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鲟鱼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序列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荻 刘红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47-1253,共7页
为了探讨几种鲟鱼免疫球蛋白(IgM)所包含的信息与其亲缘和进化之间的关系,分别对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i)、小体鲟(A.ruthenus)、施氏鲟(A.schrenckii)、中华鲟(A.sinensis)和欧鳇(Husohuso)的IgM重链(IgH)恒定区进行了研... 为了探讨几种鲟鱼免疫球蛋白(IgM)所包含的信息与其亲缘和进化之间的关系,分别对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i)、小体鲟(A.ruthenus)、施氏鲟(A.schrenckii)、中华鲟(A.sinensis)和欧鳇(Husohuso)的IgM重链(IgH)恒定区进行了研究。采用RT-PCR的方法对IgH核酸序列进行了克隆,通过软件获得了相应的IgH氨基酸序列。在分别对这5种鲟鱼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4个区(CH1~CH4)进行研究后发现,其CH4区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通过对CH4区序列氨基酸变异期望值(Kaa),物种分化时间(T)及物种间系统进化树(PhylogeneticTree)等参数的分析,将克隆的5种鲟鱼IgH恒定区序列与已发表的西伯利亚鲟同源序列比对(源于NCBI序列)后发现:西伯利亚鲟与俄罗斯鲟、施氏鲟与欧鳇、小体鲟各构成一个分支,并与中华鲟相对。实验结果从体液免疫系统的演化这个角度,反映了被研究的鲟鱼物种间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及进化关系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恒定区 鲟鱼 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鳗鲡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的原核表达与不同组织中表达变化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建军 关瑞章 +1 位作者 林鹏 郭松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9-725,共7页
通过RT-PCR技术从欧鳗(Anguilla anguilla)脾脏总RNA中获得了编码成熟免疫球蛋白(Ig)重链的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GQ249838),该序列长1 686 bp,编码562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为62.2 ku。将该基因片段与pET-his载体连接构建原... 通过RT-PCR技术从欧鳗(Anguilla anguilla)脾脏总RNA中获得了编码成熟免疫球蛋白(Ig)重链的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GQ249838),该序列长1 686 bp,编码562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为62.2 ku。将该基因片段与pET-his载体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其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新增的66 ku蛋白条带与预期值相符,且能够与兔抗欧鳗IgM血清发生强烈的特异性反应,证实了欧鳗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Ig基因在欧鳗背肌注射山羊IgG前后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欧鳗在免疫前后其肾脏与脾脏Ig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在鳃、肌肉中的表达量也较高,而在肝脏、心脏中的表达量较低。此外,对同一组织免疫前后的Ig基因表达量比较发现,除肝脏外,其它组织Ig基因表达水平在免疫后均上升,在鳃和肌肉中达到显著水平,而在脾脏中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鳗鲡 免疫球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位治国 郭玉萍 +3 位作者 王萍 王晓雪 张霞 文凤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7-40,共4页
文章从禽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结构、类型、多样性机制出发,总结了目前禽鸟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研究情况,发现目前禽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鸡形目、雁形目、雀形目和平胸总目在内的部分代表性物种,禽鸟中:普遍存在... 文章从禽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结构、类型、多样性机制出发,总结了目前禽鸟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研究情况,发现目前禽鸟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鸡形目、雁形目、雀形目和平胸总目在内的部分代表性物种,禽鸟中:普遍存在IgM、IgA、IgY3种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类型,分别由μ、α、γ基因所编码;基因座为典型的易位子结构Vn-Dn-Jn-Cμ-Cα-Cγ;禽鸟中普遍缺失编码IgD的δ基因;α基因在基因座上反向插入;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主要通过基因转换进行。雁形目中额外高表达IgY(△Fc),该转录本缺失γ基因的第三、第四个外显子,可能导致雁形目特殊的免疫机制。IgY(△Fc)的产生机制及功能的全面研究将有助于开辟禽病治疗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鸟 免疫球蛋白 基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智 孙振昌 +4 位作者 王桂叶 王海莉 邢舴 吴广银 任梅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评价B细胞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慢性淋巴结炎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16例)和病理活检确诊为B-NHL的患者(28例)外周血,PCR法检测IgH基因重排,观察B-NHL患者治疗前后IgH基... 目的:评价B细胞淋巴瘤(B-NHL)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慢性淋巴结炎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16例)和病理活检确诊为B-NHL的患者(28例)外周血,PCR法检测IgH基因重排,观察B-NHL患者治疗前后IgH基因重排的变化。结果:B-NHL患者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67.9%(19/28),高于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阳性率32.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者及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均为阴性。15例外周血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者,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CR)。10例CR中,9例IgH基因重排转阴。结论:外周血IgH基因重排在B-NHL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B细胞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易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婉玲 武永吉 +2 位作者 李辉 汪玄 庄俊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490,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13q)]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t(14q)]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骨髓瘤细胞,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4例MM患者进行del(13 q)和t(14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13q)]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t(14q)]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直接免疫磁珠法分选骨髓瘤细胞,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24例MM患者进行del(13 q)和t(14 q)的检测。结果11例(45.83%)为del(13 q)、9例(37.50%)为t(14q),5例(20.83%)为两个位点均异常、15例(62.50%)为至少1个位点异常。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有效组(n=14)del(13q)的阳性率为35.71%、无效组(n=9)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14);治疗有效组t(14q)的阳性率为21.43%、无效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7)。多因素分析显示,del(13q)(OR=5.761,95%CI 0.500-66.391,P=0.160)、t(14q)(OR=6.576,95%CI 0.580-74.614,P=0.129)和校正血清钙水平(OR=8.080,95%CI 0.738-88.427,P=0.087)是相对独立的、影响MM疗效的负性因素。结论间期FISH是一种检测MM患者骨髓瘤细胞突变的敏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del(13q)、t(14q)以及校正血清钙水平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13号染色体 免疫球蛋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免疫球蛋白M重链区mRNA的组织分布和细菌感染后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1 位作者 胡红霞 朱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7-220,共4页
根据GenBank登录的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免疫球蛋白M重链区mRNA(IgHM mRNA)设计引物,进行SYBR green实时定量。结果表明:鲟的脑、鳃、性腺、心脏、后肠、肝脏、肌肉、脾脏8种组织中,IgHM mRNA在脾脏中表达最高,在肝脏和心脏... 根据GenBank登录的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免疫球蛋白M重链区mRNA(IgHM mRNA)设计引物,进行SYBR green实时定量。结果表明:鲟的脑、鳃、性腺、心脏、后肠、肝脏、肌肉、脾脏8种组织中,IgHM mRNA在脾脏中表达最高,在肝脏和心脏中表达较少,在脑、鳃、性腺、后肠、肌肉5种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水温22.6~24.5℃时,按100 g体质量注射0.1 mL菌液,给体质量为(260.2±37.8)g的西伯利亚鲟注射浓度为2.0×107CFU/mL的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注射后40 h鱼开始死亡,62 h后停止死亡,注射后直至62 h时,处理组脾脏IgHM mRNA表达量一直处于对照组水平,93 h时处理组脾脏IgHM mRNA显著升高(P〈0.05),为93 h对照组含量的3.7倍,说明机体已经开始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免疫球蛋白M区mRNA 实时定量PCR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重链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佟红艳 金洁 楼基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 ( Ig H)和 T细胞受体 γ( 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用 PCR方法检测 2 5例 NHL和 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 ,及 2 0例正常人骨髓、周围血和 /或淋巴结单个核细胞 ( MNCs)中克...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 ( Ig H)和 T细胞受体 γ( 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用 PCR方法检测 2 5例 NHL和 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患者 ,及 2 0例正常人骨髓、周围血和 /或淋巴结单个核细胞 ( MNCs)中克隆性 Ig H、TCRγ基因重排。结果 :克隆性Ig H和 /或 TCRγ基因重排在 2 5例 NHL 中检出为 84.0 % ( 2 1 / 2 5 ) ;克隆性 Ig H基因重排在 B-NHL和 T-NHL中检出分别为 86.7% ( 1 3 / 1 5 )和 2 0 .0 % ( 2 / 1 0 ) ,克隆性 TCRγ基因重排分别为5 3 .3 % ( 8/ 1 5 )和 80 .0 % ( 8/ 1 0 )。 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和 2 0例正常人均未检测到 Ig H和 TCRγ基因重排。结论 :Ig H、TCRγ基因重排检测有助于 NHL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及发现 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基因 T细胞抗原受体γ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免疫球蛋白(IgM)重链基因全长c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吴铁军 梁万文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8期1084-1087,共4页
从已经构建的罗非鱼白细胞cDNA文库中测定获得罗非鱼免疫球蛋白(IgM)重链的cDNA序列,全长1885bp,有一个完整ORF阅读框长1770bp,5′-UTR为29bp,3′-UTR为86bp,编码588个氨基酸。罗非鱼与大黄鱼、斜带石斑鱼、南极鳕鱼、乌鳢、鳜鱼、伯氏... 从已经构建的罗非鱼白细胞cDNA文库中测定获得罗非鱼免疫球蛋白(IgM)重链的cDNA序列,全长1885bp,有一个完整ORF阅读框长1770bp,5′-UTR为29bp,3′-UTR为86bp,编码588个氨基酸。罗非鱼与大黄鱼、斜带石斑鱼、南极鳕鱼、乌鳢、鳜鱼、伯氏豚鰕虎鱼、牙鲆、花狼鱼、硬头鳟的IgM重链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最高达到69%,表明已经获得罗非鱼IgM重链基因;对所得氨基酸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罗非鱼IgM重链基因全长cDNA序列所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为41453.94 Da。该试验结果为罗非鱼IgM重链基因功能的实验性鉴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免疫球蛋白(IgM) CDNA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免疫球蛋白M重链和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贾伟章 周秀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4,共6页
应用RACE-PCR方法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免疫球蛋白M(i mmunoglobulin M,Ig M)重链(H)和免疫球蛋白轻链(L)全长cDNA。乌鳢IgH cDNA全长1 912个核苷酸(nt),包含1 797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98个氨基酸(aa)。IgH恒定区(CH)均包含1对保守的半胱... 应用RACE-PCR方法克隆并鉴定了乌鳢免疫球蛋白M(i mmunoglobulin M,Ig M)重链(H)和免疫球蛋白轻链(L)全长cDNA。乌鳢IgH cDNA全长1 912个核苷酸(nt),包含1 797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98个氨基酸(aa)。IgH恒定区(CH)均包含1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链内二硫键,其中CH1区氨基末端存在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与轻链形成链间二硫键,4个推测的N-糖基化位点(NXT和NXS)则分别位于CH1、CH2和CH4。序列比对发现乌鳢IgHCH1与CH2交界处氨基酸序列的插入使铰链区肽段较其他硬骨鱼IgH长,此外IgH CH4区羧基末端参与单体间聚合的半胱氨酸被赖氨酸替换,这反映乌鳢IgH分子结构的特异性。序列相似性比较显示乌鳢IgH与点带石斑鱼、黑鳍冰鱼、牙鲆、虹鳟的相似性依次为55%、50%、45%和36%,与斑马鱼类的相似性较低(为28%)。乌鳢IgL cDNA全长941 nt,包含729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2个aa。轻链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均包含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和链间二硫键。序列比对分析表明乌鳢IgL与五条鰤和花狼IgL的相似性为78%和77%,而与斑点叉尾鮰和虹鳟的相似性仅为32%和31%。根据IgH和IgL恒定区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鱼类IgH形成硬骨鱼和软骨鱼两大分支,其中乌鳢IgH与河豚IgH的亲缘关系较近;硬骨鱼IgL系统树显示3个主要的分支:L1、L2和L3,乌鳢IgL位于L1分支的L1 A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M 克隆 乌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患者下生殖道淋巴组织高度反应性增生(淋巴瘤样病变):一种具有免疫球蛋白重链克隆性基因重排的良性病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瘤样病变 反应性增生 良性病变 下生殖道 女性患者 克隆性基因 免疫球蛋白 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基群 林桐榆 何友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19-62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患者综合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是一半以上的患者终究要复发。复发来源于体内残留的耐药淋巴瘤细胞,即微小残留病变。但临床上发现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并非都出现复发或远处浸润。因此,推测阳性患者是... 背景与目的: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患者综合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但是一半以上的患者终究要复发。复发来源于体内残留的耐药淋巴瘤细胞,即微小残留病变。但临床上发现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并非都出现复发或远处浸润。因此,推测阳性患者是否复发,可能与IgH基因重排的表达量有关。本研究探讨荧光染料标记的即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重排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44例DLBCL患者的57份新鲜骨髓标本用于检测IgH基因重排,Namalwa细胞系作阳性对照,U-937细胞系作阴性对照。β-actin作内参照,SYBRGreen荧光染料标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IgH基因重排CDRIII。结果:分析融解曲线可以确定IgH基因重排产物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检测IgH基因重排的阳性率63.2%。IgH/β-actin阳性表达量在0.01~4131.69,中位数0.42。Ⅰ/Ⅱ期患者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中位数为0,Ⅲ、Ⅳ期患者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中位数为0.35,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8)。LDH值高于正常组,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为0.39,LDH值低于正常组,IgH基因重排表达量为0.01,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6)。结论:荧光染料标记的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骨髓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检测骨髓IgH基因重排,可以协助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嵌套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CR技术对多发性骨髓瘤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文明 朱嘉芷 +3 位作者 张鹏 孙卫红 李淑兰 李桂英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用PCR技术检测了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外周血或骨髓涂片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发现17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2例为轻链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与骨髓涂片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IgH基... 用PCR技术检测了21例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外周血或骨髓涂片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发现17例阳性,4例阴性,其中2例为轻链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检出率与骨髓涂片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IgH基因重排为诊断MM的最敏感方法之一,可弥补形态学、血清学诊断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研究
13
作者 毛晓健 肖昕 +1 位作者 熊爱华 钱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重链可变区(VH)基因重排情况。方法排除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其中胎龄27周4例,28~32周9例、33~36周12例、37~42周13例,提取其外周血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其IgVH基因、6%变性聚丙烯酰胺...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重链可变区(VH)基因重排情况。方法排除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其中胎龄27周4例,28~32周9例、33~36周12例、37~42周13例,提取其外周血RNA、进行逆转录PCR(RT-PCR)扩增其IgVH基因、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显色。结果各个胎龄VH1~VH7各家族均有多个重排条带表达,同一个VH家族重排基因的平均中分子量在各个胎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7~42周新生儿IgVH基因VH1~VH7家族重排均具有多样性;对同一个VH家族来说,28~42周各胎龄组IgVH基因重排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免疫球蛋白 可变区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受体γ基因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的重排及其在分型中的意义
14
作者 张东华 刘文励 +2 位作者 唐锦治 沈关心 曾凡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6-302,共7页
用PCR扩增检测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1例T细胞淋巴瘤(T lymphocytic lymphoma,T-LL)的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γ基因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TCRγ基因... 用PCR扩增检测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和1例T细胞淋巴瘤(T lymphocytic lymphoma,T-LL)的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γ基因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重排。TCRγ基因在9例T-ALL及2例未分型白血病病例中全部重排;在6例B-ALL中有1例重排;在10例C-ALL中有1例重排,而IgH基因在24例ALL病例中重排,其中7例为T-ALL,1例为未分型白血病。TCRγ和IgH基因在1例T-LL中均无重排,在T-ALL、B-ALL和C-ALL中均有交叉重排现象。我们探讨了这些结果在分型中的意义,同时还注意到,在28例中的10例病人存在IgH和TCRγ基因双重重排,如作为特异的双标记检测其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无疑会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球蛋白 T细胞受体 基因 白血病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基因研究进展
15
作者 鲍永华 鄢敏 +1 位作者 赵志辉 郭永臣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所构成的多肽链结构,其中重链有5种,与之相应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为5类,整个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2部分。由于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在免疫过程中起多种效应作用,目前已对多... 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所构成的多肽链结构,其中重链有5种,与之相应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为5类,整个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2部分。由于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在免疫过程中起多种效应作用,目前已对多种动物的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区基因进行了研究,如哺乳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了解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了解免疫系统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免疫球蛋白 恒定区位点 基因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镜原位杂交法定位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
16
作者 邓星明 王德炳 +3 位作者 杨耀明 郑荣 谢大鹤 郝跃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327-330,共4页
采用电镜原位杂交法,观察6例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表明均为B-ALL;1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ML-M4)阴性。在阳性细胞核内,代表IgH基因重... 采用电镜原位杂交法,观察6例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阳性,表明均为B-ALL;1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AML-M4)阴性。在阳性细胞核内,代表IgH基因重排的胶体金颗粒成群分布,该技术把核酸探针杂交与超微形态学相结合,在基因水平确定白血病细胞类型,尤其对缺乏特异免疫表型的白血病更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基因 急性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RT-PCR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昌龙 赵满仓 +2 位作者 王抒 蒋雷 李健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80-382,共3页
通常,逆转录PCR(RT-PCR)需要高质量的mRNA,操作过程复杂,效率低且易受到RNase的破坏,为了简化操作,提高效率,用10%甲醛盐溶液固定杂交瘤细胞,以Np-40渗透化处理细胞后做RT-PCR,获得了大约3... 通常,逆转录PCR(RT-PCR)需要高质量的mRNA,操作过程复杂,效率低且易受到RNase的破坏,为了简化操作,提高效率,用10%甲醛盐溶液固定杂交瘤细胞,以Np-40渗透化处理细胞后做RT-PCR,获得了大约350bp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与用同一对引物得到的常规RT-PCR扩增产物一致.这项技术可用于获得特定结构基因片段,连结并扩增嵌合蛋白基因及构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文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RT-PCR 可变区基因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颡鱼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波 张其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50,共7页
在前期研究克隆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全长cDNA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免疫球蛋白M(IgM)重链的生物学功能,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编码成熟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的编码序列。将该基因编码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 在前期研究克隆得到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全长cDNA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黄颡鱼免疫球蛋白M(IgM)重链的生物学功能,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获得了编码成熟免疫球蛋白M重链基因的编码序列。将该基因编码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黄颡鱼IgM重链的重组表达质粒IgM-pQE30。该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入表达宿主大肠杆菌M15中诱导表达,在30℃下,经0.2 mmol/L IPTG诱导表达8 h,可获得大量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黄颡鱼IgM重链蛋白,经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新增的62 kDa蛋白条带与预期值相符,且能与鼠源抗6×His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证明黄颡鱼IgM重链基因获得了高效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纯化该蛋白制备特异抗体,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M 组质粒 原核表达 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M对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表达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杜丽娟 王淑辉 +4 位作者 朱艳娇 康孟阳 赵海东 郑凯 孙秀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4,96,共9页
山羊是重要家畜之一,目前关于其免疫球蛋白基因座的结构和表达多样性机制研究还较少。以西农萨能奶山羊为对象,通过体外克隆其免疫球蛋白重链重组的可变区并与潜在功能胚系基因比对,探究体细胞高突变在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表... 山羊是重要家畜之一,目前关于其免疫球蛋白基因座的结构和表达多样性机制研究还较少。以西农萨能奶山羊为对象,通过体外克隆其免疫球蛋白重链重组的可变区并与潜在功能胚系基因比对,探究体细胞高突变在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表明: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表达过程中体细胞高突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碱基突变,插入/缺失突变较少。碱基替换突变偏好发生在A和G碱基,突变频率以A→G最高,其次为G→A和C→T;碱基发生转换的频率高于颠换,嘌呤碱基替换的数目是嘧啶的2倍左右;多数碱基替换发生在体细胞高突变的第二阶段,碱基改变集中在A:T碱基对上。碱基替换突变在可变区不同区域的替换频数表现为CDR2高于CDR1,FR3高于FR1和FR2。碱基的插入/缺失突变主要发生在CDRs,插入/缺失的碱基数目多为3或者3的倍数。总之,山羊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碱基突变,体细胞高突变是其重链可变区表达谱多样化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免疫球蛋白 可变区 体细胞高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轶 王婷玉 +5 位作者 王君 阎禹廷 吕瑞 熊文婕 邱录贵 易树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本研究归纳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和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airy cell leukemia-variant,HCL-v)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基因分子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 目的:本研究归纳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和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hairy cell leukemia-variant,HCL-v)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IGHV)基因分子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完善IGHV检测的29例HCL患者和15例HCL-v患者临床和生存资料。结果:44例患者共检测出23种重排片段,VH4和VH4-34分别是两种疾病最常见的V区基因家族和重排片段。HCL和HCL-v患者中IGHV为突变状态的比例分别为72.4%和66.7%,发生VH4-34重排(VH4-34 rearrangement,VH4-34+)的患者IGHV突变率更低(P<0.001)。在HCL中,使用VH1基因家族患者脾大发生率更低(P=0.041);而VH4-34+或IGHV未突变状态(IGHV-unmutated,IGHV-UM)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乳酸脱氢酶(VH4-34+P=0.049,IGHV-UM P=0.022)和β2微球蛋白(VH4-34+P=0.039,IGHV-UM P=0.036)水平,且VH4-34+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更低(20%vs.85%,P=0.012)。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VH4-34+是HCL患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01)和总生存(P=0.004)的不良预后因素,IGHV-UM则为HCL-v患者PFS(P=0.038)的危险因素。结论:HCL和HCL-v患者对VH4基因家族及VH4-34存在偏向性使用,VH4-34+和IGHV-UM间存在明显共现性。在HCL中,VH4-34+与高肿瘤负荷及更差生存相关,而IGHV-UM是HCL-v患者PF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白血病 毛细胞白血病变异型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 疾病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