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南稻区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配施减量氮肥协同提升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玉红 李艳华 +6 位作者 王吕 秦宇航 李杉杉 郝兴顺 张庆路 崔月贞 肖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8-641,共14页
【目的】研究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群体质量、产量、氮素吸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减肥、增效和提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1)稻草不还田... 【目的】研究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群体质量、产量、氮素吸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减肥、增效和提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1)稻草不还田+常规施氮(GN100);2)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常规施氮(GSN100);3)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氮肥减量20%(GSN80);4)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氮肥减量30%(GSN70)。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调查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析地上部含氮量和氮素累积量,测定籽粒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紫云英及紫云英+稻草氮素释放特征试验于2021年在水稻季进行,采用尼龙网袋填埋法,在埋设的第9、20、31、40、50、69、87、106、125、146天取样品测定腐解残体全氮含量。【结果】与GN100相比,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各处理显著促进水稻齐穗期至成熟期地上部生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显著增加39.83%。与GN100相比,GSN100、GSN80、GSN70处理下稻谷两年平均增产3.08%、7.21%和3.92%。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处理提高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穗干物质量,促进水稻齐穗期后干物质向穗的转运。与GN100相比,GSN100、GSN80和GSN70处理下齐穗期后干物质对穗的贡献率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93%、23.59%和14.43%。紫云英稻草联合处理提高了成熟期茎和穗氮素累积量,与GN100处理相比,GSN100、GSN80和GSN70处理成熟期茎和穗氮素累积量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40.74%和23.20%,且均表现为GSN80最高。稻米品质随着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明显改善。与GN100相比,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处理显著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并能提高胶稠度,其中,直链淀粉降幅为7.54%~17.10%,蛋白质含量降幅为4.28%~5.88%,胶稠度增幅为2.64%~12.51%,且GSN80和GSN70改善效果更佳。同时,GSN80和GSN70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尼龙网袋腐解试验结果显示,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显著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在填埋后106~146d腐解期内氮素累积释放量较紫云英单一还田显著增加11.97%。【结论】紫云英-水稻轮作下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可提高水稻生育后期土壤氮素供应,促进水稻齐穗期后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和氮素转运,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而减氮20%~30%条件下更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实现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协同提高。紫云英稻草联合还田氮肥减量20%~30%适宜优质籼稻增产、减肥、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轮作 稻草还田 氮肥减量 氮素吸收利用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蔡文良 宋孝红 +10 位作者 魏杰 刘兴强 李琳琳 刘晓燕 李中华 王鹏 崔冲霄 陈广周 张宾 赵凯男 李升东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2-951,共10页
为明确氮肥减量后移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3个年度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基地进行氮肥相关试验,分析了传统农户处理(F_(200),基肥130 kg·hm^(-2)+返青肥70 kg·hm^(-2))、施氮模... 为明确氮肥减量后移对黄淮海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于2020年10月至2023年6月3个年度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基地进行氮肥相关试验,分析了传统农户处理(F_(200),基肥130 kg·hm^(-2)+返青肥70 kg·hm^(-2))、施氮模式1(N_(1),基肥和返青肥各90 kg·hm-2)、施氮模式2(N_(2),返青肥60 kg·hm-2+抽穗肥80 kg·hm^(-2))、施氮模式3(N_(3),基肥40 kg·hm^(-2)+返青肥60 kg·hm^(-2)+抽穗肥80 kg·hm^(-2))4种氮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植株氮素积累特性、蛋白质及组分含量、一次加工品质以及二次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后移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其中N_(2)处理表现最佳,其3年平均籽粒产量显著高于F_(200)、N_(1)和N_(3)处理,增幅分别为20.5%、13.5%和7.6%。与F_(200)和N_(1)处理相比,N_(2)和N_(3)处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增幅3年平均为12.6%~20.8%;N_(2)处理籽粒氮素积累量较F_(200)、N_(1)和N_(3)处理显著提高,增幅3年平均分别为16.4%、15.0%和5.8%。与F_(200)相比,N_(1)处理氮肥用量较低,导致籽粒总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容重、出粉率和面团形成时间显著降低,而N_(2)和N_(3)处理由于氮肥后移量增加,显著提高了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上所述,N_(2)模式施氮量最少,且能达到增产优质的生产目的,是实现黄淮海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协同提升的较优施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量 氮肥后移 小麦 蛋白质含量 加工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羊粪对库尔勒香梨产量及土壤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伟 沈幸 +4 位作者 张峰 马悦 严琳森 杨乐乐 柴仲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9-202,共14页
【目的】探索氮肥减量与有机肥羊粪的配施模式,解决氮肥过量问题。【方法】选取库尔勒阿瓦提农场10~12年生梨树,设置3个氮肥减量梯度(N1、N2、N3,分别较常规施肥用氮量减少10%、20%、30%)与2个有机肥配施量梯度(F1、F2,分别施用羊粪2250... 【目的】探索氮肥减量与有机肥羊粪的配施模式,解决氮肥过量问题。【方法】选取库尔勒阿瓦提农场10~12年生梨树,设置3个氮肥减量梯度(N1、N2、N3,分别较常规施肥用氮量减少10%、20%、30%)与2个有机肥配施量梯度(F1、F2,分别施用羊粪22500、33750 kg/hm^(2))组合形成的6个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处理,分别记为N1F1、N2F1、N3F1、N1F2、N2F2、N3F2,以常规施肥处理(N)为对照,共7个处理,对香梨果实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酶活性与产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探究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完全施氮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N2F1处理下表现最佳;全氮、速效钾含量在N3F1、N3F2处理下能保持与N处理下一致的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电导率在N2F2处理下表现最佳;土壤pH值在N3F2处理下能明显降低并更接近中性。脲酶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随氮肥减施而显著下降,在N1F2处理下降幅最小;蛋白酶活性在N3F2处理下无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N3F1、N3F2处理下与N处理无显著差异。香梨产量在N3F1处理下显著降低,在其他氮肥减量配施羊粪处理中均较完全施氮处理无显著变化。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间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电导率、pH值间存在线性负相关,并在N1F1、N1F2、N2F2处理下表现最佳。【结论】确保库尔勒香梨产量稳定并维持较高土壤品质水平的推荐氮肥减量与配施羊粪方案是氮肥减量20%~30%(240~210 kg/hm^(2))配施33750 kg/hm^(2)羊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氮肥减量 配施羊粪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沟县大豆根瘤菌剂拌种氮肥减量试验
4
作者 高会侠 宋九林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5期30-30,37,共2页
大豆根瘤菌剂聚集在大豆根部能固氮解钾,保证大豆植株能有效吸收氮肥。其优点为可减少氮肥用量,减少土壤板结,既能有效改善大豆连年重茬和减少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土壤地力和大豆的产量与品质。一、试验地点及土壤养分含量大豆根瘤菌剂... 大豆根瘤菌剂聚集在大豆根部能固氮解钾,保证大豆植株能有效吸收氮肥。其优点为可减少氮肥用量,减少土壤板结,既能有效改善大豆连年重茬和减少病害的发生,又能提高土壤地力和大豆的产量与品质。一、试验地点及土壤养分含量大豆根瘤菌剂减量试验地点选择在扶沟县城郊乡谢村行政村南3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解钾 大豆根瘤菌剂 氮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有机肥配施氮肥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紫甘蓝产量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武泽婷 李小英 +1 位作者 杨奔 苏小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为解决元谋坝区氮肥过量导致的土壤酸化和板结问题,以紫甘蓝为试材,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炭基有机肥底肥施用水平: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基于当地常规氮肥量420 k... 为解决元谋坝区氮肥过量导致的土壤酸化和板结问题,以紫甘蓝为试材,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炭基有机肥底肥施用水平:15 t·hm^(-2)(T1)、30 t·hm^(-2)(T2)、45 t·hm^(-2)(T3),基于当地常规氮肥量420 kg·hm^(-2)(N3),追施减量100%、50%、25%氮肥的用量:0 kg·hm^(-2)(N0)、210 kg·hm^(-2)(N1)、315 kg·hm^(-2)(N2),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稳定性以及紫甘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进而筛选合理的配施方案。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炭基有机肥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均提高>5 mm、2~5 mm、1~2 mm、0.5~1 mm粒级团聚体占比,减小0.25~0.5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占比,其R_(0.25)、MWD、GMD值分别提升13.11%~24.59%、55.13%~174.36%、20.83%~40.28%;炭基有机肥配施减量50%和25%氮肥处理间紫甘蓝的叶球质量、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较等量炭基肥配施常规施氮处理提高10.01%~32.33%、8.69%~36.21%、3.10%~33.33%;等量炭基有机肥施用条件下,与配施常规施氮量相比,配施减氮处理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表现利用率分别提高65.87%~216.33%、58.17%~172.42%和0.32%~292.85%;T2N1处理紫甘蓝叶球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相同条件下配施常规氮量(T2N3)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3.08%、13.86%、64.94%和89.73%。双因素方差表明,炭基肥与氮肥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主成分综合评价表明,30 t·hm^(-2)炭基有机肥与210 kg·hm^(-2)氮肥配合施用更有利于元谋地区紫甘蓝的绿色高产种植,同时实现紫甘蓝生产的减肥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蓝 炭基有机肥 减量氮肥 水稳性团聚体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间作鲜食豌豆对氮肥减量下玉米产量的促进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越 樊志龙 +5 位作者 张刁亮 董勇杰 彭建辰 胡发龙 殷文 柴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8,共11页
于2022—2023年进行裂区试验,主区为玉米‖鲜食豌豆(M‖P)和单作玉米(SM),裂区为地方推荐施氮量(N1,360 kg·hm^(-2))和减量30%施氮(N2,250 kg·hm^(-2)),裂裂区为施用生物炭(C)和不施用生物炭(A),探究生物炭和间作鲜食豌豆对... 于2022—2023年进行裂区试验,主区为玉米‖鲜食豌豆(M‖P)和单作玉米(SM),裂区为地方推荐施氮量(N1,360 kg·hm^(-2))和减量30%施氮(N2,250 kg·hm^(-2)),裂裂区为施用生物炭(C)和不施用生物炭(A),探究生物炭和间作鲜食豌豆对玉米光合源、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量30%施氮水平下,间作鲜食豌豆配施生物炭可以使玉米出苗后45~90 d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较SMN1A处理有效减缓了玉米出苗后90~150 d的叶面积指数降低,显著提高了玉米全生育期叶日积(P<0.05)。M‖PN2C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积累速率较SMN1A处理在玉米出苗后60~90 d分别提高13.0%和15.3%,在玉米出苗后90~150 d分别提高16.2%和19.5%。M‖PN2C处理玉米籽粒产量较M‖PN1A和SMN1A处理分别显著增加6.3%和17.8%(P<0.05),与M‖PN1C处理无显著差异。间作玉米千粒重较单作玉米平均提高5.2%,且施用生物炭在减量30%施氮水平下较地方推荐施氮量不施用生物炭可提高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间作鲜食豌豆配施生物炭处理的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在N2与N1之间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间作鲜食豌豆配施生物炭通过提高玉米千粒重,使间作玉米在氮肥减量下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因此,玉米‖鲜食豌豆下减量30%施氮配施生物炭可作为干旱绿洲灌区节氮高效种植的参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豆间作 生物炭 氮肥减量 玉米 产量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壳寡糖对棉花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建成 伍维模 +3 位作者 赵长巍 谭雨杰 董丽珺 支金虎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52-758,共7页
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以及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对棉花健康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为探究氮肥减量配施壳寡糖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及调节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以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为研究方法,设置了不施肥、常规施肥(施N 400 kg/hm^(2)... 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以及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对棉花健康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为探究氮肥减量配施壳寡糖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及调节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以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为研究方法,设置了不施肥、常规施肥(施N 400 kg/hm^(2)、P_(2)O_(5)140 kg/hm^(2)、K_(2)O 130 kg/hm^(2))、常规减氮20%施肥、常规减氮20%施肥+聚合度2~6型壳寡糖450 g/hm^(2)、常规减氮20%施肥+聚合度2~20型壳寡糖450 g/hm^(2)等5个处理,研究了氮肥减量配施不同聚合度类型壳寡糖对棉花根系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过氧化氢酶外,2个配施壳寡糖的处理均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其中酶活性降幅最大的为土壤磷酸酶,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6型壳寡糖处理和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20型壳寡糖处理分别比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降低10.6%和5.5%。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6型壳寡糖处理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了38.1%,而常规减氮20%施肥配施聚合度2~20型壳寡糖处理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了43.4%。并且施加聚合度2~6型、聚合度2~20型2种不同聚合度类型壳寡糖后,棉花根长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分别增加64.2%、40.1%,根表面积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增加74.8%、54.4%,根体积较常规减氮20%施肥处理增加106.2%和73.2%。由此可见,聚合度2~6型壳寡糖对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效果要优于聚合度2~20型壳寡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肥减量 配施 壳寡糖 根系生长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及氮肥减量下配施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劳洁玉 郑铭洁 +3 位作者 黄永材 任震 吴家森 傅伟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目的】为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在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提升、水稻增产的作用,旨在明确在紫云英替代部分氮肥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肥和增产的最佳减氮量和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以期为实际... 【目的】为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在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提升、水稻增产的作用,旨在明确在紫云英替代部分氮肥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肥和增产的最佳减氮量和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以期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水稻盆栽试验,以冬闲+常规施肥(CK)为空白对照,设置了4个(0.25%、0.5%、1%、2%)生物质炭添加比例,在追肥时设置3个(减氮10%、减氮20%、减氮30%)减氮比例,共设置13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52盆,生长周期120 d,水稻成熟后比较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紫云英还田下,减氮30%配施2.0%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1)与CK相比提高了12.02%;减氮20%配施2.0%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具有极显著提升作用(P<0.01),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含量(P<0.05),比CK分别增加了38.8%、107.2%、25.4%、24.9%;减氮20%配施0.5%生物质炭时碱解氮含量显著提升了49.6%(P<0.01)。紫云英还田下减氮30%配施1.0%生物质炭时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8.7%(P<0.01)。施加低量生物质炭(0.25%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比CK显著增加了90.04%(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是提升水稻产量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P<0.05、r>0.5)。【结论】紫云英、氮肥减量及生物质炭联合施用的培肥增产效果显著,紫云英还田下减氮20%配施2.0%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减少氮素流失,促进水稻生长增产,但施加过量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追肥时减氮30%配施1.0%生物质炭对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秸秆生物质炭 氮肥减量 土壤理化性质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吕 吴玉红 +4 位作者 秦宇航 淡亚彬 陈浩 郝兴顺 田霄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6-770,共15页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 研究紫云英稻秸秆协同还田下氮肥减量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水稻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路径。试验于2019—2021年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韩塘试验基地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供试水稻品种为优质籼稻‘黄华占’。共设5个处理,(1)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不施肥(CK);(2)冬闲水稻秸秆不还田,常规施氮(NPK);(3)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常规施氮(GRN_(100));(4)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20%(GRN_(80));(5)冬作紫云英水稻秸秆还田,氮肥减量30%(GRN_(70))。分析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氮素累积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结果表明:1)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增加3.50%~7.65%;齐穗期茎鞘、叶片、穗干物重分别增加25.54%~44.79%、44.79%~53.74%、33.76%~61.81%,成熟期茎鞘、叶片干物重增加6.87%~25.57%、20.87%~23.46%;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和GRN_(70)水稻产量增加4.00%和2.77%,齐穗期穗干物重增加21.33%、4.56%,GRN_(80)有效穗增加7.77%,千粒重增加2.56%,GRN_(80)成熟期茎鞘、穗干物重增加17.52%、10.91%。2)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齐穗期茎鞘、叶片、穗氮累积量增加34.84%~60.59%、50.41%~69.28%、26.57%~45.35%,成熟期增加48.61%~54.78%、54.67%~91.81%、6.42%~19.96%,茎鞘氮转运量增加16.89%~64.99%,叶片氮转运量增加47.85%~73.05%,氮转运贡献率增加27.75%~41.09%;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穗中氮增量增加19.76%,茎鞘氮转运量、茎鞘转运率、叶片转运率、氮素转运效率分别增加7.46%、2.73%、9.35%、6.86%。3)与NPK相比,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各处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减低10.64%~20.92%,氮肥生理利用率减少17.88%~32.89%,氮肥农学效率增加7.81%~63.03%,氮素回收率增加57.36%~97.19%,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55%~52.00%;且与GRN_(100)相比,GRN_(80)和GRN_(70)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增加13.00%、10.97%,氮肥生理利用率增加12.34%、22.37%,氮肥农学效率显著增加35.66%、51.21%,氮素回收率显著增加21.04%、25.52%,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0.04%、46.79%。紫云英水稻秸秆协同还田下减氮20%或30%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氮素吸收转运,提高氮素利用,是适宜汉中地区水稻生产的一种绿色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 氮肥减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吕 吴玉红 +4 位作者 秦宇航 郝兴顺 李硕 淡亚彬 崔月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2,共11页
为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连续两个轮作季(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冬闲稻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即对照处理(CK);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常... 为研究紫云英-水稻轮作体系中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连续两个轮作季(2019—2021年)在陕西汉中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冬闲稻秆不还田+常规施氮处理,即对照处理(CK);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常规施氮处理(GRN_(10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20%处理(GRN_(80));冬作紫云英稻秆还田+氮肥减量30%处理(GRN_(70))。采用通气式氨挥发收集装置监测水稻生育期间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各处理可提高“黄华占”籽粒产量,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RN_(80)、GRN_(70)、GRN_(100),其中GRN_(80)和GRN_(70)处理相较于CK处理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66%和6.37%。冠层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30 d以后,其中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挥发速率较大。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水稻施肥后16 d内,在施肥后第2天达到峰值,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0.53 kg·hm^(-2)·d^(-1)和0.58 kg·hm^(-2)·d^(-1)。与CK相比,GRN_(80)处理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二者分别下降58.73%和57.14%。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水稻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其值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GRN_(100)、GRN_(70)、GRN_(80)。就水稻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和单位产量氨挥发强度而言,紫云英稻秆联合还田较CK处理可显著降低2.88%~8.32%和5.26%~13.88%,其中GRN_(80)处理降幅最大。相关分析表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GRN_(80)和GRN_(70)处理冠层氨挥发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紫云英和稻秆联合还田与氮肥减量20%或30%配施,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是适宜汉中地区兼顾水稻高产和环境友好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水稻轮作 秸秆还田 氮肥减量 水稻产量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春小麦增产及土壤培肥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以琳 颜安 +6 位作者 左筱筱 侯正清 张振飞 肖淑婷 孙哲 马梦倩 赵宇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2-1882,共11页
【目的】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春小麦增产及土壤培肥的影响。【方法】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户村农场进行培肥试验,研究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1个常规施肥(CF... 【目的】研究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春小麦增产及土壤培肥的影响。【方法】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简称昌吉州)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十户村农场进行培肥试验,研究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1个常规施肥(CF)处理,2个氮肥减量水平T_(1)D_(1)、T_(1)D_(2)(氮肥减量15%,氮肥减量30%)和2个生物有机肥施肥量T_(2)D_(1)、T_(2)D_(2)(1125、2250 kg/hm^(2)),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结果】与常规施肥CF相比,各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春小麦LAI和SPAD值均有提高,春小麦理论产量增加了9.03%~28.84%;各氮肥减量处理降低了0~10 cm、10~20 cm土层的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氮肥减量相同时,施用2250 kg/hm^(2)生物有机肥的处理比施用1125 kg/hm^(2)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更高;当生物有机肥施量相同时,各土层氮肥减量15%处理比氮肥减量30%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更高。与不施肥处理CK与常规施肥处理CF相比,各氮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真菌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氮肥减量15%时配施生物有机肥是实现肥料资源合理利用和改善土壤环境的良好施肥模式,促进盐碱地春小麦生长发育,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增加土壤养分含量,调节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结构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春小麦 盐碱地 氮肥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氨基酸配施对新疆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小梦 张凯 +4 位作者 陈国悦 赵同舟 郭景玉 程白滔 张凌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190,共9页
研究氮肥减量氨基酸配施对新疆棉田棉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对照(0%N)、农户氮肥用量(130%N)、测土配方推荐氮肥用量(100%N)、氮肥减量(70... 研究氮肥减量氨基酸配施对新疆棉田棉花生长、养分吸收、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对照(0%N)、农户氮肥用量(130%N)、测土配方推荐氮肥用量(100%N)、氮肥减量(70%N)和氮肥减量氨基酸配施(70%N+AA)处理,测定了棉田植株生物量、各器官养分吸收量和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1)棉花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随施氮量减少而降低的趋势;相比于氮肥减量处理,氨基酸添加显著提高了棉花植株生物量。(2)棉花各器官含氮量表现为随施氮量减少而降低,或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比于氮肥减量处理,氨基酸添加显著提高了棉花叶和絮的含氮量。(3)棉花氮素吸收量表现为随施氮量减少而降低的趋势;相比于氮肥减量处理,氨基酸添加显著提高了棉花氮素吸收量。(4)相比于氮肥减量处理(6679.48 kg/hm^(2)),氨基酸添加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籽棉产量,在70%N+AA处理时达到8230.44 kg/hm^(2)。(5)棉田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减少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100%N处理时最高,为39.65%;相比于氮肥减量处理(18.19%),氨基酸添加提高了棉田的氮肥利用率,在70%N+AA处理时达到49.13%。综上,氨基酸配施可在较低化学氮肥用量条件下,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新疆棉田氮肥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氮肥减量 氮肥利用率 棉花生长 棉花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张抗萍 王璐 +5 位作者 周亚茜 王海燕 张晶晶 郭建忠 李林 阎亚楠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1期8-11,共4页
为明确氮肥配施生物炭在黄土高原油用向日葵田的适宜施肥量,开展大田施肥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_(0)),设置常规全量施肥处理(U)以及生物炭分别配施全量氮肥100%(BU_(1))、减氮量30%氮肥(BU_(1))、减氮量50%氮肥(BU_(2)),测定不同施肥... 为明确氮肥配施生物炭在黄土高原油用向日葵田的适宜施肥量,开展大田施肥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N_(0)),设置常规全量施肥处理(U)以及生物炭分别配施全量氮肥100%(BU_(1))、减氮量30%氮肥(BU_(1))、减氮量50%氮肥(BU_(2)),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产油量和蛋白质产量、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处理可有效提高向日葵产量和油分品质。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产油量和蛋白质产量逐渐下降,当施氮量降低50%时,对向日葵产量有负面影响。此外,与单施氮肥相比,生物炭配施氮肥下向日葵籽实饱和脂肪酸硬脂酸(C18:0)含量下降,而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生物炭配施减氮量30%(BU_(2))处理下,向日葵籽实亚油酸(C18:2)含量最高,为51.03%。综上,在保障向日葵产量的前提下,生物炭配施减氮量30%的氮肥处理可以改善籽实油分品质,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减量 向日葵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配施增效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王洪远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18-19,共2页
该研究以凤台县常见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氮肥减量配施氮肥增效剂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小麦的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氮肥增效剂时,减氮10%有助于小麦产量提升,小麦种植经济效益较佳,可为当地小麦生产减量... 该研究以凤台县常见小麦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氮肥减量配施氮肥增效剂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小麦的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氮肥增效剂时,减氮10%有助于小麦产量提升,小麦种植经济效益较佳,可为当地小麦生产减量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增效剂 氮肥减量 小麦 产量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魏颂凯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3期32-33,共2页
为明晰氮肥减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该试验以常规施氮量为对照,设置氮肥减量5%、10%、15%、20%等4个处理,探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减少10%以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减少15%以上则会造成产量与品质显... 为明晰氮肥减量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该试验以常规施氮量为对照,设置氮肥减量5%、10%、15%、20%等4个处理,探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减少10%以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减少15%以上则会造成产量与品质显著下降。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氮肥用量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减量 产量 品质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季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变化及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赵冬 颜廷梅 +2 位作者 乔俊 薛峰 杨林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3-749,共7页
通过氮肥减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季3次施肥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的变化特征、水稻产量与氮肥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田面水的氮素质量浓度,且氮素质量浓度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田面水总氮,有机氮在施氮... 通过氮肥减量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稻季3次施肥后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的变化特征、水稻产量与氮肥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田面水的氮素质量浓度,且氮素质量浓度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田面水总氮,有机氮在施氮后1 d达到最大,随后快速下降;铵态氮和无机氮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1 d后也达到最大,而在穗肥施用后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无机氮是田面水氮素的主要形态,应将无机氮作为农田排水污染检测的主要指标;施氮后1周是防止稻田田面水氮素大量流失的关键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效率不断下降,氮素径流损失不断增大,综合水稻产量、农学效率和环境效应,试验区氮肥减量50%是可行的,但其产量持续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田面水 氮素形态 氮肥减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不同轮作制度下的氮肥减量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乔俊 颜廷梅 +2 位作者 薛峰 杨林章 卢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 通过设置不同轮作制度及施氮量,研究其对稻季的田面水氮素含量、氮素径流损失、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宜兴地区,冬季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替代小麦种植,从而减少稻季化学氮肥的施用是可行的。紫云英或黑麦草参与轮作还田,提高了土壤的供氮水平,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产量显著提高,且冬季种植无需施用氮肥,减少了冬季旱地土壤的氮素损失,降低了环境负荷;在总施氮量相等的情况下,提高肥料中有机肥比例可以降低稻田田面水中的总氮含量,降低了因田面水外排导致的氮素径流损失,且绿肥种植成本低,尤其是紫云英对无机氮肥的替代性强,可以有效降低稻季的施肥成本。在江苏宜兴地区,如适当地将传统的小麦-水稻轮作制度改为紫云英-水稻轮作制度,并在稻季减少120kg·hm-2的纯氮投入,则可兼顾经济效益、产量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制度 太湖地区 稻田 氮肥减量 有机肥 氮径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减量后移对云南高原水旱轮作下粳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夏琼梅 胡家权 +6 位作者 董林波 钱文娟 何永福 李贵勇 龙瑞平 朱海平 杨从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77,共12页
【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 【目的】为探究氮肥减量后移对高原粳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肥减量施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常规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处理,分别为CF(当地常规施氮模式,折合纯氮270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用量之比为5∶5∶0∶0)、RPN1(较CF减10%,3∶3∶2∶2)、RPN2(较CF减20%,2.5∶2.5∶2.5∶2.5)、RPN3(较CF减30%,0∶2∶5∶3)、RPN4(较CF减40%,0∶0∶6∶4)和CK(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区)共6个处理,研究了水旱轮作(大蒜-水稻、烤烟→水稻)条件下氮肥减量后移对水稻生长发育、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空白区水稻产量两年均高于8 t/hm^2,施氮后,产量显著增加;与CF处理相比,随着氮肥减量和后移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纯氮用量最少(162 kg/hm^2)且全部后移至穗肥(m促花肥∶m保花肥=6∶4)施用,其产量最高,增产20%以上,氮肥农学利用率从低于10 kg/kg提高到20 kg/kg以上。氮肥减量后移使稻穗分化期延长,并形成抽穗期功能叶较长、叶长序数(由上而下)为2-3-1-4,高效叶面积率达80%以上,叶面积适宜的高光效群体,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同时,成穗率提高,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率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构建了水稻高质量群体。【结论】通过氮肥用量及施用比例的优化,能有效减少稻田氮肥施入,提高云南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水稻季不施入基蘖肥,供应氮素全部用作穗肥投入最少,产出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氮肥减量后移 产量 群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对土壤养分和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崔文芳 陈静 +4 位作者 鲁富宽 秦丽 秦德志 王利平 高聚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29-2436,共8页
【目的】在生物炭与减氮调控措施下,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明确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裂区试验设计,氮肥是主区,设置生物炭与氮肥不同量级配施,品种是副区,为氮高效和氮低效品种,分别为郑单95... 【目的】在生物炭与减氮调控措施下,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明确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随裂区试验设计,氮肥是主区,设置生物炭与氮肥不同量级配施,品种是副区,为氮高效和氮低效品种,分别为郑单958(ZD)和先玉508(XY),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等指标。【结果】生物炭结合减氮调控措施下,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电导率、有效提升土壤质量指数,对阳离子交换量效果不显著。C1与C3两个主处理利于土壤全氮含量的积累,氮高效品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更丰富,C1ZD958、C3ZD958的全氮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相应处理的氮低效品种4.90%、8.15%;C2主处理的ZD958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NH101125.30%,C1主处理的ZD958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NH10125.23%;C2处理促进土壤速效钾含量积累的效果更显著,C2主处理的ZD958的速效钾含量又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NH10127.59%;施用生物炭后各处理电导率均显著提高,C2处理提高最显著,且氮高效品种根际土壤电导率较氮低效品种具有一定优势。C2ZD958、C1ZD958处理的根际土壤电导率均较高,C2ZD958显著高于C1ZD9586.87%;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对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效果不显著。【结论】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质量。C2、C1的土壤质量指数最高,分别为0.746、0.643。短期采取生物炭与氮肥减量调控措施,对土壤质量提升有显著效果,以生物炭3000 kg/hm^(2)与纯N 300、255 kg/hm^(2)配施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炭 氮肥减量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对烤烟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刘领 王艳芳 +3 位作者 宋久洋 周俊学 王小东 陈明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66,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CK:常规施氮量;T1:常规施氮量+生物炭;T2:90%常规施氮量+生物炭;T3:80%常规施氮量+生物炭;T4:70%常规施氮量+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输入条件下烤烟的氮肥运筹提供...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CK:常规施氮量;T1:常规施氮量+生物炭;T2:90%常规施氮量+生物炭;T3:80%常规施氮量+生物炭;T4:70%常规施氮量+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输入条件下烤烟的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常规施氮量条件下添加生物炭显著增加了烟叶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提高了烟株根系活力及土壤酶活性,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在生物炭添加条件下,减少常规施氮量的10%-20%并没有显著影响烟株生长及烟叶叶绿素a+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且更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烟株根系活力和根冠比。建议在生物炭输入条件下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烟田氮肥利用效率,保障烟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肥减量施用 烤烟 根系活力 净光合速率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