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an’s I和LISA的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书霞 王晓峰 常月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93,共4页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模型和标准差方法,定量计算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得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经济系统...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模型和标准差方法,定量计算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得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的空间特征;应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性 空间自相关 Moran’sI 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邦兆 何有世 +1 位作者 刘涛 李光久 《华东经济管理》 2001年第6期4-6,共3页
本文运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系统动力学 (SD)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方式 ,建立了镇江市人口社会经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在详细研究系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外生调控参数的优化 ,对实际系统行为的运行模式进... 本文运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系统动力学 (SD)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方式 ,建立了镇江市人口社会经济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在详细研究系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通过外生调控参数的优化 ,对实际系统行为的运行模式进行仿真 ,为镇江市制定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社会经济系统 系统动力学 动态仿真模型 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历 唐宏 +2 位作者 尹奇 杨覃 张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本文利用量化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问题,以探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四川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以勉强协调过... 本文利用量化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土地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问题,以探讨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四川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以勉强协调过渡类和良好协调发展类为主,但区域间差异较大,表现为优质协调发展与严重失调衰退现象并存;从时间特征看,2000—2014年农村人口-土地-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时序变化较大,轻度失调衰退区和勉强协调过渡区有所减少,良好协调发展区逐渐增多,2000年勉强协调过渡区和良好协调发展区分别占市(州)总数的61.90%和14.29%,到2014年则分别占总数的33.34%和52.38%,而优质协调发展区和严重失调衰退区均无变化,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从空间特征看,协调发展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山地、高原等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区域的协调发展度则较低。总体而言,由于受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影响,四川各市(州)农村人口、土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度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区域发展特色与不足,确定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发展度 人口-土地-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1,1)模型的东北三省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秀英 谷晓蕾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5,共6页
为准确预测东北三省及其36个城市2015年及2020年的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在已有的1995~2010年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协调发展类型、过渡发展类型及不... 为准确预测东北三省及其36个城市2015年及2020年的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在已有的1995~2010年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协调发展类型、过渡发展类型及不协调发展类型在空间格局上的变化。36个地级市、州、区及以上城市的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但部分城市呈持续波动性发展,甚至协调度不断降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几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社会方面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对策,以引导人口——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东北三省 人口——经济系统 协调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分析的“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研究
7
作者 孙鹏哲 庞集华 +1 位作者 马生昀 闫祖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77,共3页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基本上在轻度失调衰退类和中度失调衰退类之间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但一直处于失调状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人口-火灾系统 综合评价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GIS的人口—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宇琦 《西北人口》 2006年第4期31-35,共5页
构建集成GIS技术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学科跨度较大,牵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较多的研究课题。研究这样综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充分认识到整合人口,经济和地理信息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对系统建设的条件,运行基础,... 构建集成GIS技术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学科跨度较大,牵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较多的研究课题。研究这样综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充分认识到整合人口,经济和地理信息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对系统建设的条件,运行基础,功能实现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对整个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结构进行深入的解剖。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经济-地理信息数据中心 整合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口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9
作者 张光晨 郝鹏飞 宗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1-619,共9页
针对人口与经济系统提出自适应耦合协调度与自适应协调区间,借助RBF网络学习算法实现了银川和石嘴山两市的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预警策略与影响因素分析.首先,通过引入自适应耦合协调度与自适应协调区间,形成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关... 针对人口与经济系统提出自适应耦合协调度与自适应协调区间,借助RBF网络学习算法实现了银川和石嘴山两市的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预警策略与影响因素分析.首先,通过引入自适应耦合协调度与自适应协调区间,形成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关系的预警策略;其次,结合影响人口与经济系统的二级因子、自适应协调度,利用三层网络学习模型,得到影响人口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子并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因子加以干预和控制;最后,将本文所得方法和结论用于银川、石嘴山两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与算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度 RBF神经网络 因子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经济美学浅论
10
作者 卢世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97-99,共3页
人口经济美学浅论卢世林一、美学能赋予人口与经济以规范吗?“美学(Aesthetics)”一词的首创者鲍姆嘉通在他1750年出版的《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认为美学是各种艺术理论的北斗星。这个见解无疑是很深刻的。... 人口经济美学浅论卢世林一、美学能赋予人口与经济以规范吗?“美学(Aesthetics)”一词的首创者鲍姆嘉通在他1750年出版的《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认为美学是各种艺术理论的北斗星。这个见解无疑是很深刻的。虽然它仍然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系统 适度人口 审美价值系统 人口增长 人口经济 美学研究 人口经济 经济发展 人口理论 家庭生育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土地人口经济多维协调格局及分区发展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慧 苏航 +1 位作者 薛睿 章桂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2-270,共9页
从土地、人口与经济多维协调的视角去探讨国土空间开发策略,是破解当前城乡差距和人地矛盾问题的关键。该文改进土地经营规模模型后,对各地市农村土地压力进行测度;采用变换logistic模型,拟合各地区城镇人口缺口;借助结节性指数,探究各... 从土地、人口与经济多维协调的视角去探讨国土空间开发策略,是破解当前城乡差距和人地矛盾问题的关键。该文改进土地经营规模模型后,对各地市农村土地压力进行测度;采用变换logistic模型,拟合各地区城镇人口缺口;借助结节性指数,探究各地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并将度量总体绝对关系的秩(复)相关系数和局部相对关系的耦合协调度联合运用,对土地、人口、经济系统进行协调性分析。进而依据协调性多维分异结果揭示各地发展模式类型,最后划定空间分区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在城乡收入均等化情境下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经营规模为户均11.6 hm^2,此时农业过剩人口1 102万人。饱和城镇化率水平下,城镇人口缺口为789万人。经济水平指数最高为大庆市,分值0.877;2)土地压力、人口缺口、经济水平核密度中心均集聚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带;3)土地、人口、经济系统间多维协调性均达到较高水平,并形成明显的4类:第1类是城乡协调型,将其划归为产业升级提档区,应谋求替代性支柱产业;第2类是农林专业型,划归为生态农业发展区,应走生态绿色发展的路子,并避免同质化竞争;第3类是城乡差距型,划归为城镇辐射带动区,应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发展;第4类是总体滞后型,划归为城乡复合优化区,应尽快培育工业企业带动城镇发展,农业向多功能化着眼以消化巨量过剩农业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协调发展 土地-人口-经济系统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新静 李铜山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9,共9页
研究目的:探明河南省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中“人”“地”“经济”等要素流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 研究目的:探明河南省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规律,为乡村振兴中“人”“地”“经济”等要素流动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熵值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发展呈不均衡特征,各地资源差异较大,三方面发展进度不一致;(2)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空间集聚现象并不明显,没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无明显的虹吸效应;(3)各市乡村人口-经济-土地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提高,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时序和空间两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应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以特色农业带动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速乡村信息化建设进程等方面促进乡村各要素的融合发展,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项发展不平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土地系统 空间集聚 耦合协调 乡村振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约束走向包容:中国生育政策转型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91,106,共7页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生育政策的转型变得不可避免。从实现经济-人口双系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角度,阐述中国生育政策迄今为止两次转型的背景和必要性,并对生育政策第二次转型所涉及的包容性内涵进行...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生育政策的转型变得不可避免。从实现经济-人口双系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角度,阐述中国生育政策迄今为止两次转型的背景和必要性,并对生育政策第二次转型所涉及的包容性内涵进行讨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生育政策已经完成第一次转型,即从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目标的数量约束性策略,转向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目标的结构优化性策略。第一次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生育政策的改良而非改革。生育政策的第二次转型是转向以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为目标的包容性策略,其中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可从政策的延续性、方式的灵活性和措施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二次转型是政策内容和方向的重要改革。理解生育政策的转型,需区分政策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同时准确把握与时代背景下经济-人口双系统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和政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转型 高质量发展 经济-人口系统 政策包容性 政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