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1q样蛋白4对乳腺癌侵袭及转移影响的体内研究
1
作者 李潇 赵博 +2 位作者 郭研 徐壮语 徐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验证C1q样蛋白4(C1ql4)对NOD/SCID鼠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构建免疫荧光素标记的稳转低表达和过表达C1ql4的细胞系(MDA-MB-231、MCF-7),尾静脉注射到4周龄雌性NOD/SCID鼠体内,IVIS...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验证C1q样蛋白4(C1ql4)对NOD/SCID鼠乳腺癌转移瘤组织上皮间质转化(EMT)和干性特征的影响。方法构建免疫荧光素标记的稳转低表达和过表达C1ql4的细胞系(MDA-MB-231、MCF-7),尾静脉注射到4周龄雌性NOD/SCID鼠体内,IVIS活体成像检测转移瘤形成情况。注射8周后安乐死小鼠,取肺组织固定后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转移灶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检测肺组织标本CD44、SOX2蛋白及ER、Her-2蛋白的表达水平;提取新鲜肺转移瘤中的总RNA和蛋白,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MT和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表达。结果IVIS活体成像结果显示:与MDA-MB-231组相比,MDA-MB-231-sh组小鼠体内肿瘤的荧光值及荧光密度显著降低(P<0.05);与MCF-7组相比,MCF-7-OE组小鼠体内肿瘤的荧光值及荧光密度显著升高(P<0.05)。小鼠肺内转移瘤组织HE染色及IHC结果显示:与MDA-MB-231组相比,MDA-MB-231-sh组小鼠肺内转移灶数量明显减少,且CD44、SOX2表达下调(均P<0.05),而ER及Her-2表达无明显变化;与MCF-7组相比,MCF-7-OE组小鼠肺内转移灶数量明显增多且CD44、SOX2表达增加(均P<0.05),ER及Her-2表达无明显变化。小鼠肺内转移瘤组织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DA-MB-231-sh组干性相关蛋白和间质标志物表达量明显低于MDA-MB-231组(均P<0.05),但上皮标志物表达量则高于MDA-MB-231组(P<0.05);MCF-7-OE组干性相关蛋白和间质标志物表达量明显高于MCF-7组(均P<0.05),但上皮标志物表达量则低于MCF-7组(P<0.05)。结论C1ql4通过增强癌细胞干性表达和EMT进程促进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瘤的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1q样蛋白4 上皮间质转化 干细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蕾 李雅丽 冷红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7-574,共8页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分析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dU结合实验以评估细胞增殖。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 目的 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系MDA-MB-231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分析潜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EdU结合实验以评估细胞增殖。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乳腺癌干细胞(BCSC)含量。采用球体形成试验评估MDAMB-231细胞“肿瘤球”形成能力。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edgehog(HH)信号通路效应因子Gli1 mRNA和乳腺癌细胞干性指标Oct4、CD44、Sox2和Nanog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以及Gil1蛋白表达。结果 HHT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降低MDA-MB-231细胞活力(P<0.05)。HHT可抑制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HHT可下调BC细胞中CD44+/CD24-细胞比例、降低MDA-MB-231细胞形成“肿瘤球”的能力并抑制Oct4、CD44、Sox2和Nanog mRNA表达,提示HHT可抑制MDA-MB-231细胞干性。HHT可通过抑制“肿瘤球”中E-cadherin表达并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来可抑制BCSC的EMT。此外,HHT可抑制TNBC中HH/Gli1信号通路活化。同时,HHT能够消除Gli1过表达对TNBC干性和EMT的影响。结论 HHT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可能是通过调控HH/Gli1信号通路以抑制TNBC的干性和EMT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三阴性乳腺癌 迁移和侵袭 HH/Gli1信号通路 乳腺癌干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SATB1上调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忠清 张乔安 +2 位作者 包芸 周仲文 许祖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 乳腺癌干细胞(brcsc) CD44+/CD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t-7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欣 樊翀 +3 位作者 胡丽娟 杜宁 许崇文 任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研究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let-7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方法:采用SP分选法,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SP及NSP细胞亚群;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let-7a/b/c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 目的:研究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let-7影响乳腺癌干细胞的特性及机制。方法:采用SP分选法,分选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SP及NSP细胞亚群;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let-7a/b/c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Ras、ERK蛋白在MCF-7细胞系中SP、NSP亚群中的表达,探索let-7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特性的机制。结果:SP侧群细胞占MCF-7细胞的3.3%,加入维拉帕米抑制干细胞外排荧光染料Hoechst33342的功能后,SP侧群细胞占乳腺癌MCF-7细胞的比例下降至0.4%。Let-7miRNA在SP细胞中的表达低于NSP细胞,其中let-7b/c在SP及NSP亚群中表达差异最大;p-Ras、p-ERK在SP细胞中的表达高于NSP细胞,t-Ras及t-ER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SP法是一种可有效分离干细胞的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存在肿瘤干细胞亚群;let-7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普通肿瘤细胞,而p-Ras、p-ERK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普通肿瘤细胞,let-7的低表达失去了对Ras mRNA的抑制,使Ras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进而磷酸化的p-Ras和p-ERK表达升高,维持乳腺癌干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LET-7 RAS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癌干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5
作者 屈洪波 范原铭 +6 位作者 韩明利 罗浩军 谢佳 刘红 刘毫 吴诚义 汤为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 目的通过对比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ABCG2)、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探讨其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s)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和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及BCSCs标志物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中CD44及CD24蛋白表达;有限稀释法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CD44及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相比,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ABCG2、P-gp表达与CD4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χ2=41.34,r=0.83;χ2=22.81,r=0.61);而其与CD24蛋白表达呈负相关(χ2=-21.25,r=0.72;χ2=-17.26,r=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中"BCSCs微球体"直径明显增加,且化疗后BCSCs含量是化疗前BCSCs含量的2.5倍;Western blot显示化疗后残存乳腺癌组织"BCSCs微球体"细胞ABCG2、P-gp及CD4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D2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赋予残存乳腺癌组织"癌干细胞样"特征,导致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耐药相关蛋白 乳腺癌耐药蛋白 P-糖蛋白 化疗抵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文博 潘凌霄 +2 位作者 唐炜 高进 叶熹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1-2025,共5页
目的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并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获得乳腺球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4以及CD24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 目的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并确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获得乳腺球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4以及CD24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将2×104、2×105和2×106三种细胞数的原代乳腺球囊细胞及贴壁细胞分别接种到NOD/SCID鼠的脂肪垫,观察其成瘤能力和肝肺转移情况。结果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中有62.36%呈CD44+/CD24-/low表型,且肿瘤干细胞标记物ALDH1,ESA以及Oct4的表达高于贴壁培养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贴壁细胞相比,悬浮培养富集的原代球囊细胞均有更强的成瘤和肝肺转移能力。结论利用乳腺球悬浮培养法可以从人乳腺癌组织中获得乳腺癌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乳腺球悬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及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景 付焱 +2 位作者 肖光雄 许军 张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1-256,265,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力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及Her-2扩增;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 目的探讨乳腺癌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力及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及Her-2扩增;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13例所取样本中检测到Her-2阳性扩增4例,未扩增9例。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CD44^+细胞比例[(7.5±2.6)%]明显低于分选后[(94.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选前CD24^+细胞比例[(48.2±9.4)%]明显高于分选后[(4.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分别为(79.6±9.3)%和(84.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L-Ac-LDL,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对照组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具有脉管形成的能力,提示乳腺癌干细胞可能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研究及治疗新靶点—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为军 王昆华 +1 位作者 龚昆梅 张勇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化疗、放疗及缺氧抵抗性,同时具有高致瘤性、高侵袭转移性和在乳...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多系分化潜能的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化疗、放疗及缺氧抵抗性,同时具有高致瘤性、高侵袭转移性和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乃至转移﹑复发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和微环境的调控,为临床靶向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研究及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干细胞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景 付焱 +2 位作者 肖光雄 许军 王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中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的亚群,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文中探讨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是否参与了乳腺癌的血管形成过程,为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中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的亚群,具有高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文中探讨源于乳腺癌干细胞的内皮细胞是否参与了乳腺癌的血管形成过程,为乳腺癌发病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方法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中突变型P53、CD31、VEGF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er-2扩增情况;制备乳腺癌单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分选出CD44^+/CD24^(-/low)细胞,以培养体系为EGM-2内皮细胞培养基培养,流式细胞检测其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CD105的表达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体外进行三维胶培养,观察其脉管样结构。结果乳腺癌组织样本的石蜡切片中均可观察到CD31、VEGF、突变型P53的表达,并沿着血管腔或血管球排列;免疫荧光显示乳腺癌组织血管内表达CD31和DAPI信号;在分离成功的乳腺癌干细胞进行免疫磁珠分选,分选前、后细胞中CD44^+细胞比例分别为(7.5±2.6)%、(94.3±4.7)%;分选前、后细胞中CD24^+细胞比例分别为(48.2±9.4)%、(4.3±1.6)%,CD24^+细胞比例越低则CD24^(-/low)细胞比例越高;乳腺球细胞中CD105^+细胞比例为(4.5±0.9)%,CD31^+细胞比例为(6.2±1.3)%;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持续培养3代后,CD105^+和CD31^+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分别为(79.6±9.3)%和(84.1±10.7)%;经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后的细胞能吞噬Di L-Ac-LDL,说明该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类的功能;内皮细胞组可见有脉管样结构形成,而脂肪细胞无脉管样改变的趋势。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参与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血管形成 内皮细胞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6/miR-1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琳 王天一 +1 位作者 李晓曦 马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上调micro RNA-206(mi R-206)和micro RNA-1(mi R-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 R-206转染组、mi ... 目的探讨上调micro RNA-206(mi R-206)和micro RNA-1(mi R-1)表达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 R-206转染组、mi R-1转染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mimic、hsa-mi R-206 mimic、hsa-mi R-1 mimic。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 R-206、mi R-1以及转录因子EVI-1基因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VI-1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法检测mi R-206、mi R-1对乳腺癌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从MCF-7细胞系中分选出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经无血清培养后可以成功传代,用于后续试验;转染hsa-mi R-206 mimic、hsa-mi R-1 mimic 48 h后mi R-206、mi R-1相对表达水平提高,EVI-1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Western blot、MTT结果显示,上调mi R-206和mi R-1表达水平后显著降低EVI-1蛋白的表达,抑制了乳腺癌干细胞增殖能力。乳腺癌干细胞中mi R-206、mi R-1表达水平以及EVI-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 R-206和mi R-1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EVI-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miR-206 MI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干细胞亚群中MMP-9和BRMS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丽霞 毛俊 +5 位作者 陶雅军 马威 张晴晴 王波 范姝君 李连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和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在乳腺癌干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MCF-7乳腺癌细胞中分选出CD44+CD24-和非CD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和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在乳腺癌干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MCF-7乳腺癌细胞中分选出CD44+CD24-和非CD44+CD24-两组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CD44+CD24-、非CD44+CD24-及未分选组中ALDH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MP-9、BRMS1在两组细胞亚群中的表达;采用Transwell检测CD44+CD24-、非CD44+CD24-及未分选组中细胞亚群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乳腺癌中MMP-9、BRMS1及ALDH1蛋白的表达。其中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40例,非转移组25例。结果 ALDH1 mRNA水平在CD44+CD24-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分选组及非CD44+CD24-组;CD44+CD24-细胞亚群迁移及侵袭能力均高于未分选组及非CD44+CD24-组(P<0.05);在分选出的CD44+CD24-细胞亚群中MMP-9和ALDH1的表达高于非CD44+CD24-细胞亚群,而BRMS1的表达低于非CD44+CD24-细胞亚群,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MP-9和ALDH1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非转移组,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BRMS1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低于非转移组,与MMP9及ALD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MMP-9和BRMS1在乳腺癌干细胞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MMP-9 BRMS1 ALDH1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乔玲 徐治立 +2 位作者 谭旭 叶丽虹 张晓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8,共7页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肿瘤细胞定向迁移并且抑制肿瘤细胞的特性,然而其分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应用BMMS-03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MTT实验、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观察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在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β-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Myc、Bcl-2、PCNA和survivin的表达被明显下调,MCF-7细胞浆和细胞核内β-catenin的表达被明显抑制.BMMS-03细胞中Dkk-1的表达水平与MCF-7细胞相比较高.利用抗Dkk-1的抗体中和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Dkk-1后,可明显拮抗BMMS-03细胞条件培养液对MCF-7细胞中β-catenin及c-Myc表达的抑制作用,基因转染使MCF-7细胞过表达Dkk-1后,MCF-7细胞的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明显下调.同样经基因转染使BMMS-03细胞过表达Dkk-1后,其条件培养液可进一步下调MCF-7细胞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BMMS-0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恶性表型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释放Dkk-1抑制乳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乳腺癌细胞 Wnt/β-catenin途径 DK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健 王水 +2 位作者 许立生 杜青 刘晓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5,F0003,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含量,并探讨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富集的方法。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中SP细胞(side populationcells)比例及CD44+C... 目的: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含量,并探讨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富集的方法。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中SP细胞(side populationcells)比例及CD44+CD24-/low细胞比例。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MCF-7细胞亚群,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SP细胞富集的亚群。用添加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培养MCF-7,检测其中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结果:MCF-7、MDA-MB-435s中SP细胞比例分别为3.61%和2.72%,MDA-MB-231中未检测到SP细胞。3种细胞系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0.87%、0.59%和94.04%。MCF-7经Percoll分选,D亚群SP细胞富集,比例高达25.23%。MCF-7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周时达29.35%。结论:SP检测与CD44+CD24-/low细胞检测是目前乳腺癌干细胞检测的两种常用方法,但两者在同一乳腺癌细胞系中的检测结果并不一致,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Percoll分选或无血清培养均能使MCF-7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亚群(SP细胞或CD44+CD24-/low细胞)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 肿瘤干细胞 SP细胞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年轻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国红 任军 +3 位作者 邸立军 余靖 贾军 邵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 背景与目的: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渐升高的趋势,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复发转移性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high dose chemotherapy,HDC)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有可能一些亚组人群在其中获益。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于年轻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年龄≤40岁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16例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HPC,14例接受常规剂量化疗(standard dose chemotherapy,SDC)。HDC组:首先应用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和G-CSF 5μg/kg动员。采集外周血CD34+干细胞,然后行2个周期大剂量化疗,方案为15例接受了3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卡铂AUC=6,1例接受两药联合化疗:多西他赛120 mg/m2+塞替派175 mg/m2。SDC组:多西他赛75 mg/m2+塞替派50~60 mg/m2,每21 d为1个周期,应用4~6个周期或至疾病进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HDC组部分缓解5例,有效率为31.3%;SDC组部分缓解1例,有效率为7.1%。HDC组PFS为9个月(2.3~15.7个月);SDC组PFS为3.8个月(2.7~4.9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DC组OS为11.8~21.2个月(中位生存期18个月),SDC组OS为6.8~16.0个月(中位生存期是11.4个月),差异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8)。大剂量化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对年轻转移性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今后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乳腺癌 转移 大剂量化疗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ALDH1和Hedgehog信号通路协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中癌症干细胞活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琳 滕美君 +4 位作者 徐竟男 张纯洁 钟克祯 程名扬 陶雅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ALDH1和Hedgehog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癌症干细胞活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分选出ALDH1+乳腺癌干细胞和ALDH1-乳腺癌细胞,采用qRT-PCR方法比较HIF-1α... 目的:探讨HIF-1α、ALDH1和Hedgehog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癌症干细胞活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中分选出ALDH1+乳腺癌干细胞和ALDH1-乳腺癌细胞,采用qRT-PCR方法比较HIF-1α和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分子SHH、PTCH1、SMO、GLI1在这两种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了解HIF-1α和ALDH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干细胞信号传导通路Hedgehog的相互关系。结果:HIF-1αmRNA、SMO mRNA和GLI1 mRNA在ALDH1+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LDH1-乳腺癌细胞,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和70.0%,ALD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和66.7%,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ALDH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HIF-1α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均<0.05),ALDH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均<0.05)。HIF-1α与Hedgehog信号通路分子SHH(r=0.584,P<0.01)、SMO(r=0.467,P<0.01)和GLI1(r=0.439,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ALDH1与SHH(r=0.426,P<0.05)和GLI1(r=0.394,P<0.05)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IF-1α和Hedgehog信号通路在ALDH1^+乳腺癌干细胞中活化,HIF-1α、ALDH1与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可能相互协同激活癌症干细胞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癌症干细胞 HIF-1Α ALDH1 HEDGEHOG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73*、miR-200c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钧 金俊余 +3 位作者 孙建国 廖荣霞 王欣欣 陈正堂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目的分析miR-373*、miR-200c在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和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Trizol法分别抽提乳腺癌干细胞和MCF-7细胞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s表达,对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进行潜在靶基... 目的分析miR-373*、miR-200c在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和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Trizol法分别抽提乳腺癌干细胞和MCF-7细胞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s表达,对表达差异显著的miRNAs进行潜在靶基因预测。结果 miR-373*在乳腺癌干细胞中较MCF-7细胞高表达(6.684±0.548),而miR-200c在乳腺癌干细胞中较MCF-7细胞低表达(0.345±0.031)。通过软件分析预测,miR-373*与TP53INP2、CASP8、EIF4A1、EEF1A1等基因均具有可能靶位点,miR-200c与TCF2、TDE2、SYVN1、PDCD10、RAP2C等基因均具有可能靶位点。结论 miR-373*在乳腺癌干细胞中高表达,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癌基因。miR-200c在乳腺癌干细胞中低表达,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乳腺癌 肿瘤干细胞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欣荣 刘登湘 +1 位作者 刘丽华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8-485,共8页
目的:探讨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处理并通过荷瘤小鼠模型体内传代的方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4T1皮下接种小鼠制备荷瘤模型,以一定剂量5-FU腹腔注射4周;处死小... 目的:探讨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处理并通过荷瘤小鼠模型体内传代的方法富集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为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乳腺癌细胞株4T1皮下接种小鼠制备荷瘤模型,以一定剂量5-FU腹腔注射4周;处死小鼠后取肿瘤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并接种小鼠制备下一代小鼠荷瘤模型,5-FU处理及再次传代方法同上,共传4代。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余处理同模型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代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Hoe-chast 33342染色法检测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D55和ALDH1蛋白的表达,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微球体的形成,小鼠致瘤实验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结果:各代对照组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为(11.5±0.9)%,SP细胞比例为(9.7±1.3)%,ALDH1表达阴性,CD55强阳性表达细胞数为(0.6±0.3)%,乳腺癌细胞微球体比例为(0.5±0.2)%;5-FU处理组4代小鼠模型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细胞比例分别为(49.8±1.2)%、(56.8%±1.7)%、(66.4±1.5)%、(69.0±1.6)%,SP细胞比例分别为(25.0±1.2)%、(42.6±2.8)%、(58.4±2.1)%、(61.3±2.6)%,ALDH1阳性表达细胞比例为(3.8±0.7)%、(14.1±2.4)%、(25.2±3.1)%、(27.5±2.7)%,CD55强阳性细胞比例为(7.8±1.6)%、(10.1±2.0)%、(15.6±1.4)%、(17.3±1.9)%,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比例为(5.9±0.4)%;两组各相应指标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FU作用后富集了肿瘤干细胞的第3代肿瘤细胞的致瘤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细胞(P<0.05)。结论:5-FU作用并通过荷瘤小鼠体内传代能够富集小鼠乳腺癌4T1细胞株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4T1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 5-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干细胞微球体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华英 吴诚义 陈元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67,I0004,共6页
目的:对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的化疗微球体(CMSs)进行培养和鉴定,为获取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将获得的CMSs接种在添加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CMSs的生长情况;②通过... 目的:对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出的化疗微球体(CMSs)进行培养和鉴定,为获取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将获得的CMSs接种在添加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CMSs的生长情况;②通过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化疗微球体细胞(CMSDCs)的克隆形成和自我更新能力;③CMSDCs贴壁培养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其分化能力;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MSDCs及其分化细胞CK14、CK18和CK19的表达;⑤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MSDCs及其分化细胞中ALDH1+细胞的含量;⑥构建NOD/SCID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CMSDCs的致瘤能力。结果:CMSs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呈球状生长,3d后球体表面出现坏死的细胞层;CMSDCs可以连续传代形成新的CMSs,新生球体折光性强,表面无坏死层;在添加血清的培养基中的CMSDCs可以分化产生梭形的单层细胞;CMSDCs表达乳腺干细胞标记物CK19,不表达分化标记物CK14和CK18;CMSDCs和分化细胞中ALDH1+细胞的比例分别为为17.41%~23.57%和0.50%~1.28%;103个CMSDCs即可在NOD/SCID小鼠体内形成与原发肿瘤性质相同的移植瘤。结论:CMSs富含乳腺癌干细胞,与悬浮培养所获得的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类似,提示从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分离癌干细胞微球体可能成为乳腺癌干细胞获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 培养液 无血清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对乳腺癌干细胞样微球体培养鉴定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玉芬 任美敬 +1 位作者 谷峰 付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培养鉴定及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液PCM-2及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对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观察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状况,MTT比色...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em cells,BCSCs)培养鉴定及分化过程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液PCM-2及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对乳腺癌细胞及MCF-7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观察乳腺癌细胞微球体形成状况,MTT比色法检测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标记物及上皮间质标记物的表达,并通过RT-PCR进行验证。结果:无血清培养液PCM-2培养的原代细胞微球体的直径大于成纤维细胞上清液的培养(t=4.996,P=0.002),且原代细胞中ALDH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的表达率高于后者。成纤维细胞上清液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无血清培养液PCM-2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RT-PCR检测发现无血清培养液PCM-2培养的原代细胞中ALDH1表达上调,E-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在乳腺癌原代细胞和MCF-7细胞中可以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富集BCSCs样微球体,成纤维细胞上清液能够促进BCSCs样微球体的增殖与分化。提示乳腺肿瘤微环境在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肿瘤微环境 无血清培养 微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HIF-2α表达对低氧下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屈洪波 范原铭 +3 位作者 韩明利 陈鑫 吴诚义 汤为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表达对低氧下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stem cells,BCSCs)微球体富集的影响。方法:构建HIF-2α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MCF-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 目的:探讨沉默低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表达对低氧下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stem cells,BCSCs)微球体富集的影响。方法:构建HIF-2α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转染至MCF-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2αmRNA及蛋白表达;MTT检测MCF-7细胞在不同氧浓度下增殖活性;显微镜下观察低氧下BCSCs微球体形成情况;有限稀释法检测微球体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RT-PCR检测微球体细胞干细胞相关标志物ABCG2、CD44及OCT-4 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HIF-2α基因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HIF-2α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比较,低氧下RNA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及BCSCs单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亦显示RNA干扰组BCSCs相关标志物ABCG2、CD44及OCT-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低氧能够诱导和强化MCF-7细胞乳腺癌癌干细胞样特性,而沉默HIF-2α表达可抑制低氧下BCSCs富集,提示HIF-2α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微环境 HIF-2α MCF-7 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