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于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岩溶峰丛洼地植物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
张谭锋
罗为群
李航
陈雅祺
林佳欣
|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濒危植物长叶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
王强
金则新
郭水良
管铭
王兴龙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4
|
|
|
3
|
边缘效应带促进红松生长的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 |
王文杰
祖元刚
杨逢建
王慧梅
王非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9
|
|
|
4
|
温度变化对木本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
李洪军
吴玉环
张志祥
刘鹏
张丹
郑春浩
黄帮文
刘菊莲
张家银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20
|
|
|
5
|
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
金则新
柯世省
钟章成
|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
6
|
温度对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
张小全
徐德应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2
|
|
|
7
|
印楝不同种源对温度变化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 |
郑益兴
彭兴民
张燕平
|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
8
|
黄土丘陵区柳枝稷与白羊草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比较 |
徐炳成
山仑
黄占斌
刘国彬
|
《中国草地》
CSCD
|
2003 |
47
|
|
|
9
|
子午岭林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
秦娟
刘勇
上官周平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
10
|
刈割频率对皇竹草产量及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
李德明
刘金祥
孙进武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
11
|
徐淮平原农田防护林对小麦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
赵忠宝
万福绪
刘奕琳
张维玲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12
|
土壤水分对华荠苧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影响的研究 |
卢毅军
王华胜
葛滢
常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7 |
2
|
|
|
13
|
中亚热带典型生态系统及其主要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
孙华
孙波
张桃林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
2002 |
2
|
|
|
14
|
上海新江湾地区废弃地低干扰植物群落优势树种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
徐敏
郑思俊
孙卿
张庆费
|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15
|
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
蒋小军
王恒
彭伟
杨远祥
朱雪梅
林立金
|
《陕西农业科学》
|
2008 |
3
|
|
|
16
|
香根草、黑麦草和高丹草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的比较研究 |
刘金祥
陈睿俊
|
《热带农业科学》
|
2008 |
8
|
|
|
17
|
辽西地区引种野杏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
余海滨
刘明国
董胜君
马发旺
刘青柏
吴月亮
李爽
|
《辽宁林业科技》
|
2014 |
6
|
|
|
18
|
不同间伐处理火炬松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 |
虞沐奎
姜志林
谢会成
胡一民
朱永林
|
《安徽林业科技》
|
2003 |
3
|
|
|
19
|
克氏针茅物候对气候变暖和水分变化的响应及其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
顾文杰
周广胜
吕晓敏
周梦子
周莉
汲玉河
周怀林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
20
|
两种草坪型高羊茅光合生理生态机理的研究 |
徐胜
李建龙
宋星刚
李夺
李静
|
《中国草地》
CSCD
|
2005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