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综合枢纽换乘空间设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翔宇 潘晓嫚 +2 位作者 郎静 王子佳 许霄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 随着城市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城市交通功能的再认识,多线换乘、功能复合的轨交枢纽建设进入高峰期。导向标识、商服设施、交通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客流组织效能和通行效率,同时枢纽空间的复杂性增大了设施布局的难度。文章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例,采用Depthmap和Anylogic双重仿真模拟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其换乘空间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情况,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并加以验证,为地下枢纽科学合理的设施布局和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综合枢纽 换乘空间 设施布局 仿真模拟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城市洪涝安全格局构建的要点、思考与实践——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
2
作者 付征垚 刘子龙 +2 位作者 杨舒媛 郭海斌 赵见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处“九河下梢”,水系丰富,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该地区的原始下垫面和自然水文特征逐步改变,生态空间受到挤压与破坏,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防洪防涝任务压力增大。北京...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处“九河下梢”,水系丰富,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该地区的原始下垫面和自然水文特征逐步改变,生态空间受到挤压与破坏,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防洪防涝任务压力增大。北京城市副中心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安全运行、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全流域洪涝系统完善的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涝安全格局,对实现“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防洪防涝 水城共融 韧性城市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演化研判、工作重点及深化方向
3
作者 赵华甫 郝士横 +2 位作者 杨春 吴克宁 黄勤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两个试点县之一,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本文基于通州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实践,立足区域土壤资源本底,研判土壤演化形势,提出土壤名称校准与完善、土壤类型定界校核、优化数字土壤制图、深化... 北京市通州区作为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两个试点县之一,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本文基于通州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实践,立足区域土壤资源本底,研判土壤演化形势,提出土壤名称校准与完善、土壤类型定界校核、优化数字土壤制图、深化土壤质量评价等夯实三普工作路径,提出推进土特产适宜性评价、开展城市土壤分类专项研究、需求导向加密布点等工作深化方向,为全市全面推进土壤三普提供经验和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土壤演化 工作重点 深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品质提升为导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编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立群 吕海虹 +2 位作者 邢宗海 崔吉浩 史妍萍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本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历程,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构建城市空间秩序、以人为...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本文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历程,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构建城市空间秩序、以人为本服务居民需求以及提高城市协同性等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加强城市设计工作,加深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融合,提高城市整体品质,实现城市更高质量的发展、人民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质 秩序 人本 协同 城市设计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风险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晓英 王俊英 +3 位作者 刘军梅 杨扬 陈峰 姚旭初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6,共11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防洪标准为100a一遇,其流域上游规划2座中型水库、50余处蓄滞洪区尚未建成,副中心周边防洪工程距离规划标准差距较大,导致副中心防洪安全难以保障。针对副中心来自上游的外来洪水压力大、区内防洪工程不达标等问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防洪标准为100a一遇,其流域上游规划2座中型水库、50余处蓄滞洪区尚未建成,副中心周边防洪工程距离规划标准差距较大,导致副中心防洪安全难以保障。针对副中心来自上游的外来洪水压力大、区内防洪工程不达标等问题,采用一维、二维数学模型,分别对区域洪水风险、穿越副中心的北运河漫溢造成的淹没风险,以及副中心周边三条干流河道堤防不达标造成的防洪风险进行模拟计算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洪水不经有效拦蓄下泄后,将导致北运河干流100a一遇洪峰流量增加33%;同时,副中心周边三条河道均存在堤防安全风险。其中北运河发生100a一遇洪水时,即使区内宋庄蓄滞洪区建成启用,仍将有2590万m 3洪水从3 km无堤段漫溢,并淹没副中心核心区0.2~2 m深。风险研究结果还表明,一旦近期通州境内宋庄蓄滞洪区、温潮减河分洪道等规划工程建成后,将有效降低城市副中心的部分防洪风险。研究成果对保障副中心防洪安全的规划工程实施安排及防汛抢险安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洪水风险 淹没风险 河道风险 降雨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双立 吕勋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6-62,共7页
为确保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DHI洪水模拟系统中的MIKE11水动力模块,结合现有调度方式、工程条件和已有规划治理方案进行了防洪对策研究。经方案论证,按照分洪蓄洪相结合的... 为确保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安全,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对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采用DHI洪水模拟系统中的MIKE11水动力模块,结合现有调度方式、工程条件和已有规划治理方案进行了防洪对策研究。经方案论证,按照分洪蓄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洪布局调整后,当河系发生100年一遇洪水时,与现状防洪布局情况下相比,潮白河北京境内河道水位增加约0.20 m,潮白河吴村闸处河道水位增加0.10 m,略微加大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北运河京冀交界处洪峰流量有所减小。蓄滞洪区方面,10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大黄堡洼和黄庄洼分洪水量比现状布局分别增加200万m^3和300万m^3,基本不会影响蓄滞洪区安全运用。因此,通过开挖温潮减河和建设宋庄蓄滞洪区,形成分蓄结合的防洪布局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MIKE11 分洪蓄洪 防洪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河湖环境用水配置初步构想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毅 唐伟明 刘军梅 《水利发展研究》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通州区是北京市水系最发达、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城市上游排水流出境外的必经通道,现状河道水质均为劣Ⅴ类。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求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河湖环境的打造将是通... 通州区是北京市水系最发达、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城市上游排水流出境外的必经通道,现状河道水质均为劣Ⅴ类。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要求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河湖环境的打造将是通州区未来城市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通州区水环境现状与规划目标,采用Tennant法和槽蓄法进行了用水需求预测分析,在可供水源水量水质分析基础上,优化调度、合理配置河湖环境用水,提出了水环境改善与提升的水量水系调控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河湖水系 水源配置 需水预测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域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优化策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谭日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116,共7页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风险视角审视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发现北京城市副中心面临着公共安全、城市病、治理主体能力不足等风险。为此,应做好"四位一体"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精准靶向风险目标;...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风险视角审视北京城市副中心治理,发现北京城市副中心面临着公共安全、城市病、治理主体能力不足等风险。为此,应做好"四位一体"风险防范的顶层设计,精准靶向风险目标;持续推进人文副中心建设,夯实风险防范的基石;进一步优化科技副中心建设,筑牢风险防范的防火墙;高度重视绿色副中心建设,织好风险防范的生态屏障;稳步推进法治副中心建设,健全风险防范的法制保障。以持续增强风险防范的支撑力、聚合力、驱动力,最终实现城市使人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北京城市副中心 治理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产业链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星空文旅供应链构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群芳 董小虎 +1 位作者 孟超群 韩春来 《供应链管理》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文旅相互融合推动我国文旅产业不断发展,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关联推动文旅产业链形成。星空是集文化与旅游为一体的资源,星空文旅产业天然具备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效益。文章基于星空经济的发展,分析其集旅游、住宿、餐饮、文创... 文旅相互融合推动我国文旅产业不断发展,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关联推动文旅产业链形成。星空是集文化与旅游为一体的资源,星空文旅产业天然具备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效益。文章基于星空经济的发展,分析其集旅游、住宿、餐饮、文创、演艺、研学、休闲、会展等产业一体的特征,阐述星空产业供应链的节点组成和结构层次,将其纳入到价值循环体系中,从引入/创造、生产、宣传推广、消费四个阶段构建星空供应链体系。最终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星空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优势,剖析发展障碍,提出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星空经济为副中心文旅业注入新活力,培育城市副中心星空经济新业态,助力充满生机活力的“未来之城”建设的建议,为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方向、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空经济 全产业链 供应链体系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土地储备的逻辑转变及路径构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屈永超 张健 李秀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1,共7页
首先,分析土地储备的基本内涵、运作模式和空间效应,总结“基于指标找空间”的储备模式导致的空间失衡“4个单一”现象,揭示土地储备空间失衡的外在行政原因和内在趋利原因;其次,围绕空间目标、空间规模、空间布局、空间要素和空间政策... 首先,分析土地储备的基本内涵、运作模式和空间效应,总结“基于指标找空间”的储备模式导致的空间失衡“4个单一”现象,揭示土地储备空间失衡的外在行政原因和内在趋利原因;其次,围绕空间目标、空间规模、空间布局、空间要素和空间政策,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土地储备空间逻辑转变的基础上,构建以资源评估为支撑,以空间储备为重点,以有序供应为目标,以政策创新为保障的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土地储备路径框架;最后,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深入讨论规划引领土地储备的工作实践,以期为土地储备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互动关系研究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储备 高质量发展 空间失衡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浅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铮鸣 郑猛 +1 位作者 申炜铭 刘强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4,共5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规划是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要工作,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现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重要专项之一。本文对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理念、思路、目标和策略进行了总结...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规划是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要工作,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现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重要专项之一。本文对城市副中心交通规划理念、思路、目标和策略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从交通与区域统筹、交通与城市发展、交通与活动空间、交通与文化传承四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副中心交通发展策略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交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创新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勇健 邢宗海 郭斯蕤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是坚持生态文明、提升城乡活力和实现高质量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大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样板,积极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探索构建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路径。文章剖析... 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是坚持生态文明、提升城乡活力和实现高质量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大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样板,积极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探索构建了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和机制路径。文章剖析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个维度、六大体系”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框架,并重点从规划编制体系、审批管理机制、实施监督路径等3个方面,探讨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传导层级、权责关系、管理流程、实施模式、体检评估等领域的关键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高质量发展 空间治理 规划体系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体检评估创新与实践——以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区更新与双修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毛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体检评估”这一概念在规划编制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范围也由法定规划向其他类型的规划延展。城市更新规划作为对体检需求最为迫切、对体检精细化程度要求最高的规划类型,目前却尚未形成成熟的体检评估方式。文章分... 近年来,“体检评估”这一概念在规划编制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范围也由法定规划向其他类型的规划延展。城市更新规划作为对体检需求最为迫切、对体检精细化程度要求最高的规划类型,目前却尚未形成成熟的体检评估方式。文章分析了当前城市更新规划中的体检评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区更新与双修实践,探索城市更新地段精细化体检评估的技术方法与工作范式,从而推动城市更新规划的精细化实施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评估 城市更新 城市双修 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站城融合规划设计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崇志国 孔维成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17,共9页
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及交通科技的升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逐渐成为城市和地区的标杆工程,站城融合模式也随之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实践。在站城融合设计中,“融合”是最核心,也是一直被广泛讨论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型铁路综合交通... 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及交通科技的升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逐渐成为城市和地区的标杆工程,站城融合模式也随之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实践。在站城融合设计中,“融合”是最核心,也是一直被广泛讨论的关键性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场融合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分析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站规划设计的特点。该枢纽站基于工程实施和城市生活体验两个维度,从融合城市、融合自然,以及交通融合、功能融合和设施融合五个方面,在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了“融合”理念的策略思考与设计应用,探索了“融合”的更多可能性,丰富了站城融合理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站城融合 综合交通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公路网建设实施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玮琪 王延娟 《市政技术》 2019年第2期22-27,共6页
通过梳理北京城市副中心公路网建设实施现状,结合城市副中心公路的发展需求和定位,提出了城市副中心公路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模式,总结了今后城市副中心公路的发展思路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公路网建设 发展模式 实施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经验和建议
16
作者 王忠钰 赵华甫 +2 位作者 王连春 黄勤 吴克宁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10期50-52,共3页
作为北京市十个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区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高质量完成了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文章归纳了副中心开展土壤三普工作的独特意义,总结了土壤普查前期踏勘、外业采样、内业总结等组织管理的可复制经验,并就组织实施... 作为北京市十个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区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高质量完成了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文章归纳了副中心开展土壤三普工作的独特意义,总结了土壤普查前期踏勘、外业采样、内业总结等组织管理的可复制经验,并就组织实施、数据获取、固化要求和注重宣传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2023年全面铺开土壤三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试点工作 组织经验 高质量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与引领——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设计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金鹏 《建筑技艺》 2019年第7期70-79,共10页
站城融合的两种模式决定着车站枢纽和城市之间呈现出植入与引领的两种融入状态,需要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设计路径。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现状和问题对应着这两种不同的状态,设计研究过程和设计成果均... 站城融合的两种模式决定着车站枢纽和城市之间呈现出植入与引领的两种融入状态,需要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设计路径。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现状和问题对应着这两种不同的状态,设计研究过程和设计成果均体现了以上设计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植入 引领 设计路径 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一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从概念设计到实施方案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盛楠 《建筑技艺》 2020年第9期66-71,共6页
简要阐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公共空间从概念设计到实施方案的演变过程中,功能组成、结构形态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原则和策略,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公共空间和换乘空间的塑造方法,提出在引入高铁车站新一代一体化... 简要阐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公共空间从概念设计到实施方案的演变过程中,功能组成、结构形态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设计思路、原则和策略,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公共空间和换乘空间的塑造方法,提出在引入高铁车站新一代一体化枢纽为主要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以TOD理念为基础,实现站城融合的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城市一体化 城市公共空间 地下站 人性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刚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0年第21期60-60,共1页
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智慧城市。
关键词 产业生态 安全可信 智慧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 平台创新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路网连通评价与实施建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佳佳 《市政技术》 2022年第1期91-97,共7页
首先梳理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协调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并深入分析两者的发展现状、交通系统状况、跨界道路和跨界公共交通情况,从而寻找出了跨界交通连通存在的问题以及路网瓶颈;再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的功能定... 首先梳理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协调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并深入分析两者的发展现状、交通系统状况、跨界道路和跨界公共交通情况,从而寻找出了跨界交通连通存在的问题以及路网瓶颈;再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的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研究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跨界交通的出行需求与交通供给,对区域交通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后,提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区域的连通道路建设时序和公共交通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副中心 廊坊市北三县 交通量预测 连通道路 实施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