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mRNA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燕 姜红 王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mRNA及EPO受体(EPOR)mRNA水平的变化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只孕15dWistar大鼠,5只腹腔注射脂多糖(300μg/kg)制作宫内炎症致脑白质病变的新生鼠动物模型,另5只腹腔注...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脑组织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mRNA及EPO受体(EPOR)mRNA水平的变化与脑白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10只孕15dWistar大鼠,5只腹腔注射脂多糖(300μg/kg)制作宫内炎症致脑白质病变的新生鼠动物模型,另5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孕鼠分娩后各选取18只新生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评价脑白质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胼胝体内源性EPO及EPOR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脑室周围白质CD68、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CD68、GFAP及MBP与EPOmRNA及EPORmR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新生鼠脑白质结构稀疏,呈网状改变,脑白质损伤明显;实验组CD68、GFAP及胼胝体EPOmRNA、EPOR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8、GFAP与胼胝体内源性EPO及EPOR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2-0.95,P均〈0.01)。结论宫内炎症致脑白质损伤新生鼠内源性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EPO对感染所致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脑白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红灿 常文广 +4 位作者 王晓东 王艳红 滕军放 许予明 张博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检测大鼠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以探讨慢性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个月... 目的:检测大鼠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以探讨慢性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海马及额叶皮质EpoR表达的变化。结果:2个月后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跨过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慢性脑缺血组海马和额叶皮质中EpoR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后海马和额叶皮质EpoR表达增加,可能是机体发生内源性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海马 皮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与ER、PR及Her-2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晔 潘湘涛 +3 位作者 杨育生 严敏 顾凤华 顾国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发现乳腺癌肿瘤细胞表面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表达,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法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中Epo-R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发现乳腺癌肿瘤细胞表面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receptor,Epo-R)的表达,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法检测乳腺癌肿瘤细胞中Epo-R的表达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乳腺癌患者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po-R的表达,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分析其与Epo-R与ER、PR和Her-2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肿瘤标本中47例表达Epo-R(78.3%),平均阳性细胞数(39±24)%;肿瘤组织中的MVD为25±9,与Epo-R呈正相关。Epo-R阳性患者的MVD明显高于Epo-R阴性患者(t=3.4252,P<0.01)。ER和PR的表达与Epo-R和MVD的表达均无明确的关系,而Her-2的表达与Epo-R和MVD的表达均明显相关。Epo-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明显相关(均为P<0.001);MVD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分期及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高表达Epo-R,与MVD呈正相关性;Epo-R和MVD的表达与Her-2表达均有相关性,但与ER和PR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联合检测Epo-R和MVD的表达更有利于正确判断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微血管密度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3T3-L1脂肪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束金莲 潘瑜 +2 位作者 刘晓莉 高丰厚 金惠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8-462,47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正常和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1μmol/L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组),以分化成熟的正常3T3-L1脂...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正常和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以1μmol/L地塞米松诱导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组),以分化成熟的正常3T3-L1脂肪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EPOR的蛋白表达,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细胞EPOR mRNA的表达。分别以rHuEPO、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抑制剂对模型组和对照组细胞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药物干预对EPOR蛋白的表达及其下游分子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和STAT5磷酸化水平(p-Akt和p-STAT5蛋白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POR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与相应对照组或模型组比较,rHuEPO+对照组或模型组EPOR、p-Akt和p-STAT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与相应rHuEPO+对照组或模型组比较,rHuEPO+LY29400或STAT5阻断剂+对照组或模型组的p-Akt和p-STAT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结论正常3T3-L1脂肪细胞上存在EPOR,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EPOR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rHuEPO可通过EPOR介导激活PI3K-Akt和JAK2-STAT5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人类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解正高 吴星伟 +3 位作者 邱庆华 宫媛媛 宋毅 李彩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3-926,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sR)对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30只SD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EPOsR2ng组、EPOsR20ng组、EPOsR200ng组,每组6只(12只眼)。后4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5μLPBS,2、20、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sR)对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30只SD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EPOsR2ng组、EPOsR20ng组、EPOsR200ng组,每组6只(12只眼)。后4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5μLPBS,2、20、200ngEPOsR。注射前记录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注射后3d再次进行FERG检查及视网膜神经元TUNEL凋亡原位检测,注射后7d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注药前后各组a波、b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电位(OPs)的P4潜伏期和各子波总振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视网膜神经元TUNEL凋亡原位检测未见凋亡细胞;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的水肿、空泡状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200ng以下剂量的外源性EPOsR不影响正常状态下视网膜神经元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 凋亡 闪光视网膜电图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克隆及其在颅脑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 齐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利用巢式PCR(nest PCR)的方法克隆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该基因ORF区全长1 524bp,编码507个氨基酸,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5.48ku,等电点5.0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鼠早期颅脑损伤中,EPOR基因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颅脑损伤后... 利用巢式PCR(nest PCR)的方法克隆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该基因ORF区全长1 524bp,编码507个氨基酸,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5.48ku,等电点5.07.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鼠早期颅脑损伤中,EPOR基因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颅脑损伤后24h表达量达到顶峰,为对照组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颅脑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许惠卓 董淑倩 +1 位作者 夏晓波 熊思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mRNA及蛋白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的表达差异。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UVECs细胞株,实验组分别给予22 mmol/L葡萄糖作用12、24、48、72 h,5.5 mmol/L葡萄糖组(生理糖浓度)设为正常对照组,5.5 ...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mRNA及蛋白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UVECs)的表达差异。方法体外常规培养人UVECs细胞株,实验组分别给予22 mmol/L葡萄糖作用12、24、48、72 h,5.5 mmol/L葡萄糖组(生理糖浓度)设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16.5 mmol/L甘露醇组为渗透压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对高糖条件下人UVECs EPO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渗透压对照组相比,人UVECs EPO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UVECs在22 mmol/L高糖作用12、24、48、72 h后,EPO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EPO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逐渐增加。结论高糖条件下人UVECs EPO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且呈时间依赖性。人UVECs在22 mmol/L高糖条件下EPO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的增加与渗透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脑外伤后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廖正步 支兴刚 +3 位作者 石全红 朱继 刘北忠 钟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243-2246,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0只、对照组60只(仅行开颅术)和脑损伤组60只(Feeney法)。分别在伤后5、12、24h及3、5、7...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急性重型脑外伤后大脑皮质内的动态表达规律,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1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0只、对照组60只(仅行开颅术)和脑损伤组60只(Feeney法)。分别在伤后5、12、24h及3、5、7d断头取脑。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EPO和EPOR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有微量EPO及EPOR的表达,脑损伤组在伤后5h见少量EPOmRNA和蛋白的表达,12h和24h表达升高,至3d(mRNA0.691±0.035,免疫阳性细胞78.4±6.32)达到高峰,5d时下降,7d时降至正常水平。而EPORmRNA和蛋白在伤后5h见少量表达,12h时表达升高,至24h(mRNA0.736±0.017,免疫阳性细胞70.2±6.31)达到高峰,3d(mRNA0.641±0.027,免疫阳性细胞74.8±5.49)、5d(mRNA0.656±0.011,免疫阳性细胞69.5±7.21)和7d(mRNA0.771±0.017,免疫阳性细胞70.2±6.59)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未见减弱。结论大鼠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大脑皮质内EPO短暂升高,而EPOR持续高水平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提示颅脑损伤后外源性EPO能与持续高表达的EPOR结合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神经保护 免疫荧光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微血管密度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齐朝阳 高宇琳 +3 位作者 黎琳欢 陈艳 曾鸿 罗睿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微血管密度(MVD)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EPO、EPOR的表达情况;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MVD;并...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微血管密度(MVD)在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EPO、EPOR的表达情况;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MVD;并以29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EPO、EPOR的阳性表达(3.65±0.59及3.20±0.52)与对照组(4.16±0.50及4.58±0.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度子痫前期胎盘MVD值(154.25±49.9)明显低于对照组(233.75±3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EPOR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胎盘微血管的形成;其表达减少、MVD降低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微血管密度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华 孙颖浩 +2 位作者 许传亮 周铁 孟建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3-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方法检测70例膀胱TCC组织、15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O和EPOR的蛋白和 mRNA的表达。结果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PCR方法检测70例膀胱TCC组织、15例癌旁组织、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EPO和EPOR的蛋白和 mRNA的表达。结果70例膀胱TCC组织有44例(62.9%)EPO蛋白阳性表达,有29例(41.4%)EPOR蛋白阳性表达;15例膀胱TCC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未见EPO、EPOR蛋白的表达。EPO蛋白表达强度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相关(rs=0.329,P<0.05),而与临床分期则无明显的相关性。膀胱癌组织中EPO与EPOR表达具有相关性(rs=0.346,P<0.01)。RT-PCR检测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PO及其受体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癌旁组织中EPO及其受体 mRNA的表达(P<0.01)。结论EPO、EPOR在膀胱TC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EPO、EPOR在膀胱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PO蛋白表达强度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可能成为膀胱TCC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模型中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2 位作者 庄朝荣 孙平 王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在60只SD大鼠的右眼建立视网膜脱离(RD)模型,12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同组RD模型眼(每...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在60只SD大鼠的右眼建立视网膜脱离(RD)模型,12只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同组RD模型眼(每组12只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PBS或100、200、400ng重组大鼠源性EPO。玻璃体注射后3d应用Westernblot法半定量检测各组SD大鼠脱离的视网膜中EP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检测脱离的视网膜中EPOR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大鼠正常视网膜中EPOR表达量少,为0.28±0.02;造模后3d,EPOR在脱离的视网膜中表达量明显增加,为0.4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PBS组、RD+EPO100ng组、RD+EPO200ng组和RD+EPO400ng组EPOR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39±0.03、0.41±0.03、0.43±0.07、0.44±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D+PBS组、RD+EPO100ng组、RD+EPO200ng组和RD+EPO400ng组间EPOR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与RD+不同剂量EPO组比较EPOR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证实EPOR蛋白表达于视网膜各层,RD+不同剂量的EPO处理组EPOR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RD发生后补充外源性EPO对EPOR的表达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与视神经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解正高 庄朝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5-768,共4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和分化的作用,其在光诱导性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急慢性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多发性硬化性视神经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视神经视网膜疾...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和分化的作用,其在光诱导性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急慢性高眼压、视神经损伤、多发性硬化性视神经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等视神经视网膜疾病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也受到了关注。就EPO及其受体在视网膜的分布、其在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神经 视网膜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脱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正高 陈放 +4 位作者 庄朝荣 王健 华欣 王虹 季河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5-609,共5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多种视网膜疾病模型中视网膜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EPO对视网膜脱离(RD)后光感受器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内源性EPO对RD状态下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视网膜下腔注射质量分数1.4%透明质酸钠建立大鼠RD模型,按每组情况各组玻璃体腔内分别单次注射PBS或不同剂量的外源性可溶性EPO受体(EPOsR),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分别于造模后3d和14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获得大鼠视网膜标本,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活性,RD造模后14d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外核层(ONL)厚度。结果RD造模后3d,RD组ONL出现凋亡细胞核,玻璃体腔注射EPOsR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随着玻璃体腔注射EPOsR的剂量增加,ONL凋亡细胞核有增加趋势。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各组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15±0.04)、(0.49±0.03)、(0.50±0.07)、(0.63±O.03)、(0.69±0.04)、(0.83±0.04),各组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016,P=0.000),RD+EPOsR200ng组的caspase-3活性均强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D造模后14d,正常对照组、RD组、RD+PBS组、RD+EPOsR2、20、200ng组的ONL厚度分别为(47.39±3.39)、(33.96±3.54)、(31.83±5.21)、(31.40±2.63)、(24.99±2.06)、(19.30e3.71)μm,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33;P=0.000);EPOsR处理组ONL厚度明显薄于单纯RD组和RD+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状态下,EPOsR通过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强,而缺氧状态下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内源性EPO表达增强可通讨抑制casDase-3活性和抗凋亡作用发挥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视网膜脱离 光感受器细胞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嘉熙 何美丽 +1 位作者 赵冰松 李临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索(EPO)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以及EPO-EPO受体(EPOR)价号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探讨EPO在骨稳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ST2),加入EPO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索(EPO)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以及EPO-EPO受体(EPOR)价号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探讨EPO在骨稳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ST2),加入EPO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变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方法观察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EPOR基因,检测阻断EPO-EPOR信号通路后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变化。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表达EPOR,EPO与受体EPOR结合后,可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加Runx2、Alp和Col1等成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增加ALP蛋白的表达和钙结节的沉积。EPOR基因沉默后,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EPO通过EPOR信号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和配体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晓南 王梦琳 张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0-306,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Eph)和ephrin配体的影响。方法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10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0、1、2、6、12、24h... 目的观察不同炎症因子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Eph)和ephrin配体的影响。方法采用10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10ng/ml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别在0、1、2、6、12、24h时,检测hPDLFsEph受体及ephrin配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TNF-α和IL-1β均可引起hPDLFsEph受体和ephrin配体发生时间依赖性变化。两组中ephrinA2表达量24h内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TNF-α组的ephrinA2 mRNA 1h时即出现明显高表达,24h时TNF-α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IL-1β组(P<0.05)。EphB4在短时间高表达后,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趋势。结论TNF-α和IL-1β均可引起hPDLFs EphB4和ephrinA2的表达变化,两者引起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但TNF-α的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配体对骨改建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晓南 张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配体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的耦联作用,本文主要综述Eph家族蛋白的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 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互作用以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平衡。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配体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可调控成骨-破骨细胞间的耦联作用,本文主要综述Eph家族蛋白的分子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调控骨改建、牙槽骨改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牙槽骨改建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双向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A2(EphA2)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与激酶活性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霞 陈倩苟 +1 位作者 王玥 刘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2-898,共7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Eph recepto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其介导的双向信号传导对细胞的形态、黏附、运动、增殖、生存及分化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EphA2是Eph受体家族中一个被广泛研究的重要亚型,在白内障和乳腺癌等病理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EphA2受体的激酶结构域可结合细胞膜,其激酶活性受磷脂膜的调控,但是相邻的SAM结构域对激酶结构域与脂膜的相互作用以及激酶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在此项研究中,通过与磷酸酶PTP1B1-301活性片段共表达的方式,表达、纯化了EphA2受体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通过比较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与单独激酶结构域的脂质体结合能力,以及测定对应的激酶活性,发现:EphA2受体胞内段的SAM结构域使其激酶结构域与脂质体(4 mg/mL)的结合能力增强约6倍(P<0.001);磷酸化后的EphA2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结合脂质体(4 mg/mL)的能力比非磷酸化的胞内段激酶-SAM串联结构域提高2.5倍(P<0.05);而结合脂质体后,激酶结构域的激酶活性也被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正反馈。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发现提示:EphA2胞内段的酪氨酸激酶结构域与相邻的SAM结构域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功能单位,其激酶活性和脂质体结合能力与单独的激酶结构域相比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理解Eph受体家族其他亚型的激酶结构域的活性调控提供了参考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 SAM结构域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 脂质体 激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建军 王一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传统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生成重要激素。近来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具备非常重要的促进神经元生长和神经元保护作用。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对牙槽骨改建作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琳璇 王琦 +1 位作者 赵云 米方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24-729,共6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rin/Eph)是除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外与骨改建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ephrin/Eph相关因子不仅与骨细胞之间的相...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rin/Eph)是除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外与骨改建相关的新的信号通路。在牙槽骨改建过程中ephrin/Eph相关因子不仅与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同时还受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与正常骨组织相比,牙槽骨组织改建过程中相关因子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了ephrin/Eph相关因子对骨改建过程的调控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就ephrin/Eph通路在骨细胞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相互作用进而参与牙槽骨改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膜结合配体 牙槽骨 骨改建 牙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相关因子在口腔疾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琦 刘琰 +4 位作者 赵云 孙立众 王琳璇 韩梅 米方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3,共6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ephrin)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短距离的信号传导,参与调节生长发育,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过程。研究Eph/ephrin与口腔相关疾病的机制可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针对Ep... 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Eph/ephrin)可以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短距离的信号传导,参与调节生长发育,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过程。研究Eph/ephrin与口腔相关疾病的机制可以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近年来,针对Eph/ephrin通路调控口腔相关疾病,尤其是在牙周疾病防治、正畸骨改建以及口腔肿瘤的生物学治疗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即对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细胞激酶受体及其膜结合配体 牙周炎 正畸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