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对分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朕 刁承泰 +2 位作者 王锐 陈凌静 陈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8-836,共9页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缺乏科学依据和方法的问题,为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集对分析法进行改进,将3级评判扩展到4...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缺乏科学依据和方法的问题,为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集对分析法进行改进,将3级评判扩展到4级评判,并结合熵权法,对重庆市梁平县2014年计划实施的14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合理性评价。集对分析与熵权法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级标准,计算指标熵权、联系度和确定评价等级等内容。此外,为验证集对分析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梁平县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整体较好。其中,金带镇双桂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为"合理",仅有梁山街道天鼓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荫平镇乐英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为"较不合理",其余11个项目区的选址合理性均为"较合理"。影响梁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主要限制指标是土壤表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系密度和灌溉保证率。集对分析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虽个别项目区具有一定差异,但未出现越级现象。运用集对分析的同一度评判方法所反映出的信息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差异性,其结果更为精确,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可为梁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提供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项目选址 合理性 集对分析 重庆市梁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旅游生计资本的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史玉丁 李建军 刘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06,共9页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共进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提升是评价生态补偿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构建旅游生计资本框架的基础上,对渝东南不同地区14个乡村的旅游生计资本进行统计,进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共进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旅游地,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提升是评价生态补偿效果的重要指标。在构建旅游生计资本框架的基础上,对渝东南不同地区14个乡村的旅游生计资本进行统计,进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表明,资金补偿对农户旅游生计资本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物质补偿、政策补偿作用次之,技术补偿作用最不明显。因此,针对不同的农户旅游生计情况,应通过农户生计需求与生态补偿方式之间的精准对接,进行生态补偿方式的捆绑组合,进而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计资本 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 渝东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蔡朕 刁承泰 +2 位作者 王锐 陈凌静 陈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134,共7页
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熵权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年计划实施的14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金带镇双桂村高标准基本... 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物元模型、熵权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年计划实施的14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金带镇双桂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结果为"合理",金带镇仁和村等3个项目的选址合理性为"较合理",仅有梁山街道天鼓村和荫平镇乐英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向"不合理"和"较不合理"转化,其余8个项目区向"较合理"转化.模糊物元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项目选址 合理性 模糊物元模型 重庆市梁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朱丹彤 徐晓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迁都 重庆 市民生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明 杨庆媛 +1 位作者 刘苏 马寅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156-164,F0002,共10页
识别丘陵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对提高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率,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研制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践行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落实耕地... 识别丘陵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单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对提高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效率,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研制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践行国家土地整治政策和落实耕地保护国策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重庆市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选取相应地貌类型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项目实施前技术指标达标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关键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本底条件评价,识别出影响重庆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关键影响因子是灌溉保证率、硬化生产路指数、田间道宽度指数和适宜小微型农机化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应是加强对关键影响因子的建设。不同地貌类型区因主要限制性子不同,其重点建设内容也不相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通过改造或消除限制性因子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 关键影响因素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卢卡斯模型的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研究——对重庆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莉 张文爱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1期27-33,共7页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直接参与到经济生产过程,对经济增长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还通过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有间接作用。本文基于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1990-2011年重庆人力资... 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直接参与到经济生产过程,对经济增长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还通过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对经济增长有间接作用。本文基于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溢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1990-2011年重庆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重庆人力资本外溢效应的产出弹性十分显著,但由于人力资本自身的增长过于缓慢,其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推动作用偏小;重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推动,经济增长表现出典型的粗放型特征。为此,论文从人力资本开发、教育投入和劳动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外溢效应 卢卡斯模型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的制订及规划评述 被引量:7
7
作者 龙彬 赵耀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5期100-106,共7页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作为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中重要的都市计划案,对研究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及其理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该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主要论述陪都计划的缘起、起草机构人员与过程,简要介绍陪都计划...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作为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中重要的都市计划案,对研究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及其理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该计划草案为研究对象,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主要论述陪都计划的缘起、起草机构人员与过程,简要介绍陪都计划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且分析计划案中所体现的近代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最后评价其历史地位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近代都市计划 陪都重庆 城市规划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陪都"时期巴渝武术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冉学东 吴必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 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吸引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 巴喻武术 战日战争 馆校会社 套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概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波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119,97,共5页
概述抗战时期图书馆机构和图书馆界名人在陪都地区的广泛活动,揭示战时陪都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度成为战时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中心,领导和推动着全国图书馆界在困境中艰难发展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图书馆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基于扩展MRW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占锋 段小梅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90,共10页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结构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了要素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通过扩展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结构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了要素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通过扩展人力资本MRW模型,构建了包含教育投资、健康投资以及产业结构的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探索性地对成渝城市群要素结构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中的教育投资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较大,而物质资本由于其过多的存量积累而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从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弱;人力资本结构中的健康投资受总人口死亡率小幅上升影响,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负效应。因此,成渝城市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通过改善提升人力资本结构的投资质量,使之与物质资本存量和产业结构形成最佳匹配比例,共同推动其经济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 MRW增长模型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都”抑或“旧城”:抗战时期重庆的城市形象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60,共15页
重庆在抗战时期被建构成战时的陪都。这一建构过程实则包含着两种都市想象的抗衡,即:沿海现代化都市的想象与四川军阀防区体制下的内地旧有都会的生态。伴随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两种都市想象的对立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一种中央与地方、外来... 重庆在抗战时期被建构成战时的陪都。这一建构过程实则包含着两种都市想象的抗衡,即:沿海现代化都市的想象与四川军阀防区体制下的内地旧有都会的生态。伴随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两种都市想象的对立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一种中央与地方、外来精英与当地人之间的冲突或摩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外来精英成为陪都现代性话语建构的当然主导者,有关重庆的新与旧之争并不对等;另一方面,长达五年半的日机轰炸以及地方精英都市意识的成长,又使抗战陪都的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与特质。这一关涉战争与城市变迁的主题,也为战争对后方城市的民族国家之建构提供了重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 重庆 新与旧 都市想象 轰炸 城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里的都市——城乡互嵌的战时国都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永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21,共6页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 城市与乡村是两个世界,二者的区别是系统性的。不过,战时国都是个例外。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战时国都身份来得仓促,城与人都没准备好。下江人的不断聚集和疏散,以及城市区域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化,使得重庆成了一座散落的、流动的城市,包含了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两种样态,形成了“乡村里的都市”的文化奇观。在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互嵌入,下江人频繁穿越于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城市重庆和乡村重庆的越界,造就了乡村里的都市社会,造成了城市知识分子的乡村化,城乡往返的体验影响了重庆叙事的空间构成和观念表达。对于不具有“进入都市的权利”的重庆乡民而言,他们在自己的家乡遭遇了下江人携带的现代文明,突然而至又迅速离场的现代生活使他们经受了身份的迷失和心理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都市 战时国都 重庆 城市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陪都语境下张恨水的重庆书写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永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4,10,共5页
张恨水四十年代的创作与陪都重庆息息相关,多部长篇小说以陪都重庆作为时空背景。本文把张恨水的重庆书写置于陪都语境下来考察,着眼于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与陪都读者心理的内在呼应,阐明重庆题材小说的审美文化特征。陪都语境与张恨水重... 张恨水四十年代的创作与陪都重庆息息相关,多部长篇小说以陪都重庆作为时空背景。本文把张恨水的重庆书写置于陪都语境下来考察,着眼于张恨水的小说创作与陪都读者心理的内在呼应,阐明重庆题材小说的审美文化特征。陪都语境与张恨水重庆题材小说的联络表现在:小说叙事风格转向平白直捷,载负着重庆下江人的战时乡愁,偏重于讲述公教人员的生活故事,维护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优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陪都 重庆 长篇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为城:唐宋时期川渝地区筑城活动与城墙形态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58,共9页
由唐至宋,在不同阶段,王朝对川渝地区州县治所城市兴筑、维护城墙的政策和态度历有变化:唐代前、中期,不重视城池修筑,多沿用旧城;唐末五代,开始大规模建造、补葺城池;北宋初至南宋中期,除徽宗时较重视西、南边地城池的修筑外,其余时间... 由唐至宋,在不同阶段,王朝对川渝地区州县治所城市兴筑、维护城墙的政策和态度历有变化:唐代前、中期,不重视城池修筑,多沿用旧城;唐末五代,开始大规模建造、补葺城池;北宋初至南宋中期,除徽宗时较重视西、南边地城池的修筑外,其余时间均对城墙修补采取消极态度,任其倾颓,直到宁宗以后才有所改观。对城墙的修筑因时、因事、因地甚至因人而存在差异,以"城墙内的城市"来概括中国古代治所城市的形态特征并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治所城市 唐宋时期 川渝地区 筑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代伟 盛波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7期87-93,共7页
法律人群体是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法制的近代化,我国法律人群体逐渐形成。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下,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众多法学名宿和法律精英荟萃,构成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奇观。探讨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 法律人群体是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法制的近代化,我国法律人群体逐渐形成。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下,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众多法学名宿和法律精英荟萃,构成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奇观。探讨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对于我国近现代法律人群体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时期 重庆 法律人群体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本化问题——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耿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720-5722,共3页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全局,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重庆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农业发展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从对农业...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全局,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重庆农业发展正经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农业发展本身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从对农业资本化问题的初步认识入手,分析重庆农业资本化发展现状、及导致农业资本化水平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重庆农业资本化水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本化 新型农业 资本投入 农业农村经济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陪都”重庆音乐期刊发展述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宝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17,F0002,I0001,I0002,5,共15页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 20世纪40年代因抗日战争影响,伴随国民政府首府向西南迁移,重庆被颁定为“陪都”,成为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音乐期刊发展受此影响随之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19种音乐期刊,每年都有两至三种新刊更替。其中既有国民政府官办的,也有民间音乐社团或出版机构编辑出版的。办刊宗旨虽有不同、办刊特色异彩纷呈,但都能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承载那个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讴唱最嘹亮的抗战歌谣,为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发挥出了应有的平台传播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陪都”重庆 音乐期刊 分类简析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文学史阅读与考察——对七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病象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肖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48,共5页
自建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与出版已有诸多成熟的文本,在这些史著中,对于抗战文学内容的秉笔直书及相应篇幅的编排都存在着近似的"同一律"病象,即重墨于解放区文学,轻疏于国统区文学,尤其淡化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书... 自建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与出版已有诸多成熟的文本,在这些史著中,对于抗战文学内容的秉笔直书及相应篇幅的编排都存在着近似的"同一律"病象,即重墨于解放区文学,轻疏于国统区文学,尤其淡化陪都重庆抗战文学的书写,反映出文学史家们在这一问题上后著复前著,一路步尘沿袭的顺延、回避修史理念,使得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长期处于遮蔽状态。如何重新认知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的双重意义,进一步去反思、寻找造成这些问题的症结,厘清和重新修正史家的修史理念,是本世纪文学史家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重庆 抗战文学史实 病象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与交融——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的特征及对当代篆刻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红 陈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0,197-198,共5页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篆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曾经活跃于此的众多篆刻家无疑是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因国民政府内迁,从全国各地汇聚于重庆,并在此留下了大批精彩篆刻作品和印学著述。抗战胜...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篆刻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篆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曾经活跃于此的众多篆刻家无疑是近现代篆刻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因国民政府内迁,从全国各地汇聚于重庆,并在此留下了大批精彩篆刻作品和印学著述。抗战胜利后,又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而分散至全国各省市。因此,抗战时期陪都篆刻艺术对当代篆刻的深刻影响,决不仅仅体现在以重庆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而是辐射至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陪都重庆 篆刻艺术 当代篆刻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与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守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通过对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性金融工商资本集团之一———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的研究,认为四川财团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抗战期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其代表人物的政治性格主要是发展区域... 通过对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性金融工商资本集团之一———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的研究,认为四川财团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抗战期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其代表人物的政治性格主要是发展区域经济,反对军阀混战,拥护国家统一,支持抗日御侮。四川财团所属大中型企业创造的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推动了巴蜀文化的近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财团 资本集团 企业文化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