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地区早期农业文化在中华民族一体格局中的地位
出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66-69,79,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4
-
1戴向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之演变[J].考古学报,1998(4):389-418. 被引量:63
-
2石兴邦:.有关炎帝文化的几个问题[A]..姜炎文化论(宝鸡市社科联编)[C].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
3陈连凯.《宝鸡秦川地区在中华民族一体格局中的地位与影响》[A].(宝鸡市社科联编).《姜炎文化论》[C].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
-
4张宏彦.《涮泾水流域的古环境与古文化》[A]..《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C].三秦出版社,1996年12月..
-
5杨亚长.试论“华渭文化区”[J].考古与文物,1998(4):28-56. 被引量:5
-
6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北徐水县南此头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92,.
-
7吴耀利.《略论仰韶文化彩陶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论丛》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十二号[C].科学出版社,1993年..
-
8吴加利.《渭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论丛》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十二号[C].科学出版杜,1993年..
-
9蔡运章.远古刻画符号与中国文字的起源[J].中原文物,2001(4):30-42. 被引量:33
-
10马世之.史前时期黄河流域的三大文化区[J].中原文物,1998(1):10-1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30
-
1洛阳发掘的四座东汉玉衣墓[J].考古与文物,1999(1):5-28. 被引量:38
-
2李伯谦.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J].文物,1986(6):41-47. 被引量:68
-
3于省吾.关于古文字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物,1973(2):32-35. 被引量:121
-
4张忠培.试论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存的文化性质[J].考古,1979(1):37-44. 被引量:49
-
5The Zhengzhou Museum.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3):301-375. 被引量:158
-
6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J].文物,1980(5):1-15. 被引量:186
-
7季云.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陶器文字[J].文物,1974(8):50-53. 被引量:14
-
8The Shansi Archaeological Team,Institute of Archaeology,Academic Sinica.山西芮城东庄村和西王村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73(1):1-63. 被引量:92
-
9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J].考古,1972(3):2-13. 被引量:160
-
10淮安县青莲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学报,1955(1):13-24.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104
-
1李荣有,李保江.史前遗存揭示乐-图-文三位一体艺术史著述范式[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1):195-228. 被引量:1
-
2刘中玉.从巫史到图史——小议孔子时代图像功能的嬗变[J].形象史学,2019(2):6-14.
-
3王清刚.太行与泰沂之间古黄河下游平原史前文化交流刍论[J].东方考古,2023(1):69-79.
-
4高云逸.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与积石冢年代的再认识[J].边疆考古研究,2019(2):63-74. 被引量:2
-
5卢瑞宇.下潘汪文化研究——兼论镇江营文化系[J].边疆考古研究,2019,0(1):181-206.
-
6杨亚长.谈庙底沟类型[J].中原文物,2000(5):10-14. 被引量:2
-
7马雨林,师瑞玲.史前防御设施的发展脉络[J].文博,2005(1):62-67. 被引量:1
-
8裘士京.原始刻划符号性质与文字起源刍议[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1):22-26. 被引量:1
-
9朔知.崧泽时代皖江两岸的聚落与文化[J].东南文化,2015(1):66-78. 被引量:17
-
10周春茂.关于零口村文化的年代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2(1):51-55. 被引量:2
-
1陈勋,宗庆波,龚自明,雷该翔.浅谈咸宁茶叶历史与文化[J].茶叶通讯,2015,42(1):52-54. 被引量:1
-
2王志军.民国时期小麦生产在华北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J].古今农业,2009(3):62-70. 被引量:1
-
3王广慧,乌兰,于军.干扰与生态系统的关系[J].内蒙古草业,2007,19(1):15-18. 被引量:7
-
4姜国华.玉米施肥的技术要点[J].农家顾问,2015(2). 被引量:2
-
5张洪春.紧凑型玉米的选择与增产机制[J].中国农业信息,2014,26(5S):84-84.
-
6宋昕蔚,林建荣,吴明国.矮败型广亲和粳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6):595-600. 被引量:15
-
7王小平,段昌盛.新的一年 新的希望[J].甘肃林业,2007(1):8-9.
-
8杨晓.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技术[J].现代种业,2003(4):23-23.
-
9生物农药,正在兴起的农业新技术[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6(6):12-12.
-
10韩英伦.生物农药正在兴起的农业新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5(1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