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氯苯酚对淡水双壳类背角无齿蚌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华春秀 张科 +8 位作者 刘庆春 李冰洁 宋国英 薛士鹏 于瑞雪 王中晓 张庆远 刘丽 夏西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7-187,共11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机体抗击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五氯苯酚(PCP)处理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具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和急性毒性效应。为了探讨PCP慢性毒性效应,本研究将背角无齿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CP处理组,PCP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用13.9 mg·L^-1和相同体积二甲亚砜处理;同时,克隆出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并命名为ρ-GST,分析PCP对ρ-GST表达的影响。ρ-GST全长cDNA包含一个57 bp的5’端非编码区,291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678 bp的开放阅读框。ρ-GST在背角无齿蚌斧足、外套膜、闭壳肌、心脏、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中广泛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P处理后肝胰腺ρ-GST mRNA在第1天、第3天和第15天分别增加18.18%、82.88%(P<0.05)和2.43倍(P<0.01);PCP处理后鳃中ρ-GST mRNA水平增加1.44倍以上(P<0.05);PCP处理后血淋巴中ρ-GST mRNA水平显著上调。背角无齿蚌ρ-GST表达水平上调有助于对抗PCP处理所产生的应激效应,提高动物环境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苯酚 背角无齿蚌 ρ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bsGSTs2的克隆及与α-番茄碱的分子对接分析
2
作者 周昕雨 李金萍 +6 位作者 黄聪 许博 崔建臣 万方浩 张毅波 桂富荣 张桂芬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bsGSTs2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特性、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测定了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了TabsGSTs2和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模式。结果表明,TabsGSTs2基因的CDS全长为609 bp,编码2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7,分子量为23.895 kDa;TabsGSTs2具有4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具有典型的GSTs保守结构域,包括GSH结合位点(G-site)和底物结合位点(H-site);TabsGSTs2属于sigma亚家族成员,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CpGSTs2亲缘关系较近;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在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TabsGSTs2与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较强,主要以氢键、疏水作用力和盐桥等相互作用维持稳定的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番茄潜叶蛾适应α-番茄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番茄潜叶蛾防控新靶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α-番茄碱 -s-转移 解毒代谢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3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易乐飞 郝伟 +1 位作者 李信书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动植物重要的解毒酶,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了条斑紫菜一条新谷胱甘肽S-转移酶(PyGST2)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且受到铅胁迫的诱导表达。PyGST2蛋白具...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动植物重要的解毒酶,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了条斑紫菜一条新谷胱甘肽S-转移酶(PyGST2)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并且受到铅胁迫的诱导表达。PyGST2蛋白具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和保守氨基酸残基,与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序列一致性最高,与Alpha、Sigma和Pi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次之,在进化树上远离高等植物的各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而与动物的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聚为一支。该Mu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为后续研究条斑紫菜抗逆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s-转移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mu型可溶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瞿春梅 梁旭方 +2 位作者 张进 何珊 沈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 利用简并引物从日本沼虾肝脏克隆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片段获得其sGST氨基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cDNA核心序列长299bp,编码99个氨基酸。日本沼虾sGST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小鼠(Mus musculus)、大鼠(Rattus norvegicus)、肩突硬蜱(Ixodes scapu-laris)、扇头蜱(Rhipicephalus appendiculatus)、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mu型sGST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0%左右,表明所克隆的日本沼虾sGST亦属于mu型sGST。通过对日本沼虾活体浸泡MC-LR,发现微囊藻毒素对日本沼虾肝脏mu型sGST基因表达没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 s-转移基因 克隆 微囊藻毒素 活体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志胜 颜增光 +1 位作者 杜育哲 尚稚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6-79,共4页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 研究了典型光活化毒素α-三噻吩(简称α-T)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影响。结果表明:近紫外光照(300~400nm)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昆虫GSTs对α-T的反应不同。无光照条件下,α-T对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没有影响,而高浓度α-T能抑制棉铃虫离体GSTs活性;高剂量α-T可使两种昆虫活体GSTs活性升高。光照条件下,高浓度和高剂量α-T抑制棉铃虫GSTs活性,而不影响亚洲玉米螟离体GSTs活性,但低剂量α-T抑制其活体活性,而高剂量α-T则诱导其活性增加。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GSTs对α-T反应的差异,可能与它们对药剂的敏感性以及药剂在两者体内的穿透、运转、贮藏、代谢等生理特性上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三噻吩 棉铃虫 亚洲玉米螟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朴酶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殷育松 郭乔楠 +3 位作者 郭德玉 冯俊明 向德兵 辛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和DNA拓朴酶Ⅱ (TopoⅡ )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 π、TopoⅡ在 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中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5 % (3 3 40 )和 5 2 5 % (2 1 40 ) ,其中术前化疗组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 3 8 5 % (5 13 ) ,显著低于术前无化疗组 77 8% (2 1 2 7) (P <0 0 5 ) ,GST 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GST π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GST π主要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TopoⅡ不仅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 ,同时也参与骨肉瘤继发性耐药 ;GST π和TopoⅡ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多药耐药性 预后 胎盘-s-转移 DNA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中几种主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炯 赵荣涛 +1 位作者 何建瑜 刘慧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78-283,共6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解毒酶,主要在抗毒机制第II阶段起作用,在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参与免疫防御和代谢过程,已作为生物标记基因而广泛用于环境污染评估。本文阐述了胞质中几种主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型的生物... 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解毒酶,主要在抗毒机制第II阶段起作用,在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参与免疫防御和代谢过程,已作为生物标记基因而广泛用于环境污染评估。本文阐述了胞质中几种主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亚型的生物学性质和作用,及其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发谷胱甘肽S-转移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污染评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建敏 李春海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7-180,共4页
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生化特性、基因结构和调节、在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细胞耐药性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 s-转移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惠清 郭山春 +3 位作者 田玉旺 曹希贤 张胜兰 李春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5-7,共3页
应用抗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单克隆抗体,PAP免疫组化染色,对肝癌、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42例肝癌(包括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型肝癌),GST-π阳性率为85.7%,乙型肝炎和肝硬化阳性率分别为30%,65%。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胆管... 应用抗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单克隆抗体,PAP免疫组化染色,对肝癌、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42例肝癌(包括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型肝癌),GST-π阳性率为85.7%,乙型肝炎和肝硬化阳性率分别为30%,65%。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胆管型肝癌全部呈阳性表达,而低分化肝细胞癌呈阴性表达。正常肝组织GST-π仅在部分胆管上皮呈弱阳性表达。结果提示:GST-π可能是高分化肝细胞型肝癌和胆管型肝癌的标志酶,GST-π用来鉴别低分化肝细胞癌和胆管型肝癌可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肝疾病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2 位作者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24-331,共8页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尼罗罗非鱼 s-转移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伟 张昭成 +1 位作者 牛兆山 李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PCN... 目的探讨增生结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0例肝细胞癌及癌周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及77例肝细胞癌和癌周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PCNA和GSTπ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且PCNA与肝细胞癌Edmondson分级密切相关;癌周组织中,增生结节PCNA和GSTπ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变及正常组织。结论GSTπ可作为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标志酶;增生结节可能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s-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人群细胞色素P450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M1的基因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敦 印木泉 贺清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3-386,共4页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吸烟人群细胞色素 P450 1 A1基因 (CYP1 A1 )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M1基因 (GST M1 )的多态性特征 .吸烟人群与同性别及同年龄 (年龄 <2周岁 )健康人群一对一配对 .提取血液基因组 DNA. PCR扩增 CYP 1 ... 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 ,研究吸烟人群细胞色素 P450 1 A1基因 (CYP1 A1 )和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M1基因 (GST M1 )的多态性特征 .吸烟人群与同性别及同年龄 (年龄 <2周岁 )健康人群一对一配对 .提取血液基因组 DNA. PCR扩增 CYP 1 A1Exon7位点片段和 GST M1部分片段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RELP)分析 P450 1 A1片段和GST M1片段多态性特点 .结果显示吸烟组人群中CYP 1 A1 Exon 7Val/Val型 (mm型 )人群数增高 ,并有统计学差异 .吸烟组人群中 :GST M1缺失人群数略有升高 ;CYP1 A1 wm型人群数略有升高 ;CYP 1 A1 wm型 +mm型人群数略有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细胞色素P450 转移 多态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PdbGST基因的克隆与胁迫表达分析
15
作者 平晓帆 遇文婧 黄颖 《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3-40,共8页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 在植物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一类多功能酶,能够在其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作用。为研究该基因在杨树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Pdb GST及其启动子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db GST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其形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5.57 k Da,为稳定亲水性酸性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山新杨Pdb GST蛋白与山新杨中的XP_034926648蛋白的同源性最高。对克隆获取的2 000 bp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构显示该启动子序列中,含有多种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Pdb GST基因在山新杨根部表达量最高,其次在山新杨叶部也有较高表达量,相反在山新杨顶芽中表达量最低。此外,对Pdb GST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分析显示,山新杨根部Pdb GST基因受诱导后即出现持续且大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新杨 s-转移 非生物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吗啡依赖患者血细胞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mRNA的表达
16
作者 陈高明 杨征 +3 位作者 李春海 訾薇娜 刘广贤 郭庆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71,共3页
定量 RT- PCR检测 33例二醋吗啡依赖患者和 1 9例正常对照血细胞中的胎盘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ST-π)表达水平 ,同时用银染法检测患者 T细胞的核仁机化区 ( NOR)面积比 ( Ag- NOR) .结果表明二醋吗啡依赖患者血细胞中 GST- π表达水... 定量 RT- PCR检测 33例二醋吗啡依赖患者和 1 9例正常对照血细胞中的胎盘型谷胱甘肽 S-转移酶 ( GST-π)表达水平 ,同时用银染法检测患者 T细胞的核仁机化区 ( NOR)面积比 ( Ag- NOR) .结果表明二醋吗啡依赖患者血细胞中 GST- π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但与性别 ,吸毒时间和吸毒方式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转移 二醋吗啡 药物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表达
17
作者 耿建华 刘兴国 管泽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7-889,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mg/(kg·d)。对照组(n=1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舌癌癌变过程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的表达特点。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动物(n=30)的饮水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001%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7mg/(kg·d)。对照组(n=12)则仅给予饮用水。实验第2周、4周、8周、12周、16周和26周末,处死大鼠,其中实验组各5只,对照组各2只。处死动物后,从会厌部至口底前缘整体分离舌体,观察其大体形态,常规组织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舌黏膜组织内GST-P。结果:对照组大鼠未出现任何舌黏膜病变,舌体标本均呈GST-P阴性。实验第8周末,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开始出现上皮异常增殖,实验第16周末即有1只大鼠发生舌癌,26周实验组大鼠均出现舌癌。2周时实验组大鼠舌黏膜内开始出现GST-P阳性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GST-P阳性灶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结论:GST-P可能与舌癌的发生有关。GST-P阳性反应早于大鼠舌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可作为反映癌前细胞代谢特点的良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s-转移 舌癌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景丽 祝庆蕃 +3 位作者 银平章 刘政国 李玉华 罗贤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用抗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抗体的免疫金银染色技术检查46例大肠癌、29例大肠腺瘤以及24例正常大肠粘膜。实验结果表明:GST—π阳性物质为黑色颗粒。分布于细胞浆内。在正常大肠粘膜中GST—π分布存在一定的极性,但在大肠... 用抗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抗体的免疫金银染色技术检查46例大肠癌、29例大肠腺瘤以及24例正常大肠粘膜。实验结果表明:GST—π阳性物质为黑色颗粒。分布于细胞浆内。在正常大肠粘膜中GST—π分布存在一定的极性,但在大肠癌中此极性完全消失。GST—π在大肠癌、大肠腺瘤以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0%、58.6%、16.7%,用X^2检验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由此可见,GST—π在大肠癌中可以作为一种标志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大肠肿瘤
全文增补中
棉铃虫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杀虫药剂和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诱导与GSTs对杀虫药剂的代谢 被引量:73
19
作者 高希武 董向丽 +1 位作者 郑炳宗 陈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2-127,共6页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剂量仅对硫磷组GSTs活性增加15%。用含0.01%的芸香苷、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的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经1~4代后,GSTs活性提高4~18倍。3种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组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槲皮素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则降低近一半,芸香苷和2-十三烷酮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略有降低。这种对甲基对硫磷敏感度的变化可能与上述GSTs活性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s-转移 杀虫剂 植物次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对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凤菊 高希武 +1 位作者 雷明庆 郑炳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4-690,共7页
通过培养基混药法 ,研究了植物次生物质单宁酸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随棉铃虫发育期的进程而变化 ,在卵期最低 ,5龄、 6龄幼虫和成虫期最高。用含 0 0 0 5 %单... 通过培养基混药法 ,研究了植物次生物质单宁酸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 (H櫣bner)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随棉铃虫发育期的进程而变化 ,在卵期最低 ,5龄、 6龄幼虫和成虫期最高。用含 0 0 0 5 %单宁酸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后 ,5龄和 6龄幼虫的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 ,分别为对照的 5 9%和 6 7%。单宁酸低剂量、短时间处理棉铃虫幼虫 ,可诱导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谷胱甘肽S 转移酶的活性增加 ,高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处理没有诱导增加作用 ,甚至还有抑制作用。单宁酸连续处理 4代 ,对棉铃虫 6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 转移酶均有抑制作用 ,对脂肪体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或有抑制作用。单宁酸处理的第 4代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有增加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酸 s-转移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