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竞争而创新:“理念—行动者”框架下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逻辑解释 被引量:15
1
作者 白天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6,共9页
按照“理念—行动者”框架分析,社会治理创新竞争是国家治理理念转变下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是央地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期望的一种回应。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展现出有限理性行为,出现了为竞争而创新的行为偏... 按照“理念—行动者”框架分析,社会治理创新竞争是国家治理理念转变下地方政府的策略选择,是央地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期望的一种回应。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展现出有限理性行为,出现了为竞争而创新的行为偏差,展现出弱GDP产出与强注意力分配、实质空间扩展与自主空间紧缩、问责制度强化与治理创新竞争三重悖论。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竞争异化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激励资源,其通过安全创新空间、上下级共谋等形式,一方面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弈,另一方面则与其他“创新共同体”进行竞争,揭示出为竞争而创新的缘起、演变与强化的逻辑过程。中央政府应推进边缘革命向顶层设计转向、完善监督与官员评价等治理制度,地方政府应转变治理观念,同时强化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政社协同,真正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增进社会整体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创新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治理理念 “理念—行动者”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创一流学科:中国大学的行动框架及其调试逻辑
2
作者 凌健 许怀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牵引下,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动逐渐替代入选身份受到更多关注,如何建成世界一流以及选择何种路径必须被理性审视。借助于政策注意力视角,分析并讨论了75份“双一流”建设大学方案蕴含的行动框架及其特征,...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牵引下,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行动逐渐替代入选身份受到更多关注,如何建成世界一流以及选择何种路径必须被理性审视。借助于政策注意力视角,分析并讨论了75份“双一流”建设大学方案蕴含的行动框架及其特征,从管理、服务和价值等三重逻辑提出高校创建行动应调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行动框架 建设方案 政策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科普理念下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行动者网络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丽 韩雯倩 李健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大科普理念下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是一个多元异质主体参与的系统,文章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行动者网络。对开展跨界合作科普服务的专业图书馆进行调研,识别出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中的行动者... 大科普理念下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是一个多元异质主体参与的系统,文章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行动者网络。对开展跨界合作科普服务的专业图书馆进行调研,识别出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中的行动者;选择五家不同情况的专业图书馆为调研样本,对其馆员、合作方人员及用户进行访谈,明确核心行动者与强制通行点,分析各行动者的利益和障碍;对各行动者转译过程进行研究,呈现各行动者构建起专业图书馆科普服务跨界合作行动者网络的动态过程,并对该行动者网络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最终形成“政府领导、母体机构支持、专业图书馆为主体、社会组织协同、用户参与”的科普服务跨界合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普理念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专业图书馆 科普服务 跨界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的价值意蕴、生成逻辑及行动框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世贵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自1949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在发展阶段上大致经历了从“分离”“统筹”到“融合”的赓续发展过程,其根本目标始终指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耦合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价值意蕴看,理念上的承衍与发展、主体与内涵... 自1949年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在发展阶段上大致经历了从“分离”“统筹”到“融合”的赓续发展过程,其根本目标始终指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耦合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价值意蕴看,理念上的承衍与发展、主体与内涵上的价值同序以及统筹与共享的共同体行动,构成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耦合的核心要义;从生成逻辑看,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耦合于历史演进、理论含义与实践要求的三个基本维度且具有逻辑与现实自洽性。在此基础上,搭建“主体—空间—方向—机制”融合的城乡发展与统筹富裕行动框架,从加快构筑城乡共富社会网络、创新城乡共富应用场景以及引领城乡共富发展方向等一体化实践探索着手,充分释放驱动城乡共富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共同富裕 耦合 行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下的中国协作治理:本土化应用与一般性拓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锁利铭 贾小岗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1,共15页
作为第三代政策过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框架)更加强调政策过程的动态非线性特征,重点关注主体互动过程与制度结构的双向作用,成为观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府际关系重构演化的重要模型。基于... 作为第三代政策过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框架)更加强调政策过程的动态非线性特征,重点关注主体互动过程与制度结构的双向作用,成为观察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府际关系重构演化的重要模型。基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梳理ICA框架的缘起、演化与应用并明确中国场景下相关研究的本土经验与一般性拓展。初步来看,中国ICA框架的相关研究已形成“尺度-结构-领域-模型”四个主题子群的文献体系。在具体应用方面,中国场景下的ICA框架研究主要集中于协作治理动机、治理关系与治理结构等方面,并基于“多重动机-复杂机制-网络嵌套”的创新路径,初步实现了对经典框架的本土化应用与拓展。未来,中国应基于ICA框架构建更为一般化的治理过程理论,可从以下议题开展:交易成本的测量与实证检验、作为因变量的选择性收益研究、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复杂竞合关系的多维场景建构、数字化背景中的府际协作网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ICA框架) 政策过程 治理过程 协作治理 中国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智库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和实践路径
6
作者 周元 魏颖 陈瑾钰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7,共10页
[目的/意义]智库数字化转型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现有研究对智库数字化转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转”不够系统充分的现状,本文首先界定了智库数字化转型的概念... [目的/意义]智库数字化转型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现有研究对智库数字化转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转”不够系统充分的现状,本文首先界定了智库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提出其提高研究质量、提升咨政时效、优化组织管理和创新商业模式四重价值;其次,以277篇相关数字化转型研究文献涵盖的1,606个影响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共词聚类等可视化分析,得出“创新驱动、数据资源、数字生态、信息资源、数字文化、数字技术、数字领导力、数字人才、战略规划、数字平台”十类主题分布。[结果/结论]本文整合归纳形成了智库数字化转型行动框架,提出转战略、聚数据、搭平台、强人才、融技术和建生态六个实施路径,为加速推动智库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数字化转型 关键要素 行动框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体系思维”构建区域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行动框架与动力机制
7
作者 柳叶青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9-57,共9页
运用“体系思维”指导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可以通过不同主体、要素的系统整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部协调的有机系统,包括整合“目标、渠道、策略、保障”四个关键要素建立专业教学系统,立足课程内容整... 运用“体系思维”指导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可以通过不同主体、要素的系统整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部协调的有机系统,包括整合“目标、渠道、策略、保障”四个关键要素建立专业教学系统,立足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思政目标、思政载体、思政活动形成课程教学系统,以“融于素养、融于重点、融于互动、融于发展”为关键点建立课堂教学系统。在推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无到有、从散到聚、从外到内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把握“纵向与横向”“内生与外延”“规范与自主”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激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内生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思维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行动框架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地理跨学科学习的内在机制与行动路径
8
作者 赵明月 仲小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4,共6页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地和谐共生为主线,涉及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政治等多领域,要求公民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上实现全面提升。地理跨学科学习为绿色发展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落脚点。研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理念以人地和谐共生为主线,涉及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绿色政治等多领域,要求公民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上实现全面提升。地理跨学科学习为绿色发展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落脚点。研究认为,绿色发展理念下地理跨学科学习的内在机制包括:“概念聚合”活化绿色思维方式,“方法整合”赋能绿色生活方式,“素养融合”强化绿色价值取向。在实践层面,具体行动路径应以生态人格为学习目标指向,以跨学科项目整合绿色发展内容,以表现性评价测量绿色发展成效,以生态课堂营造跨学科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地理跨学科 内在机制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嵌入、基层卫生组织韧性提升与服务体系重塑:作用机制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忠 张亮 +2 位作者 李浩淼 崔兆涵 陈鸣声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3,共8页
本文基于“结构—过程—结局—制度”框架,辨析了基层卫生韧性的概念内涵和表现形态。阐明了数字技术嵌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韧性视角下数字技术重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行动框架。研究发现:(1)组织韧性是... 本文基于“结构—过程—结局—制度”框架,辨析了基层卫生韧性的概念内涵和表现形态。阐明了数字技术嵌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并构建了韧性视角下数字技术重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行动框架。研究发现:(1)组织韧性是基层卫生韧性的核心。(2)数字技术主要通过促进变化感知、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推动资源组织耦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韧性。(3)组织韧性提升与服务体系重塑间呈双向互动关系。(4)应统一工具理性、制度理性和价值理性以确立数字技术重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嵌入、治理和评价框架,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政策优化和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卫生 组织韧性 服务体系 数字技术 行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理论逻辑、行动框架与模式划分 被引量:11
10
作者 焦豪 王林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30,共14页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平台架构设计和治理规则的有效匹配。基于平台的治理规则和治理架构之间的动态镜像关系,从理论逻辑、行动框架和模式划分等方面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先,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是平台所有者基于治理架构设计创建规则来管理平台参与者的一系列活动组合。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主要面临着决策权集中与分散的平衡、平台边界开放与封闭的取舍两个关键问题;其次,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架构和治理规则是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四者相互作用共同组成实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行动框架;最后,基于平台决策权分散还是集中,以及平台边界是封闭还是开放两个维度,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可以划分为专断型治理、引导型治理、合约型治理和自由型治理四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治理 理论逻辑 行动框架 模式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与模式: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花林 欧阳振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研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与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个案研究,缺乏整体性的分析框架。该研究从理论上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框架,采用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模式、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模式、生态产业化模式和生态补偿模式等4种基本模式进行诊断与比较。结果表明: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质都是将良好的生态资源变为生态商品,最后通过交易形成生态财富。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和难易度存在差异性,但都有生态产业化过程。此外,不同实现模式都面临诸多困境。②4种模式在资源系统、资源单位、治理系统和行动者中的一些关键变量相同且发展趋势一致,治理系统和行动者内的变量更为重要。③4种模式的关键行动情景具有明显差异性,对实现模式的成功与差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④4种模式之间无明确的界限,成功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往往是多种价值实现模式交叉融合、取长补短。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优化关键变量的供给,突破关键行动情景的难点,解决各种模式存在的困境,交叉融合不同模式的长处。同时该研究还丰富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模式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关键变量 关键行动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的研究
12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王彦智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3,共9页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对村庄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采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乡村产业融合对村庄集体行动响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集体行动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乡村产业融合主要通过提高收入水平、重塑社会资本和增加政策感知等路径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同时,受利益联结机制驱动,乡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在原生型组织模式下更为显著。据此,建议进一步加快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持续优化乡村产业融合达成集体行动的良好生态,创新紧密型联结机制的实现形式,进而促进集体行动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集体行动响应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原生型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治理研究--基于“理念-主体-行动”的三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兰兰 段燕鸽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37,共7页
单套制是数字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创新,能够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进程。基于此,识别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治理的“理念—主体—行动... 单套制是数字时代电子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要创新,能够推进电子档案单套制进程。基于此,识别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电子档案单套制风险治理的“理念—主体—行动”三维分析框架,使得多元治理主体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思维、法治思维、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为治理理念,开展涵括认知观念、制度体系、管理机制和技术应用的治理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电子档案 单套制 风险治理 理念—主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模型支持的教师循证实践:行动框架与案例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褚乐阳 刘泽民 +1 位作者 王浩 陈向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103,共13页
教师开展循证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难以获取和利用证据、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以及实践过程中指导和支持不足,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带来了机遇。本研究构建了大模型驱动的循证实践行动框架,涵盖循证实践的五个关键阶段... 教师开展循证实践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难以获取和利用证据、缺乏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以及实践过程中指导和支持不足,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带来了机遇。本研究构建了大模型驱动的循证实践行动框架,涵盖循证实践的五个关键阶段: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估,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大模型支持策略;开发了GPT4EBP平台,为教师提供基于自然语言交互的个性化指导、反馈和评估,还针对师范生开展了为期六周的循证实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借助GPT4EBP平台,师范生能更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循证实践任务,其循证实践能力和集体效能感均得到显著提升;访谈数据揭示了平台在简化流程、提供及时反馈等方面的价值。本研究揭示了大模型技术在优化循证实践流程、赋能教师专业决策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丰富和发展了循证实践的理论体系,相应的行动框架和GPT4EBP平台可为教师循证实践提供个性化支持,使其能便捷获取证据、系统分析证据并将证据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行动,提升循证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循证实践 大模型 行动框架 GPT4E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课程开发的理念导向、逻辑框架和实践向度:来自IB课程的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晶莹 杜蕾 +1 位作者 干沈成 盖立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9,共14页
国际文凭组织的跨学科IB课程将学生个体特质作为课程开发基石,通过学科特性的独立与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本质理解,设计递进与拓展的主题探究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发展。IB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围绕概念驱动的跨学科主题构建课程情境... 国际文凭组织的跨学科IB课程将学生个体特质作为课程开发基石,通过学科特性的独立与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本质理解,设计递进与拓展的主题探究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发展。IB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围绕概念驱动的跨学科主题构建课程情境,采用“探究-行动-反思”为线索脉络的多轮迭代教学模式,利用多模态资源支持全球范围的协同知识创生。为强化跨学科课程开发在实践中的持续性发展,IB课程在教师培育上注重课程开发者的跨学科素养,课程质量监测依托多层次、动态发展的评价体系,管理制度上提倡分布式领导力下的群体协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课程开发 IB课程 理念导向 逻辑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交叉学科评价:包容性、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运用研究
16
作者 林梦泉 王鹏 +2 位作者 廖婧琳 肖文英 黄俊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5,共9页
推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交叉学科当前基于制度设计初步形成了“有组织”的定制型、探索型和萌芽型三类中国特色交叉学科建设结构和组织体系。评价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成败,面对当前交叉学科评价研究与... 推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交叉学科当前基于制度设计初步形成了“有组织”的定制型、探索型和萌芽型三类中国特色交叉学科建设结构和组织体系。评价事关教育强国建设成败,面对当前交叉学科评价研究与实践滞后、评价时空局限、评价结构复杂、评价生态不利等现实挑战,提出包容性、发展性(IAD)评价理念和四层式交叉学科评价体系设计模式(IKLM),为建构容错性、长周期、创新性为核心特征的评价体系新范式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探索交叉学科分类评价体系框架,以期为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交叉学科 包容性发展性理念 四层式体系设计模式 交叉学科分类评价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理念下内部控制框架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殷臣政 樊子君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4-129,共6页
面对可持续披露准则加快制定的新趋势,对于建立可持续性报告内部控制的呼声愈加强烈。为了回应相关呼吁,COSO于2023年3月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同时公布了ICSR框架,旨在维护内部控制框架对可持续性报告(ESG报告)的有效性。但这一框架忽... 面对可持续披露准则加快制定的新趋势,对于建立可持续性报告内部控制的呼声愈加强烈。为了回应相关呼吁,COSO于2023年3月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同时公布了ICSR框架,旨在维护内部控制框架对可持续性报告(ESG报告)的有效性。但这一框架忽视了内部控制的目标重叠效应和过程定义,未能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给予可持续理念应有的地位。文章认为“可持续业务目标”可以将可持续理念与内部控制框架有机结合,并与运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一同构成一个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解决了现行内部控制框架侧重于经营目标的原生性问题,也阐明了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原则、主体边界对“可持续业务目标”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理念 内部控制框架 可持续业务目标E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时代机遇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30
18
作者 马宁 张越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3,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以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必然。作为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职业教育创新...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以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必然。作为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职业教育创新链的重要联结枢纽,职业教育需要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把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机遇,从构建“大职教”体系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优化产学研用生态系统以改善培育和发展环境,打造类型教育优势以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三重维度,搭建行动框架并落地实施,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价值意蕴 时代机遇 行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深度学习教学法的核心要义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南昌 梁慧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共8页
智能时代的教学范式面临从“消费模式”向“生成模式”转型的挑战。促进教学范式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并通过重构深度学习教学法实现“化知识为素养”。在考察国际典型深度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归结出深度学习教学法的七... 智能时代的教学范式面临从“消费模式”向“生成模式”转型的挑战。促进教学范式成功转型的关键在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并通过重构深度学习教学法实现“化知识为素养”。在考察国际典型深度学习项目的基础上,归结出深度学习教学法的七大关键特征以及从理解世界、参与世界到改变世界进阶转换的设计要义,并构建了“课堂—学校”系统联动变革课堂的行动框架。深度学习没有固定模式,而现实教学情境又复杂多元。研究认为,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由“核心要义+行动框架”组成的、更具情境指导力量的“解释性教学法框架”,将更有助于他们超越具体教学模式的应用局限,有效推动深度学习的实践落地,并更有可能创建更多富有成效且个性多彩的深度学习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深度学习教学法 范式转型 核心要义 行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共生机制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书琪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30,共9页
教育强国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为价值愿景,以共享包容理念为目标追寻,以教育空间生产为可能形态,以滋养数智文明为实践准则。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看,其共生机制涵盖多元主体参与的共生单元、连续互惠的共生模式... 教育强国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为价值愿景,以共享包容理念为目标追寻,以教育空间生产为可能形态,以滋养数智文明为实践准则。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看,其共生机制涵盖多元主体参与的共生单元、连续互惠的共生模式、要素流通的共生场域与开放协同的共生界面。相应地,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入手,即释放共生单元内生力、激发主体互惠协作意识,发挥共生模式调配力、提升新型农民数字素养,增强共生场域拓展力、打造数字化教育新基建,疏通共生界面传导力、完善优质资源保障体系,为当下农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行动框架与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农村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理论逻辑 行动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