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暖加速和气候极端化——2024年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速评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会军 孙建奇 +2 位作者 陈活泼 马洁华 段明铿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全球气候正在加速变暖,2023、2024年连续刷新历史高温纪录,2024年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达1.55℃。“全球沸腾时代”已至,与之伴随的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0—2019年气象灾害损失较之前20年翻倍。应对气候变化亟须科学突破,国际学术界聚焦... 全球气候正在加速变暖,2023、2024年连续刷新历史高温纪录,2024年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达1.55℃。“全球沸腾时代”已至,与之伴随的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00—2019年气象灾害损失较之前20年翻倍。应对气候变化亟须科学突破,国际学术界聚焦气候预测与极端事件等七大挑战。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作为中国-国际气候研究交流的桥梁,评选出了2024年十大气候研究进展:东北亚极端增温机制、气溶胶气候效应复杂性、全球降水变率增强、梅雨特征演变、降水系统扁平化、青藏高原水-热-碳耦合、北太平洋海温影响、大西洋-太平洋盐度差异、深时环流与ENSO、AI气候预测系统等。这些成果突显气候研究的前沿领域、跨学科性与社会价值。未来气候领域的研究热点将聚焦全球变暖加速、气候极端化、新北极和青藏高原新时代、气候系统多圈层耦合、气候系统预测与人工智能、气候变化风险与应对等方面,以更好地为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加速 气候极端化 新北极和青藏高原新时代 气候预测与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的不确定性
2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4,共4页
1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全球变暖涉及观测到的全球变暖的事实、全球变暖归因于人类活动所占比例,以及对未来全球变暖的预估。证据包括观测、试验、理论、统计和模式,而评估证据需要考虑类型、定性、定量、连续性、一致性、科学同意性和统一性。
关键词 证据 人类活动 不确定性 全球 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背景下中国高影响区域性极端事件及归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袁宇锋 廖圳 +1 位作者 周佰铨 翟盘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本文系统回顾了2010—2023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背景下中国区域发生的重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重点分析这些事件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了这些事件最新的归因研究进展。2010年以来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占比最高的... 本文系统回顾了2010—2023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背景下中国区域发生的重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重点分析这些事件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了这些事件最新的归因研究进展。2010年以来的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中占比最高的是极端降水与洪涝事件和台风,分别为27%和15%;其次为极端高温、干旱、低温雨雪相关的冷事件以及雾霾沙尘相关的污染事件,占比均在11%~12%之间;最后相对较少的是强对流天气和其他类型气象事件,占比分别是7%和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中国地区的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和干旱等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极端事件趋势归因关注气候变化对极端事件长期趋势的影响。极端高温和干旱事件的增加主要归因于人为强迫,而极端降水、干旱、野火等极端事件也与人类活动引起的增暖联系紧密。人类活动,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是推动我国极端事件长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单个(单类)事件归因关注极端事件自身发生概率和强度的变化。基于环流相似法、大气模式方法和“故事线”等归因方法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显著增加了极端高温、干旱野火事件以及复合干旱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低温事件发生概率和强度;对降水事件的影响程度因事件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但多数研究结果倾向于人类活动加剧了极端降水事件的风险。尽管近年来极端事件归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例如强台风、强对流天气以及其他类型复合事件等极端事件的归因研究尚有不足。此外,极端事件归因研究还面临观测资料不足、气候模式发展滞后等挑战。建立实时检测归因系统将对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极端事件 归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4
作者 王萌萌 刘晓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6,共18页
在封闭经济的新凯恩斯理论模型基础上,纳入全球变暖因素,并假设全球变暖影响经济增长率,考察全球变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导致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上涨。基于全球192个经济体1981—2022年的数据,实证考察全球变暖对... 在封闭经济的新凯恩斯理论模型基础上,纳入全球变暖因素,并假设全球变暖影响经济增长率,考察全球变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导致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上涨。基于全球192个经济体1981—2022年的数据,实证考察全球变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短期中全球变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呈U型关系,即通货膨胀会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这一结论不受通货膨胀计算指标的影响,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程度越低、越接近热带地区的经济体,全球变暖与通货膨胀的U型关系越显著。长期中全球变暖会显著增加通货膨胀。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变暖会通过影响农产品产量以及能源消耗量而影响通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过饱和度波动主导全球变暖期湖相细粒沉积白云石化作用
5
作者 苗卓伟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38,共2页
“白云石问题”作为地质学中的经典难题,主要表现为白云石在古代碳酸盐岩层中广泛赋存,但在现代海洋沉积环境中极为罕见,且在低温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复现其自然成因过程(Kim et al.,2023)。在古气候学方面,白云石的净埋藏量与重大地质事... “白云石问题”作为地质学中的经典难题,主要表现为白云石在古代碳酸盐岩层中广泛赋存,但在现代海洋沉积环境中极为罕见,且在低温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复现其自然成因过程(Kim et al.,2023)。在古气候学方面,白云石的净埋藏量与重大地质事件以及碳循环之间存在显著耦合关系;在地质资源方面,白云石化作用对油气成藏与固体矿产成矿的关键作用也备受瞩目(常洪伦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页岩 全球 过饱和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2℃情境下青藏高原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
6
作者 卯生琼 陈静 +2 位作者 徐昊 陈海贝 周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18-220,共3页
在全球气候系统中,青藏高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全球变暖达到2℃时,青藏高原平均气候会发生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降水格局等,从而引发多种极端气候事件,这会对区域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介绍了研究背景... 在全球气候系统中,青藏高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全球变暖达到2℃时,青藏高原平均气候会发生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降水格局等,从而引发多种极端气候事件,这会对区域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介绍了研究背景,包括全球变暖趋势、青藏高原气候的重要性;探讨了研究目的与意义;分析了平均气候变化情况,涉及气温变化趋势、降水模式调整和风场演变;论述了极端气候事件的改变,如极端高温、极端降雨和极端干旱;从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社会经济方面阐述了全球变暖2℃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全球 平均气候 极端气候事件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普洱市思茅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陈莹 后秀芳 +3 位作者 白永恩 吴志美 杨建梅 吴婧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9期100-104,110,共6页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1971-2020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气候倾向率及显著性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思茅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481℃/10 a的速率显著升高,各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1971-2020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气候倾向率及显著性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思茅区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以0.481℃/10 a的速率显著升高,各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趋势最明显,在1993年发生了突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年代际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36.421 mm/10 a的趋势减少,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季则呈增加趋势,2001年、2019年存在突变点,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增加,21世纪初以后降水量持续减少。2011-2020年是近50年中思茅区气温最高、降水量最少的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气候 分析 累积距平法 气候倾向率 云南普洱 思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智能农业的发展规划与设想
8
作者 付亚萍 田雨琪 +3 位作者 王伟全 田成禄 牛佩海 纪爽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前,全球变暖现象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文章首先阐述了发展气候智能农业的必要性,说明了气候智能农业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而分析了气候智能农业在提高生... 目前,全球变暖现象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文章首先阐述了发展气候智能农业的必要性,说明了气候智能农业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而分析了气候智能农业在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方面的潜力和优势,最后展望了气候智能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气候智能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农业影响 气候不确定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 可持续发展 适应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指标、气候影响驱动因子与全球变暖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在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中,经常考虑全球气候指标,在研究气候影响时,经常用到气候影响驱动因子[1-2],本文简述全球气候指标和气候影响驱动因子,并给出它们与全球变暖和人类强迫的关系。1全球气候指标在气候研究中,使用了许多指标来表征... 在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研究中,经常考虑全球气候指标,在研究气候影响时,经常用到气候影响驱动因子[1-2],本文简述全球气候指标和气候影响驱动因子,并给出它们与全球变暖和人类强迫的关系。1全球气候指标在气候研究中,使用了许多指标来表征和量化由于自然变化或由于系统的长期变化而发生的气候现象的一个或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指标 全球 气候现象 驱动因子 气候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排放情景的设计与全球变暖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1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除地球系统内部变率外,自然强迫和人为强迫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其中自然强迫包括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人为强迫即人类活动,包括大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土地利用,以及气溶胶与污染排放等,其强度取... 1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除地球系统内部变率外,自然强迫和人为强迫是重要的外部驱动力。其中自然强迫包括太阳活动和火山活动。人为强迫即人类活动,包括大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温室气体、土地利用,以及气溶胶与污染排放等,其强度取决于人口发展与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技术变化及其内部的协调性等。本文重点给出人类强迫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明确表明,近百年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观测到的全球变暖归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火山活动 排放情景 全球 社会经济发展 全球气候 人类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中国变暖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12,共5页
近百余年全球变暖,尤其近20余年变暖更明显,人类活动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和预估未来全球将继续变暖[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变化是政策制定者与公众关心的问题,近5年出版的中国气候变化的国家评估报告及气候与... 近百余年全球变暖,尤其近20余年变暖更明显,人类活动是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和预估未来全球将继续变暖[1]。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的气候变化是政策制定者与公众关心的问题,近5年出版的中国气候变化的国家评估报告及气候与环境变化的综合报告给出了国内主要研究成果[2-3],本文简述全球变暖与中国变暖观测的主要特征、归因以及对未来的预测与预估。其中,全球结论来自文献[1],中国结论来自文献[2-3],下文不再标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与环境 气候 全球 研究成果 评估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季风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全球很多地区是季风气候,季风带来风和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与经济发展有明显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季风是热门研究课题。根据有关研究,本文简述观测到的全球和区域季风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预估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和区域... 全球很多地区是季风气候,季风带来风和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与经济发展有明显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季风是热门研究课题。根据有关研究,本文简述观测到的全球和区域季风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预估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和区域的季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热门研究课题 社会与经济发展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与城市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城市(city)、城镇(town)和都市(urban)都是城市的考虑范围。城市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定城市边界的国际标准。一般以大量人居住与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政府、商业与运输的枢纽为城市,考虑“城市本身”“城市聚... 城市(city)、城镇(town)和都市(urban)都是城市的考虑范围。城市的界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定城市边界的国际标准。一般以大量人居住与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政府、商业与运输的枢纽为城市,考虑“城市本身”“城市聚集”“大城市区”等作为界定。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处在气候变化的前沿。据联合国统计,2022年城市人口占54.5%,预计到2030年将可能达到60%,2050年将可能达到68%。城市的分级也很复杂,一般城市分级从万人极小城市,到千万人特大城市,城镇人口则可能小到仅有百十人。据联合国统计,人口至少101万的城市,在2022年全球有512个,预计2030年全球将达到662个。观测到的不利影响特别集中在经济和社会边缘化(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城市居民中(高信度)。人口1000万或以上的特大城市群(megacity)是人为造成的,更值得注意[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边缘化 城镇人口 城市边界 城市聚集 特大城市 全球 城市居民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海域风速长期变化趋势分析及风资源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杰 胡玉植 +2 位作者 李江夏 朱博渊 任宁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80,共12页
采用第六阶段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数据对未来我国海域风速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估风能资源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共四种代表性情景下,2015—... 采用第六阶段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数据对未来我国海域风速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估风能资源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共四种代表性情景下,2015—2100年东海风速呈显著减小趋势;南海海域风速随外辐射强迫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黄海、渤海地区增长趋势较弱。未来南海北部海域风功率密度显著增加,相对历史数据最大增长12%,东海则有所下降,最大降幅为11%。4种代表性情景下,近岸风能总体变化较小,随着人为辐射强迫增加呈现略减小趋势,长江口附近海域风功率密度及年均风能随外辐射强迫增加而出现较为明显下降,黄海、渤海、南海沿岸大多基本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CMIP6 ScenarioMIP 风速 风能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增强的相对贡献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宇豪 丁瑞强 李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目的】讨论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Victoria mode,VM)在1900—2021年(122 a)内时空分布变化,研究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VM在122 a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方法】利用英国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 【目的】讨论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Victoria mode,VM)在1900—2021年(122 a)内时空分布变化,研究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VM在122 a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方法】利用英国Hadley海表温度资料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模式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内部变率和全球变暖对春季VM在122 a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结果与结论】1)VM模态的解释方差从1900—1960年的9.3%增长到1961—2021年的13.1%,东北-西南方向的偶极子型结构变得更明显,且强VM事件年发生频率得到明显提高。2)定量分析得到全球变暖对1900—2014年春季VM的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占46.67%,内部变率对1900—2014年春季VM的年际变率增强的相对贡献占3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维多利亚模态 CMIP6 内部 全球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经验模态分解的全球变暖问题研究
16
作者 肖洁 艾敏 倪中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3,共12页
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气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首先,采用全球热力图对气温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降噪获取趋势项来引入全球气温周期概念,探究全球气候变暖... 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对气候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首先,采用全球热力图对气温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并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降噪获取趋势项来引入全球气温周期概念,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然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寻找全球气温的影响因素,并对气温进行建模及预测.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气候分析提供统计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全球 分位数回归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下南大洋吸热的季节变化特征
17
作者 罗菁 郑小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共11页
本文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未来高排放情景试验模拟结果,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南大洋吸热的季节变化。发现在未来变暖气候下南大洋占全球海洋累积吸热的近一半。未来南大洋海洋吸热有明显季节变化:南半球春、秋季吸热峰值大致... 本文基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未来高排放情景试验模拟结果,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南大洋吸热的季节变化。发现在未来变暖气候下南大洋占全球海洋累积吸热的近一半。未来南大洋海洋吸热有明显季节变化:南半球春、秋季吸热峰值大致位于63°S,夏季70°S附近吸热最小,冬季58°S附近吸热全年最大。秋、冬季海洋吸热的空间结构由湍流热通量主导;春、夏季高纬度海洋吸热主要受辐射通量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南大洋60°S以南海区净热通量变化趋势与海冰变化有关。春、夏季海冰消融通过海冰-反照率反馈机制产生较大的海洋吸热,而秋、冬季海冰消融加强了海洋向大气放热,造成海洋吸热减少,年平均下二者显著抵消。在南大洋30°S—60°S海区,海洋吸热主要受湍流热通量变化影响,夏、秋季吸热较少,冬、春季吸热较大,这与气候态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有显著关系。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南大洋上层海洋热量的经向输送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也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春季经向热输送的增强范围相较于夏、秋季向赤道和向下延伸,与气候态混合层深度和西风增强的季节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海洋吸热 海气相互作用 全球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被引量:98
18
作者 刘晓东 安芷生 +1 位作者 方建刚 陈广善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3-519,共7页
利用最近 5 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 40 0年来的降水量 ,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 ,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低 )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多 )... 利用最近 5 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 40 0年来的降水量 ,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 ,全球平均气温偏高 (低 )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 (多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夏末秋初的 8~ 9月是决定全年降水变化的关键时期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 8~ 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扩大 ,从而有利于东亚夏季风锋面位置北移 ,进而使东亚夏季风北界南侧黄河中游一带的降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旱 全球 回归分析 合成分析 降水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趋缓研究进展 被引量:97
19
作者 苏京志 温敏 +2 位作者 丁一汇 郜永祺 宋亚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3-1153,共11页
近十几年来,全球年平均表面温度上升趋势显示出停滞状态,即全球变暖趋缓,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全球变暖的质疑,各国气候学家正努力就全球变暖趋缓的事实、原因及其可能影响展开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全球... 近十几年来,全球年平均表面温度上升趋势显示出停滞状态,即全球变暖趋缓,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对全球变暖的质疑,各国气候学家正努力就全球变暖趋缓的事实、原因及其可能影响展开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全球变暖趋缓的研究结果。多数科学家认可近十几年来全球变暖停滞的事实,并认为太阳活动处于低位相、大气气溶胶(自然和人为)增加以及海洋吸收热量是变暖停滞的可能影响因子,其中海洋(尤其是700米以下的深海)对热量的储存可能是变暖停滞的关键。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中的模式并未精确地描述各种有利降温影响因子的近期位相演变,因而其模拟的近期增暖趋势较观测偏强。由此推断,变暖停滞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并且预测变暖趋缓将在近几年或几十年内结束(依赖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位相转变),未来气温将仍主要受到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目前的全球变暖趋缓不大可能改变到本世纪末全球大幅度变暖带来的风险。本综述展望未来的研究热点包括:精确估算全球气温和海洋热含量的变率及其不确定性,海洋年代际信号(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年代际振荡)的转型机制,存储在深海的热量将在何时返回海洋表面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趋缓 海洋吸收热量 年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温周期变化与突变分析 被引量:58
20
作者 吕少宁 李栋梁 +3 位作者 文军 王磊 刘蓉 王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78-1385,共8页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自1956年建站以来126个站的逐月平均温度与北半球温度距平序列,分析了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相关方法研究了高原温度分布型的变化特征。通过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内部不同区域温度周期...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自1956年建站以来126个站的逐月平均温度与北半球温度距平序列,分析了高原地区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利用相关方法研究了高原温度分布型的变化特征。通过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内部不同区域温度周期变化和均值突变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突变存在空间上的不一致,1980年代和1990年代均有突变发生,高原东部、东南部突变较早,北部、西北部和西部次之。高原南部的突变时间最晚。均值突变和周期变化并不是同步一致的,两者在空间分布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后,通过温度变化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其预测结果和实际观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温度 全球 气候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