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绿色财政政策的碳生产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玉焕 樊顺安 刘思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4,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绿色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碳生产率,并推动了城市低碳发展。具体而言,实施该绿色财政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改善城市创新环境、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同时,在非资源型、非工业型、环境信息公开和地方政府环保意识强的城市中,政策效应更显著。拓展研究发现,除铁岭市和铜川市外,其他试点城市在政策实施期间经济增长速率均高于碳排放增长速率,表现出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趋势。绿色财政政策在推动城市减碳、促增长、提升碳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低碳发展应以绿色财政为抓手制定因应之策,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减污降碳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碳生产率 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何以缓解多维能源贫困——来自低碳试点城市和家庭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杨红燕 杨阳 +1 位作者 李天云 黄远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6,共14页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结合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及其机制路径。LCCP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不仅使试点城市多维能源贫困程度显著下降0.9%,且存在政策溢出效应。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缓解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能源可使用性维度及促进能源清洁性维度方面,对能源可负担性维度的贫困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LCCP的能源减贫效果在资源禀赋及区域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以及北方城市的多维能源贫困缓解效果更明显。企业层面,LCCP的实施通过增强企业绿色创新效应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且印证了“波特假说”;政府和家庭层面,政府环保支持效应与家庭环保行为效应是LCCP缓解城市和家庭多维能源贫困的有效路径。据此提出推进LCCP政策扩围增效,强化绿色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机制,构建差异化、可持续的多维能源减贫路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环境规制 低碳试点政策 能源贫困 绿色创新 环保支持 环保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碳中和效应的多维评估——来自城市与企业的宏微观证据
3
作者 田时中 王鹏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5,共11页
探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研究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利... 探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研究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多维度评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检验影响机制,并拓展研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探讨该政策实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政策退出效应。结果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在能源消费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提升了碳排放效率;在能源供给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推动了清洁能源发展,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方式加快碳中和进程。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碳中和的影响,因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环境规制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拓展性分析表明,微观层面,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且对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能耗行业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碳中和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策退出后,示范城市仍表现出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放大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效发挥财政和技术创新机制作用,持续提高能源供需效率;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推进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财政政策 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铜冶炼新发展理念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耀汉 石龙祥 俞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铜冶炼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双循环”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铜冶炼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结合...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铜冶炼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双循环”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铜冶炼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传统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基于铜冶炼产业的现状,着重于铜冶炼产业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与方法,结合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铜行业应用及重点发展的先进低碳技术。以福建某铜业公司为例探讨行业转型升级和产能布局。最后,针对该公司的低碳发展实行措施,构建铜冶炼技术在低碳环保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新理念,以及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应用与进步。旨在引导铜冶炼产业朝着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铜金属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新技术 新工艺 低碳环保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效与性能双优的未来绿色低碳无线网络研究
5
作者 高峰 方媛 +2 位作者 沈骜 祁新特 徐泽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满足无线网络低碳发展需求,总结并前瞻性规划无线网络节能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总结了无线网络节能现状。其次,梳理了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对无线网络能效的评估标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多层级、多维度、多场景、可演进的无线网络能... 为满足无线网络低碳发展需求,总结并前瞻性规划无线网络节能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总结了无线网络节能现状。其次,梳理了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对无线网络能效的评估标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多层级、多维度、多场景、可演进的无线网络能效指标体系,以优化无线网络能效评估方法,适配绿色无线网络“低能耗、高能效、优感知”发展特性。最后,基于无线网络节能体系,分别在无线网络规划、建设、运维、优化各阶段总结并分析了相应的节能方案,为构建能效与性能双优的绿色低碳无线网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网络 绿色低碳 智能节能 能效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频共振的超厚层路基高能级低碳压实技术
6
作者 蒋红光 王育杰 +3 位作者 嵇永军 李宜欣 吴传山 张晓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5-704,共10页
为实现路基压实的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开展了粗粒土路基超厚层(80 cm)变频压实、共振压实和常规工艺压实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压路机在不同激振频率作用下路基填料的共振压实现象,阐明了超厚层粗粒土路基分层压实度发展规律和力学指标演... 为实现路基压实的提质增效和绿色低碳,开展了粗粒土路基超厚层(80 cm)变频压实、共振压实和常规工艺压实现场原位试验,揭示了压路机在不同激振频率作用下路基填料的共振压实现象,阐明了超厚层粗粒土路基分层压实度发展规律和力学指标演化规律,分析了超厚层路基压实的油耗及经济效益,提出了基于同频共振的超厚层路基高能级低碳压实技术。结果表明:粗粒土路基在20~25 Hz激振频率下发生同频共振现象,振动轮的振幅提高18%~30%;经静压1遍—高能级共振压实5遍—静压1遍后,超厚层路基的上、中、下3层压实度分别达到95.36%、95.41%和94.13%,沿深度分布均匀性良好,并且压实度、弯沉、动态变形模量和地基系数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相较于常规工艺碾压,超厚层路基高能级共振压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施工成本分别降低42%和39%,施工效率提高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超厚层路基 振动压实 压实度 共振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了再生能源发展吗?——来自再生能源企业的证据
7
作者 郑佳佳 赵若琳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34,共15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不仅会在宏观层面影响城市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而且会在微观层面影响工业、制造业、重污染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节能减排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但该政策如何影响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仍未知。基于此,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不仅会在宏观层面影响城市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而且会在微观层面影响工业、制造业、重污染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节能减排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但该政策如何影响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仍未知。基于此,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对再生能源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试点地区再生能源企业绩效提升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随着政策推进,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成立。该政策主要通过促进再生能源企业净利润来提升其企业绩效;同时政策效果存在着企业所属区域、企业性质、企业类型方面的异质性:该政策对我国中西部的再生能源企业、国有再生能源企业及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广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中有针对性地推进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以助力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再生能源企业 企业绩效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海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驱动机制与政策响应研究
8
作者 赵彦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162,共7页
在“双碳”目标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战略背景下,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空前严峻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压力。本文以内蒙古乌海市这一典型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城市为研究对象,剖析其能源结构现状与低碳转型过... 在“双碳”目标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战略背景下,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空前严峻的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压力。本文以内蒙古乌海市这一典型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城市为研究对象,剖析其能源结构现状与低碳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核心挑战,揭示其在供给侧长期以煤为主、需求侧工业能耗强度突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足等结构性矛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滞后、政策协同性不足等制度性约束。本文进一步解析推动乌海能源结构转型的内外部驱动机制,包括目标倒逼、政策牵引、安全诉求和生态治理等多重动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供给侧清洁化-消费侧电气化与高效化-制度与政策协同化”的三维系统转型路径,并构建涵盖顶层设计引导、经济激励工具、科技创新支撑与市场机制改革的综合政策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乌海市需重点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基地开发、煤电清洁灵活化改造、工业流程深度降碳和智慧能源系统集成等关键举措,打破高碳锁定路径,实现能源结构低碳转型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研究成果不仅为乌海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参考,也为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尤其是黄河流域煤基城市探索绿色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转型 乌海市 驱动机制 政策响应 低碳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省煤器最佳分水率的一种数值解法及应用
9
作者 周晓彬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8,共9页
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低温省煤器并联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国内现役大型煤电机组的节能改造中。然而,如何确定其最佳分水率以使机组技术经济特性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低温省煤器并联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分水率和等效... 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低温省煤器并联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国内现役大型煤电机组的节能改造中。然而,如何确定其最佳分水率以使机组技术经济特性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低温省煤器并联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析分水率和等效焓降增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数值求解最佳分水率的新途径。以此为基础,针对某660 MW超超临界机组低温省煤器并联系统开展数值试验,试验中计算各工况下最佳分水率并分析其对机组技术经济特性的影响规律,从而检验该数值解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特定进水量区间内,当低温省煤器进水量增加时,机组回热系统等效焓降增量随之先增大后减小,在临界点处形成最佳分水率。在100%最大连续功率(TMCR)工况下,最佳分水率为0.20,可节约发电标准煤耗1.4 g/(kW·h);在90%TMCR工况下,最佳分水率为0.17,可节约发电标准煤耗1.47 g/(kW·h);在75%TMCR工况下,最佳分水率为0.22,可节约发电标准煤耗1.60 g/(kW·h);在40%TMCR工况下,最佳分水率为0.24,可节约发电标准煤耗1.91 g/(kW·h)。因此,适时调整最佳分水率以响应工况变化,会对机组的节能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经验证,该数值方法用以求解最佳分水率不仅理论可行且具有一定适用性,可为实现持续稳定的节能降碳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省煤器 最佳分水率 节能降碳 数值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能源体系下煤电低碳转型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0
作者 周建全 谢诗泽 +3 位作者 蔡斌 顾永正 门东坡 姜大霖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2,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行业需兼顾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为了支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煤电低碳转型的政策决策制定,围绕煤电低碳改造的3类主流技术——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析... 在“双碳”目标下,作为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煤电行业需兼顾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为了支撑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煤电低碳转型的政策决策制定,围绕煤电低碳改造的3类主流技术——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分析其发展现状与挑战,研究配套市场机制的成效与变化趋势,总结各类技术现有的激励政策和未来潜在的政策需求。在技术升级方面,生物质掺烧面临燃料收集困难、锅炉结焦腐蚀等问题;绿氨掺烧存在绿氨生产成本高昂、燃烧稳定性差及NO_(x)排放控制等难题;CCUS技术则受限于捕集能耗高和CO_(2)消纳途径不足等技术瓶颈。市场机制方面,当前容量电价补偿力度不足、辅助服务市场不健全、碳价信号弱等问题突出,亟需完善电碳市场协同机制,并逐步提升煤电容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活跃度。政策激励方面,现有措施存在补贴缺位、连续性不足等短板,未来需要补充对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和CCUS技术的针对性激励政策,从多维激励角度确保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可持续推进。通过技术市场政策综合定性分析,揭示煤电低碳转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完善和政策体系优化的发展趋势,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能源体系 煤电低碳转型 生物质掺烧 绿氨掺烧 CCUS 市场机制 政策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内聚物代谢的脱氮除磷及污泥减量技术应用研究
11
作者 杨日剑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4期198-202,共5页
针对传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受限于碳源竞争以及脱氮与除磷菌污泥龄相冲突,产生工艺处理效果不稳定且污泥产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以内源聚合物代谢为主的脱氮除磷工艺,并通过遂宁市河东新区某污水厂工艺改造和运营调整,对传统工艺和以内... 针对传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受限于碳源竞争以及脱氮与除磷菌污泥龄相冲突,产生工艺处理效果不稳定且污泥产量大等问题,提出了以内源聚合物代谢为主的脱氮除磷工艺,并通过遂宁市河东新区某污水厂工艺改造和运营调整,对传统工艺和以内聚物代谢为主的工艺运行效果及污泥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调整后工艺出水水质满足排放标准,污泥产生量减少45.60%,单位水量电耗减少16%,除磷剂投加量减少22%,PAM投加量减少39.80%,有利于实现污水厂低碳化和节能化运营,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除磷 污泥减量 好氧代谢 内聚物代谢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挺 刘豪 +3 位作者 王静 党兆帅 耿毅男 盆海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04-3613,I0022,I0023,共12页
为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应对系统不确定性带来的随机波动,提出一种考虑阶梯式碳交易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并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求解。首先构建园区阶梯式碳交易模型,将碳交易成本考虑在内对... 为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应对系统不确定性带来的随机波动,提出一种考虑阶梯式碳交易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并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方法求解。首先构建园区阶梯式碳交易模型,将碳交易成本考虑在内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其次将该调度问题表述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框架,定义系统的观测状态、调度动作和奖励函数;继而采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进行低碳经济调度决策。所提方法无需进行负荷预测或不确定性建模,能够对源和荷的随机波动做出实时响应。最后基于多场景多算法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阶梯式碳交易 深度强化学习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含碳捕集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桂兰 张海晓 +1 位作者 刘宏 曾康为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8-1514,共7页
为了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的低碳化经济运行和多能源互补,解决碳捕集装置耗电与捕碳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不确定性源荷实时响应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含碳捕集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该方法通过在PIES中添... 为了实现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的低碳化经济运行和多能源互补,解决碳捕集装置耗电与捕碳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不确定性源荷实时响应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含碳捕集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该方法通过在PIES中添加碳捕集装置,解决了碳捕集装置耗电和捕碳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了PIES的低碳化运行;通过采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对PIES进行动态调度,解决了源荷的不确定性,平衡了各种能源的供给需求,进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不确定性源荷的实时响应,并相比于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和DQN(deep Q network)方法在低碳化经济运行方面具有有效性及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碳捕集 不确定性 低碳经济调度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学生碳足迹现状及碳中和意愿研究
14
作者 徐岭 曲国华 +4 位作者 李高如倩 孙盈 杨洋 李诺言 陆张煜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该文从多个维度分析北京大学生碳足迹现状,深入挖掘大学生碳中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高校学生衣食住行等现状和碳中和意愿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基于调研数据对学生碳足迹进行计算和评估,通过Mat... 该文从多个维度分析北京大学生碳足迹现状,深入挖掘大学生碳中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北京市高校学生衣食住行等现状和碳中和意愿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法基于调研数据对学生碳足迹进行计算和评估,通过Matlab、anova1函数、回归模型等对调研结果进行数据挖掘和因果关联分析,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8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20个因子能更好地刻画原始数据信息。对20个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度得到显著改善。回归结果表明环保意识、碳中和态度等多个因子对低碳生活认同产生了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研究对高校碳中和提出在交通、水电、饮食及宣传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风险 碳足迹 碳中和 节能减排 低碳校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二氧化硅/三元无机水合盐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5
作者 肖力光 朱晨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5-248,254,共5页
以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多孔吸附材料,对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五水偏硅酸钠/十水碳酸钠低共熔相变材料进行封装,通过控制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制备出不同吸附量的气相二氧化硅/三元无机水合盐定型相变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 以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多孔吸附材料,对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五水偏硅酸钠/十水碳酸钠低共熔相变材料进行封装,通过控制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制备出不同吸附量的气相二氧化硅/三元无机水合盐定型相变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多种测试手段,对定型相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气相二氧化硅的最佳含量为25%(质量分数),该条件下定型相变材料相变焓为95.96J/g;三元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与气相二氧化硅只是单纯的物理混合,并未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制备的定型相变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能 气相二氧化硅 定型相变材料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低碳墙体材料研究现状
16
作者 肖力光 段振强 +1 位作者 雷潭 王一鸣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196,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作物秸秆在建筑墙体材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从生产技术、制备工艺、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出发,重点介绍了农作物秸秆低碳墙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温隔热性能、阻燃性能等优良特性,并对农作物秸秆低碳墙体材料现阶...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作物秸秆在建筑墙体材料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从生产技术、制备工艺、配合比设计等方面出发,重点介绍了农作物秸秆低碳墙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保温隔热性能、阻燃性能等优良特性,并对农作物秸秆低碳墙体材料现阶段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给出了合理建议,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墙体材料 绿色低碳 节能环保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治理视角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中国样本审视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丽渲 邢鸿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探究中国现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特征与不足,可为我国将来的政策制定及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以2006年2月至2022年12月中央和地方发布的143份有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政策工具-目标领域-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模型。结... 探究中国现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特征与不足,可为我国将来的政策制定及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以2006年2月至2022年12月中央和地方发布的143份有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政策工具-目标领域-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模型。结合统计学方法、结构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探究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的演进历程、政策工具、政策目标领域、政策主体、政策力度等内容特征。结果表明,在“双碳”目标导向下,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正在展开布局,战略目标逐步明晰,但仍然存在专项政策缺位、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衡、政策主体合作联系密度不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未来应当强化政策力度,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项政策;高效配置多元政策工具,构建政策工具的综合应用模式;完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 清洁能源 低碳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国绿色贸易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灵多 赵晓静 张国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44,共13页
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和竞争的新领域。绿色贸易不仅是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条件。该研究基于2005—2019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城市... 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和竞争的新领域。绿色贸易不仅是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条件。该研究基于2005—2019年中国海关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细致考察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国绿色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绿色产品贸易,使得绿色产品出口额提高16.79%;从数量与价格边际分解来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大幅提高了绿色产品出口数量,并降低了绿色产品出口价格,增强了城市绿色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上述结论均稳健。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还可以有效推动贸易绿色化转型,使得低碳城市绿色产品出口占比提高1.53个百分点,占低碳试点城市绿色产品出口平均比例的19.29%。③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促进节能减排与绿色创新两个效应推动城市绿色贸易发展,节能减排效应表现为城市生产更低能耗的绿色产品以及扩大对清洁生产设备的使用,绿色创新效应表现为城市绿色创新数量和绿色创新质量的同步提升。④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同时推动了中间品与一般贸易产品的绿色贸易发展;促进了城市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绿色贸易发展;在产品类别上则主要作用于可再生能源产品与环保产品。因此,政府应该:深入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进程,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推动绿色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低碳城市建设在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好低碳城市建设在构建绿色产业链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绿色贸易 节能减排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扭曲管能量回收器性能数值模拟及其节能应用
19
作者 王雨婷 朱冬生 +1 位作者 叶周 吴子龙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解决目前传统新风系统常用的纸芯能量回收器存在新风、回风交叉污染及能量综合回收率低的问题,将椭圆扭曲管应用于空调新风系统,基于铝合金传热元件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回收器。设计椭圆扭曲管和圆管两种不同结构的能量回收器,应... 为解决目前传统新风系统常用的纸芯能量回收器存在新风、回风交叉污染及能量综合回收率低的问题,将椭圆扭曲管应用于空调新风系统,基于铝合金传热元件研发了一种新型高效的能量回收器。设计椭圆扭曲管和圆管两种不同结构的能量回收器,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其换热和流动性能,并对其应用于空调新风系统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圆管能量回收器,空气在通过椭圆扭曲管能量回收器时壳程温度下降得更快,管程温度提升也更快,换热系数更高,换热效果更好,尤其是处于夏季工况时换热效果较为明显。增设了能量回收器的新风机可以有效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在夏热冬冷和寒冷地区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扭曲管 数值模拟 能量回收器 强化传热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压差发电运行能效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洋 李彦苹 +3 位作者 周军 蒋轩 胡承强 王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7,共9页
目的天然气压差发电是一种低碳能源创新技术,发电过程中无污水废气排放,是清洁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但需要解决压差发电系统运行效率模糊、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压差发电运行能效计算分析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理论公式计... 目的天然气压差发电是一种低碳能源创新技术,发电过程中无污水废气排放,是清洁高效的分布式能源,但需要解决压差发电系统运行效率模糊、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天然气压差发电运行能效计算分析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理论公式计算与仿真模型计算,考虑到实际投产中存在偏离测定流量运行的情况,建立轴功率修正公式,采用优化拟合的方式获得修正系数,最后采用三箱分析法进行能效分析。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某配气站压差发电项目,结合现场典型运行工况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采集的3类运行工况,得到不同工况下净发电量为1612.8~2697.5 kW·h,系统㶲效率为43.5%~50.5%。结论机组进气流量应维持在0.9~1.1倍测定进气流量范围内,在最大发电功率范围内提高进气压力或压力比,能够输出更多轴功带动发电机发电,以确保最佳的系统能效和稳定运行。该研究对于天然气压差发电机组能效分析与优化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差发电 余压利用 㶲分析 能效分析 低碳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