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煤层钻孔初始瓦斯涌出特性研究
1
作者 林华颖 田世祥 +4 位作者 焦安军 宋凯 许石青 谢红飞 衡献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为研究单一性质与复合煤层钻孔初始瓦斯涌出曲线的差异性,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钻孔过程中的初始瓦斯涌出曲线,运用煤层模拟装置与连续流量法测定设备监测了三组钻孔初始瓦斯涌出数据,研究了不同性质煤层钻进过程中瓦斯涌出量随... 为研究单一性质与复合煤层钻孔初始瓦斯涌出曲线的差异性,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钻孔过程中的初始瓦斯涌出曲线,运用煤层模拟装置与连续流量法测定设备监测了三组钻孔初始瓦斯涌出数据,研究了不同性质煤层钻进过程中瓦斯涌出量随钻进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破碎带内瓦斯瞬时流速为正常流速的19倍;钻孔瓦斯集中于钻杆前部,且在暴露2 s后涌出速度迅速下降;整体钻进距离与钻孔初始瓦斯涌出量曲线存在明显的单调递增函数关系,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其增长速率逐渐减缓,这一结论在后续海孜煤矿和威奢煤矿的实验中也得到了验证。采用汇丰煤样对复合煤层(硬煤内部局部存在软煤)进行钻孔初始瓦斯涌出量测定,发现瓦斯曲线异常区域初始瓦斯涌出量的变化趋势与数值模拟相似,异常区域峰值高于正常值2.96倍,这表明该参数对复合煤层具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煤层 初始瓦斯涌出 连续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根结线虫初始接种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葛俊杰 王延红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KofoldWhite)Chitwood)不同初始接种量对番茄生长发育、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其防治指标.【方法】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地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红玉98’,根结线... 【目的】研究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KofoldWhite)Chitwood)不同初始接种量对番茄生长发育、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其防治指标.【方法】在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地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红玉98’,根结线虫采自武威市凉州区温室大棚.【结果】不同初始接虫量对番茄茎叶鲜质量、根茎鲜质量和根系鲜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接虫后第100天,处理Ⅲ(1 000粒/株)、Ⅳ(2 000粒/株)和处理Ⅴ(4 000粒/株)的茎叶鲜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28.69%、36.81%和50.42%,根茎鲜质量的损失率分别为42.15%、48.24%和59.94%,根系鲜质量的损失率为-6.09%、-6.36%和-21.21%,株高分别只有CK的85.19%、79.08%和75.85%,茎粗分别达到CK的89.68%、95.33%和119.75%.将初始接种量与各处理总产量损失率进行曲线拟合,结果以logistic曲线拟合效果最好(r=0.980 6),防治指标为149.52条(粒)/株.【结论】收获后土壤线虫密度对番茄各处理总产量以指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0.933 5);收获后土壤线虫密度对各处理产量损失率以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R2=0.94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初始接种 损失率 拟合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接种量对安徽虫瘟霉液体培养下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彩玲 冯明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在温度(20±1)℃和光照12L : 12D的条件下,用萨氏培养液对安徽虫瘟霉(Zoophora an- huiensis)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考查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温度(20±1)℃和光照12L : 12D的条件下,用萨氏培养液对安徽虫瘟霉(Zoophora an- huiensis)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考查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含干菌丝18. 6mg/mL的母液按1%~15%(V/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48~72h,9%和12%接种量处 理能产生20 mg/mL 以上的菌丝生物量,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 大菌丝生物量为25 mg/m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虫瘟霉 液体培养 初始接种 菌丝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玫烟色拟青霉液相发酵生产的培养基和初始接种量及pH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宜涛 冯明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从美国引进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侵染力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菌株Pfr116,用5种培养液在25℃下进行深层培养,以菌丝生物量作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发酵液配方(w/v):食用蔗糖2%,马铃薯20%,蛋白胨0.1%,NaNO30.0... 从美国引进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侵染力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菌株Pfr116,用5种培养液在25℃下进行深层培养,以菌丝生物量作为指标筛选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发酵液配方(w/v):食用蔗糖2%,马铃薯20%,蛋白胨0.1%,NaNO30.01%,KCl0.01%,MgSO40.025%,MnSO40.005%,FeSO40.005%及KH2PO40.05%。用此培养液对Pfr116菌株进行48h的深层发酵,可获>20mg/mL的干菌丝产量,与萨氏培养液的菌丝产量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液培初始接种量和pH值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初始接种量为培养液的菌丝含量1.5~2.0mg/mL,最佳初始pH值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发酵 培养基 初始接种 PH 玫烟色拟青霉 深层培养 菌丝生物 昆虫真菌 微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初始接菌量的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庆利 王忻 +1 位作者 苏亮 刘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6-252,共7页
基于单细胞生长流动成像系统,探究铜绿假单胞菌单细胞生长规律,并运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单细胞与群体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获得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时间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分布,通过代入Baranyi模型修改式,结合单细胞水... 基于单细胞生长流动成像系统,探究铜绿假单胞菌单细胞生长规律,并运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单细胞与群体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获得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时间以及最大生长速率的分布,通过代入Baranyi模型修改式,结合单细胞水平建模(Individual-based modeling,Ib M)的方法,对不同初始接菌量下铜绿假单胞菌的随机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接菌量的增大,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迟滞期减小,25℃下平均迟滞时间由2.91 h减小至2.55 h,变异系数由29.90%减小至2.96%,35℃下平均迟滞时间由1.49 h减小至0.99 h,变异系数由22.53%减小至4.64%。最大生长速率随不同初始接菌量变化不明显,其主要受温度的影响,由25℃下约0.70 ln CFU/h增加至35℃下约1.00 ln CFU/h,变异系数变化无明显规律。通过Ib M模拟群体细胞生长发现,虽然单细胞的生长具有随机性,但随着初始接菌量的增大,微生物群体细胞生长的变异性逐渐降低,最终呈现出决定性生长的状态。相较于传统采用确定性模型进行的微生物生长建模,单细胞水平的生长动力学研究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与直观的风险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初始接菌 生长模型 预测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逆系统的迭代学习初始控制量确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娣 李宏胜 林健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1045,1052,共6页
鉴于初始控制量对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收敛速度及跟踪精度的重要影响,为保证ILC算法对任意期望轨迹的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WNN)逆系统的ILC初始控制量确定方法。首先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可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象的WN... 鉴于初始控制量对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收敛速度及跟踪精度的重要影响,为保证ILC算法对任意期望轨迹的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WNN)逆系统的ILC初始控制量确定方法。首先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可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象的WNN逆模型,然后根据该逆模型求得任意期望轨迹下的网络输出,将其作为ILC算法的理想初始控制量进行迭代学习。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辅助的ILC能利用先前的控制经验,在面临新的期望轨迹时能有效减少迭代次数,提高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初始控制 小波神经网络 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湿敷初始液量及补充量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嫚凌 孙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8-19,共2页
目的确定冷湿敷操作前纱布吸收初始溶液量及湿敷过程中补充液量,规范临床湿敷操作。方法以131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湿敷初始、湿敷10min及20min的纱布质量,推算出冷湿敷操作初始液量及补充量。结果冷湿敷初始液量(mL)=0.0184×... 目的确定冷湿敷操作前纱布吸收初始溶液量及湿敷过程中补充液量,规范临床湿敷操作。方法以131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湿敷初始、湿敷10min及20min的纱布质量,推算出冷湿敷操作初始液量及补充量。结果冷湿敷初始液量(mL)=0.0184×纱布长(cm)×纱布宽(cm)×层数×块数,冷湿敷每10分钟补充量(mL)=冷湿敷初始液量×20.67%。结论计算公式简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能够规范冷湿敷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湿敷 纱布 湿敷溶液 初始 补充 利凡诺 连柏煎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进气充量成分对末端气体自燃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权 尚秀镜 +3 位作者 王良煜 郑进才 傅茂林 史绍熙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在一台单缸二冲程爆震实验发动机上,研究进气充量中不同的残余气体成分对焰前反应及自燃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初始进气充量中含有一定量的残余废气时,抑制了自燃;在残余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部分氧化产物时,促进了... 本文介绍了在一台单缸二冲程爆震实验发动机上,研究进气充量中不同的残余气体成分对焰前反应及自燃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初始进气充量中含有一定量的残余废气时,抑制了自燃;在残余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部分氧化产物时,促进了低温化学反应和自燃。低温化学反应所释放的热量以及活性中间产物的积累导致了终燃混合气的自燃。RON53汽油的自燃过程表现为两阶段着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进气充 末端气体 焰前反应 汽油机 爆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PIV的风力机叶尖涡初始涡量值演变规律研究
9
作者 吕文春 马剑龙 +2 位作者 陈雅男 李佩林 东雪青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168,共7页
基于风向变化对于叶尖涡初始涡量值影响的敏感性至今仍不清楚,及偏航工况下其随来流风速和叶片转速变化的演变规律仍未被掌握的研究背景,以直径为1.4 m的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PIV针对性地监测不同工况条件下叶尖涡... 基于风向变化对于叶尖涡初始涡量值影响的敏感性至今仍不清楚,及偏航工况下其随来流风速和叶片转速变化的演变规律仍未被掌握的研究背景,以直径为1.4 m的小型水平轴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PIV针对性地监测不同工况条件下叶尖涡的初始涡量值,细致分析叶尖涡初始涡量值随风向、风速和叶片转速变化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当偏航角为0°和20°时,叶尖涡初始涡量值随叶尖速比的增大近似呈线性规律,而当偏航角介于上述区间时,变化趋势会呈明显下凹的二次曲线形式。相关理论成果的揭示对于叶片气动载荷变化机理的深入诠释以及其气动性能优化方案的掌握具有较有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尖涡 初始 偏航 高频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菌量与表现侵染速率关系初探
10
作者 李湘民 华菊玲 宋爱芝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初始菌量与表现侵染速率关系初探李湘民,华菊玲,宋爱芝(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南昌330200)在描述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中,植病流行学中有一重要的参量——表观侵染速率(r),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病害数量相当于原有病害数量的比... 初始菌量与表现侵染速率关系初探李湘民,华菊玲,宋爱芝(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南昌330200)在描述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中,植病流行学中有一重要的参量——表观侵染速率(r),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病害数量相当于原有病害数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公式运用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初始 侵染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主动再生特性研究
11
作者 黄粉莲 王永佳 +2 位作者 万明定 周正伟 雷基林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93,共11页
基于GT-Power构建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匹配后处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甲醇替代率、再生目标温度和初始炭载量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主动再生时压降特性、温度特性、... 基于GT-Power构建了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匹配后处理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甲醇替代率、再生目标温度和初始炭载量对双燃料发动机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atalytic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主动再生时压降特性、温度特性、完全再生持续时间及累计柴油消耗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再生目标温度、甲醇替代率和初始炭载量均对CDPF主动再生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再生目标温度升高,CDPF压降下降速率加快,较高的再生目标温度易导致CDPF内出现温度值“尖峰”现象,650℃再生时CDPF峰值温度较目标温度高85℃。随甲醇替代率增加,再生过程压降略微增加,载体峰值温度降低。随初始炭载量增加,CDPF主动再生反应速率加快,载体峰值温度升高,CDPF压降下降速率增大,载体内部温度的均匀性提高。提高再生目标温度可缩短完全再生持续时间,减少累计柴油消耗量。甲醇替代率对完全再生持续时间的影响较小,甲醇替代率从0%增至30%,累计柴油消耗量减少27.8%。600℃再生目标温度、30%甲醇替代率、20 g初始炭载量条件下可实现高效安全再生的同时降低再生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 甲醇替代率 再生目标温度 初始炭载 主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初始损伤的压力水浸煤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大伟 丁屹松 +3 位作者 汪锋 江宁 柳慧敏 谭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17-4432,共16页
矿井关闭或废弃前,采空区遗留支撑煤柱受周边工作面采动、覆岩载荷等影响,产生了一定的损伤破坏;矿井关闭或废弃后,采空区一旦形成承压积水环境,将加剧煤柱支承性能劣化,可引发其破坏失稳,造成地表突然塌陷等灾害。为研究初始损伤和压... 矿井关闭或废弃前,采空区遗留支撑煤柱受周边工作面采动、覆岩载荷等影响,产生了一定的损伤破坏;矿井关闭或废弃后,采空区一旦形成承压积水环境,将加剧煤柱支承性能劣化,可引发其破坏失稳,造成地表突然塌陷等灾害。为研究初始损伤和压力水浸对关闭或废弃矿井遗留支撑煤柱的耦合劣化作用,基于自主研发的煤岩压力水浸试验装置,进行了5组不同初始损伤的压力水浸煤样单轴压缩试验,结合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系统,分析了煤样强度、变形破坏与能量演化等特征,从宏细观结构演化、矿物组分变化等方面揭示了煤样力学特性劣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煤岩黏弹塑性变形理论,将循环加卸荷产生的耗散能细分为塑性损伤能与阻尼能,重新定义了煤岩循环加卸荷初始损伤量,计算获得5组煤样平均初始损伤量分别为0、0.071、0.114、0.205和0.309;(2)压力水浸煤样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初始损伤量呈负相关,而峰前塑性变形与初始损伤量呈正相关;随着初始损伤量增大,煤样缺陷处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显著,形成多个变形局部化带,其位移错动量变化率波动剧烈,且煤样破坏模式由拉伸破坏向拉–剪混合破坏转变,破碎程度增大;(3)初始损伤和压力水浸耦合作用下,煤样内部孔隙、微裂纹等萌生发育,颗粒间黏结力降低,内部结构由致密向疏松多孔转变,同时煤样宏观裂纹发育扩展,削弱了煤样实体承载结构,这是导致其力学特性劣化的根本原因,对应着煤样储能能力降低,峰后破坏动力显现强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损伤 破坏模式 演化 破裂断口细观特征 实体承载结构 劣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发光技术测定辐照前脱水蔬菜和调味品的含菌量 被引量:26
13
作者 冯敏 高岳 +6 位作者 吕海燕 杨书华 万定珍 王泽港 罗时石 马飞 葛才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用ATP发光技术测定脱水蔬菜和调味品的初始含菌量,发现脱水蔬菜和调味品中细菌ATP的生物发光强度与其初始含菌量之间显著相关,从样品的制备到获得ATP发光强度结果的检测过程仅需1~2h。该技术可用于辐照灭菌前的微生物检测。
关键词 脱水蔬菜 调味品 初始含菌 ATP生物发光 快速检测 发光强度 技术测定 辐照灭菌 ATP 含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双循环螺杆机组发电量与转动扭矩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于峰 古广磊 +1 位作者 贺中禄 姚胜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3-948,共6页
为了探究低温发电系统的最佳转速,以及初始耗功量对整个系统输出功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基于测量扭矩的方法来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通过对系统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初始扭矩与转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得到初始耗功量占... 为了探究低温发电系统的最佳转速,以及初始耗功量对整个系统输出功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基于测量扭矩的方法来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通过对系统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的实验研究,揭示了初始扭矩与转速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得到初始耗功量占系统总输出功的比重.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确实存在最佳转速,该转速下螺杆机对外输出功最大;初始耗功量在低温区对系统输出功影响很大,随着热源温度的增加初始耗功量占最大输出功的比值趋于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膨胀机 扭矩 初始耗功 最佳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S模糊模型的迭代学习初始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娣 李宏胜 +1 位作者 朱松青 黄家才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2,共6页
分析了初始控制量对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收敛速度及跟踪精度的影响,为保证ILC算法对任意期望轨迹的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ILC算法初始控制量确定方法。利用模糊系统理论对未知非线性对象进行离线逆建模,实现对象逆模... 分析了初始控制量对迭代学习控制(ILC)算法收敛速度及跟踪精度的影响,为保证ILC算法对任意期望轨迹的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ILC算法初始控制量确定方法。利用模糊系统理论对未知非线性对象进行离线逆建模,实现对象逆模型参数化,根据模糊逆模型求得任意期望轨迹下的初始控制量,将其作为ILC算法的理想初始控制量进行迭代学习。倒立摆系统仿真实验表明,算法能快速跟踪上设定点,与任意选取初始控制量相比能有效减少迭代次数,提高跟踪精度,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初始控制 T—S模型 模糊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滑油泵组碟簧压紧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王勇 张旭 +1 位作者 王哓林 董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5,249,共7页
为保证滑油泵组关键部件配流盘与偏心泵体的稳定压紧及泵盖的安全性,依据GB/T 1972—2005标准,选用2只单片碟簧以精准对合方式安装于滑油泵组上.在考虑潜在温度场热变形的影响下,采用热固耦合方法,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滑油泵组在不同碟... 为保证滑油泵组关键部件配流盘与偏心泵体的稳定压紧及泵盖的安全性,依据GB/T 1972—2005标准,选用2只单片碟簧以精准对合方式安装于滑油泵组上.在考虑潜在温度场热变形的影响下,采用热固耦合方法,基于Workbench平台对滑油泵组在不同碟簧初始压缩量(0.6,0.7,0.8,0.9 mm)下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压缩量小于0.7 mm时,滑油泵的主要部件受到的压紧力较小,主要受油液周向推力的影响;随着初始压缩量从0.7 mm增至0.9 mm,预压缩端的变形量呈现相应的增长趋势,同时滑油泵体挡板所承受的轴向力也随着初始压缩量的递增而呈现线性增长的规律;在此过程中,配流盘与偏心泵体所受到的轴向推力随着初始压缩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被压紧且泵盖保持完好无损.研究结果不仅为滑油泵组的初始安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有助于指导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安装操作,从而确保滑油泵组的正常运行与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泵 碟簧 初始压缩 数值模拟 热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潜育期延长导致红松越年枯死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佳楠 姜生伟 +7 位作者 张瑞芝 李德斌 吴昊 徐昭 张亿珍 王家庆 李丹蕾 王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5,共9页
【目的】探究红松越年枯死的病理学过程和产生原因,以期为有效除治无松材线虫病症状的携带者松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自然侵染红松越年枯死比例,观测自然侵染和人工接种红松病症病状,测定红松当年显症的松... 【目的】探究红松越年枯死的病理学过程和产生原因,以期为有效除治无松材线虫病症状的携带者松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自然侵染红松越年枯死比例,观测自然侵染和人工接种红松病症病状,测定红松当年显症的松材线虫数量阈值。实验室内不同温度下测定松材线虫虫口增长情况,以及媒介昆虫羽化后适宜松材线虫虫口有效增长的时期(虫口增长期),计算从寄生关系的建立到症状开始出现的时间(潜育期),并揭示红松感染松材线虫后越年枯死的原因。【结果】截至6月,自然侵染红松的越年枯死比例为41.4%。观测的自然侵染和低剂量人工接种红松在被侵染或接种当年均未出现显著外部、内部症状变化,而是到翌年松脂分泌停止,树干水分低,针叶变红褐色,只有进行高剂量饱和接种才出现当年半数显症。病症表现为松材线虫能够正常侵染红松,可有效繁殖但在低温时繁殖受阻,可成功越冬但越冬后虫口数量骤减。红松显症的全株阈值St1=(163±22)条·g^(-1),局部阈值St2=(621±20)条·g^(-1)。以每株50000条的接种量接种38年生红松,在当年虫口增长期内全株松材线虫数量仅为(90±8)条·g^(-1),低于St1、局部松材线虫数量最高为(350±18)条·g^(-1),也低于St2。抚顺的虫口增长期(141天)比大连(154天)和南京(173天)短。经计算,抚顺市松材线虫的潜育期为146天,长于虫口增长期。【结论】云杉花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相对较低,导致初始侵染量低。松材线虫生命周期受温度特性的影响,表现为非增长期长、虫口增长期短,最终导致在虫口增长期内未能达到红松显症的松材线虫数量阈值。这些综合作用导致松材线虫潜育期延长,其中41.4%的死亡红松表现出越年枯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越年枯死 初始侵染 低温 虫口增长期 虫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率连续计算问题的分析
18
作者 雷敏茹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77-279,共3页
分析说明了无论是否采用连续计算方法, 以A0 为初始量,r 为增长率的变量A,经过时间t 后的值都只能是A0(1 + r) t,并在分析过程中指出了增长率连续计算方法中的错误所在。
关键词 增长率 连续计算方法 误差扩大 初始量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燕英 刘菲 +1 位作者 陈鸿汉 何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用20mL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过饱和状态下pH值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4h之内,5%初始含油量污土,pH值为5—8时,去油率在96%以上,即pH值近中性的土壤介质,在含水量过饱和情况下,处理条件相同时,其... 用20mL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过饱和状态下pH值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4h之内,5%初始含油量污土,pH值为5—8时,去油率在96%以上,即pH值近中性的土壤介质,在含水量过饱和情况下,处理条件相同时,其氧化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反应后溶液pH值由7.34、6.74、5.78降至7.02、6.58、5.4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酸性基团如CO2、H^+、羧基、β-酮酸等的产生所致;反应溶液中H2O2量下降明显.1h时由初始浓度0.05mol/L降至0.0003mol/L左右,测出值趋近于0;表层油含量变化不稳定,但总趋势下降,下层油含量变化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整个氧化过程中柴油组分经历了分解、挥发和自下而上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氧化 柴油重度污染土壤 去油率 初始含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天敌花角蚜小蜂林间扩散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顺立 张飞萍 洪炳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8-924,共7页
为充分利用花角蚜小蜂控制松突圆蚧,通过3年的野外定位观察,研究了其扩散能力、扩散后寄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花角蚜小蜂扩散力弱,1年约扩散200 m,在林间可跳跃式扩散,但其扩散距离总体上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林分条件和时间的交互... 为充分利用花角蚜小蜂控制松突圆蚧,通过3年的野外定位观察,研究了其扩散能力、扩散后寄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花角蚜小蜂扩散力弱,1年约扩散200 m,在林间可跳跃式扩散,但其扩散距离总体上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林分条件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也对其扩散有极显著影响;较大的初始放蜂量、7∶1的雌雄配比预处理、在中坡或上坡放蜂等有利于其扩散。放蜂1年后花角蚜小蜂对松突圆蚧雌成蚧的寄生率随扩散距离增大而显著降低,在放蜂点及与其相距50 m、100 m、150 m和200 m处的寄生率分别为41.8%、34.7%、19.8%、11.0%和3.8%;初始放蜂量和雌雄配比对该蜂扩散至100 m处的寄生率未见明显影响。这说明,花角蚜小蜂较强控害作用和较弱扩散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其野外种群的稳定,依赖局部放蜂难以实现对松突圆蚧的持久控制,而大面积、空间间隔合理的多点放蜂、时间间隔的有序补充放蜂是一条值得考虑的途径。最后,就放蜂点布局、补充放蜂、蜂源采集、初始放蜂量和放蜂的雌雄配比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花角蚜小蜂利用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角蚜小蜂 松突圆蚧 扩散 寄生率 雌雄配比 初始放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