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挑战与策略
1
作者 姜珊 王浩 +5 位作者 何凡 何国华 朱永楠 仇亚琴 王丽川 王丽珍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非常规水资源开发规模持续扩大,但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与系统性压力依然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面向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深层次矛盾,... 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升,非常规水资源开发规模持续扩大,但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与系统性压力依然突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面向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之间的深层次矛盾,概要梳理了包括再生水循环利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矿坑(井)水资源化利用、微咸水综合利用的现状与模式,辨识了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系统治理面临的利用规模仍不充分、顶层设计尚需完善、配套设施亟待完备、技术标准还需增强、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等核心问题。进一步从差异化发展的规律性、协同发展的系统性、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量等角度,在理论层面总结了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在规律与发展逻辑,提出了“分区差异化开发+多元协同配置”为核心的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策略,涵盖战略体系构建、资源精准配置、技术创新突破、机制保障健全等维度。本研究可为提升黄河流域非常规水资源系统治理能力、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非常规水资源 利用模式 分区差异化开发 多元协同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重要性的滨湖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35
2
作者 孙伟 陈雯 +1 位作者 段学军 陈江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蔓延,侵占了湖滨带生态保护区,使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受到威胁,太湖水体污染严重.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就是通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无锡等太湖周边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蔓延,侵占了湖滨带生态保护区,使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受到威胁,太湖水体污染严重.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就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开发方式和强度的管制,使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与健康太湖的保护目标相适应.这样的分区强调困地制宜地将评价区域划分为不同开发强度类型的地区,鼓励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社会经济活动,同时限制生态敏感区域的开发强度.论文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并以无锡市为例,将其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控制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以及绝对保护区域等五大类型区,提出各类型分区管制的相应政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湖城市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空间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土地空间配置——以宿迁市区为例 被引量:27
3
作者 金志丰 陈雯 +1 位作者 孙伟 陈江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3-50,共8页
研究目的:对宿迁市区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管制措施,优化区域土地的空间配置。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测定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通过农用... 研究目的:对宿迁市区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提出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与管制措施,优化区域土地的空间配置。研究方法:运用收敛分析法和特尔菲测定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通过农用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互斥性矩阵分类,将宿迁市区分为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和农用地重点保障区域等6种类型区。研究结论:基于宜农和宜建导向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对区域土地空间优化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由适宜性分区得到的类型区,从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区域到农地保护重点区域,分区引导方向由建设用地开发向农用地保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配置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矩阵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分析的泰州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丁建中 陈逸 陈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2-848,共7页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强调因地制宜,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强调因地制宜,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这不仅是均衡地域开发、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依据,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行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根据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评价分析,运用GIS平台将泰州市域划分为不同空间开发强度的类型区,并探讨了分区管制的政策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分析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空间管制 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被引量:6
5
作者 温忠辉 王彬彬 +2 位作者 鲁程鹏 颜陵翔 华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不科学,为了实现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分区研究。利用GMS软件构建南京市含水层系统的结构模型,并采用VisualMODFLOW数值模拟和水均衡法确定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在... 南京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不科学,为了实现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分区研究。利用GMS软件构建南京市含水层系统的结构模型,并采用VisualMODFLOW数值模拟和水均衡法确定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水量、水质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建立地下水资源信息库。首次尝试提出南京市地下水开发利用分区,将水量和水质并重考虑确定定量指标,在GIS平台上实现分区,共划分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潜力区和不宜开采区。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地下水保护目标,提出管理措施,为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管理制度奠定统一的基础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地下水资源 分布特征 开发利用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49
6
作者 陈雯 孙伟 +1 位作者 段学军 陈江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借鉴已有区划方法,采用要素层-关系层-逻辑层-应用层的技术路线,评价适宜各单元的开发强度,划分开发与保护空间。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江苏省的案例研究之中,以县和省辖市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选择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两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将江苏全省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和灰色区域等五大类型区。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建设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生态重要性指数 经济重要性指数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晓伟 雷国平 +2 位作者 王元辉 杜亚娟 刘力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针对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利用调查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从限制约束与优势引导两个方面建立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因子体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将研究区划分为1 896个1km×1km网格评价单元,利用GIS缓冲区处... 针对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利用调查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从限制约束与优势引导两个方面建立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评价因子体系,在GIS技术支持下,将研究区划分为1 896个1km×1km网格评价单元,利用GIS缓冲区处理、网格分析、叠加、链接、数据统计等功能,将不同的评价因子切分到的各个网格单元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然后分别计算出每个网格单元的开发适宜性指数,最后采用GIS聚类分析功能得到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图及各区面积。结果表明: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可以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适度开发区、限制开发区、适度保护区、优先保护区,分别占总面积的3.55%,25.59%,23.57%,37.83%,9.46%。不同分区的发展方向和管制要求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用地合理有序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开发适宜性分区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效率和公平视角下的小城镇开发强度分区研究——以陕西洛川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明华 郑晓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74,82,共5页
通过对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的分析,指出我国的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公平价值取向为主,并提出了小城镇开发强度分区的概念,重点研究了控规的技术方法。即:以GIS技术作为研究平台,以微观经济学的区位选址理论和政策管治分区为理论基础... 通过对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的分析,指出我国的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公平价值取向为主,并提出了小城镇开发强度分区的概念,重点研究了控规的技术方法。即:以GIS技术作为研究平台,以微观经济学的区位选址理论和政策管治分区为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将不同影响因素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在GIS环境下进行叠加,最终构成基于效率和公平双视角下的小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及其控制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和公平 小城镇 控制性详细规划 开发强度分区 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水资源分区及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俊仕 吴迪 +3 位作者 梁洪杰 张谛 徐德利 王澎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共4页
对沈阳市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以阐述和分析,根据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同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突出现有水源及后备水源保留区的划分。基于分区... 对沈阳市水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作以阐述和分析,根据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同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突出现有水源及后备水源保留区的划分。基于分区结果,提出主要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 对策及建议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下游小流域空间开发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家艳 李冰 +3 位作者 王水 刘伟 田爱军 高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8-201,204,共5页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苏沿海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层面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区域分析方法。选取水体使用功能、水质目标、清水通道、水体通达性、现状水质达标情况5项指...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苏沿海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层面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区域分析方法。选取水体使用功能、水质目标、清水通道、水体通达性、现状水质达标情况5项指标,将流域分为强约束区、较强约束区、中等约束区、弱约束区4类空间开发功能区。以此为依据,对各分区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导向。其中水环境约束较弱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酿造、造纸、化工等水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产业;水环境约束较强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业,而适度发展编织品制造等不排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或清洁生产水平先进、中水回用率高、排水量小的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空间开发功能分区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分区 被引量:17
11
作者 赵筱青 普军伟 +3 位作者 饶辉 李思楠 卢飞飞 顾泽贤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0-248,共9页
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分析云南喀斯特山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建设开发的重要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木桶原理”和“反木桶原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区域广南县为例,进行了城乡建设用... 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分析云南喀斯特山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选取影响建设开发的重要因子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木桶原理”和“反木桶原理”相结合的方法,以典型区域广南县为例,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坡度、地质灾害、活动断层、岩溶塌陷、矿山占用地、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地类、地理和交通区位等是决定喀斯特山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的重要因子,其中现状地类、坡度、岩溶塌陷、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是限制城乡建设开发的关键因子,而交通区位则是提高建设适宜度的关键因子;(2)广南县不适宜区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的63.37%,潜在适宜区和适宜区居中,分别占21.33%和10.38%,最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4.91%。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除县域北部和中北部外的区域,潜在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北部和西南部,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城镇附近及交通沿线;(3)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把喀斯特山区分为城乡建设用地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腾退整治区以及生态保护和农业保障区,提出建设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城乡建设用地 影响因子 适宜性评价 建设开发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仪征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特别是小尺度地域单元,缺乏科学的开发分区引导,陷入了生态保护与开发时序安排的矛盾之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生态与经济因素为双导向,探讨打破... 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序、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特别是小尺度地域单元,缺乏科学的开发分区引导,陷入了生态保护与开发时序安排的矛盾之中。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以生态与经济因素为双导向,探讨打破行政边界的网格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开发约束和开发潜力两方面指标的叠合分析,实现小尺度地域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将仪征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适度保护和优先保护等5种类型区,引导开发向生态约束小、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的区位发展,并降低生态价值高、建设难度大的区位的开发力度,协调地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适宜性分区 开发约束 开发潜力 GIS 仪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与失衡性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伟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6,共8页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改变地表下垫面水文条件,成为导致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并引发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近年来地理学界开展了大量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和适宜...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扩张,改变地表下垫面水文条件,成为导致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因素,并引发一系列的资源环境问题.为了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近年来地理学界开展了大量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和适宜性分区的研究,为区域空间管理和建设用地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以单一行政区为对象,缺少流域等跨行政区的自然地理单元的分区研究,忽视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整体性.为此,本文在借鉴相关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为例,探讨了流域单元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指标选择与综合评价等技术方法,将太湖流域划分为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四种类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建设用地配置规模与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对应关系和均衡程度,据此判断流域空间开发的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空间失衡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市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玲 闫慧慧 +2 位作者 贾启建 张利 宋周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4-615,共12页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其开发模式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地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适宜性...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其开发模式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地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确定开发分区,也是推动国土科技创新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将未利用地做宜耕、宜建和生态风险三重评价,并结合权衡模型和遗传算法对上述三重评价进行耦合分析,确定开发分区,进而解决多开发方向之间的权衡问题,为全国未利用地开发提供示范。研究表明:1)黄骅市未利用地宜耕开发可分为4个等级,主要为不适宜级宜耕未利用地,集中在市东部沿海;2)宜建开发可分3个等级,主要为低适宜级宜建未利用地,集中分布在市中部和西部;3)生态风险区可分为5级,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主要为中低和中高生态风险未利用地;4)黄骅市未利用地资源可分为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3种重点开发区,其中,耕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建设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黄骅镇周围,生态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研究结果可为破解土地供需两难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利用地 适宜性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开发分区 黄骅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约束-发展潜力的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宸睿 符海月 +1 位作者 张鑫 钱志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74-181,187,共9页
[目的]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划分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类型区,为江苏省射阳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最小累积阻力值分析射阳县区域生态约束强度,划分强度等级;运用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从开发强度和空间距离角度构... [目的]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划分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类型区,为江苏省射阳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最小累积阻力值分析射阳县区域生态约束强度,划分强度等级;运用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从开发强度和空间距离角度构建评价模型,划分区域发展潜力等级;最终在生态约束等级和发展潜力等级的基础上,进行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结果](1)生态约束高区域与生态约束低的区域相差较大,总体上以生态保护为主。从空间分布上,不同等级强度生态约束力表现出了阶梯式的分布,由内向外辐射,强度逐步提高。(2)开发潜力与生态约束分级结果对比,矛盾突出,经济需求旺盛,生态保护用地形势严峻。(3)适宜保护区、较适宜保护区、较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4类,所占比率分别为11.04%,24.78%,34.59%,29.59%。[结论]开发适宜性分区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合德镇及周围的适宜建设区较为集聚,外围适宜建设区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约束 发展潜力 开发适宜性分区 城镇建设用地 江苏省射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地域开发分区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6
作者 邵嗣杨 江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4338-14339,14342,共3页
针对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需求,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决策支持系统(DSS)有机结合,建立了地域开发分区决策支持系统(RRDDSS)。介绍了系统分区的思路和原理,进行了系统框架的构建,重点分析了系统功能模块的组成和系统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GIS 地域开发适宜性分区 决策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强度分区阶段交通设施容量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新杰 陈先龙 李彩霞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7-81,共5页
为实现土地开发与交通设施的协调发展,在土地开发强度分区划定阶段提出一种交通设施容量量化评估模型。以动态模型分配为基础,借助综合交通模型平台,整体层面采用目标考核法计算设施容量,约束城市开发总规模;局部层面以资源公平共享为... 为实现土地开发与交通设施的协调发展,在土地开发强度分区划定阶段提出一种交通设施容量量化评估模型。以动态模型分配为基础,借助综合交通模型平台,整体层面采用目标考核法计算设施容量,约束城市开发总规模;局部层面以资源公平共享为原则计算交通设施容量,精准预警高强度开发区。在广州市开发强度分区划定工作中,利用该模型对土地开发规模、空间分布、土地与交通协调性等进行量化评估和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开发强度分区 交通设施容量 动态模型分配法 资源公平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和县的植被现状和分区利用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克荣 《福建林业科技》 1996年第1期70-73,共4页
根据政和县的植被分布、植物区系特点,将其分为西部丘陵杉木丰产林、经济林区;中部低山常绿阔叶林、毛竹林区;东部中山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区等3个区,建议根据3个林区的特点分别进行改造、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地理条件 植被概况 分区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宜能荒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50
19
作者 寇建平 毕于运 +4 位作者 赵立欣 高春雨 田宜水 魏顺义 王亚静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6期3-9,共7页
充分合理地利用宜能边际土地资源,适度发展高产能源作物,是我国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发展替代能源的有效途径。利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宜能荒地资源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对当前我国不同级别宜能荒地数量及区域分布、宜能荒地重点开发区进行了... 充分合理地利用宜能边际土地资源,适度发展高产能源作物,是我国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发展替代能源的有效途径。利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宜能荒地资源调查得到的相关数据,对当前我国不同级别宜能荒地数量及区域分布、宜能荒地重点开发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宜能荒地的评价等级和数量为分类依据,将我国宜能荒地重点开发区划分为武陵山区、西南岩溶地区、秦巴山区等8个大区域。对我国宜能荒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宜能荒地 边际土地 资源调查评价 分区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研究与国土整治
20
作者 黄以柱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7年第2期17-22,共6页
区域,泛指地表一定的地域空间,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划定的地域范围。国土整治,无论是就全国或就国家的某一部分而言,都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单元进行的。所以,区域研究同国土整治是密不可分的。 区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国土的开发、利用... 区域,泛指地表一定的地域空间,或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划定的地域范围。国土整治,无论是就全国或就国家的某一部分而言,都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单元进行的。所以,区域研究同国土整治是密不可分的。 区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服务,包括进行国土区划,为分区开发整治国土确定合理的地域范围;进行区域综合考察,为分区开发整治国土提供依据;开展区域规划,为国土开发整治提供建设兰图;等等。 建国后,我国在区域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区域研究,不仅是发展区域科学本身的要求,也是搞好国土开发整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研究 国土整治 国土开发整治 城镇群体 整治规划 生产力布局 区域决策 区域规划 分区开发 地域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