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桢 陈昊 +1 位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其功能受雌激素调节,可通过参与由T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衍生各种炎症因子,最终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骼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笔者就雌激素、MHC-Ⅱ、淋巴细胞及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及功能活性中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进而更好地理解MHC-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 淋巴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于立新 张新科 +4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刘如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链相关基因A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3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Ⅲ类区域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谈永松 王林云 《养猪》 2003年第6期25-27,共3页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对猪MHCIII类区域的基因及功能、物理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猪MHCIII类基因的研究提供最新学术动态。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复合物 区域 基因 功能 物理图谱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毒精对B16及RMA-S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张瑾 史祺云 +3 位作者 程莎 曹淑芳 常豪 宋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蛋白酶体相关基因(LMP2、LMP7)和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TAP1、TAP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BG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表达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浓度CBG可不同程度提高LMP2、LMP7、TAP1、T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BG可能具有通过上调LMP2、LMP7、TAP1、TAP2基因表达水平来增强肿瘤自身免疫原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毒精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分子 肿瘤免疫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通路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超 蒋灿华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Ⅰ分子链相关蛋白A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博来霉素致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
7
作者 倪莲芳 张志刚 +1 位作者 卜定方 刘新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 目的: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上,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类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因子Ⅱ类反式激活蛋白(classⅡtransactivator,CⅡT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索肺纤维化发病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在大鼠气管内灌注博来霉素(纤维化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第7、第28天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利用Taqman探针方法实时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肺组织总CⅡTA及Ⅰ型、Ⅲ型、Ⅳ型CⅡTA mRNA表达。结果:(1)第7、第28天时纤维化组肺组织MHCⅡ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增加[(0.10±0.03)vs(0.06±0.02),P<0.05;(0.15±0.03)vs(0.06±0.01),P<0.01];纤维化组第28天较第7天增加[(0.15±0.03)vs(0.10±0.03),P<0.05];(2)第7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70.4%[(2.89±1.07)vs(1.07±0.4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258.8%[(0.77±0.38)vs(0.21±0.09),P<0.05],Ⅳ型CⅡTA较对照组降低87.2%[(0.39±0.15)vs(3.01±0.79),P<0.01];第28天时,纤维化组大鼠肺组织总CⅡTA较对照组升高98.6%[(4.14±1.15)vs(2.08±0.76),P<0.05],Ⅰ型CⅡTA较对照组升高137.1%[(0.79±0.34)vs(0.33±0.23),P<0.05],Ⅳ型CⅡTA仍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8±0.92)vs(3.95±0.93),P>0.05]。其中,纤维化组肺组织Ⅳ型CⅡTA在第28天时较第7天时升高667.3%[(2.98±0.92)vs(0.39±0.15),P<0.01]。Ⅲ型CⅡTA在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组织MHCⅡ/CⅡTA体系参与了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反式激活因子 肺纤维化 博来霉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类分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8
作者 吴平凡 韩帮锋 +1 位作者 夏辉 李龙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 目的:探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HC)Ⅰ类分子(HLA-Ⅰ,HLA-G)在腺样囊性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应用HLA-I、HLA-G特异性单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腺样囊性癌、30例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HLA-G抗原的表达。结果:正常涎腺组织内HLA-Ⅰ抗原表达阳性,HLA-G抗原基本上不表达。腺样囊性癌内HLA-Ⅰ类抗原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涎腺组织(χ2=17.17,P<0.05),同时HLA-G抗原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组(χ2=13.18,P<0.05),但二者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型并无明确的关系。结论:HLA-Ⅰ抗原表达降低和HLA-G抗原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腺样囊性癌的发生过程。HLA-Ⅰ、HLA-G抗原可作为腺样囊性癌发生过程中的标志物,对判断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Ⅰ分子 腺样囊 免疫逃逸 抗原呈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喆 彭景楩 祝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父方同种异体抗原的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杀伤 .经典MHCⅠ类抗原有多种亚型 ,不同亚型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有所不同 .MHCⅡ类抗原在妊娠维持过程中表达极弱 ,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 ,滋养层细胞CⅡTA在MHCⅡ类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MHC 非经典MHCⅠ抗原 经经典MHCⅠ抗原 MHC抗原 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Macaca mulatta)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与SIV/SAIDS疾病进程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邱趁丽 杨贵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0-576,F0003,共8页
关键词 组织相容复合 恒河猴 疾病进程 MHC分子 MHC分子 杀伤T细胞 MHCI分子 免疫系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RT.BM1
11
作者 杨新 胡雪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大鼠 母胎免疫耐受 基因 抗原特异 免疫应答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8抗体协同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和活化
12
作者 李玉姝 杨帆 +6 位作者 周瑾 王楚媛 于晓会 关海霞 范晨玲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 目的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单纯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细胞不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然而当加入抗CD28抗体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T细胞对野生型小鼠的甲状腺细胞无反应。结论加入协同刺激信号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也可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 抗原递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窦癌组织中LAG-3 FGL1 MHC-Ⅱ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戚颖 黄子祺 +2 位作者 别鸿宇 颜次慧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 目的:探索新型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fibrinogenlike protein 1,FGL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在胃窦癌(gastric antral cancer,GAC)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GAC的67例患者病理标本,分别进行石蜡切片制作,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G-3、FGL1、MHC-Ⅱ三个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AG-3、FGL1、MHC-Ⅱ的表达水平与GAC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AC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AG-3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女性患者MHC-Ⅱ免疫细胞阳性率更高(P<0.05)。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好(P<0.05);肿瘤细胞中MHC-Ⅱ高表达的患者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较差(P<0.05);而FGL1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OS、DF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AC患者LAG-3、MHC-Ⅱ在不同区域的表达量存在差异,GAC患者LAG-3及其配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示免疫细胞中LAG-3/MHC-Ⅱ可以作为GAC患者预后标志物,为临床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纤维蛋白原样蛋白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分子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c和MHC-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楠楠 石海 +1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11c、MVD标志CD34以...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11c、MVD标志CD34以及DCs成熟标志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癌组织中CD11c和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组织中MHC-Ⅱ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VD与MHC-Ⅱ呈负相关性(r=-0.480,P<0.01),而与CD11c则无明显相关性。癌组织中各项指标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TNM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CD11c、MHC-Ⅱ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VD的高表达与浸润性DCs的成熟度呈负相关性,提示增加DCs的成熟度可能成为肝癌抗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血管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与病毒免疫逃逸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莹 王团结 +4 位作者 吴思捷 赵俊杰 康凯 万建青 姚文生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1-77,共7页
阐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递呈抗原过程,分析病毒干扰MHC-Ⅰ类分子抗原递呈所采取的策略,以期揭示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Ⅰ分子 抗原递呈 病毒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L15、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姣 齐晓明 +2 位作者 张小珍 闫雯 尤崇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建立PCRHRM检测体系并测序验证。对588例RA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这四个SNP与RA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建立的针对四个SNP位点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经测序验证可正确分型。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位点未发现突变基因型。rs255758和rs106347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rs255758位点的AA基因型在显性模型(AA vs AC/CC)下降低RA发病风险(OR=0.666,95%CI=0.478~0.927,P=0.016)。结论我们建立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可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进行常规化检测。ARL15和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融解曲线分析 风湿关节炎 ADP核糖基化样GTP酶15(ARL15)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复合DMα(HLA-DMA)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抑制脂肪组织MHC Ⅱ表达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汤爱莲 李灿 +1 位作者 邹楠 张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7-2032,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的表达调节糖脂代谢。方法: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KO)和C57BL/6小鼠(WT)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24周后,测量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的表达调节糖脂代谢。方法: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KO)和C57BL/6小鼠(WT)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24周后,测量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评价;检测脂肪组织MHCⅡ反式激活因子(CIITA)、小鼠MHCⅡ抗原Eβ(H2-Eb1)、MHCⅡ恒定链(CD74)mRNA及MHCⅡ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用siRNA沉默3T3-L1脂肪细胞中MHCⅡ的表达及用过表达载体升高3T3-L1脂肪细胞中的脂联素和(或)MHCⅡ的表达,检测脂联素对MHCⅡ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喂养的KO小鼠体重、FBG、FINS、HOMA-IR、TC、TG、LDL-C、肝脂肪变性、脂肪组织中CIITA、H2-Eb1、CD74 mRNA和MHC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WT小鼠。在脂肪细胞中,抑制脂联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siRNA干扰所引起的MHCⅡ表达降低,过表达脂联素后脂肪细胞中MHCⅡ的表达降低。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MHCⅡ的表达改善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匹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建 郭巍 +3 位作者 沈楠 孔宪刚 沈荣显 周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4-1420,共7页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试验马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总RNA提取物经RT-PCR扩增,并将所得产物进行T-A克隆。从每匹马的所有克隆中,分别随机挑取鉴定为阳性重组质粒的21~23个克隆用于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匹试验马匹各自具有3~5个等位基因,由于MHC-Ⅰ分子等位基因表达的共显性特征,可以推测马的基因组内可能存在2~3个基因座对应于这些等位基因,这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不同马匹PBMC表达的MHC-Ⅰ类分子的差别水平不一致。除了6号与7号和10号马之间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较大,无相同或高度相近的经典MHC-Ⅰ类分子序列外,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个以上的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的MHC-Ⅰ类分子的mRNA。以上研究结果既可作为正在开展的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基础性、支持性数据,又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马的经典MHC-Ⅰ分子多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Ⅰ分子 多态 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质内注射脂多糖对小胶质细胞MHC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普清 孙圣刚 +1 位作者 张允健 乔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观察黑质内注入脂多糖(LPS)后对黑质小胶质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LPS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分别于注药后1、7、14、60 d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HCⅡ阳性细胞;Weste... 目的观察黑质内注入脂多糖(LPS)后对黑质小胶质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LPS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分别于注药后1、7、14、60 d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HCⅡ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黑质小胶质细胞MHCⅡ蛋白的表达;双标荧光染色法检测p47phox(NADPH氧化酶标志物)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在MHCⅡ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表达。结果注射LPS后1 d,注射侧黑质区始出现MHCⅡ阳性细胞,7 d时达高峰,14 d时减少,60 d时仅见少量的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也有类似的趋势。双标荧光染色法检测到p47phox和i NOS在MHCⅡ阳性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结论黑质内单次注射LPS可激活黑质小胶质细胞并表达MHCⅡ;LPS可诱导MHCⅡ阳性小胶质细胞同时表达i NOS和NADPH氧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7-5p通过靶向抑制MICB表达降低肝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志波 杨兰钫 +1 位作者 李国平 姚向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58-864,共7页
目的:探讨miR-17-5p在HCC细胞系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载体... 目的:探讨miR-17-5p在HCC细胞系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载体分别或共转染HCC细胞系HepG2,使用丙戊酸钠处理转染或未转染细胞。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检测miR-17-5p对MICB的调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或组织中miR-17-5p及MICB mRNA表达情况,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ICB蛋白表达情况。对比转染质粒后各组细胞中miR-17-5p和MICB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arget Scan预测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miR-17-5p与MICB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miR-17-5p与MICB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对比各组MICB蛋白表达和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丙戊酸钠各组NK细胞毒性。结果:①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较高,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P <0. 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5p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均较低,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 <0. 05);与miR-17-5p-NC+MICB 3'UTR-W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 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较低(P <0. 05)。miR-17-5p-NC+MICB 3'UTR-Mut组与miR-17-mimic+MICB 3'-UTR-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与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miR-17-5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而MICB蛋白表达水平较低(P <0. 05)。miR-17-5p和MICB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 <0. 05)。在HCC肿瘤组织中miR-17-5p与MICB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 <0. 05)。③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NK细胞毒性、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P <0. 05);与miR-17-5p-mimic+MICB 3'UTR-Mu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3'UTR-Wt共转染组中NK细胞毒性和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P <0. 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5p组NK细胞毒性和MIBC蛋白表达均较高(P <0. 05)。④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细胞中MICB表达水平较低(P <0. 05)。在不同效靶比时,与Ctrl组相比,丙戊酸钠组NK细胞毒性较高(P <0. 05)。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NK细胞毒性较低(P <0. 05)。结论:miR-17-5p通过靶向MICB降低Hep 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HEPG2细胞系 自然杀伤细胞 miR-17-5p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链相关基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