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云霞 韦卓文 +1 位作者 黄洁 许瑞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3-1401,共9页
通过研究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连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时间轴上,选取2019-2021年(连作28~30年)的试验材料,对CK(施氮磷钾肥)、–N(不施氮肥)、–P(不施磷肥)和–K(不施钾肥)... 通过研究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淀粉含量的影响,为木薯连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时间轴上,选取2019-2021年(连作28~30年)的试验材料,对CK(施氮磷钾肥)、–N(不施氮肥)、–P(不施磷肥)和–K(不施钾肥)4个处理,测定木薯品种SC205和SC124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淀粉含量。结果表明:(1)与CK相比,–N、–K均显著降低木薯的株高,–N、–P和–K显著降低木薯的茎径,–K显著降低叶片SPAD值;主体间效应检验表明,品种和施肥对各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2)与CK相比,–N显著提高2021年的鲜薯淀粉含量;–K显著降低鲜薯淀粉含量,3年平均降幅为14.2%。(3)–N、–P、–K较CK均显著降低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条薯重,各养分亏缺处理鲜薯产量的3年平均降幅均大于40.0%,各养分亏缺处理间的产量效应差异不显著;–K淀粉产量的3年平均降幅为53.3%,降幅显著高于–N、–P。(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薯产量、淀粉产量均与单株结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条薯重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氮、磷、钾亏缺均显著抑制木薯生长,连作前期氮是木薯产量的首要限制因素,钾其次,磷效应不明显,随连作年限延长,钾、磷效应逐渐显著,氮、钾上升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而后,氮、磷、钾肥间的鲜薯产量效应无显著差异,三者均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长期定位施肥 养分亏缺 产量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养分亏缺与死皮病及其对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建华 谢贵水 +2 位作者 赵春梅 兰国玉 陶忠良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死皮病(TPD)是危害天然橡胶生产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各种致病机理假说。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国内外胶园和橡胶树养分亏缺与死皮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开展橡胶树养分循环的动态... 死皮病(TPD)是危害天然橡胶生产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各种致病机理假说。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国内外胶园和橡胶树养分亏缺与死皮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开展橡胶树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研究,对于明了橡胶树养分生理需求规律及内部物质循环机制,指导生产上科学合理、按时按需施肥,维持胶园土壤地力、防止土壤酸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养分亏缺 死皮病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养分亏缺对大豆茎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吉到 王玉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4,16,共5页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桶栽砂培条件下,研究了9个不同生育阶段养分亏缺对大豆茎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阶段性养分亏缺,均可对大豆的茎部性状及产量产生一定影响。VE^V3期养分亏缺可显著降低株高及产量,... 以垦农4号大豆为试验材料,在桶栽砂培条件下,研究了9个不同生育阶段养分亏缺对大豆茎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阶段性养分亏缺,均可对大豆的茎部性状及产量产生一定影响。VE^V3期养分亏缺可显著降低株高及产量,是株型及产量调控的关键时期,其他各阶段的养分亏缺均可通过前期或后期的养分供应得到恢复。R5阶段充足的水分供应比养分对产量的影响更大,是水分需求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养分亏缺 茎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养分亏缺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付杰 武兰芳 +1 位作者 马军花 康华靖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3-218,共6页
基于长期养分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长期养分亏缺条件下夏玉米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缺P和缺K会导致初始荧光Fo的增加,缺P、缺N会导致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降低,而缺K对其无显著影响。光... 基于长期养分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长期养分亏缺条件下夏玉米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缺P和缺K会导致初始荧光Fo的增加,缺P、缺N会导致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降低,而缺K对其无显著影响。光合速率的大小变化表现出和ΦPSⅡ、ETR相似的规律,缺K的情况下光合速率与全NPK相比并没有显著降低,而缺N和缺P的处理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缺P处理,下降了32.86%。通过对光合速率和ΦPSⅡ、ETR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光合速率和ΦPSⅡ、ETR有着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988。通过对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分析,缺N对最大光合速率、饱和光强和饱和CO2浓度的影响要大于缺P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养分亏缺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市耕地土壤养分亏缺与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峰 潘金生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2,共2页
一、耕地土壤及养分投入基本情况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海拔1410~2230米。总耕地面积68.63万亩,主要耕种土壤类型为灌耕土、潮土、耕灌灰钙土等。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46%,最高为2.96%,最低0.51%,低于2%的面积61.84万亩... 一、耕地土壤及养分投入基本情况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海拔1410~2230米。总耕地面积68.63万亩,主要耕种土壤类型为灌耕土、潮土、耕灌灰钙土等。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46%,最高为2.96%,最低0.51%,低于2%的面积61.84万亩,占总耕地90.1%。全氮平均含量为0.0814%,最高达0.155%,最低0.020%。平均C:N为11:1,含氮低于0.1%的面积59.31万亩,占总耕地86.4%。速效磷平均含量为6.5ppm,最高23.3ppm,最低不足1ppm,低于10ppm的面积59.94万亩,占总耕地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耕地土壤 养分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亏缺对玉米植株性状、叶片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群瑛 胡昌浩 +2 位作者 王振林 晏明君 翟乃翠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4-99,共6页
采用掖单2号玉米良种,于春季在温室中溶液培养。试验为四个处理,即-N、-P、-K、和全素(ck)。在叶片出现典型缺素症状时观测。结果表明:玉米缺乏N、P、K,植株矮小,干重降低;叶肉细胞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不良,形态异常;叶绿素含量少,光... 采用掖单2号玉米良种,于春季在温室中溶液培养。试验为四个处理,即-N、-P、-K、和全素(ck)。在叶片出现典型缺素症状时观测。结果表明:玉米缺乏N、P、K,植株矮小,干重降低;叶肉细胞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不良,形态异常;叶绿素含量少,光合强度降低,氨基酸合成受到影响。其中尤以缺N者影响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养分亏缺 叶片结构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上海两种土壤的肥效试验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定国 章家骐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82-85,共4页
在土壤养分分析和养分吸附试验基础上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作盆栽试验 ,对上海土壤 (黄泥土和夹沙泥 )中的作物养分障碍因子进行系统诊断 ,并将此结果与大田试验作比较 ,结果表明 :供试的黄泥土、夹沙泥两种水稻土养分缺乏顺序均为 P>N... 在土壤养分分析和养分吸附试验基础上 ,以高粱为指示作物作盆栽试验 ,对上海土壤 (黄泥土和夹沙泥 )中的作物养分障碍因子进行系统诊断 ,并将此结果与大田试验作比较 ,结果表明 :供试的黄泥土、夹沙泥两种水稻土养分缺乏顺序均为 P>N,Cu、Fe偏丰 ,K未显效 ;但是齐贤黄泥土土壤缺 Zn,而 Mn、Mo偏多 ;洪庙夹沙泥土壤却是缺 Mn、Mo,而 Zn偏多 ;另外 ,齐贤黄泥土土壤中 B含量恰当 ,而 S多 ;洪庙土壤 S含量恰当 ,而 B却多。氮和磷缺乏 ,K未显效的结果与该两种土壤的水稻、油菜肥效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水稻盆栽试验表明 N和 P有效 ,K不显效。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随氮的增加 ,稻谷产量有增加趋势 ;增加钾用量 ,对水稻基本无效。油菜大田试验结果与水稻试验一致。可见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诊断方法 ,既准确、快速地诊断了上海黄泥土、夹沙泥两种土壤中作物养分限制因子相对的亏缺顺序和过丰状况 ,同时 ,也似初步反映了元素之间的一些相互影响的现象 (Zn与 Mn、Mo,B与 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障碍因子 养分亏缺 系统研究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槐)根系淋洗物对槐(杨)根际微区养分状况的影响
8
作者 蒋三乃 翟明普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75-79,共5页
采用根垫法分析杨树(刺槐)根系淋洗物对刺槐(杨树)根际微区养分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浇刺槐根系淋洗物能提高杨树根际微区的NO3--N和NH4+-N水平,降低其N素养分亏缺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杨树根际微区N素缺乏状况;浇灌杨树根系淋洗物... 采用根垫法分析杨树(刺槐)根系淋洗物对刺槐(杨树)根际微区养分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浇刺槐根系淋洗物能提高杨树根际微区的NO3--N和NH4+-N水平,降低其N素养分亏缺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杨树根际微区N素缺乏状况;浇灌杨树根系淋洗物能提高刺槐根际微区的P素(尤其是非闭蓄态无机P)水平,降低其P素亏缺百分率,但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垫法 根系淋洗物 根际微区 养分亏缺 杨树 刺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养分的输入输出 被引量:6
9
作者 高悦 苏福聪 +6 位作者 梁燕芳 李书玲 朱原立 许宇星 唐健 曹继钊 吴立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7,共12页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4种不同代次的桉树人工林设置36个标准地,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通过林地分等定级观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状况,运用冗余分析研究桉树养分含量和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施肥量研究各代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状况。【结果】1)不同代次之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一代林至四代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25.10、151.11、107.71、116.22 t·hm^(-2)。2)桉树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随代次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3)忽略大气氮沉降和土壤微生物自身固氮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全树利用和施肥量研究发现各代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和输出不平衡,特别是氮和磷处于养分亏缺状态。4)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随代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土壤肥力质量下降、地力衰退。【结论】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当前经营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多代连栽造成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表明当前短周期高强度多代连栽经营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经营可持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代连栽 生物量 短周期经营 养分亏缺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