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崔璨 崔明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温暖气候,其发展则与更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密切相关: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均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前后的全球气候变暖期,鼎盛于“气候适宜期”(如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等),形成了“满天星斗”的格局;距今4000年左右的全球降温事件,不仅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也使得游牧业从种植养殖业中分裂出来;随后的四次寒冷期(西周寒冷期、东汉魏晋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及明清寒冷期),大量人口向南向东迁徙,加速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是极端的寒冷期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并建立新的王朝,这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华民族一体化格局的进程。寒冷期过后的温暖期改善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口向西转移,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东西部的一体化格局;作为自然地理的“走廊”,不仅是众多民族人口迁徙的历史地理通道,也是连接中华民族多元区域之间的纽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文化因素,特别是“大一统”思想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延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生态环境 气候变迁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格局下乡村开敞空间的特点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源 边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92,共4页
乡村开敞空间是乡村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活力的综合载体,对其进行活化和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剖析城乡一体格局下乡村开敞空间的问题及利用的必要性入手,在满足城乡互动发展的前提下,挖掘乡村开敞空间的多元价值;对中... 乡村开敞空间是乡村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社会活力的综合载体,对其进行活化和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剖析城乡一体格局下乡村开敞空间的问题及利用的必要性入手,在满足城乡互动发展的前提下,挖掘乡村开敞空间的多元价值;对中国不同类型乡村的开敞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乡村开敞空间利用范式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乡村开敞空间的利用模式,提出应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城市需求定位,在重视自然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乡村开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乡一体格局 乡村开敞空间 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63
3
作者 郝亚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基础,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框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5
4
作者 于春洋 陈奥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4,共7页
“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理解历史中形成的作为超大规模共同体的中国的底层秩序提供了分析框架,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为新时代维护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秩序提供了解决方案。分析表明,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身份... “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理解历史中形成的作为超大规模共同体的中国的底层秩序提供了分析框架,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为新时代维护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秩序提供了解决方案。分析表明,多元一体格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员身份、族际关系和认同对象三个维度提供了极富价值的解释力,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与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遵循承认多元、包容差异、互守尊严原则,以推进“观念中华民族”向“实体中华民族”转变为目标,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外围与内生两个向度的中华民族建设方略,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建设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7
5
作者 乌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131,共7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是各族人民经历漫长历史达成的共识,中华各民族文化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整体,草原民族对中华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对中华大一统版图和多元一体政治制度的形成及中华文明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是各族人民经历漫长历史达成的共识,中华各民族文化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整体,草原民族对中华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对中华大一统版图和多元一体政治制度的形成及中华文明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协同视域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刚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民族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曲折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格局。这种独特的族群共同体模式,源于中华民族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协同基因。正基于此,中华民族才日渐形构出一个满足多元需求的文化核... 民族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曲折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格局。这种独特的族群共同体模式,源于中华民族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协同基因。正基于此,中华民族才日渐形构出一个满足多元需求的文化核心,塑造了共同价值诉求和精神指向,从而实现了民族生态从无序走向有序,由多元融为一体。文化协同论就是将协同论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文化哲学的研究视域之中,据此阐释文化自身所蕴含的强大协同效应,并揭示其社会功能;进而从文化协同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内生动力和运行机理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通过本研究的展开,不仅有益于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有益于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更有益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同时通过理论和方法的类推,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机制和发展路径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协同论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格局 共同体 文化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卫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在对文化、民族、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 在对文化、民族、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元一体格局
8
作者 李燕 司徒尚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6,共5页
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则是历史上民族战争、南北分裂的内在根源之一 ;地理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元... 地理环境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则是历史上民族战争、南北分裂的内在根源之一 ;地理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 ;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多元一体的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历史发展 多元一体格局 文化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川地区早期农业文化在中华民族一体格局中的地位
9
作者 辛怡华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66-69,79,共5页
关键词 秦川地区 农业文化 中华民族 一体格局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及西藏在全国大一统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崇凯 顾祖成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多元一体格局 “西藏独立” 中国统一 历史演进 中国历史 青藏高原 华民族 少数民族 原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及其竞争份额潜力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耀彬 喻群 李汝资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9,共9页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发展潜力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成立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拓展城市群产业链融通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一体化演进格局 竞争份额潜力 动态偏离-份额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我国外经贸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12
作者 阎金明 《国际经贸研究》 CSSCI 1994年第4期3-6,共4页
我国对外开放与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使得经贸一体化格局(以下简称大经贸格局)的形成成为极其紧迫的任务。这是因为,各类与对外经贸有关的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已经对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亟待有机协调,... 我国对外开放与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使得经贸一体化格局(以下简称大经贸格局)的形成成为极其紧迫的任务。这是因为,各类与对外经贸有关的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已经对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亟待有机协调,形成整体合力,产生出综合优势。因此,大经贸格局的形成在90年代就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它将有助于确立下个世纪初期我国在世界经贸活动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贸格局 一体格局 我国外经贸 市场经济 利用外资 外贸企业 对外经贸 外经外贸 专业外贸公司 海外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除二元制樊篱 构建一体化格局——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守敬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3,共5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必须"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这方面,虽...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必须"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这方面,虽然目前各级各方都在下功夫、求实效,但系统性、有序性还显得不够;理论界往往研究某一方面和现存问题的多,研究整体和深层次问题的少。该文从国情、省情、市情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地对此问题进行了纵深层次和有操作性的思考,提出要着力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即:用"整合"的理念,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创造一体化的承载条件;用"互动"的理念,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创造一体化的物质基础;用"并轨"的理念,统筹城乡要素市场,创造一体化的创业空间;用"共享"的理念,统筹城乡利益关系,创造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用"平等"的理念,统筹城乡社会建设,创造一体化的国民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制樊篱 一体格局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拉美地区一体化的新格局
14
作者 徐宝华 《太平洋学报》 1997年第2期61-67,共7页
拉丁美洲是最早实行一体化的地区之一。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一体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采取内向型的以市场合作为主的模式,后来,为解决第一阶段实施内向型发展战略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一些修正,强调了地区合作... 拉丁美洲是最早实行一体化的地区之一。从60年代初到90年代,一体化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采取内向型的以市场合作为主的模式,后来,为解决第一阶段实施内向型发展战略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一些修正,强调了地区合作的灵活性。进入90年代,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运动开始进入务实阶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态势和特点。本文对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新的动态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美洲 经济一体格局 务实阶段
全文增补中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格局构建途径研究——以全方位育人为切入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昭昭 王晓龙 《南方农机》 202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高职院校倡导"三全育人",始终以育人为本。从全方位育人这个角度看,要在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上发挥高职院校优势特征,扩大育人成效,不仅需要明确育人体系的主体阵地,还需要拓展育人参与面,利用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后... 高职院校倡导"三全育人",始终以育人为本。从全方位育人这个角度看,要在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上发挥高职院校优势特征,扩大育人成效,不仅需要明确育人体系的主体阵地,还需要拓展育人参与面,利用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后协同、校内校外联动的方式,有效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格局。文章就此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 一体化育人格局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62,共10页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郭家骥本文认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云南的民族关系格局逐步形成了八大基本特点。其中最根本点是云南各民族从部落林立、土官遍野、各擅山川、互不统属的分裂状态,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郭家骥本文认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云南的民族关系格局逐步形成了八大基本特点。其中最根本点是云南各民族从部落林立、土官遍野、各擅山川、互不统属的分裂状态,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一部云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格局 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民族 民族政策 关系格局 各民族 华民族 中央王朝 民族关系 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17
作者 陶光华 崔乐泉 耿献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5,共11页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和完整脉络。研究表明,汉藏体育...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汉藏体育文化交流作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汉藏体育文化交流的演进历程和完整脉络。研究表明,汉藏体育文化通过器物符号共享、竞技规则互鉴、节庆仪式互动等实践方式,构建了符号认同、情感联结、制度整合、价值共识等多维作用机制,其价值意蕴体现为以具身性实践深化民族间理解互信、以共享性特质凝聚精神共识、以仪式化展演强化共同体归属感。面向新时代,研究提出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文化符号创新体系、打造立体化交流平台等实践路径,为深化民族“三交”、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体育文化 交往交流交融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立鹏 闫芸 范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思想,并进行了系列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思想,并进行了系列论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从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到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也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为避免“管中窥豹”式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有必要在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框架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价值、维度与策略
19
作者 何建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在特定的问题境遇和历史语境下,生发出多元的功能指向与时代价值,这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也是进行民族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更是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在特定的问题境遇和历史语境下,生发出多元的功能指向与时代价值,这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也是进行民族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更是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需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出发:顶层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图示,科学阐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机理,立足党的民族工作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唯有实现理论术语的革新、理论范式的转换与理论叙事的证成这三者的辩证统一、相互支撑,才能深入探索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