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0和PAX5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马慧 张燕林 +1 位作者 李颖鸿 赵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 目的 探索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的来源中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来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共80例,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单染和双染,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的比例(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对染色强度评分来判读两种染色方法。结果 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及淋巴瘤单染和双重染色技术中,两种染色方法在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切片无脱片现象,组织结构完整,定位准确,对比清晰。结论 CD30和PAX5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在鉴别CD30+细胞淋巴瘤中,染色定位清晰,病理诊断结果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髓外浆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
作者 张竞 李伊萌 +3 位作者 石俊超 马莹 贺文琦 陆慧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髓外浆细胞瘤(EMP)在犬中属于相对罕见的肿瘤,为了明确犬EMP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本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 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法对患犬的皮肤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一步使用EMP免疫标志物配对盒基因5(PAX5)、白细... 髓外浆细胞瘤(EMP)在犬中属于相对罕见的肿瘤,为了明确犬EMP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本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 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法对患犬的皮肤肿物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进一步使用EMP免疫标志物配对盒基因5(PAX5)、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白细胞分化抗原79a(CD79a)、多发性骨髓瘤基因1(MUM1)和犬免疫球蛋白G(Canine IgG)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并总结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结果显示,2例病例的肿物均无包膜结构,并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样或浆母细胞样特征,病例2肿物内见淀粉样沉积。病例1肿瘤细胞免疫标志物PAX5、CD20和MUM1呈阴性,CD79a和Canine IgG呈阳性;病例2肿瘤细胞免疫标志物PAX5呈阴性,CD20、CD79a、MUM1和Canine IgG呈阳性。结果表明,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IHC染色结果,确诊2例病例均为犬皮肤型EMP。本试验为犬EMP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的病理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浆细胞瘤(EMP)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中年女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常乾坤 吴文瑛 +3 位作者 白春强 丁智超 王伟芳 刘铭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乳腺癌病灶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827例,收集患者超声及免疫组织化学信息,随机分为训练集(579... 目的探讨中年女性乳腺癌病灶超声特征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827例,收集患者超声及免疫组织化学信息,随机分为训练集(579例)和验证集(248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年女性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危险因素,并制作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应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价值。结果乳腺癌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界、钙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Ki-67表达是预测中年女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07~0.787)、0.714(0.647~0.780)。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一致性和效能良好。结论乳腺癌原发灶超声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中年女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BRAF V600E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肺癌协作组 分子病理协作组 +3 位作者 袁培 李媛 王亮 应建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2]。BRAF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2]。BRAF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因子[3]。NSCLC中BRAF基因突变率为1.5%~5.5%,其中以BRAF V600E突变(Ⅰ类突变)为主,占所有BRAF基因突变的30%~50%[3-5]。BRAF突变NSCLC患者预后不良,且常规的化疗或免疫治疗临床获益有限[6]。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与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联用,在初治和经治的BRAF V600E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均显示良好的疗效及生存获益[7-8]。基于此,该联合疗法已获得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用于治疗BRAF V600E突变的转移性NSCLC,并纳入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BRAF V600E 靶向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黄美畅 蒋鸿杰 +1 位作者 汤亚玲 姚莉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7,共8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3例根尖周囊肿和45例根尖周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选取根尖周囊肿29例,...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3例根尖周囊肿和45例根尖周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选取根尖周囊肿29例,牙源性角化囊肿24例,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14、CK19、CD57和Ki-67),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根尖周囊肿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尖周囊肿经CBCT诊断准确率为68.5%,根尖周肉芽肿经CBCT诊断准确率为44.4%,但CBCT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的正确性与发病部位(P=0.033)、上皮剩余(P=0.036)和泡沫细胞(P=0.027)有相关性,而与胆固醇裂隙、出血、钙化、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程度无相关性(P>0.05)。根尖周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肿中上皮标志物的表达:大部分病例CK14和CK19阳性表达,CD57阴性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标志物的表达:根尖周囊肿的Ki-67阳性细胞率为1%~3%,严重感染会增加至15%;牙源性角化囊肿Ki-67阳性细胞率为1%~3%或10%~80%。结论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的敏感性较好,而特异性较差。CBCT诊断根尖周囊肿的正确性与发病部位、上皮剩余以及泡沫细胞相关,而与胆固醇裂隙、出血、钙化、急慢性炎症以及炎症程度无关。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Ki-67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根尖周囊肿,且主要定位于副基底细胞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病理诊断 锥形束CT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犬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学和PN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6
作者 贾茜涵 石俊超 +4 位作者 张竞 马莹 刘政 陆慧君 贺文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了对4例疑似犬肿瘤的临床病例进行确诊,本文对临床送检的4例疑似犬肿瘤的肿物样本进行组织切片制作,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下可见增生的细胞排列呈束状、片状、巢状和螺纹状等,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部分细胞胞浆内含有黑色素颗... 为了对4例疑似犬肿瘤的临床病例进行确诊,本文对临床送检的4例疑似犬肿瘤的肿物样本进行组织切片制作,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下可见增生的细胞排列呈束状、片状、巢状和螺纹状等,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部分细胞胞浆内含有黑色素颗粒,符合黑色素细胞肿瘤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观察细胞形态并对肿物进行确诊,使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PNL-2)对肿瘤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并用二氨基联苯胺(DAB)和3-氨基-9-乙基卡唑(AEC)显色液对其显色,结果均为恶性黑色素瘤(MM)。本试验通过对肿物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和IHC染色结果综合分析,将4例病例诊断为MM。试验结果不仅为犬MM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还为比较医学中MM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MM) 苏木精-伊红(H.E.) 免疫组织化学(IHC)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PN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3G34W、p63及SAT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应用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张楠 吕茉琦 +5 位作者 同志超 李海燕 王丹 杨文义 李晓菊 周党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l tumor of bone,NGCTB)(包含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软骨母细胞瘤和5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样本和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H3.3G34W、p63及SATB2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判断H3.3G34W、p63及SATB2的阳性率在各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包括H3.3G34W、p63及SATB2的联合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H3.3G34W、p63及SATB2在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1.5%、90.7%、92.6%;在N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4%、28.9%、62.7%。与NGCTB组相比,GCTB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41.222±14.849)vs.(16.566±9.439);P<0.001],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51.9%vs.48.1%,P<0.001)。与NGCTB组相比,GCTB组中H3.3G34W(81.5%vs.2.4%,P<0.001);p63(90.7%vs.28.9%,P<0.001)和SATB2(92.6%vs.62.7%,P<0.001)的阳性率更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单因素预测模型,同时行ROC曲线分析,表明年龄(AUC=92.9%,P<0.001)、性别(AUC=64.5%,P=0.004)、H3.3G34W阳性率(AUC=89.5%,P<0.001)、p63阳性率(AUC=80.9%,P<0.001)、SATB2阳性率(AUC=65.0%,P=0.003)是GCTB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并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混合模型展现出比单因素模型更好的预测价值(AUC=98.4%,P<0.001)。结论H3.3G34W、p63及SATB2是有效诊断GCTB的分子标记物,且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GCTB的诊断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GCTB)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H3.3G34W P63 SAT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时云飞 薛卫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对多数病理医生尤其是初学者而言,淋巴瘤病理诊断较为困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淋巴瘤发病率低,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10位[1],世界范围内我国淋巴瘤发病率远低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2],因此在一般非肿瘤专科医院的病理医生的日常工... 对多数病理医生尤其是初学者而言,淋巴瘤病理诊断较为困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淋巴瘤发病率低,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10位[1],世界范围内我国淋巴瘤发病率远低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2],因此在一般非肿瘤专科医院的病理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并不常见。(2)与多数实体肿瘤单纯形态观察即可诊断不同,淋巴瘤诊断需结合形态与免疫表型且淋巴瘤分类复杂[3],初学者难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标志物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d Science|仿生纳米药物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改善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触发肿瘤免疫治疗
9
作者 金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2-432,共1页
铜过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内过量的铜离子不仅可以与铁氧还蛋白-1(FDX1)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毒性应激进而触发“Cuproptosis”(铜死亡),还可以通过类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起到化学动力学治疗的作用。目前,... 铜过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案。细胞内过量的铜离子不仅可以与铁氧还蛋白-1(FDX1)结合导致肿瘤细胞蛋白质毒性应激进而触发“Cuproptosis”(铜死亡),还可以通过类芬顿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起到化学动力学治疗的作用。目前,已有数以百计的研究证实了由铜过载引起的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样抗肿瘤活性。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研究均表明触发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后可以诱导细胞的免疫原性死亡,并最终激活肿瘤免疫反应。然而,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存在通常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基于此,铜死亡/化学动力学治疗联合逆转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抑制微环境 化学动力学 肿瘤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 纳米药物 免疫细胞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表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肖立 陆孝禹 +2 位作者 陈忠伟 杨文涛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renalcellcarcinoma,CRCC)和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例肾嫌色细胞癌和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眼观、光镜和电镜观察,Hale胶体铁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嫌色细胞癌以实体结构为主,胞质半透明或嗜酸颗粒状,核皱缩,有核周空晕;其中6例(46%)为嫌色细胞癌嗜酸变型;电镜下见胞质内微泡和管泡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12/13阳性。嗜酸细胞腺瘤以巢状结构为主,胞质嗜酸颗粒状,核圆伴小核仁;1例(16.7%)出现核异型性;电镜下见胞质内层状嵴线粒体;Hale胶体铁染色阴性。免疫组化两者均表达Ecadherin、EMA,不表达CD10、CK20、vimentin;CK7在10/13例嫌色细胞癌中呈强阳性表达,2/6例嗜酸细胞腺瘤呈灶性表达。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鉴别诊断基于生长方式和细胞学特征,Hale胶体铁染色和电镜检查是区分二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嫌色细胞 嗜酸细胞腺瘤 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韩师昭 叶海辉 +3 位作者 黄辉洋 王琼 杨青 洪万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09,共3页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 5- HT细胞位于食道、贲门胃和直肠;Som细胞集中分布于食道,少量位于贲门胃;PP细胞在幽门胃分... 应用4种兔抗胃肠激素抗体和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表明: 5- HT细胞位于食道、贲门胃和直肠;Som细胞集中分布于食道,少量位于贲门胃;PP细胞在幽门胃分布较多,小肠内有少量分布;NPY细胞位于幽门胃和小肠. 4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其可能的内分泌方式和生理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细胞 大弹涂鱼 消化道 化学研究 免疫组织 组织化学方法 5-HT细胞 胃肠激素 集中分布 形态特征 数量分布 生理作用 分泌方式 M细胞 P细胞 NPY 食道 幽门 小肠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病例的分流作用及组织学LSIL的转归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邱晓阳 王少洪 +4 位作者 郑璟 吴璇 王媛媛 刘君 叶才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2-518,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病例的有效分流措施,同时预测组织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病... 背景与目的: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阳性病例的有效分流措施,同时预测组织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病例是否会进展为宫颈高度病变的生物学指标尚不明确。探讨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病例的分流作用及LSIL的转归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7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宫颈癌筛查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30岁以上的708例已婚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了初次阴道镜检查和p16/Ki-67双染检测,观察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与初次阴道镜组织学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p16/Ki-67双染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3,CIN2/CIN3)的效能,比较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率在不同亚型HPV感染组之间的差异。并对初次阴道镜组织学LSIL的223例患者随访1年,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对LSIL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在生物显微镜下,宫颈细胞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类。p16/Ki-67双染阳性患者中CIN2+的发生率[33.33%(55/165)]与p16/Ki-67双染阴性患者中CIN2+的发生率[1.10%(6/5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94,P<0.001)。p16/Ki-67双染阳性患者中CIN3+的发生率[26.06%(43/165)]与p16/Ki-67双染阴性患者中CIN3+的发生率[0.37%(2/5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5,P<0.001)。HPV其他12亚型组、HPV16/18亚型组、同时阳性组对应的p16/Ki-67双染阳性率变化经χ2趋势检验分析得知有递增趋势(χ2=29.119,P<0.001)。三组间两两比较,p16/Ki-67双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例LSIL病变进展的患者中,有6例p16/Ki-67双染阳性,2例p16/Ki-67双染阴性,p16/Ki-67双染阳性诊断LSIL病变进展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3倍。22例LSIL病变持续的患者中,有12例p16/Ki-67双染阳性,10例p16/Ki-67双染阴性,p16/Ki-67双染阳性诊断LSIL病变持续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1.2倍。29例LSIL病变消退的患者中,有3例p16/Ki-67双染阳性,26例p16/Ki-67双染阴性,p16/Ki-67双染阳性诊断LSIL病变消退率是p16/Ki-67双染阴性的3/26。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对诊断CIN2/CIN3具有较高的效能,其阳性率与高危型HPV感染亚型有关,是分流宫颈细胞学阴性且HR-HPV阳性患者的有效方法,对组织LSIL的转归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望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p16/Ki-67 双染 宫颈细胞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组织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盛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简称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六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定位、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在乌龟胰腺中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胰...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简称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六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定位、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在乌龟胰腺中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胰高糖素和胰多肽等4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抑素、胰高糖素细胞多成簇大量分布于胰岛中;5-羟色胺、胰多肽细胞多散在少量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在乌龟消化道中共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胰高糖素和P物质等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处分布密度最高(30.7±4.2),空肠其次,回肠、直肠处最低(12.0±1.0/11.2±3.0);生长抑素细胞仅分布于食道和胃中各段;胃泌素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处;胰高糖素细胞分布于胃体至空肠段,以胃幽门部分布密度较高(11.3±1.1);P物质细胞仅布于胃幽门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胰多肽细胞。与其他爬行动物比较,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同点,又显示了较大的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胃肠胰系统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链霉卵白素 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青鱼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别和定位 被引量:29
14
作者 方之平 山田纯三 潘黔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2-219,289-290,共8页
使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鲤、青鱼肠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的鉴別表明,它们的肠道粘膜上皮中存在有胃泌素、P物质、牛胰多肽、亮氨酸脑啡肽、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 使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鲤、青鱼肠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的鉴別表明,它们的肠道粘膜上皮中存在有胃泌素、P物质、牛胰多肽、亮氨酸脑啡肽、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物、抑胃多肽等6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而五羟色胺、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降压素没有免疫活性反应。在鲤的肠粘膜中存在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青鱼中则未见到这种细胞。两种鱼的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多数在前肠的分布密度较大;但青鱼肠粘膜中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两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却在直肠中分布最多;胰高血糖素样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中肠分布最多。P物质和胃泌素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大多数分布于肠褶顶部;其他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则主要分布于肠褶的中、底部。本文比较了鲤、青鱼的肠内分泌细胞在各肠段中的分布密度,并对其形态学及分布特点进行描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小细胞癌的光镜、电镜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春淑 李祥周 +3 位作者 张佃乾 乐美兆 杨洪才 密方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研究胃小细胞癌(S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2例SCCS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14例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胃小细胞癌(S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2例SCCS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14例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A(CgA)、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做电镜观察。结果:SCCS占同期胃癌的2.5%(22/1600例),中、晚期浸润性癌占95.4%。在SCCS分型中复合型12例,纯小细胞癌6例,混合性2例。有淋巴结转移的19例,侵犯脉管10例,侵犯神经5例,术中发现肝转移1例,远处淋巴结(大网膜、腹主动脉旁)转移1例。小细胞成分NSE、CgA轻~中度表达、腺或鳞癌分化区域CEA、cytokeratin轻至中度表达。3例电镜下找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SCCS同肺小细胞癌一样,是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并伴有多向分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胃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美林 刘岩 +1 位作者 宋秀娴 杨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学类型 神经内分泌 分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水若鸿 王坚 +4 位作者 陆洪芬 孙孟红 施达仁 郑爱华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15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3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LPL)、36例滤泡性淋巴瘤 (FL)、2 5例套细胞淋巴瘤 (MCL)、7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和... 目的 :探讨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15例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3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LPL)、36例滤泡性淋巴瘤 (FL)、2 5例套细胞淋巴瘤 (MCL)、7例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ZL)和 30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MALT MZL)的石蜡切片进行HE形态学观察和CD5、CD10、CD2 3和cyclinD1等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在组成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各具特征 ;免疫表型 :SLL表达CD5 (82 % )和CD2 3(80 % ) ,FL表达CD10 (87% ) ,MCL表达cyclinD1(84 % )和CD5 (80 % ) ,MZL/MALT MZL和LPL均不表达CD5、CD10、CD2 3和cyclinD1。结论 :各种小B细胞恶性淋巴瘤均是独立疾病 ,各具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结合HE形态学观察和CD5、CD10、CD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B细胞淋巴瘤 病理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寿昆 李君秋 +1 位作者 林建斌 林树根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 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抗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T)、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 lu)等4种抗哺乳动物血清对褐牙鲆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5-HT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胃各部分布较多,食管和肠管分布较少;SST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和肠管各段均未检出;Gas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从胃幽门部到后肠呈递减分布趋势,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均未检出;G lu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和中肠,其余各段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肖新莉 刘勇 +1 位作者 徐曦 丁海燕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 1...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进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nestin从胚胎 1 8d至出生后 7d在脑内表达较强 ,阳性细胞在所观察的部位较多 ,出生后 1月nestin阳性细胞数急剧下降 ,成年鼠和老年鼠仅在嗅球、室管膜、部分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分布有nestin阳性细胞。结论 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终生具有神经干细胞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过程 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干细胞 神经巢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树根 杨志峰 王寿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鲷消化道几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分布特点是,从食管至胃幽门部逐渐增多,胃幽门部分布最为密集,而肠道各段均未发现;生长抑素(S...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鲷消化道几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5-羟色胺(5-HT)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分布特点是,从食管至胃幽门部逐渐增多,胃幽门部分布最为密集,而肠道各段均未发现;生长抑素(Som)免疫阳性细胞在胃贲门部和胃体部分布数量较多,胃幽门部较少,食管最少,而肠道各段均未检出;胃泌素(Gas)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前肠、中肠,后肠偶见,食管、胃贲门部和胃体部未检出;胰高血糖素(G lu)免疫阳性细胞仅少量分布于前肠和中肠,食管、胃的各部和后肠均未检出;胰多肽(PP)免疫阳性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未发现.根据形态学特征,黑鲷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与其他鱼类一样,分为2种类型,即开放型和闭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