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水热耦合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响应与变化预测 |
任贺靖
路凯超
蔡甲冰
侯立柱
|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地下滴灌管埋深与耕作方式适配性研究 |
张俊
慕飞
张琳琳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策略研究 |
张恩贵
|
《农业灾害研究》
|
2025 |
0 |
|
|
4
|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体系下氮肥周年运筹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
孙志考
田北京
王月福
赵长星
林琪
杜金哲
王瑞英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5
|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自养和异养呼吸模型构建 |
吴丹咏
王秀君
雷慧闽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6
|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 |
苏芳
丁新泉
高志岭
黄彬香
陈新平
张福锁
Martin Kogge
Volker Rmheld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1
|
|
|
7
|
水氮配置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
徐杰
陶洪斌
宋庆芳
王璞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
8
|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灌溉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 |
张志宇
郄志红
吴鑫淼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
|
9
|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秋季一次基施牛粪氮素损失与利用研究 |
岳现录
冀宏杰
张认连
林而达
廖上强
张维理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0
|
麦季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
吴光磊
曾彦
郭立月
崔正勇
李勇
尹燕枰
王振林
蒋高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11
|
施氮水平对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
王玉英
胡春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8
|
|
|
12
|
不同水肥组合对岗南水库周边冬小麦-夏玉米体系中氮素平衡及淋失的影响 |
郝桂琴
王凌
张国印
茹淑华
耿暖
孙世友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13
|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周年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
张金鑫
葛均筑
马玮
丁在松
王新兵
李从锋
周宝元
赵明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2
|
|
|
14
|
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盈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以德州市为例 |
刘宏元
张爱平
杨世琦
邢磊
杨正礼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
15
|
华北平原氮肥周年深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
胡瞒瞒
董文旭
王文岩
Gokul Gaudel
Peter Mosongo
胡春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
16
|
周年肥料运筹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周年产量的影响 |
李晋
刘小丽
李文广
刘振华
杨珍平
黄春国
孙敏
高志强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7
|
不同锌源叶面喷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
颜为
孙金鞭
吕洪国
黄萌
王志伟
齐世军
崔振岭
薛艳芳
刘开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
18
|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
王朝辉
刘学军
巨晓棠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95
|
|
|
19
|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
巨晓棠
潘家荣
刘学军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17
|
|
|
20
|
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 |
李晓密
伦小秀
陈琪
李佳慧
闫前江
宋晓梅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