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的建立及脂多糖作用后酪氨酸激酶受体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关嵩 蔡文琴 +1 位作者 钱桂生 关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LMVEC)系培养方法并探讨脂多糖 (LPS)对LMVEC酪氨酸激酶受体 (TKR)活性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LMVEC ,并进行系列鉴定。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正常组、LPS(1μg ml)作用 2、8、16h组的TKR活性的变化... 目的 研究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LMVEC)系培养方法并探讨脂多糖 (LPS)对LMVEC酪氨酸激酶受体 (TKR)活性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LMVEC ,并进行系列鉴定。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正常组、LPS(1μg ml)作用 2、8、16h组的TKR活性的变化水平。结果 获得的LMVEC具有规律的鹅卵石形态 ,对异植物血凝素结合试验及CD3 1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LPS(1μg ml)作用 2h组LMVEC的TKR活性升高 ,8h组达最高 ,16h组的表达量低于 8h组 ,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脂多糖 (LPS)作用后LMVEC胞浆TKR活性升高 ,而胞膜TKR活性降低。提示在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等发病机制中TKR及其相关的信号途径可能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肺微血管 内皮细胞 激酶受体 细胞培养 放射免疫 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AXL与肿瘤免疫治疗
2
作者 查俐(综述) 吕明 施明(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1-536,共6页
AXL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MERTK)家族中的一员,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不仅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而且也表达于包括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且可以通过调节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AX... AXL是受体酪氨酸激酶TAM(TYRO3-AXL-MERTK)家族中的一员,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不仅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而且也表达于包括NK细胞、树突状细胞(DC)、T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且可以通过调节其下游的信号通路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及功能。AXL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控,或将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本文主要介绍AXL在不同免疫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目前靶向AXL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AXL靶向药物和制定联合用药策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L 受体激酶 免疫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志 张晴 +2 位作者 徐玥 万松 陶自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hA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检测乳腺正常细胞系、乳腺癌肿瘤细胞系和1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hA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检测乳腺正常细胞系、乳腺癌肿瘤细胞系和1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phA7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系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丢失,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r_s=-0.157,P=0.055)、肿瘤分级(r_s=-0.331,P<0.001)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_s=0.245,P=0.002)、TNM分期(r_s=0.217,P=0.008)、HER-2表达(r_s=0.179,P=0.028)呈正相关。结论 EphA7在多数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丢失,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激酶 EPHA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东 李国立 +4 位作者 董迎春 盛蓁 马恒辉 卢光明 周晓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测定61例胃癌组织标本(包括来源于同一患者的正常黏膜和癌组织)和5株胃癌细胞的EphB1mRNA。并应用抗EphB1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对其中58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EphB1蛋白在正常黏膜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结果:EphB1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呈现不同程度表达。与正常黏膜相比,69%(42/61)的患者胃癌组织EphB1mRNA表达上调,15%(9/61)的患者表达下调,16%(10/61)的患者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EphB1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06,0.04和0.039),而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EphB1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不完全一致。EphB1蛋白在45%(26/58)的患者标本中表达下调,在17%(10/58)的患者中上调,其余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肿瘤细胞EphB1蛋白丢失与胃壁侵犯深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01和0.008)。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EphB1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它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新标志物及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 EphB1 胃癌 实时定量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酪氨酸激酶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廖玲 刘泓基 +4 位作者 彭艳 薄晓通 王宏伟 吉艳荣 葛文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47-3149,共3页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患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y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 目的:观察脾酪氨酸激酶(Sy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胃癌患者及20例癌旁组织中Syk与EGFR蛋白表达;分析在不同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远处转移等胃癌组织中Syk及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Syk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χ2=24.69,P<0.01);EGFR蛋白在胃癌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χ2=12.06,P<0.01),Syk及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类、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Syk和EGFR均参与了胃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RO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卓文莹 何超 +4 位作者 王达 黄学锋 金梅 胡文献 杜卫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7-809,共3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大肠癌标本69例,大肠腺瘤15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RON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RO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受体RO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大肠癌标本69例,大肠腺瘤15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组织中RON的表达。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RON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RON的表达强度与大肠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RON是一个能有效反映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蛋白质激酶类 结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受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4在胆管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丽娟 席文锦 +5 位作者 郑国旭 周聪雅 金桂花 何晨琛 蔡梦娇 朱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检测非受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4(PTPN14)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PN14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分析PTPN14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PN14蛋白的表达;利... 目的检测非受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4(PTPN14)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PN14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分析PTPN14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TPN14蛋白的表达;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PTPN14蛋白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生存分析曲线分析PTPN14蛋白与胆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PTPN14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PTPN14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与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TPN14蛋白阳性表达的胆管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结论 PTPN14在胆管癌组织低表达,且PTPN14低表达与胆管癌的良性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蛋白质酶14 胆管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运动后大鼠脑皮质运动区谷氨酸受体NR2A蛋白含量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宝丰 张蕴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3,433,共5页
目的:观察力竭运动前后大鼠脑皮质运动区NR2A蛋白含量及其自身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探讨中枢兴奋信号在运动中的传递机理以及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采用抗N... 目的:观察力竭运动前后大鼠脑皮质运动区NR2A蛋白含量及其自身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探讨中枢兴奋信号在运动中的传递机理以及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进行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采用抗NR2A抗体和抗磷酸酪氨酸单抗以免疫沉淀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皮质运动区NR2A蛋白含量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力竭运动后即刻,大鼠脑皮质运动区NR2A蛋白含量与安静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运动后1小时与安静组和运动后即刻比较显著升高(P<0.05,P<0.01),运动后3小时NR2A蛋白含量下降,运动后恢复24小时大鼠脑皮质中NR2A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安静组和运动后即刻组(P<0.01,P<0.05)。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力竭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呈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与NR2A蛋白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1)大鼠在力竭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过程中,大脑皮质运动区NR2A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下降,上升,再下降,表明运动过程中NR2A蛋白含量变化具有较敏感的可调控性,力竭运动后即刻NR2A蛋白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导致中枢抑制的一个因素。(2)NR2A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力竭运动后呈升高趋势,可能有利于维持中枢的兴奋性,提示运动过程中NR蛋白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受体蛋白含量与受体活性之间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水平 NR2A 蛋白含量 受体 力竭 大脑皮质运动区 含量变化 运动过程 运动性疲劳 免疫印迹法 免疫沉淀法 运动后恢复 显著性差异 A蛋白 水平变化 运动前后 相关关系 中枢机制 兴奋信号 跑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的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旭桂 王广发 +4 位作者 张俊艳 吴少瑜 徐伟 吴曙光 张嘉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根据铕联穴状化合物(EuK)和异藻蓝蛋白(XL-665)两个荧光化合物在激发后的能量共振转移所发出的特异性荧光,采用多功能酶标仪在波长为612nm和67... 目的建立一种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方法根据铕联穴状化合物(EuK)和异藻蓝蛋白(XL-665)两个荧光化合物在激发后的能量共振转移所发出的特异性荧光,采用多功能酶标仪在波长为612nm和670nm处测定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VEGFR-2)为蛋白酪氨酸激酶,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unitinib的抑制活性。结果建立了一种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体外高通量筛选的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反应体系中,蛋白酪氨酸激酶VEGFR-2、三磷酸腺苷(ATP)和多肽底物浓度分别为5ng/μl、100μmol/L和1μmol/L。在上述条件下,检测到Sunitinib对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活性的IC50为86.7nmol/L,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近似。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SHP2影响机体的抗真菌免疫
10
作者 胡翔 Deng Z +2 位作者 Ma S Zhou H Zang A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636,共1页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肖晖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冯根生教授的合作研究,发现了酪氨酸磷酸酶SHP-2参与了C型凝集素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抗真菌免疫反应,该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份的Nat Immunol杂志中。真菌,是一...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肖晖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冯根生教授的合作研究,发现了酪氨酸磷酸酶SHP-2参与了C型凝集素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抗真菌免疫反应,该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份的Nat Immunol杂志中。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原微生物。相对于细菌和病毒而言,真菌不易引起全身性的感染。大多数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都只存在于皮肤和黏膜层。因此,真菌的感染机制和人体的抗真菌反应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多的关注。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免疫 SHP2 真菌感染 巴斯德研究所 冯根生 树突状细胞 加利福利亚 巨噬细胞 受体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的近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佳 彭福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436-3438,共3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骨骼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数量缺失和功能异常所引起。自从在血清学反应阴性的MG患者(seronegative MG,SNMG)中发现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MUSK—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特异性激酶 重症肌无力 抗体阳性 神经肌肉接头处 自身免疫性疾病 激酶抗体 乙酰胆碱受体 血清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受体LILRB4在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静怡 刘奕鎏 +5 位作者 茹克亚·吐尔逊江 丁瑞 尹金平 梁作文 赵佳 李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59-1564,共6页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B4(ILT3或CD85k)是免疫抑制受体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髓系来源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在免疫调节中通过激活自身抑制基序(ITIM)或抑制Fc受体激活基序(ITAM)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肿瘤中,LILRB4受体被激活后产生免疫...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B4(ILT3或CD85k)是免疫抑制受体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髓系来源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在免疫调节中通过激活自身抑制基序(ITIM)或抑制Fc受体激活基序(ITAM)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肿瘤中,LILRB4受体被激活后产生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协助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在炎症疾病中,LILRB4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细胞上表达并减轻炎症反应。目前LILRB4已成为肿瘤以及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靶点,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抗LILRB4单克隆抗体已进入临床试验。本综述从LILRB4的结构分布、信号转导、治疗靶点、新药开发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4 免疫受体抑制基序 免疫抑制受体 肿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联合ROR1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娜 靳广毅 +5 位作者 晋贞超 刘兵 彭博雅 高宁宁 胡云龙 唐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76-880,885,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激动剂T7-利尿酸偶合物(T7-EA)联合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抗乳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Syfpeithi表位预测软件预测ROR1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ELISA检测4μmol/L T7-EA、4μmol/L ROR1和4μmol/L T7-EA联合4μmol/L ROR1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和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ALB/c小鼠皮下接种乳腺癌4T1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腹腔分别注射3 mg/kg T7-EA、15 mg/kg ROR1、3 mg/kg T7-EA联合15 mg/kg ROR1,每周1次,免疫治疗4次后处死小鼠检测肿瘤质量;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Ig 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特异性CTL活性。结果在预测的多条ROR1 CTL表位肽中选取序列PYCDETSSV作为疫苗多肽;体外实验显示T7-EA活化淋巴细胞呈现剂量依赖性,与ROR1相关多肽混合后不改变其活性;T7-EA与ROR1合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IL-12,刺激DC产生TNF-α;体内实验显示T7-EA联合ROR1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显著强于单用T7-EA组和ROR1组,T7-EA联合ROR1诱导的针对4T1细胞肿瘤蛋白的血清Ig G水平显著高于T7-EA和ROR1单独给药组,T7-EA联合ROR1诱发的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强于T7-EA和ROR1单独处理组。结论 T7-EA和ROR1联合应用具有更强的抗乳腺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OLL样受体7 T7-利尿偶合物(T7-EA) 受体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作为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间皮瘤的标记:262例血管内皮源性及164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研究
14
作者 郎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1031,共1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报道,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 内皮源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激酶受体 皮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性受体TIGIT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浩然 张富强 +2 位作者 张振超 李祥瑞(指导) 王帅(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2-637,共6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最近的研究表明TIGIT可通过与癌细胞或病原体感染细胞表面的多种配体相结合,直接抑制...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和自然杀伤(NK)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受体。最近的研究表明TIGIT可通过与癌细胞或病原体感染细胞表面的多种配体相结合,直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或间接诱导免疫抑制性因子的产生。用TIGIT单克隆抗体干预可明显改善免疫细胞的功能,有望成为类似于PD-1的全新治疗靶点。因此,阐明TIGIT在感染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将有助于揭示多种疾病中免疫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并为病原体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方案。本文简要介绍TIGIT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且就TIGIT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 免疫抑制性受体 病原体感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Scarpa神经节中Trk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英文)
16
作者 陈宇 董玉琳 +3 位作者 刘涛 张富兴 李金莲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6,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卵白素-生物素-HRP复合物(ABC)法,以二氨基联苯胺(DAB)为呈色剂,观察高亲和性的神经营养物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即TrkA, TrkB和TrkC在大鼠Scapa神经节(前庭神经节,VG)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许多VG神经元分别对3种Tr...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卵白素-生物素-HRP复合物(ABC)法,以二氨基联苯胺(DAB)为呈色剂,观察高亲和性的神经营养物质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即TrkA, TrkB和TrkC在大鼠Scapa神经节(前庭神经节,VG)中的分布。结果显示,许多VG神经元分别对3种Trk受体呈阳性反应,受体位于神经元胞体。每一种Trk受体的反应强度在不同神经元间有区别,有弱、中等和强反应之分。对同一种Trk受体而言,阳性神经元的大小不等;统计结果显示:TrkA, TrkB和TrkC阳性神经元平均面积分别为330.8±7.6, 303.89±10.6和355.05±8.3μm2。该研究结果为Trk受体在VG内发挥维持神经元存活、保持其形态特征等的作用提供了形态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 激酶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免疫系统抗原受体祖先基因的发现与研究
17
作者 Fu Yan-bin Yang Zhi Huang Jin-wei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8-328,共1页
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动物抵抗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了重要的适应性免疫防线。同时,适应性免疫又是动物疫苗研制的原理所在。依赖RAG重组酶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为有颌类脊椎动物所独有,其起源可追溯... 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动物抵抗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了重要的适应性免疫防线。同时,适应性免疫又是动物疫苗研制的原理所在。依赖RAG重组酶的适应性免疫系统为有颌类脊椎动物所独有,其起源可追溯至大约5 亿年前:转座子侵入非重排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 基因,经过基因组复制和演化,形成了今天的B 细胞受体BCR (B cell receptor)和T 细胞受体(TCR)基因座。目前关于BCR/TCR 祖先基因的了解较少,而寻找新的祖先基因不仅能够拓宽关于免疫相关基因家族的认识,还能根据其响应免疫刺激的分子机制为动物疫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免疫 免疫受体抑制基序 抗原受体 脊椎动物 有颌类 可变区 基因片段 细胞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磊 崔久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0-853,857,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继性细胞治疗( Adoptive cellular therapy ,ACT),因其可在短时间内扩增和活化具有抗瘤活性的效应细胞,治疗副作用轻微等优点而在临床研究中... 肿瘤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而作为肿瘤免疫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继性细胞治疗( Adoptive cellular therapy ,ACT),因其可在短时间内扩增和活化具有抗瘤活性的效应细胞,治疗副作用轻微等优点而在临床研究中备受关注。TIL、CIK、NK、NKT和γδT这些用于ACT的细胞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肿瘤抗原特异性强、亲和力好的免疫细胞来源困难、数量较少,以及杀瘤活性、体内持续时间未能达到临床应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ACT的发展[1]。于是,研究者尝试使用基因修饰T细胞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来修饰 T 细胞的基因有 TCR、CAR (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嵌合型抗原受体)、促进免疫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如IL-2、IL-15)等[2]。其中,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 T 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 cells,CART)是以能编码单链抗体-共刺激分子-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的嵌合分子的融合基因修饰T细胞而产生的一种基因修饰T细胞。因其具有肿瘤抗原识别特异性强、亲和力高、非MHC限制性及可在体内外大量扩增的优点而受到较多的关注,本文将对 CART 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 抗原受体 T细胞 嵌合型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肿瘤免疫治疗 receptor 抗原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细胞内相互作用
19
作者 牟丹蕾 王英鹏 +10 位作者 姜泓 王平忠 于旭 肖书渊 孙永涛 聂青和 王临旭 张岩 李新红 黄长形 白雪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5-209,215,共6页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 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 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 目的:研究汉滩病毒(HTNV)G1蛋白胞质区ITAM样基序与Syk的细胞内相互作用。方法:构建用于研究Syk和G1 ITAM样基序之间相互作用的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系统,验证G1 ITAM样基序与Syk之间是否存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结果: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分析证实G1 ITAM样基序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而突变体分析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依赖于该基序中两个高度保守的酪氨酸残基的存在。结论:HTNV G1蛋白胞质区高度保守ITAM样基序在体外和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以与Syk相互作用,为进一步探讨G1蛋白ITAM样基序在HFRS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囊膜糖蛋白类 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SCF/C-kit信号的变化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9
20
作者 柴玉娜 唐洪梅 +1 位作者 黄育生 秦崇臻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系统的变化及其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生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三因素法制备IB... 目的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系统的变化及其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生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三因素法制备IBS-D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大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q PCR法检测SCF和C-kit的mRNA表达;统计学分析SCF和C-kit的表达与IBS-D脾系数、胸腺系数、TNF-α、IL-8、IL-10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减少,同时二者的mRNA表达降低。SCF的表达与脾系数、TNF-α、IL-8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C-kit的表达与胸腺系数、脾系数、TNF-α呈负相关。结论 IBS-D大鼠SCF/C-kit系统异常,可能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干细胞因子 激酶受体 免疫功能 相关性 三因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