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人民日报》新闻标题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尤泽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0-248,共9页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 本文以中国东盟关系的话语建构为例,把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CDA)和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关视角相结合,对《人民日报》海外版(1992-2008)与中国东盟关系相关的新闻标题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话语、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互动。分析发现,近年来双边关系的改善与中国官方报纸增加对东盟正面身份的建构存在正相关关系;后现代国际关系和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国家身份是建构的和变化的"观点是合理的;CDA能为国际关系领域的语言研究提供其所急需的话语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CDA 新闻标题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崛起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自我认知变化与对外战略调整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玉主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但南中国海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双边关系深化的瓶颈。东盟经济发展与地区身份变化显示,东盟在过去20多年里也经历了一个崛起过程。东盟的崛起改变了其自我认知,并引起其对处理与...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持续发展,但南中国海问题不断升温成为双边关系深化的瓶颈。东盟经济发展与地区身份变化显示,东盟在过去20多年里也经历了一个崛起过程。东盟的崛起改变了其自我认知,并引起其对处理与大国关系战略的调整。具体来说,东盟为维护地区"中心地位"选择以更积极的"战略性疏远"手段维护大国平衡结构。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与其他大国关系进展速度明显落后的情况下,东盟利用南海问题平衡与中国日益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东盟大国战略的这种调整,对中方以深化中国东盟相互依赖关系为主导原则的一系列倡议和措施形成了很大挑战。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利益对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捆绑功能会不断减弱,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国需要创新合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崛起 认知变化 战略性疏远 中国东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共同体成立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方长平 郑凌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8,共6页
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成立标志着东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东盟共同体将会有效地整合东盟各国的力量,增强东盟国家的实力和内部凝聚力,使东盟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和自主性。这必然会改变东盟传统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也会深刻影响... 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成立标志着东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东盟共同体将会有效地整合东盟各国的力量,增强东盟国家的实力和内部凝聚力,使东盟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和自主性。这必然会改变东盟传统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也会深刻影响整个区域国家的互动。同时东盟一直奉行的"东盟方式"在东盟共同体成立后将继续发挥作用,其非强制性原则在促进合作、缓解矛盾的同时也将限制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东盟共同体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并积极应对东盟未来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共同体 中国东盟关系 一体化 区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格局失衡与心理调适——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信任问题 被引量:16
4
作者 季玲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37-46,共10页
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 2009年以来,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功建成,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仍然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通过对中国东盟长达20年的信任关系建构历程进行回顾,文章试图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东盟信任关系的建构这一理论问题。在对现有理论要素进行折中主义整合并且补充之后,文章从权力格局失衡以及东盟国家心理调适需要的角度重新看待中国与东盟20年来信任关系建构的互动进程,并对当前中国外交应对周边小国信任危机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信任 权力格局失衡 心理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气候合作中的规范倡导探析
5
作者 康晓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16,158,159,共21页
国际组织是国际规范倡导的主体,但当代主要国际组织,特别是主导发展问题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大国际组织常年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与气候治理规范的倡导策略明显地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即发达国家以发达对落后的不平等... 国际组织是国际规范倡导的主体,但当代主要国际组织,特别是主导发展问题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大国际组织常年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与气候治理规范的倡导策略明显地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即发达国家以发达对落后的不平等关系教育发展中国家,忽视规范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因此,有必要考察国际组织以外的规范倡导模式。中国与东盟都面临气候变化严重威胁,同时又都是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较快的经济体,二者都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行为体。中国对东盟倡导气候治理规范,不仅有利于全球减排,而且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平衡减排与发展问题具有参考意义。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对在东盟倡导气候治理规范的策略进行了创新,包括知识分享、产业投资和公众教育三个方面。总体看,这种创新基于双方在长期历史交往中形成的平等关系和互信关系,并且依托庞大且密切的双方经贸关系和中国强大的低碳经济实力。中国与东盟气候合作中的规范倡导为探讨国际政治与国际规范生命周期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国际规范 规范倡导 命运共同体 气候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国家南海危机管控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琳 《国际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71,139,共26页
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妥善管控分歧和争议是维护南海区域和平稳定的重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处理危机事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些双、多边危机管控机制,对稳定南海局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当事... 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妥善管控分歧和争议是维护南海区域和平稳定的重要前提。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处理危机事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些双、多边危机管控机制,对稳定南海局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当事国的根本性矛盾难以消除,这些机制在危机中的实际作用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近年来,中美战略博弈的加剧及由此带来的南海形势变化,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南海危机管控带来更多挑战。中国与东盟国家应从过往危机管控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南海危机管控,包括继续用好现有机制、完善危机管控体系、坚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从低敏感领域入手加强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推进中国与东盟军事建立信任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危机管控 中国-东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视域中的中国-东盟关系 被引量:9
7
作者 夏苇航 刘清才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本国和世界发展,提出的影响人类命运发展的重要倡议。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连为一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东南亚地区,作为2... 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本国和世界发展,提出的影响人类命运发展的重要倡议。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东南亚、南亚、非洲和欧洲连为一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东南亚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区域,是中国周边外交重点实施区域,对促进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跨上新的台阶,实现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受到地区和国际因素的影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发展,依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研究和思考东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中的战略价值,中国与东盟在海丝路倡议视域下的合作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保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推动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关系 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国家反恐合作:理论创新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守政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16,158,159,共24页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非传统安全威胁给合作成果带来的威胁日益凸显。东南亚地区的恐怖势力呈现出域内域外整合、与暴力极端组织融合、与有组织犯罪结合的发展新态势。深化在反恐、打击...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非传统安全威胁给合作成果带来的威胁日益凸显。东南亚地区的恐怖势力呈现出域内域外整合、与暴力极端组织融合、与有组织犯罪结合的发展新态势。深化在反恐、打击跨境犯罪等领域的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协调发展、共同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然而,双方现有合作中面临东盟内部结构性障碍、预防性反恐缺乏、法制建设不均衡以及区域力量制衡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反恐合作的深入发展。本研究将国际反恐合作问题置于与区域间主义、集体行动等与合作相关的理论所构建的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合作的达成和合作困难的根本性原因出发,对合作发生的可能性、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审视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并通过该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间警务合作中澜湄执法安全合作这一典型案例,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化解反恐合作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反恐合作 非传统安全 区域间主义 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中心主义重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洁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8-135,共18页
大国关系缓和、各方支持以及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平衡性为东盟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但当下美国推动实施“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机制更多参与地区事务,这些均对东盟中心地位构成挑战。东盟推... 大国关系缓和、各方支持以及保持战略自主性与平衡性为东盟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外部条件。但当下美国推动实施“印太战略”,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美日印澳“四边对话”等机制更多参与地区事务,这些均对东盟中心地位构成挑战。东盟推出《东盟印太展望》,试图通过概念、规则与合作领域等的重构,维护自身地区主导地位。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缅甸政局变动和拜登政府继续加大对华战略竞争的影响,东盟努力的成效有限。中国-东盟对话伙伴关系3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支持东盟的中心地位对于中国妥处大国关系、推进区域合作以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应正面回应《东盟印太展望》,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对接,支持东盟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发挥中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东盟中心地位 印太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影响、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24
10
作者 卢光盛 聂姣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多领域表现出来。展望未来,南海问题、"印太战略"以及美湄合作等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后手拳",这必将进一步考验中国-东盟关系。在此背景下,尽可能地减少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避免中美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甚至反过来将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贸易战的破局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迫切任务。中国应通过深入对接中国-东盟发展战略,扩大对东南亚的市场开放,加快推进RCEP顺利达成协议,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抓住"战略机遇期",构建中国-东盟的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中国-东盟关系 周边外交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竞争与互利睦邻——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望波 邵允振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6,共4页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中国 中国东盟关系 东盟关系 新时期 合作竞争 互利 睦邻 新型伙伴关系 亚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捆绑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玉主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 中国-东盟关系在"黄金十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向"钻石十年"迈进之时我们发现,依靠双边经济合作的双赢利益捆绑的双边关系在新的国际关系条件下出现政经分离的倾向。为深化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功的"钻石十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深化双边合作的倡议,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试图化解政治互信不足的约束。但考虑到东盟采取的与大国保持等距离外交的战略,以及中国-东盟现存一些问题的化解难度,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一东盟关系还将主要依靠经济合作的利益捆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发展前景 政经分离 利益捆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盟对华政策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圣达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5,共10页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对华政策 中国-东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关系与东盟地区主义近期互动解析——以南海问题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东屹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0-52,共13页
中国-东盟关系和东盟地区主义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外交、也是地区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的转变,二者关系出现了新特征、新挑战,需要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考察。本文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出... 中国-东盟关系和东盟地区主义的紧密相连是中国外交、也是地区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国际形势的转变,二者关系出现了新特征、新挑战,需要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考察。本文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双重性"特征出发,阐述东盟对华认知及相应的地区主义战略取向,归纳出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随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中国-东盟关系包含的地区主义逻辑,本文以南海问题为例,阐述了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行为和立场,并通过描述东盟内部分歧,论证了东盟地区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随之做出的反应式调整。中国-东盟关系与东盟地区主义的相互作用是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文将从东盟视角透视其近期特征,并由此推想出中国-东盟关系的前景,为中国的应有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东盟地区主义 南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中国—东盟关系的英国学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国选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22-27,89,共7页
本文首先对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的关系,并用此分析冷战后的中国—东盟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之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国际社会,主要依据有:两者缺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两者关系的... 本文首先对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的关系,并用此分析冷战后的中国—东盟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东盟之间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国际社会,主要依据有:两者缺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两者关系的机制化程度不高。所以,要改善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至少做到: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跨文化交流,真正发挥双边国际制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学派 中国东盟关系 国际社会 世界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关系:现实与理解的困境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翀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6期78-87,共10页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东盟对中国理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双方应该如何摆脱现实与理解的困境。
关键词 东盟 中国东盟关系 理解 东盟关系 中国 摆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福生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东盟国家 中国东盟关系 向21世纪 中国与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 台湾问题 后冷战时期 战略环境 亚洲金融风暴 安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现实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主光 程仕杰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94,共8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了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根本遵循与主要途径。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向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深入发展发起了挑战,但另一方面,为构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双循环新...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了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根本遵循与主要途径。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向中国-东盟经贸关系深入发展发起了挑战,但另一方面,为构建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机遇。为应对动荡的世界经济形势、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中国应在改善内循环条件的同时,努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东盟经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透视中国—东盟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明江 《亚非纵横》 2015年第3期28-38 129-130,129-130,共13页
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是希望成为该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过去20年来,为达到此目标,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人文等各个领域对东南亚实施了强有力的软实力战略。这种战略的成效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的确有了长足的进... 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是希望成为该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过去20年来,为达到此目标,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人文等各个领域对东南亚实施了强有力的软实力战略。这种战略的成效喜忧参半,一方面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的确有了长足的进展,另一方面双方的战略互信还不牢固,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也面临阻碍。中国在东南亚的硬实力政策与其软实力战略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导致中国在东南亚的巧实力受阻。因此,中国还需要下大力气与东南亚国家发展更加稳定和密切的安全关系,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可以考虑做较大的政策调整。只有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不相互矛盾,并尽可能地形成良性互动,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才更有可能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软实力 硬实力 巧实力 南海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再定位及其重要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德星 《国际论坛》 1999年第5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伙伴关系 睦邻互信 世纪之交 东盟国家 东盟地区论坛 再定位 中国与东南亚 对话关系 双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