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考察及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
1
作者 何德忠 张素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2003年11月22~23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考察及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近10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和教育专家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及中国研究生院... 2003年11月22~23日,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考察及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近10所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长和教育专家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及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秘书处有关负责同志到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研究生 院长 联席会 “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研讨会 2003年11月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路径——以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
2
作者 杨瑞楠 孟鹏程 +2 位作者 刘伟 刘昆仑 卫敏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113-115,123,共4页
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以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导师岗位管理、搭建学术... 研究生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以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导师岗位管理、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完善创新奖励制度等措施,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可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的研究生教育背景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彭湃 宋子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3,共11页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CEO在企业创新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对我国2008—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拥有研究生教育背景的CEO能促进企业的整体创新,拥有博士生教育经历的CEO能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在拥有研究生...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CEO在企业创新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对我国2008—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拥有研究生教育背景的CEO能促进企业的整体创新,拥有博士生教育经历的CEO能促进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在拥有研究生教育经历的CEO中,不同学科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商科背景的CEO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呈现抑制作用,而理工科背景的CEO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呈现促进作用。进一步,有MBA教育背景的CEO仅促进企业的策略性创新,但有MBA复合理工科教育背景的CEO能提升企业的实质性创新水平。机制分析表明,CEO的研究生教育背景对实质性创新的影响通过优化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结构来实现。企业是否属于高科技产业,CEO的研究生教育背景对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 研究生教育 企业创新 实质性创新 策略性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建设优秀学科为目标指引的研究生“学科思政”模式创新——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鲁小双 钟翼 +1 位作者 杨欢 李武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基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的使命任务,分析当前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学科思政”的价值意蕴,阐述研究生教育“学科思政”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提出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五位一体”为特征的... 基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的使命任务,分析当前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学科思政”的价值意蕴,阐述研究生教育“学科思政”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提出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五位一体”为特征的学科思政工作体系,介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优化学科布局、提升育人质量,在实践中增强研究生“研”的能力、塑造“究”的精神、葆有“生”的气度等方面的探索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优秀学科 学科思政 电气工程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研究生劳动教育驱动创新能力提升的探索
5
作者 李二峰 田小卫 +2 位作者 程有普 程伟霞 王远宏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2-64,68,共4页
在全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下,全面加强涉农研究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农科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农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如何构建劳动教育驱动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模式... 在全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下,全面加强涉农研究生劳动教育是培养农科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目前农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如何构建劳动教育驱动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新模式以及保障措施,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农科类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涉农高校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农科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6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03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组建,2013年通过验收,这是我国植物提取物领域唯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农业大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协同创新中心 天然产物 植物提取物 省部共建 科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均旭 王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科技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生教育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研究生教育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对此,应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机制转化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调节效应,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工科研究生“三位一体”实践培养体系研究——以林业工程学科家具设计与工程方向为例
8
作者 陈星艳 陶涛 +9 位作者 吴义强 戴向东 李新功 欧阳周洲 朱耀军 曾冬 王丽平 胡孙跃 黄艳丽 邹伟华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以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实践培养满足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这一重要课题为导向,结合研究生教育特点,提出了理论学习、在校实践和产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培养体系构想,阐述了这一体系的三项基本要求,并以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国家... 以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实践培养满足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这一重要课题为导向,结合研究生教育特点,提出了理论学习、在校实践和产业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培养体系构想,阐述了这一体系的三项基本要求,并以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和湖南省重点学科——林业工程学科家具设计与工程方向为例探索了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实践培养的具体方法。对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实现应用型工科类学科研究生教育供给侧与相关产业高端人才需求端的精准对接,促进相关产业实现高质量科学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工科 研究生教育 实践培养 林业工程学科 家具设计与工程 校内实践 产业实习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工程实践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9
作者 叶回春 胡衍雷 张世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198,共6页
针对传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和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新工科理念,以“工程科学实践”课程为平台,重构课程内容并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整合先进制造技术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的... 针对传统工程实践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和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基于新工科理念,以“工程科学实践”课程为平台,重构课程内容并创新教学模式。研究通过整合先进制造技术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BE)的评价体系,同时将工匠精神和劳动价值观融入实践教学,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的协同发展。实践表明,新模式优化了课程设计与实施流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职业认同。该模式创新地将专业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为新时代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 劳动教育 新工科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10
作者 卢晓东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改革是教育强国建设中一个具有牵引性的、撬动性很强的切口,流动(flowing)、涌现(emerging)、遮蔽(concealing)、重混(remixing)四个动词哲学概念彰显出当下改革方向。对“应届”这一时间性因素的分析表明,“应届”... 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改革是教育强国建设中一个具有牵引性的、撬动性很强的切口,流动(flowing)、涌现(emerging)、遮蔽(concealing)、重混(remixing)四个动词哲学概念彰显出当下改革方向。对“应届”这一时间性因素的分析表明,“应届”因学生的自我认知欠明确和时间压迫,降低了研究生教育系统效率,不利于第二硕士学位教育的开展、不利于劳动教育的深入而构成对学习自由和创新涌现的阻碍。对“推荐”和“接收”环节和标准的分析表明,境外高校作为组织不会推荐学生因而不利于“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推荐比例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对本科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住宿书院、荣誉教育与荣誉学院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推荐环节和标准阻碍了与涌现相关的学生的自由流动,浪费了教育资源。对统一考试学科笔试的分析表明,学科笔试和备考对学生创新构成遮蔽,这是对为何推免生后期创新表现优秀的深入解释。本研究建议将荣誉学士学位教育、研究生学费和学制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系统改革的配套,同时建议选择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小切口先行先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免试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教育 教育强国 拔尖创新人才 考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造就战略教育人才与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11
作者 卢晓中 范双利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2,共6页
战略教育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战略教育人才涵盖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卓越校长、教学名师、卓越教师、学科领军人才及教育家型教师等七个核心群体;狭义的战略教育人才则是指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 战略教育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战略教育人才涵盖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卓越校长、教学名师、卓越教师、学科领军人才及教育家型教师等七个核心群体;狭义的战略教育人才则是指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具有引领作用的拔尖创新教育人才核心主体,其内在特性包括战略性、引领性、创新性和多样性,并具有卓越的学习力、卓越的思维力、卓越的创新力、卓越的领导力、卓越的研究力、卓越的自信力等时代内涵。战略教育人才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夯实教育战略根基,彰显教育的战略属性;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教育由大到强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锻造战略教育人才的“六力”“五品”,达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六个力”目标等四个方面。战略教育人才造就可从多方面、多途径着手。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培育高层次应用型战略教育人才的重要路径,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构建多场域多类型案例教学体系和实践范式,建立创新思维培育与实践智慧生成的双向赋能机制,系统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基础创新能力、系统创新能力和战略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战略教育人才 创新能力 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 实践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智慧农业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探讨——以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
12
作者 熊俊涛 葛晓月 +4 位作者 周承卓 江欣璟 李晨瑜 黄佳琪 秦钰贤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74-282,共9页
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角度出发,围绕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情况、高校农业现代化开设的相关课程、智慧农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法的对比分析。根据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经验,... 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角度出发,围绕国家智慧农业发展情况、高校农业现代化开设的相关课程、智慧农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具体实施方法的对比分析。根据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的定位与培养模式,最后使用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专业建设路径,从而给出我国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建设思路,以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我国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为例
13
作者 郭晶 高明 宋月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52-155,共4页
针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本领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新需求不匹配,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薄弱,无法持续改进等... 针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适应的情况,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品德和素养、专业本领及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与社会对机电人才的新需求不匹配,教学质量的反馈机制薄弱,无法持续改进等问题,在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构建“一三四”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贯穿、三融合、四路径”的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一贯穿),借助省一流专业及国家和省级各类平台,将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三融合”),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实践,提升师资水平,加强质量反馈”为路径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思想素质高、创新能力突出、工农深度融合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对农业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农业类院校相关专业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机械电子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思政教育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四突出”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梅宁 李飞 +2 位作者 张腾飞 王昆 孔媛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认为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紧密、思政元素融入不充分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邮电大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科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平... 认为当前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存在课程体系创新不足、理论与实践联系欠紧密、思政元素融入不充分和课程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邮电大学挖掘学校特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与学科融通,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设实践平台适应电子信息行业需求,围绕信息学科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资源整合,提出了“突出特色、突出需求、突出主线、突出融合”的“四突出”课程建设方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卓越工程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 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综述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锋亮 周京博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2023年11月10日,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届论坛以“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围绕“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跨学科与多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2023年11月10日,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理论与实践高端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届论坛以“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围绕“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跨学科与多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四个议题展开讨论。与会专家学者经过研讨认为,应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强国制度创新,加强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产教深度融合助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研究生教育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强国建设 创新人才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如何赋能省域创新——基于31个省份数据的fsQCA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虹 王梓宁 张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2,共11页
研究生教育是实现省域创新的关键载体,其集聚的创新要素对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整合研究生教育影响省域创新的分析框架,运用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究研究生教育对省域创新的驱动... 研究生教育是实现省域创新的关键载体,其集聚的创新要素对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整合研究生教育影响省域创新的分析框架,运用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究研究生教育对省域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条件变量不能构成省域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学科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对省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关键。研究生教育赋能高水平省域创新的驱动路径有创新基础联动的综合发展型、成果转化主导的创新资源集聚型、学科优势引领的创新环境协同型三种。研究生教育未能赋能省域创新的原因较为复杂,多与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两个核心条件的缺失有关。研究结论既有助于丰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范畴,又能为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促进省域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省域创新 fsQCA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发展对策——基于国外经验的探索 被引量:7
17
作者 金镭 章婧 邓鑫雨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虽然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理念导向不明、师资队伍人员失衡、课程设置不成体系、教学方式固化僵硬以及师生认识差异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虽然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理念导向不明、师资队伍人员失衡、课程设置不成体系、教学方式固化僵硬以及师生认识差异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了“两维四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从对外多主体协作,内部师生合力共建两个维度出发,通过贯彻全过程培养理念、建设复合型师资、开设多维度课程、打造多元化平台等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实现产学研用的紧密协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与工程创新实践双向融合:共生逻辑与实践范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雨甜 付铁 庞璐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95,共5页
工程创新实践具有“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磨炼意志”等劳动教育的核心特征,劳动教育在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促进了实践育人理念的升华,与工程创新实践的融合同样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劳... 工程创新实践具有“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磨炼意志”等劳动教育的核心特征,劳动教育在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促进了实践育人理念的升华,与工程创新实践的融合同样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劳动教育与工程创新实践的双向融合机制。研究发现,二者在价值目标维度实现国家战略需求与个体劳动素养的协同响应,在实践场域形成教育要素的系统互嵌,揭示了劳动教育与工程创新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同构共生关系。通过构建“价值引领-场域耦合-保障体系”三维融合体系,提出劳动教育与工程创新实践协同育人新范式,为新时代高校实践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工程创新实践 共生逻辑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工程技术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金土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3,共9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型。而对于工程技术类研究生而言,基于分类培养模式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满...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教育已经从以往的“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型。而对于工程技术类研究生而言,基于分类培养模式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培养目标、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然而,分类培养模式下,工程技术类研究生教育仍存在培养目标模糊、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导师指导缺位、培养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佳。因此,在厘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优化导师结构、建立健全淘汰机制,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进而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工科技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培养 工程技术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包装工程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探索
20
作者 刘光发 李光 +2 位作者 张正健 王玉峰 宋海燕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实验平台的积极作用,多元化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研究生分类培养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思路、建设内...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实验平台的积极作用,多元化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研究生分类培养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目标和思路、建设内容和成效,及今后努力措施。通过培育多元化实践导师团队、打造高品质科研团队和公共平台实验室、构建多元化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和高水平科技竞赛创新平台、创设虚实结合创新实验、升级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包装工程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包装工程 研究生教育 分类培养 创新实践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