地面200cm处黄金间碧玉滞尘能力最强,在距离地面50cm、150cm处阔叶箬竹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单位叶面积 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定市区常见灌木滞尘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健 吴宇 +3 位作者 张林菁 庞曼 黄大庄 牛小云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筛选出适用于保定市的优良绿化灌木,提高城市植被滞尘效应,选取保定市主干道以及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绿化常用的6种灌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连翘、紫叶李和紫荆)为研究对象,对其滞尘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木滞尘... 为筛选出适用于保定市的优良绿化灌木,提高城市植被滞尘效应,选取保定市主干道以及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绿化常用的6种灌木(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连翘、紫叶李和紫荆)为研究对象,对其滞尘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木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保定市绿化常用灌木中大叶黄杨的滞尘能力最强,在滞尘量最高的南二环单位投影面积滞尘量可高达149.11g/m2,其次是金叶女贞,紫荆的滞尘能力最差,仅为大叶黄杨的6.57%;在农大西校区,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与紫叶小檗均滞尘量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下部叶片、中部叶片、上部叶片;随时间推移,植物滞尘能力越来越小,3周左右达到饱和。相关分析表明,同一环境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对灌木滞尘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建议保定市园林绿化灌木植物可以首选大叶黄杨与金叶女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滞尘能力 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 单位投影面积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碳汇植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蕊 姚鳗卿 +4 位作者 李屹楠 郭丽 奉树成 王本耀 张德顺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4-110,119,共8页
碳排量持续增加促使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园林植物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固碳载体,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根据植物固碳原理和常用碳汇量估算方法,阐述了高碳汇植物的评价内容与筛选标准,基于我国多省市植物筛... 碳排量持续增加促使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园林植物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固碳载体,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根据植物固碳原理和常用碳汇量估算方法,阐述了高碳汇植物的评价内容与筛选标准,基于我国多省市植物筛选成果和研究结论,对国内高碳汇植物应用研究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展望,以期为低碳园林景观营造提供植物选择、规划、配置的技术对策,同时也为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固碳效益,维系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绿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汇植物 固碳能力 单位叶面积固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常见园林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殷卓君 沈小雪 +5 位作者 李瑞利 高辉辉 于凌云 周琳 吴海轮 曹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1-1090,共10页
以深圳市6种常见的园林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其粒径组成特征,探究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滞留颗粒物的组分和分布特征,分析气象因子对植物滞尘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园林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排序为黄金榕(0.74... 以深圳市6种常见的园林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其粒径组成特征,探究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滞留颗粒物的组分和分布特征,分析气象因子对植物滞尘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园林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排序为黄金榕(0.74±0.21 g/m2)>鹅掌藤(0.42±0.26 g/m2)>对叶榕(0.24±0.26 g/m2)>龙船花(0.20±0.07 g/m2)>沿阶草(0.18±0.10 g/m2)>鸡蛋花(0.15±0.10 g/m2);2)6种园林植物滞尘以粒径α>10μm的颗粒物为主,质量占比为59.21%~88.92%(黄金榕除外),鹅掌藤对α>10μm颗粒物的滞尘能力最强(0.34±0.20 g/m2),黄金榕对3μm<α<10μm(0.51±0.15 g/m2)和0.15μm<α<3μm(0.14±0.07 g/m2)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3)6种园林植物叶表面的气孔、褶皱、沟槽、絮状凸起和绒毛等微观形貌有利于叶片对颗粒物的截留,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元素组成主要为O,Si和Al;4)6种园林植物叶表滞留的大颗粒物(α>10μm)易受风速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圳市园林植物配置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为通过植物滞尘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园林植物 叶表面微观结构 颗粒物径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典型树种滞尘能力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徵尼 凌雷 +2 位作者 仲怡铭 王翠英 吴国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2,共8页
利用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搭载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对兴隆山保护区云杉、油松、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4种典型树种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同时对油松、云杉2种甘肃省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地区叶片滞尘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树种滞尘能力差... 利用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搭载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对兴隆山保护区云杉、油松、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4种典型树种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同时对油松、云杉2种甘肃省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地区叶片滞尘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树种滞尘能力差异及影响因子,为探寻北方风沙地区林业建设中基于大气净化功能的树种选择和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兴隆山地区,云杉滞尘能力最强,辽东栎最弱,且云杉叶片单位面积滞纳颗粒物密度约为辽东栎的2倍以上;2)降水后采样间隔时间是影响叶片滞尘量的主要因素,大气背景中颗粒物组分含量能够显著影响叶片滞尘量,对沙尘或浮尘天气频繁的3月,或是风沙较大的定西、祁连山,叶片吸收TSP的量较大,而距离城市工业区越近的地区,如兴隆山和定西,森林滞纳PM 10和PM 2.5的量越高;3)叶表面特性(褶皱、绒毛和油脂颗粒等)是导致树种滞尘量差异的直接因素,林分结构差异引起的叶表面气孔密度和油脂颗粒形态、大小差异也会显著影响树种滞尘量;4)林分密度、取样时间和地点对树木滞尘量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开展区域尺度滞尘量研究取样和试验需重视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树种 滞尘能力 单位叶面积 区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