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岩溶峰丛洼地植物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1
作者 张谭锋 罗为群 +2 位作者 李航 陈雅祺 林佳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35,共8页
为揭示岩溶峰丛洼地区不同类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和抵御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结合峰丛洼地区特殊的岩土结构,探索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指导当地群众科学开展农事活动。以广西平果典型岩溶峰丛洼地为研究... 为揭示岩溶峰丛洼地区不同类型植物对水分的需求状况和抵御外界气候变化的能力,结合峰丛洼地区特殊的岩土结构,探索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指导当地群众科学开展农事活动。以广西平果典型岩溶峰丛洼地为研究区,以洼地内15种优势乔灌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相同时间段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分析其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变化规律及对外界环境变换的响应过程,结合峰丛洼地特殊岩土结构提出“生态-经济”相协调的峰丛洼地植物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乡土植物总体适应研究区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强,可通过适当人为干预增强其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引种植物间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差别较大,在实际种植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地貌部分的水土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入侵植物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较大,需要引起相应重视;峰坡部位水土条件较差,因此筛选出薜荔、菊苣这2种草本植物,达到快速复绿、治理石漠化的效果。缓坡部位采取在降香黄檀下种植赤苍藤措施,发展林下经济,保持水土的同时能够提升当地居民收入。洼地部位水土条件最好,同时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筛选出象草、玉米这2类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较高的经济作物,提升洼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也能较好抵御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生理生态 岩溶峰丛洼地 植物优化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叶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强 金则新 +2 位作者 郭水良 管铭 王兴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60-6470,共11页
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林窗、林缘、林下3种生境中的长叶榧(Torreya ackii)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里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探讨3种生境中长叶榧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分析其濒危机制,为长叶榧... 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林窗、林缘、林下3种生境中的长叶榧(Torreya ackii)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里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探讨3种生境中长叶榧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分析其濒危机制,为长叶榧的迁地保护和种群的繁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林窗、林缘的长叶榧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夏季呈"双峰"曲线,其它3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林下的Pn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2)3种生境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为夏季最高,使得夏季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但夏季林窗、林缘的长叶榧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也较高,使得夏季林窗生境的长叶榧日均Pn明显低于于秋季,林缘的日均Pn与秋季差异不显著。(3)4个季节的日均Pn、Pnmax、LSP、Vcmax、Jma、TPU均为林窗最高,林窗与林下差异显著,表明长叶榧具有阳性植物的特点,适宜生长在光照较强的林窗生境。(4)在生长旺盛的夏、秋季,长叶榧的LSP比伴生物种低,LCP比伴生物种高,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与伴生物种相比,长叶榧的Pn较低,光合能力较弱,在激烈的种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成为其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长叶榧 伴生植物种 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效应带促进红松生长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文杰 祖元刚 +2 位作者 杨逢建 王慧梅 王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318-2326,共9页
以一个经过 1 2 a边缘效应带处理的 1 4年生红松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 3种宽度 ( 4 m,6m,8m)边缘效应带及保留带内红松幼树的光合日进程、碳素日积累量及相关生理生态学因子 (光照、气孔导度、小枝木质部水势、叶片温度、叶... 以一个经过 1 2 a边缘效应带处理的 1 4年生红松幼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 3种宽度 ( 4 m,6m,8m)边缘效应带及保留带内红松幼树的光合日进程、碳素日积累量及相关生理生态学因子 (光照、气孔导度、小枝木质部水势、叶片温度、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 )的研究 ,探讨了造成不同效应带和保留带内红松生长差异的光合生理生态学原因。结果 :4m效应带光照不足引起的碳素日积累量过低导致红松生长较差 ,8m效应带气孔导度过低引起的光合午休现象导致了碳素日积累量低、红松生长较差。 8m效应带引起气孔导度下降的因素主要是过强光照引起叶片温度较高、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较大以及小枝木质部水势过低。研究认为 ,太宽的 8m带和太窄的 4m带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光合生理生态学的不适应 ,导致生长水平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带 红松 光合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洪军 吴玉环 +6 位作者 张志祥 刘鹏 张丹 郑春浩 黄帮文 刘菊莲 张家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42,45,共5页
不同木本植物对温度变化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温度胁迫下当前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现状、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从温度变化对植物内部因素、光合特性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方面对木本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 不同木本植物对温度变化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温度胁迫下当前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现状、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从温度变化对植物内部因素、光合特性及其他生理过程的影响方面对木本植物对温度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温度胁迫 光合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金则新 柯世省 钟章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89,共6页
对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血藤叶的长度、面积和干重的增加有共同的趋势 ,即在叶的生长早期增长很快 ,以后逐渐降低 ,叶长度、面积约在 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 ,叶干重 8月初达到最大值。随着叶的生长 ,... 对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血藤叶的长度、面积和干重的增加有共同的趋势 ,即在叶的生长早期增长很快 ,以后逐渐降低 ,叶长度、面积约在 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 ,叶干重 8月初达到最大值。随着叶的生长 ,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逐渐增加 ,至 8月达到最大值 ,以后逐渐下降。春、夏期间的光补偿点低于秋季 ,而光饱和点则高于秋季。叶的光合日进程在春季呈“单峰”曲线 ;在夏、秋季则呈“双峰”型 ,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日均净光合速率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变化是随着叶的生长 ,先是上升 ,至 8月初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下降。夏季 ,大血藤日均净光合速率比常绿阔叶树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藤叶 生长 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叶绿素含量 硝酸还原酶活力 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小全 徐德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3,共7页
采用活体测定方法 ,在大气CO2 浓度 (35 0± 10 ) μL·L- 1 、70 %± 5 %相对湿度和一定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条件下 ,测定了 18a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 .)Hook .)中龄林针叶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 采用活体测定方法 ,在大气CO2 浓度 (35 0± 10 ) μL·L- 1 、70 %± 5 %相对湿度和一定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条件下 ,测定了 18a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 .)Hook .)中龄林针叶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和暗呼吸 (Rd)等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Pn对温度的响应呈抛物线型 ,不同季节Pn的最适温度不同 ,在生长盛期 (5月下旬 )和后期 (10月中旬 )为 2 5℃左右 ,在生长中期 30℃左右 ,但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例外 ,其Pn最适温度仅 2 2℃~ 2 3℃。Pn的最适温度与测定前 5d平均最高气温更接近。gs 和E对温度的响应与Pn相似 ,但gs 达最大值的温度比Pn低。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对Pn的影响可能主要由于非气孔因素引起。温度对gs的影响可能源于叶面 -大气水汽压差 (VPD)的变化和光合作用引起的胞间CO2 浓度的改变。温度对E的影响与gs 和VPD的变化密不可分。暗呼吸随温度增加呈指数增加 ,但由于生理活性和所处光环境的差异 ,当年生针叶Rd明显高于 1a生和 2a生老叶。杉木针叶光合生理生态对温度变化的长期响应与适应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杉木中龄林 针叶 光合生理生态 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暗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不同种源对温度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益兴 彭兴民 张燕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利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气CO2浓度370±10μmol.mol-1、空气相对湿度65%±5%及一定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i)、蒸腾速率(E)、光呼吸(Pr)和暗呼吸(Rd)等生理生态... 利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气CO2浓度370±10μmol.mol-1、空气相对湿度65%±5%及一定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i)、蒸腾速率(E)、光呼吸(Pr)和暗呼吸(Rd)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印楝不同种源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印楝种源间Pn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呈抛物线型,在不同的生长季各种源的Pn最适温度不同,生长初期为28~29℃,盛期为32℃左右,生长末期为30℃,同等条件下,同一种源的Pn值生长盛期>初期、末期,不同种源的Pn值Kalyani(KA)种源>New Delhi(CK)种源>Jodhpur(MA)>Kulapachta(KU)种源;印楝不同种源的gi和E随温度变化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呈抛物线型,而盛期则呈直线型,同等条件下,种源间的gi和E的大小排序略有差异,总体上为KA>CK>MA>KU;印楝种源间Pr和Rd随着温度升高都呈指数增长态势,同温条件下,暗呼吸值大于光呼吸,二者在不同生长季节的排序为生长初期>盛期>末期,而在同一生长期内,种源间Pr和Rd大小排序为KA>CK>M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种源 光合生理生态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柳枝稷与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47
8
作者 徐炳成 山仑 +1 位作者 黄占斌 刘国彬 《中国草地》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在干旱季节里测定自然条件下引种牧草柳枝稷与驯化本地天然牧草白羊草的一些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日变化的结果表明 ,前者之所以呈现较高的光合速率主要是其具有较强的叶肉细胞羧化能力 ,较低的气孔导度降低了蒸腾 ,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柳枝稷 白羊草 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比较 水分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子午岭林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娟 刘勇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31-2337,共7页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白桦林、辽东栎林和白桦-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其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即混交林地有深层...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白桦林、辽东栎林和白桦-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其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即混交林地有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可供利用,并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2)辽东栎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其次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水分利用率(WUE)为混交林白桦>混交林辽东栎>辽东栎林>白桦林;(3)混交林中白桦、辽东栎的Fv/Fm和Fv/Fo值均较大,与纯林差异不显著;白桦林和辽东栎林的qP和NPQ值均大于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林 辽东栎林 白桦-辽东栎混交林 光合生理生态 子午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频率对皇竹草产量及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德明 刘金祥 孙进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1,共3页
采用每30(T1)、60(T2)、90(T3)、120d(T4)刈割1次4个处理,分析刈割频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刈割频率对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皇竹草的刈割频率对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湛江地区,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产量高低为T3>T2>T1&g... 采用每30(T1)、60(T2)、90(T3)、120d(T4)刈割1次4个处理,分析刈割频率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刈割频率对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皇竹草的刈割频率对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湛江地区,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产量高低为T3>T2>T1>T4,不同处理的皇竹草的同化能力强弱为T3>T2>T1>T4,T3处理的皇竹草产量最高,为最佳刈割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刈割 产量 光合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忠宝 万福绪 +1 位作者 刘奕琳 张维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1-695,共5页
在距林带0.1H、0.4H、0.7H、1.0H、1.5H、2.0H(H为树高)处,采用L-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探讨林带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带对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期和灌浆期... 在距林带0.1H、0.4H、0.7H、1.0H、1.5H、2.0H(H为树高)处,采用L-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不同生育期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变化,探讨林带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带对小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花期和灌浆期,在林带两侧0.1H~0.7H范围内所受影响较为严重,并且林带西侧所受影响大于东侧;(2)小麦光合生理特征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变化,小麦净光合速率在中午时段有光抑制现象,林带两侧光能利用率比对照高;(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系数从拔节期到灌浆期逐渐减小,适当的林带遮荫对小麦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光合生理生态 光合速率 光抑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华荠苧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毅军 王华胜 +1 位作者 葛滢 常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用闭路气流法对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0%、60%、40%和20%的环境下华荠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荠苧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mea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60%水分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在1... 用闭路气流法对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0%、60%、40%和20%的环境下华荠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荠苧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mea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60%水分处理下最高;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在100%和60%处理下较大,该水分条件可降低强光对植物的伤害。野外调查表明中生偏湿生境中华荠苧生长良好,但对这种生境的占据能力差,说明华荠苧的最适水分生态位为中生偏湿,野外华荠苧实际水分生态位与最适水分生态位不符,这可能是限制该物种野外种群扩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荠荸 土壤水分 光合生理生态 水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典型生态系统及其主要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华 孙波 张桃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通过对江西省鹰潭市5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研究结果初步发现,各系统内植物的光合性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植物净光合速率一般均在上午10:00达到最大值,蒸腾速率随气温的升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净光合速率... 通过对江西省鹰潭市5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研究结果初步发现,各系统内植物的光合性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各植物净光合速率一般均在上午10:00达到最大值,蒸腾速率随气温的升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特别是净光合速率达到单作的2倍以上,是该地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中亚热带 典型生态系统 植物 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新江湾地区废弃地低干扰植物群落优势树种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敏 郑思俊 +1 位作者 孙卿 张庆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50-1857,共8页
以上海市杨浦区原废弃地(新江湾地区)半自然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对象,测定不同生活型植株在夏季不同生境下叶片的光合特性,从光合生理生态角度分析低干扰条件下上海城市废弃地的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的特点,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并预测... 以上海市杨浦区原废弃地(新江湾地区)半自然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为对象,测定不同生活型植株在夏季不同生境下叶片的光合特性,从光合生理生态角度分析低干扰条件下上海城市废弃地的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的特点,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并预测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冠层树种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林窗树种呈单峰型,而林下树种呈不规则变化,体现出亚热带地区植物在夏季典型气候下的"光合午休"现象,而生境特点同时也影响植物光利用对策。(2)冠层成年树以落叶树种刺槐和朴树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且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在林下生境中,以强耐阴灌木植物胡颓子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其次为常绿树种香樟和女贞的幼树和幼苗,而林下落叶树种日均净光合速率均较低。(3)影响冠层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因子中,生态因子是第一主成分,而对于林窗树种,第一主成分则是生理因子。(4)由于阳性落叶树种具有更高效的光合效率,能迅速占领上层空间,新江湾区域人为低干扰植物群落的演替早期均以扩散能力较强的先锋性树种为主;乔木群落形成后,林下更新苗则以光适应范围较宽的香樟、女贞为主,同时,上层落叶树种大规模自然衰退使得香樟和女贞逐步替代落叶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自然群落 光合速率 光合生理生态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小军 王恒 +3 位作者 彭伟 杨远祥 朱雪梅 林立金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56-58,80,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结果表明,在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随锌铬浓度的增加...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率(LUE)。结果表明,在锌铬复合污染条件下,随锌铬浓度的增加,水稻的根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叶片光能利用率呈降低的趋势,但根冠比及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呈增加的趋势。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锌浓度的增加先降后增的趋势,而随铬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铬复合污染 水稻 光合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金祥 陈睿俊 《热带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的叶片光合日变化以及某些生态指标。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并且有"午休"现象。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的日平均Pn值...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的叶片光合日变化以及某些生态指标。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并且有"午休"现象。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的日平均Pn值分别是11.513、16.737、20.565μmol CO2·m-2·s-1;香根草和黑麦草的蒸腾速率Tr呈双峰曲线,高丹草呈单峰值曲线;3种植物的Pn、Tr、Vpdl及高丹草的气体导度Gs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显著负相关(-0.826<r<-0.994)、与Tl和PAR则呈显著正相关(0.714<r<0.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黑麦草 高丹草 光合生理生态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引种野杏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海滨 刘明国 +4 位作者 董胜君 马发旺 刘青柏 吴月亮 李爽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9-13,共5页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引种野杏家系苗木在辽西地区6、7、9月的光合生理参数,研究各参数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以了解引种野杏的适应能力,为辽西地区品种选育和栽培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野杏家系净光合速率(Pn)在夏季具有明显...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引种野杏家系苗木在辽西地区6、7、9月的光合生理参数,研究各参数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以了解引种野杏的适应能力,为辽西地区品种选育和栽培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野杏家系净光合速率(Pn)在夏季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夏、秋季的日均Pn达10.0μmol·m-2·s-1,春季6.9μmol·m-2·s-1;蒸腾速率夏季(6.39 mmol·m-2·s-1)>秋季(4.84 mmol·m-2·s-1)>春季(2.33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春、秋高,夏季低;光能利用效率春季高、夏秋季较低;不同季节的生态因子影响野杏苗木的光合生理特性。引种野杏优良品种的选育要注重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了解其光合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做出最佳选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杏 家系 光合生理生态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伐处理火炬松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虞沐奎 姜志林 +2 位作者 谢会成 胡一民 朱永林 《安徽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4-9,共6页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11年生不同间伐处理火炬松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离体测定,并应用DPS系统对主要生理生态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折和通径分折。结果表明:CO2倍增能显著地提高光合... 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11年生不同间伐处理火炬松光合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离体测定,并应用DPS系统对主要生理生态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折和通径分折。结果表明:CO2倍增能显著地提高光合速率,当年生针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2年生针叶;不同问伐处理火炬松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随着问我强度的增加而提高,蒸腾速率差异显著,强度间我处理的蒸肪速率明显大于其它两种问我强度,气孔手度差异权显著,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火炬松不同类型针叶胞间CO2浓度存在极显著差异,2年生>当年生、上部>中部净光合速率与生理生态因子建立的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R=0.997679,RR=0。995364);各因子确立接作用顺度为:Ca>RHs>RHr>COND>Tl>Tr>VPD>Ci>Ta>P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间伐处理 光合生理生态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物候对气候变暖和水分变化的响应及其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文杰 周广胜 +4 位作者 吕晓敏 周梦子 周莉 汲玉河 周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322-8330,共9页
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物候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克氏针茅草原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探究了克氏针茅物候变化... 物候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植物物候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物候变化的生理生态机制研究较为缺乏。基于内蒙古自治区克氏针茅草原红外线辐射增温与控水相结合的原位模拟试验资料,探究了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水热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增温使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提前2.8 d和7.8 d、枯黄期推迟6.8 d;水热协同作用主要影响抽穗期,增温增水(气候暖湿化)较增温减水(气候暖干化)提前7.4 d。(2)增温增水使得克氏针茅返青期和抽穗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增温减水,而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则相反(P<0.05),增温增水与增温减水对克氏针茅枯黄期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影响无显著差异。(3)净光合速率是影响克氏针茅物候变化的决策因子,温度是影响克氏针茅植物返青期和枯黄期的限制因子,水分则是影响克氏针茅植物抽穗期的限制因子。研究发现克氏针茅物候与其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和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植物物候模型发展和物候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物候 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光合作用 增温 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草坪型高羊茅光合生理生态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胜 李建龙 +2 位作者 宋星刚 李夺 李静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自然状态下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两种草坪型高羊茅(凌志和交战Ⅱ)在南京夏季光合生理生态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两者在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的日变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凌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 在自然状态下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两种草坪型高羊茅(凌志和交战Ⅱ)在南京夏季光合生理生态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两者在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的日变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凌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睡”现象。分析表明,这种光合“午睡”属于非气孔限制。与交战Ⅱ相比,凌志在午后表现出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较低的蒸腾速率,表明凌志比交战Ⅱ高羊茅更能适应炎热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抗热 光合“午睡”现象 光合生理生态参数 日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