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估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友平 吴湘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2-73,共2页
文章界定了"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的含义,并设计出评价社会养老保险区域发展是否协调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障 区域基本养老保障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程度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PERD综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彩霞 梁婉君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2,共4页
人口、环境、资源的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它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妥善解决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问题,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根据不同区域PERD发展的客观实际,合理选择区域发展模... 人口、环境、资源的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它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妥善解决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问题,才能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根据不同区域PERD发展的客观实际,合理选择区域发展模式,并根据事物的动态变化及时转换发展模式,从而在总体上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了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更好地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分析了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模式,并构建了区域PERD综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PERD 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彩霞 梁婉君 《经济与管理》 2006年第4期18-21,共4页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PERD)的矛盾在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并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各地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不同模式...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PERD)的矛盾在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并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各地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不同模式,构建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选择建立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PERD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春泽 崔振才 田文苓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9,共5页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 基于陈守煜多级多目标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级别特征值解决了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程度的评价,给出了多个目标隶属函数的计算公式。经分析比较,方法可行,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社会 经济 多层多级多目标系统 评价模型 级别特征值 隶属函数 协调程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何国民 沈克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6-62,74,共8页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阶段,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了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 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分理论与实证两个阶段,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之上,采用多种方法构建了我国省级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隶属函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31个省域2016年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8个协调,4个基本协调,11个弱协调,8个微协调。在19个弱协调和微协调的省域中,有11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落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要求,有8个省域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超过要求。中部地区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与经济不协调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务 省级区域 经济 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测度 被引量:8
6
作者 冯江茹 范新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6-139,共4页
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四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及线性加权等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出一种"东优、中良、西差"... 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四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及线性加权等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出一种"东优、中良、西差"的现象。导致中西部地区协调度总体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社会进步程度较低。建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继英 赵喜仓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本文探讨了江苏区域的划分及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运用传统数量分析技术评价了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对此 ... 本文探讨了江苏区域的划分及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运用传统数量分析技术评价了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 ,经过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已取得明显成效 ,但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突出。对此 ,必须处理好增强江苏整体实力与缩小江苏内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关系 ,处理好江苏发达区域的进一步发展与支持落后区域加快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中求双赢 ,在发展中求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子系统 生态环境子系统 社会发展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39
8
作者 刘小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系统 资源系统 环境系统 区域人口 协调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一体化下区域协调发展绩效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盛楠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8,共8页
都市圈一体化下城市合理分工、优化发展,是新形势、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目标。合肥都市圈是中部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也是中等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 都市圈一体化下城市合理分工、优化发展,是新形势、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培育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目标。合肥都市圈是中部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也是中等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8年合肥都市圈总体发展程度,并从中心城市合肥和副中心城市芜湖入手,比较两两城市间一体化发展程度,进一步评测制造业的专业化和分工协作情况。研究表明,合肥对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贡献度大于芜湖;开放市场条件下,合肥都市圈三次产业趋同现象明显,其源动力为企业自主的市场开拓行为,属于合意性趋同;制造业产业分工协同有转型空间和潜力。应充分发挥都市圈内城市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合理分工,推动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 绩效 评价体系 合理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易传和 褚彩云 《济南金融》 2004年第11期3-6,共4页
本文围绕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设计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旨在有助于维护区域金融的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金融稳定 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 持续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曹洪峰 《山东经济》 2005年第2期95-99,共5页
本文在构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数量分析技术对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并对 17个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分析评价结果后 ,对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 本文在构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数量分析技术对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并对 17个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和分类。在分析评价结果后 ,对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坚持效率优先 ,实施积极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处理市场导向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发挥政府能动调控作用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在发展中逐渐缩小差异 ,促进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状况 山东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非均衡发展战略 经济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宏观调控 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水平 国际化进程 分析技术 评价结果 效率优先 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 市场导向 正确处理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永芳 王秦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2-190,共9页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一级指标,构建了涵盖创新投入、城乡协调、资源消耗、贸易开放、民生改善等10个二级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对外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比等30个三级指标的新...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一级指标,构建了涵盖创新投入、城乡协调、资源消耗、贸易开放、民生改善等10个二级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城镇化率、单位GDP能耗、对外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比等30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分析了2015-2022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态势,大致呈现东部、中部和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态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协调性经历了从初期的极不耦合到后期中度耦合的变化,协调性则保持在中度协调的范围内,水平略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二行 周晓唯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78,共9页
从物流基础设施、运输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4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物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2018年物流业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物流业竞争力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 从物流基础设施、运输能力、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4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物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以2018年物流业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份物流业竞争力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大陆各省份物流竞争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华东七省份物流竞争力最强,西北五省份最弱;各一级指标竞争力相较总竞争力呈现出相应的波动,但整体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契合。当前中国物流业整体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区域物流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态势,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其协调程度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竞争力 评价体系 综合评价-熵值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潘振兴 韩峰 +1 位作者 王博 周润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5-52,共8页
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有序、良性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研究铁路网与区域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例,构建铁路-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铁路-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7年间2个系统的协... 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有序、良性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研究铁路网与区域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例,构建铁路-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铁路-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7年间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市外,其他地州(市)基本上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的状态,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作用不强,铁路网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网 区域经济 耦合度 耦合协调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的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越男 徐长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均衡度和协调度为基本维度,以融合度作为两者之间融合共生的黏合剂及良性互动的第三维度,构建了由均衡度、协调度和融合度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进行... 以均衡度和协调度为基本维度,以融合度作为两者之间融合共生的黏合剂及良性互动的第三维度,构建了由均衡度、协调度和融合度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得分不及全国平均,主要受制于协调度得分的明显偏低。这表明,现阶段经济带"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性相对全国更为突出,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外文献分析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构建及优化路径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姚鹏 叶振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7,共8页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其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为了跟踪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效果,本文设计了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5年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其效果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度关注。为了跟踪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效果,本文设计了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对2012—2015年区域协调发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二级指标来看,区域发展差距和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主要力量,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相比之下,区域一体化水平与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趋势。基于此,本文从促进区域发展能力、深化要素跨区域流动的机制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配套政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区域互动发展、创新产业转移协作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五大发展理念 协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扬 李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92,142,共8页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 为推进我国各省份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促使其顺应新时代我国碳减排政策及实现“双碳”目标要求发展,围绕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两个系统的6个准则层2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析云南省低碳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分析影响双方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表明,云南省的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上升态势,2020年较2011年年均增长33.58%,目前两个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制约低碳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潜力两个模块的各项指标。依据研究结果,可采取推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等措施,实现地区低碳物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低碳物流 区域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市)级区域科技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炳军 刘思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4S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科技综合实力 灰色聚类 综合实力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系统 县(市)级 区域划分 行政区域 科技投入 科技产出 协调发展 科技基础 科技潜力 国家级 国内外 国际 层次 社会 经济 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营商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南北差异分析 被引量:83
19
作者 李志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7,共12页
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异较大,城市营商环境对于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南北区域的... 我国经济发展南北差异较大,城市营商环境对于南北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南北区域的城市营商环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城市营商环境整体上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南方地区城市间营商环境差异相对较大;北方地区城市的营商环境得分整体上低于南方地区、全国水平,但北方地区城市间营商环境差异相对较小。同时,在七个分项指标方面,南方地区城市得分全面高于北方地区城市。在优化区域城市营商环境方面,南方地区的城市要进一步打破城市间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格局,建立城市间营商环境评比机制;北方地区的城市需依据区域特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南北差异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信 聂闻 +11 位作者 王运敏 张绍轩 曾霞 芮玥纪 王玉莲 代碧波 王星 谢伟 倪天华 范廷玉 王兴明 徐良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优先级下的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从中选取最优发展模式。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整体上由轻度失调区间上升至中级协调区间,且耦合协调度值上游<中游<下游。分省来看,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云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南、上海、重庆、江苏、四川、浙江、湖北。除了湖北、浙江、四川三省位于良好协调区间外,其余8省市均位于中级协调区间。同时,“经济优先”仅适用于短期发展,“环境优先”更适合长期发展。故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应坚持以环境保护为重心的发展战略,个体上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省市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