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焕英 陈享 +4 位作者 聂金汉 汤军宏 邓微 林德儒 米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18型感染阳性143例(97.95%)。其中单独HPV6.11型阳性104例,占71.24%;单独HPV16.18型阳性16例,占10.96%;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23例,占15.75%;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阴性3例,占2.05%。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8×103拷贝/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57×104拷贝/mL。结论:CA患者应用FQ-PCR检测HPV阳性率高,并可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患者 尖锐湿疣 阳性 人类乳头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拷贝 CA 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18 E7原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系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表达的下调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鹏 何凤田 +3 位作者 刘东擘 黄刚 龚薇 许志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E7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宫颈癌C-33A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C-33A细胞中HDAC1的RNA和蛋白水平改变。结果HDAC1在C-33A细胞中表达最高,CaSki细胞中次之,HeLa细胞中最少。C-33A细胞在转染HPV18 E7基因后HDAC1表达降低。结论HDAC1表达高低可能与HPV是否感染及感染亚型有关,HPV18 E7可能直接或间接下调细胞中HDAC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宫颈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人类乳头病毒18 E7原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人类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麦丽霞 杨广智 +4 位作者 袁素华 王冬纳 张婷 邓文成 黄培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遣方用药,水煎内服外洗;对照组34例,宫颈SPI患者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遣方用药,水煎内服外洗;对照组34例,宫颈SPI患者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塞阴道治疗,其他部位SPI患者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治疗。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为3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CD3、CD4及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中药治疗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人类乳头病毒 亚临床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三成 胡静 +1 位作者 赵今 Paul Speight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 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 目的 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 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HPV感染率为88.2%;亚型HPV6/11感染率为47.06%,HPV16感染率为11.76%,HPV18感染率为2.94%,HPV31感染率为5.88%。结论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关系密切,而且大多数和低危型HPV6/11感染有关,少数病例和高危型HPV16,18,31感染有关;同一病例可以感染两种以上HPV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 艾滋病毒感染 HPV感染 患者 口腔黏膜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率 DNA HPV16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乳腺癌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成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3-1025,共3页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一类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的病毒,最早发现其与子宫颈癌相关。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HPV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就显的十分必要。该文对HPV的基本结构、致病机制、致乳癌机制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及研究新思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瘤病毒与人类肿瘤 被引量:22
6
作者 柯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9-603,共5页
本课题组近 3年来 ,以食管癌为主 ,用PCR、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肿瘤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存在 ,发现在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有很高比例的HPV检出率 (6 3%、6 6 %及 5 0 % )以及活跃的病毒mRN... 本课题组近 3年来 ,以食管癌为主 ,用PCR、RNA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在肿瘤组织及癌前病变中的存在 ,发现在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中均有很高比例的HPV检出率 (6 3%、6 6 %及 5 0 % )以及活跃的病毒mRNA或蛋白表达。在食管癌高发人群的普查标本上 ,随着食管癌上皮癌前病变程度的加重 ,HPV检出率和表达率逐渐增高。我们同时发现选择不同的病毒靶位开展PCR会得到不同的检出率。E6 /E7片段可较真实地反映HPV感染情况。我们的结果提示 :HPV 16与食管癌、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VDNA的存在和活跃的表达与细胞癌变相关 ;HPV 16E6 /E7与L1片段相比 ,检出率大大提高。我们认为HPV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结合对HPV感染的人群筛选遗传易感基因 ,对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早诊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DNA肿瘤病毒 人类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P53,Ki-67蛋白过度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三成 马斌林 +1 位作者 胡静 Paul Speight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 目的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对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P5 3和Ki 67蛋白、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 ) ,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 )进行检测。结果 :( 1)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 % ,Ki 67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6% ,二者均低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鳞癌(P <0 .0 5 ) ,但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 2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 ,HPV感染率为 88.2 % ,明显高与非艾滋病感染者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黏膜鳞癌 (P <0 .0 1)。没有检测到EBV、CMV病毒感染。结论 :艾滋病感染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有关 ,存在抑癌基因突变和细胞过度增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疣状肿块 p53 Ki-67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九十二)——阴道自采标本做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用于宫颈癌预防(MARCH):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4021-4021,共1页
背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阴道自采标本DNA检查可提高筛查参与率。在基于诊所设施中,就探测宫颈上皮内瘤(CIN)Ⅱ级或更重而言,阴道HPV检测至少与细胞学检查同样敏感;然而,在家庭中的有效性还不了解。我们的目的是将其与以临床为基础的... 背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阴道自采标本DNA检查可提高筛查参与率。在基于诊所设施中,就探测宫颈上皮内瘤(CIN)Ⅱ级或更重而言,阴道HPV检测至少与细胞学检查同样敏感;然而,在家庭中的有效性还不了解。我们的目的是将其与以临床为基础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比较,以确定家庭阴道自采标本做HPV筛查相关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方法我们对墨西哥社会经济状况低、年龄25~65岁女性做了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对照试验。参试者主要源于莫雷洛斯州、格雷罗州和墨西哥州的540个医疗服务不足农村社区。我们的主要终末点为CINⅡ或更重,做阴道镜检查。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抽样序列将病人随机分组:HPV筛查或宫颈细胞学检测组。由8名不知情的社区护士每天接收含有这些女性名字和地址的列表,并且做家访。将任一种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女性转至做阴道镜检查。我们对每份记录及筛查意象都做了分析。发现随机分组,HPV筛查组12 330例,宫颈细胞学组12 731例;能坚持做记录:HPV筛查组9 202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组11 054例。HPV患病率为9.8%〔95%CI(9.1,10.4)〕,细胞学异常率为0.38%〔95%CI(0.23,0.45)〕。将HPV检测识别出CINⅡ或更重女性为117.4例/10 000人与细胞学检查组识别出CINⅡ或更重为34.4例/10 000人进行比较;HPV检测敏感度要高3.4倍(2.4~4.9)。同样,HPV检测出的浸润癌比细胞学检查要高4.2倍〔30.4例/10 000人(19.1,41.7)〕vs.〔7.2例/10 000人(2.2,12.3)〕。HPV检测对CINⅡ或更重的阳性预测值为12.2%(9.9~14.5),而细胞学检测组为90.5%(61.7~100.0)。解释尽管与细胞学比较,阴道自收标本HPV检测阳性预测值要低的多,但用于探测CINⅡ或更重,其为低资源设施首选法,因这些基础设施所限而减少了细胞学筛项的有效性。因为对于这些地区的女性来说,这种筛查一生仅能做几次,HPV筛查高敏感性也颇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 论文摘要 随机对照试验 社区为基础 WONCA 阴道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及人类乳头瘤病毒16E6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慧燕 蔡红兵 +1 位作者 陈长春 王景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4,823,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的新鲜宫颈组织,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基因突变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阐明TGF-β1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09年1月住院手术患者的新鲜宫颈组织,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CINⅡ-Ⅲ级17例及宫颈鳞状细胞癌39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GF-β1蛋白表达,用PCR法及直接测序检测组织HPV16E6基因,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率分别为11.8%、35.3%及64.3%,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宫颈鳞癌(ⅡB-Ⅳ期)患者TGF-β1表达率为88.9%,显著高于早期宫颈鳞癌(ⅠB-ⅡA)患者(76.7%)(P<0.01)。HPV16E6在CINⅠ、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1.8%、41.2%和82.1%,其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E6的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的进展程度呈正相关(r=0.592,P=0.001)。经基因测序,用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显示,共14例与标准株序列相同,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D25E,检出率为42.5%。HPV16E6为非突变型患者中,其TGF-β1阳性率为50.0%;而在HPV16E6D25E患者中,其TGF-β1阳性率为92.9%(P<0.05)。结论:TGF-β1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PV16E6多态性可能与TGF-β1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转化生长因子 人类乳头病毒 E6基因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口腔鳞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帕提曼 张志愿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HPV是一种DNA病毒,与人类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与口腔鳞癌的关系在正常口腔粘膜中的感染情况及传播途径作一综述。
关键词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口腔粘膜 口腔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DNA诱导NIH 3T3细胞的恶性转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盖其伟 赫翠珍 +3 位作者 姚庆英 高天祥 周利华 刘晓明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用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技术在体外成功地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转化细胞克隆后分析表明存在如下特征:转化细胞形态上变宽,呈多角状生长并形成... 用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DNA,通过磷酸钙沉淀技术在体外成功地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转化细胞克隆后分析表明存在如下特征:转化细胞形态上变宽,呈多角状生长并形成集落;细胞的停泊依赖性下降;能在含1%小牛血清培养基中良好生长。转化细胞的密度依赖性下降。用Southernblot杂交发现HPV16DNA以整合状态存在于NIH3T3细胞DN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NIH3T3细胞 恶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状病毒16/18感染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毅 程斌 +2 位作者 潘华雄 吴爱军 张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849-852,共4页
背景与目的病毒和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我国可能是HPV的高感染区,肺癌中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其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仍然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感染状态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 背景与目的病毒和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我国可能是HPV的高感染区,肺癌中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其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仍然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感染状态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DNA感染状态,应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23例(52.27%)呈整合状态,9例(20.45%)呈大部分游离而少许为整合状态,12例(27.27%)阴性。15例非肿瘤肺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到HPV16/18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l-2蛋白20例(45.5%)阳性,其表达与HPV16/18在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关(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部分肺鳞状细胞癌的致癌因素之一,在这部分癌中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HPV阴性和存在游离状态HPV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人类乳头病毒 BCL-2蛋白 BAX蛋白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其亚型在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7
13
作者 古丽娜.库尔班 阿依努尔.买买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2.5%、10.0%及0%,在维族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0%、0及7.5%,在HPV-C阳性的宫颈癌中HPV16阳性占82.8%。宫颈癌组织中HPV-C及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HPV16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HPV18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HPV总感染率及HPV16阳性率在宫颈癌的各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宫颈癌发病有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在南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HPV16主要与鳞癌有关,而HPV18与宫颈腺癌有关。HPV-C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人类乳头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南疆维吾尔族 HPV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口腔癌的关系
14
作者 赵丹 樊明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3-465,共3页
口腔癌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就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口腔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癌的病因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口腔癌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艳 曹树军 +2 位作者 杨道华 施华珍 钱金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368-3370,共3页
目的探讨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根据... 目的探讨P16 INK4a蛋白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对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并根据病变程度和患者意愿行宫颈锥切治疗的7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16 INK4a蛋白及HPV DNA检测对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P16 INK4a蛋白阳性率在CINⅢ中高于HPV DNA阳性率(χ2=8.78,P<0.05),且P16 INK4a蛋白的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58,P<0.05),而HPV病毒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30,P<0.05)。结论 P16 INK4a蛋白比HPV DNA对检测CIN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所以HPV DNA联合P16 INK4a蛋白检测对CIN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治疗 人类乳头病毒 P16 INK4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例宫颈癌组织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鹏生 崔满华 +1 位作者 黄冰玉 李守柔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511-513,共3页
本文应用HPV-PCR技术和DNA杂交技术对76例宫颈鳞癌标本进行了HPV-DNA的研究,发现HPV-DNA存在率为90.79%(69/76),主要类型为HPV16和18。多酶切SouthernBlot杂交证实在宫颈... 本文应用HPV-PCR技术和DNA杂交技术对76例宫颈鳞癌标本进行了HPV-DNA的研究,发现HPV-DNA存在率为90.79%(69/76),主要类型为HPV16和18。多酶切SouthernBlot杂交证实在宫颈癌中92.56%的HPV-DNA发生变异,说明HPV-DNA的基因变异与其致癌作用密切相关。PCR结果证实HPV-E6片段在宫颈癌组织中常可出现,推测可能是致癌的关键片段之一。因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DNA的完整性、关键基因片段的存在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子宫颈肿瘤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电镜的方法研究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尖锐湿疣的关系
17
作者 孟静 高天祥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30例尖锐湿疣的超微病理变化。多数尖锐湿疣存在空泡样变、双核、异型核、基质团及大量肿胀线粒体现象。但没有找到成熟的HPV颗粒。空泡样变可能是肿胀的线粒体破裂或胞浆基质团损耗所致。用金标免疫电镜法检出尖锐湿疣...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30例尖锐湿疣的超微病理变化。多数尖锐湿疣存在空泡样变、双核、异型核、基质团及大量肿胀线粒体现象。但没有找到成熟的HPV颗粒。空泡样变可能是肿胀的线粒体破裂或胞浆基质团损耗所致。用金标免疫电镜法检出尖锐湿疣的HPV抗原阳性率为60%,而用酶标免疫电镜法其阳性率为47%。前法较后法敏感。大多数HPV抗原阳性细胞位子颗粒层和角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尖锐湿疣 免疫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刮片诊断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附10例报告)
18
作者 王永香 续薇 +1 位作者 王翠英 王孝竹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517-518,共2页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宫颈刮片 性传播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杨毅 王友芳 +4 位作者 郎景和 程雪梅 李彩娟 单莹 俞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HC2)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3月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HC2)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3月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TCT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70·7%(94/133)、88·9%(249/280)和90·9%(90/99),均明显高于TCT正常组的55·5%(117/211)(P=0·005,P<0·001,P<0·001)。在TCT、HC2和阴道镜加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中,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组和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CIN2)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8·9%(72/81)和96·3%(52/54),均明显高于病理学结果正常组的77·7%(153/197)(P=0·03,P=0·002);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CIN3)组和子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和100·0%(6/6),也呈明显升高趋势。在三联检查TCT为ASC的患者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9·3%(69/8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发生CIN2-3的比率为38·0%,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的5·9%(P=0·04)。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杂交捕获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莉 俞守义 +2 位作者 郭遂群 云径平 章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85-2487,共3页
目的调查近30年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和HPV主要型别。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99... 目的调查近30年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和HPV主要型别。方法采用HPV通用引物对石蜡包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99例宫颈癌组织HPVDNA检出率为26.2%,广州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18、33、52和58五种型别。结论在本地区的99例宫颈癌病理组织中,以16、58和33基因型最为常见,共占HPV阳性型别构成比的88.4%,说明广州地区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基因型别较为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病毒 宫颈癌 聚合酶链反应 测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