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能性脑网络和图卷积网络的驾驶疲劳检测
1
作者 徐军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为了解决在疲劳检测中构建功能性脑网络(FBN)时,设置阈值标准较为模糊的问题,该文提出设置固定阈值,采用图卷积网络(GCN)来优化学习脑网络图特征。文中在构建FBN时设置阈值为0.5,提取脑网络的度和聚类系数特征,并输入GCN模型,模型对图... 为了解决在疲劳检测中构建功能性脑网络(FBN)时,设置阈值标准较为模糊的问题,该文提出设置固定阈值,采用图卷积网络(GCN)来优化学习脑网络图特征。文中在构建FBN时设置阈值为0.5,提取脑网络的度和聚类系数特征,并输入GCN模型,模型对图特征进行学习优化,实现检测分类。结果表明:该模型检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88.90%;利用度中心性发现脑网络中的14个重要电极,其中基于7个重要电极构建的GCN模型检测的准确率为87.2%,检测速度更快,综合性能优于基于30导的检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卷积网络(GCN) 功能性网络(fbn) 简化通道 驾驶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园月 李加斌 +2 位作者 蒯凤 彭丽丽 项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刺激的顺序。阳性刺激在多通道FES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阴性刺激在伪刺激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间隔1 d。每次训练时,采用fNIRS测量患者双侧前额叶皮质(PFC)、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MC)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计算总体功能连接强度和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结果与阴性刺激相比,阳性刺激下,大脑皮质总体功能连接强度降低(t=-2.735,P<0.05),损伤对侧PFC-损伤同侧PFC和损伤对侧PFC-损伤对侧PMC的功能连接降低(P<0.05)。结论多通道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优化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皮质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训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功能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同阻力系数动静态任务在卒中后康复训练中的研究
3
作者 付灵弟 窦佳轩 +3 位作者 应婷婷 尹立勇 唐敏 梁振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90-1903,共14页
目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 目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脑功能检测方法,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及时获取脑功能变化指标,并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康复机器人设计有被动、主动、阻力3种训练模式,其中阻力模式对具有一定肌力水平的患者有更好的康复效果。阻力模式下的控制方式分为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而有关阻力模式下不同控制方式对于卒中上肢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不同控制模式下的重要参数——力度对脑区激活的影响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与静态阻力模式在不同阻力水平下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期间脑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患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并预先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和两种运动模式下3种不同力度的训练。采集双侧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ices,PFC)、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ices,M1)、双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ices,S1)和双侧前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premotor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ices,PM)在静息和运动训练状态下的fNIRS数据,并计算样本数据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偏侧化指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锁相值(phase locking value,PLV)和网络测度,来考察皮层激活特性和脑连接拓扑特性。结果与静息态相比,动态模式和静态模式显著激活了脑的对侧M1区和同侧的PM区。与动态相比,静态模式对对侧M1区的激活更明显。脑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对侧PFC区和对侧M1区(F=4.709,P=0.038),对侧PM区和同侧M1区(F=4.218,P=0.049)的网络连接强度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动态模式下M1区激活同力度增加呈正相关,静态模式下则相反。结论动、静态两种阻力训练模式均能激活相应的脑功能区。动态阻力模式比静态阻力模式使脑氧水平变化更大、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之间的连通性更强,且力度的增加对于不同的模式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针对脑卒中患者,动态模式可能对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激活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阻力模式 功能性近红外 皮层激活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的功能性网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凌 黎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2-795,共4页
利用视觉空间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构建了功能性网络;计算并分析了该网络的聚类系数;提出了一个适用的复杂网络统计参数即成对区域连接边数百分比;研究了ERP网络的特性及注意、刺激视野区域对该网络的影响。该聚类系数显著大于相应的... 利用视觉空间注意事件相关电位(ERP)构建了功能性网络;计算并分析了该网络的聚类系数;提出了一个适用的复杂网络统计参数即成对区域连接边数百分比;研究了ERP网络的特性及注意、刺激视野区域对该网络的影响。该聚类系数显著大于相应的随机网络的聚类系数,验证了网络的小世界特性。成对区域连接边数百分比显示刺激对侧大脑前后部的连接显著比刺激同侧大脑前后部的连接强。发现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的两个复杂网络参数有明显的不同,说明这两个参数能反映不同实验条件的大脑动力学特性。新的复杂网络统计参数的提出是研究各种认知任务下大脑动力学特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网络 聚类系数 事件相关电位 小世界特性 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评价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脑功能网络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俞璐 王踉碕 +1 位作者 王丽玮 彭屹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02-2808,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密切相关。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以默认网络为基础的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负责人的记忆、认知、运动等,而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反映分离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密切相关。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以默认网络为基础的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负责人的记忆、认知、运动等,而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反映分离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功能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为近年脑功能的研究热点,能够通过检测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同步性来观察区域网络功能连接情况。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可有效调节脑网络间功能连接、促进脑区和默认网络的结构重组,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网络连接的研究是探索中医药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脑功能机制的新契机,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有力工具。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围绕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脑功能网络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功能性磁共振 功能网络 中医药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步行训练中帕金森病患者脑网络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孙维震 孙志芳 +4 位作者 罗美玲 荆静 李增勇 岳寿伟 王永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2-748,共7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静息态及平板步行训练中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方法:本研究纳入PD患者10例作为试验组(PD组),同时招募健康对照(...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 NIRS)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在静息态及平板步行训练中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方法:本研究纳入PD患者10例作为试验组(PD组),同时招募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10例(HC组)。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在静息态和平板步行训练时的f NIRS数据,通过计算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以评估PD组和HC组的两种全局指标:小世界参数,包括集群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Cp)、最短路径长度(shortest path length,Lp)和小世界属性(small world properties,σ);网络效率参数,包括全局效率(global efficiency,Eg)和局部效率(local efficiency,Eloc)。结果:(1)PD组和HC组的σ值均大于1,符合小世界网络的特征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静息态下,PD组的Cp,Lp和Eloc显著低于HC组(P=0.0124,0.0475,0.0381),但PD组的Eg显著增强(P=0.0330)。(3)平板步行训练中,PD组的Lp较HC组降低(P=0.0193),Eg较HC组增强(P=0.0483),两组间的Cp和Eloc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患者存在皮层连接的过度增强,脑网络功能分离与整合之间的平衡被扰乱。平板步行训练可能通过调节局部脑网络之间的连通性,改善其脑功能,从而促进PD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帕金森病 平板步行训练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田婧 范晨雨 +2 位作者 李浩正 杨青 吴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0-605,共6页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对比观察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差异。方法:应用fNIRS分析20例左侧、20例右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强度,并在前额...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对比观察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差异。方法:应用fNIRS分析20例左侧、20例右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强度,并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第一躯体运动区(M1)、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PSC)中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情况下,左右脑卒中组的全脑功能连接平均强度均低于健康组;同源比较中左侧脑卒中组与左侧M1区(患侧)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兴趣区(ROI)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右脑卒中组的左侧PFC、左侧M1区(健侧)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ROI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异源比较中左脑卒中组和右脑卒中组与健康组相比左侧M1与右侧M1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健康组相比,左右脑卒中组的患者的双侧大脑半球间即健侧和患侧半球间M1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有明显减弱。另外,相较于健康组,右脑卒中组在左右半球PFC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左脑卒中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ROI功能区间功能连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脑卒中组的PFC区、M1区与FMA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功能性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研究中,左右脑卒中组的全脑功能连接平均强度均低于健康组;其中左脑卒中组的患侧M1区功能连接低于健康组,而在左右半球间的功能连接中左右脑卒中组的两侧半球M1区间的功能连接均减少,右脑卒中组的两侧半球PFC区间的功能连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网络 静息态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特征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陆佳敏 闫思念 +2 位作者 陈逸浩 陆蓉蓉 吴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连接特征。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PSCI患者24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n=12)和中度组(n=12),纳入健康人10例(对照组)。三组被试采用全脑64通...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静息态脑网络的连接特征。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PSCI患者24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组(n=12)和中度组(n=12),纳入健康人10例(对照组)。三组被试采用全脑64通道功能性近红外光谱静息态采集6 min。采用NirSpark 1.6.12和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中度组基于脱氧血红蛋白的半球间功能连接低于对照组(t=-2.763,P=0.024),主要位于感觉运动皮质间(F=12.674,P=0.031)。结论PSCI患者主要表现为左右半球间功能连接水平降低,特别是左右感觉运动皮质间连接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静息态网络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耳鸣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变
9
作者 何金阳 尹时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6-721,共6页
耳鸣的神经机制复杂,耳鸣引起的神经活动不止在听觉系统发生改变,也影响着非听觉网络。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应用于大脑可间接代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在耳鸣的研究中得到广... 耳鸣的神经机制复杂,耳鸣引起的神经活动不止在听觉系统发生改变,也影响着非听觉网络。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应用于大脑可间接代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在耳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基于fMRI在耳鸣的脑功能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影像学的角度探索耳鸣的神经活动改变,为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神经机制 功能网络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神经网络损害与下肢步行功能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东锋 李乐 +5 位作者 毛玉瑢 肖湘 江利 林玲 鲍晓 林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7-791,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后神经网络受损情况,应用三维运动分析对比下肢步行功能改变结局的关系。方法:11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并做三维步态检查,比较中...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研究脑卒中后神经网络受损情况,应用三维运动分析对比下肢步行功能改变结局的关系。方法:11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并做三维步态检查,比较中枢神经损伤与肢体运动改变的关系。同时还应用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皮质放射纤维部分各向异性(FA)值患侧明显小于健侧(P<0.05),而表观扩散系数(ADC)两侧差异无显著性。脑卒中患侧FA值与患侧步时相关系数为0.615,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运动功能结局的分析显示FA与步时相关。FA值与各项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的受损可一定程度由FA值反映,对监测其病程有一定价值,而ADC结果则没有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网络 运动分析 功能性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脑网络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顺杰 陈凯 +3 位作者 薛开庆 尧德中 徐鹏 张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脑网络分析在研究大脑的认知活动、探究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和辅助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多变量数据集的脑网络研究方法得到了普遍关注。典型相关分析(CCA)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元统计方法,能够有效捕... 脑网络分析在研究大脑的认知活动、探究大脑的信息处理模式和辅助精神类疾病的诊断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基于多变量数据集的脑网络研究方法得到了普遍关注。典型相关分析(CCA)作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元统计方法,能够有效捕捉多变量数据间的隐含关系,被广泛地应用于脑网络研究。综述CCA在脑网络研究中的作用、具体应用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首先,对传统的CCA其及常见变体的算法原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阐述基于CCA分析方法在脑网络构建、脑网络分析、脑网络标记物识别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基于CCA的脑网络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 网络 功能连接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静 徐群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导致VCI的最常见原因,VCI起病隐匿,渐进发展,早期表现为执行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晚期可累及记忆、语言、视空间等多个认知领域,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1-2]。CSVD导致的皮质下型VCI是最...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导致VCI的最常见原因,VCI起病隐匿,渐进发展,早期表现为执行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晚期可累及记忆、语言、视空间等多个认知领域,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1-2]。CSVD导致的皮质下型VCI是最多见的VCI亚型,占VCI患病率的50%~70%,其病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3]。VCI的诊断需依赖于多领域的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影像检查,2013年国际CSVD影像共识把新发皮质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作为CSV D的结构影像学标志物[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结构性网络 功能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功能性连接模式的状态判决与分类研究
13
作者 马佳 吴海锋 李顺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1,共8页
针对动态脑网络分析中存在不同状态的连接模式,采用传统的聚类算法效果较差的问题,对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动态功能性连接分析,寻找稳定的状态特征来提高疾病分类准确率。阐述了脑网络构建、分析等基本理论,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针对动态脑网络分析中存在不同状态的连接模式,采用传统的聚类算法效果较差的问题,对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动态功能性连接分析,寻找稳定的状态特征来提高疾病分类准确率。阐述了脑网络构建、分析等基本理论,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介绍了动态功能性连接计算和有效特征提取过程。提出一种在交叉验证下微状态识别法,并与基于线性表达的维度压缩法结合,对原始动态功能连接进行稳定聚类与特征降维;引入类内距离准则对交叉验证下组内特征进行特征选择,对分类模型进行优化,提高了分类准确率。对比已有的聚类识别状态方法在公共数据集及轻度认知障碍识别分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稳定聚类和分类预测方面均表现较好,在特征选择后的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最优值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网络 功能性连接 状态识别 特征选择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琪 王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无创地研究活体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结合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大尺度的脑结构和功能网络,为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目前抑郁症患者的磁共振脑网络研究还处在初...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无创地研究活体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结合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大尺度的脑结构和功能网络,为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目前抑郁症患者的磁共振脑网络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对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生理指标。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模式也可作为敏感特征用于诊断相关脑疾病,因此本文将从抑郁症层面综述几个主要的磁共振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网络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默认网络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永良 李咏梅 +5 位作者 罗琦 曾春 王静杰 杜思霖 张小辉 郭油油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数据,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 ...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数据,观察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患者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及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功能连接的异常以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我院20例NMO患者(NMO组)及2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 MRI扫描,所得数据利用DPARSFA软件预处理,然后利用GIFT软件行ICA分析,并用SPM8比较两组默认网络及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同时分析有差异脑区的时间序列信号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MO组DMN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舌回,延伸到右侧顶上小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中回及右侧枕中回;NMO组FPN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为双侧楔叶,无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右侧舌回与病程呈正相关(r=0.682,P<0.05)。结论 NMO患者静息态DMN、FPN均存在功能连接异常,提示患者的脊髓及视神经病变不仅引起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局部结构损伤所致的功能改变也不仅仅局限于病变对应的区域,脑功能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互相关联的网络,存在损伤与代偿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网络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脑网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小玲 于洪洁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1-613,共3页
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对生物网络、社会网络及技术网络等真实网络进行研究的新兴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以从大脑皮层结构性网络、功能性网络以及效率性网络等不同角度着手对大脑的功能性分割和功能性整合两个主要功能进行研究,并... 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对生物网络、社会网络及技术网络等真实网络进行研究的新兴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以从大脑皮层结构性网络、功能性网络以及效率性网络等不同角度着手对大脑的功能性分割和功能性整合两个主要功能进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其生长和发展演化,以期揭示支配大脑运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结构性连接 功能性连接 效率性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损害患者视觉注意环路的小世界网络属性分析
17
作者 徐光青 兰月 +3 位作者 蔡华崧 陈正宏 裴中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6-319,359,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损害患者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及其小世界特征。方法:对2例局灶性后顶叶损害、2例背外侧前额叶损害、2例颞叶损害(其中1例为手术前后)和1例锥体束损害患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测,然后进行功能网络建立和小世界属性分析。...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损害患者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及其小世界特征。方法:对2例局灶性后顶叶损害、2例背外侧前额叶损害、2例颞叶损害(其中1例为手术前后)和1例锥体束损害患者进行静息态fMRI检测,然后进行功能网络建立和小世界属性分析。结果:所有局灶性脑损害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在给定阈值范围(0.05—0.5)内都具有小世界属性。局灶性后顶叶、背外侧前额叶、颞叶和锥体束损害患者之间,Gamma系数差异(P<0.05)和Sigma系数差异(P<0.01)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世界网络分析为视觉注意网络的连通性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方法。我们推测,小世界网络检测方法应该可以作为局灶性脑损害神经功能损害的影像学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注意 损害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小世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因果模型在脑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赛兰 王多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9,共14页
大脑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连接是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在不同情形下相关脑区之间有效连接所构成的大脑网络,对于全面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治疗各种与大脑相关疾病,开发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因果模型是一种分析大脑有效... 大脑各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连接是脑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在不同情形下相关脑区之间有效连接所构成的大脑网络,对于全面理解大脑的功能机制,治疗各种与大脑相关疾病,开发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因果模型是一种分析大脑有效连接的优势方法。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电、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等3种检测技术,综述动态因果模型的相关研究。动态因果模型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涉及脑卒中、认知神经科学和精神疾病相关的脑网络研究;脑电相关动态因果模型的应用主要涉及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与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癫痫、帕金森等疾病相关的内容;目前动态因果模型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还较少,主要涉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最后,对这3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因果模型 网络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近红外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属性和拓扑信息相结合的脑网络聚类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继海 崔晓红 陈俊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88-2095,共8页
目前,脑网络分类是研究热点,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标签数据中提取并选择特征,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类,但是从大量的标签数据中提取和选择最优的特征很费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脑网络相似度计算方法并构建基于无偏脑网络的聚类模... 目前,脑网络分类是研究热点,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标签数据中提取并选择特征,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类,但是从大量的标签数据中提取和选择最优的特征很费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脑网络相似度计算方法并构建基于无偏脑网络的聚类模型。首先,使用余弦相似度和子网络核来度量脑网络的属性相似度和结构相似度,然后将结构相似度和属性相似度集成为一个相似度矩阵,最后利用谱聚类实现脑网络聚类。对openfMRI数据库中的5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9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聚类测试,结果显示,Rand指数为0.91,精确率为0.86,召回率为0.98,F1为0.92。研究表明提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计算脑网络相似性,表现出较高聚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功能性磁共振大影像数据 属性相似度 结构相似度 聚类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METH成瘾者脑效应连接特征及12周有氧训练干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郁建华 吴燕 +4 位作者 杜继鹏 卢晓文 李可峰 原维佳 董贵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00,共8页
目的:研究女性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成瘾者大脑效应连接(Effective Connectivity,EC)特征及12周有氧训练对成瘾者毒瘾渴求、情绪等及大脑效应连接的干预效果。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METH成瘾组(METH组)及METH... 目的:研究女性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成瘾者大脑效应连接(Effective Connectivity,EC)特征及12周有氧训练对成瘾者毒瘾渴求、情绪等及大脑效应连接的干预效果。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METH成瘾组(METH组)及METH成瘾运动组(METH-Ex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进行脑血氧信号采集。受试者睡眠、抑郁、焦虑及渴求评估分别采用PSQI、SDS、SAS、DSQ量表进行,METH组与CON组测试分为静息态测试和运动态测试,METH-Ex组进行12周中等强度有氧搏击操运动干预,并分别在干预1周、6周、12周进行静息态脑血氧检测及情绪、渴求等评估。脑血氧信号通过贝叶斯推论进行数据转换,效应连接根据Shapiro-Wilk进行检验,利用SPSS 20.0进行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METH成瘾和有氧搏击操干预对LPFC-LMC、RPFC-LMC之间大脑效应连接存在显著交互。静息态METH组大脑EC耦合强度在LPFC-RPFC、LPFC-RMC显著低于CON组;运动态METH组大脑EC耦合强度在LPFC-RPFC、RPFC-LPFC、LPFC-LMC、LPFC-RMC、RPFC-LMC、RPFC-RMC、LMC-RMC显著低于CON组,且运动态RPE与LPFC-RPRC、RPFC-LPFC的EC水平呈负显著相关。12周有氧搏击操干预SDS、SAS、DSQ组内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受试者抑郁、焦虑、渴求水平显著下降。METH-Ex组脑区EC耦合强度在LPFC-RPFC、RPFC-LPFC呈现降低趋势,实验后大脑EC耦合强度在LMC-RMC、LMC-LPFC、LPFC-RMC、RPFC-RMC、RMC-RPFC呈上升趋势,且SDS与LMC-LPFC、LMC-RPFC效应连接水平具有显著性的中等强度相关,SAS与LPFC-RPFC效应连接水平具有显著性的中等强度相关,DSQ与LPFC-RPFC、RPFC-LPFC等脑区效应连接水平呈弱相关性。结论:女性METH成瘾者大脑效应连接低于正常女性人群,单次有氧运动干预有降低运动态EC水平的趋势,有氧干预后RPE量表评分与EC变化呈负相关关系;持续有氧搏击操干预女性METH成瘾者EC水平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趋势,显示长期运动干预对女性METH成瘾者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有氧搏击操运动干预显著改善女性METH成瘾者抑郁、焦虑及对METH的渴求,且这些改善作用于部分脑区间效应连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功能网络 效应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