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1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大动脉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冬梅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0,共2页
大动脉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是极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这不仅应用于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治,而且对活动度、疗效等评估也有意义... 大动脉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是极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这不仅应用于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治,而且对活动度、疗效等评估也有意义。本文旨在对PET/CT在大动脉炎诊治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对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爱媛 范萍 +3 位作者 李现军 赵喆 战同霞 谢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预测活动性恶性肿瘤(active cancer,AC)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志物指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第一附...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预测活动性恶性肿瘤(active cancer,AC)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标志物指标。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AC住院患者,根据其检查后1年内是否发生AIS分为AIS组和非AIS组,通过患者基本特征(性别、年龄、体重、恶性肿瘤部位、PET/CT检查前空腹血糖)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差异。影像学资料主要有颈动脉(carotid artery,CA)、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ascending aorta and aortic arch,AA0-AOA)、降主动脉(descending aorta,DA0)、髂动脉和股动脉(iliac artery and femoral artery,IA-FA)、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以及全肠道(total bowel,TB)的靶本底比(target to background ratio,TBR),VAT和SAT面积以及两者比值。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中P<0.1的变量采用逐步向后logistic回归筛选AC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对AI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88例患者,平均年龄(69.8±8.8)岁,男性占72.7%(64例),AIS组和非AIS组各44例。AIS组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非AIS组高,CA、AAO-AOA、DAO、IA-FA、VAT、SAT以及TB的TBR均较非AIS组增高,而VAT面积较AIS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冠心病(OR 3.92,95%CI 1.11~13.87,P=0.034)、CA TBR≥1.80 (OR 2.90,95%CI 1.04~8.10,P=0.042)、DAO TBR≥2.30(OR 4.13,95%C/1.45~11.75,P=0.008)、TB TBR≥3.34 (OR 2.87,95%C/1.01~8.12,P=0.047)和VAT TBR≥0.44(OR 3.92,95%CI 1.39~11.09,P=0.010)是AC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5个指标绘制ROC的AUC为0.821(95%CI0.736~0.906,P<0.001),预测肿瘤患者发生AIS的敏感度为68.2%,特异度为81.8%。结论 有冠心病史,CA、DAO、VAT和TB的TBR增高是AC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5个指标联合对AC患者AI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缺血性卒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18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SUVmax、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
6
作者 张晶晶 温鑫 +2 位作者 阮翘 韩星敏 王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靶/本比(TBR)与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动脉炎患者110例,根据Ke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活动组92例和非活动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技术测量动脉壁SUVmax,将SUVmax分别与下腔静脉中心平均SUV及肝右叶最大SUV相比得到TBR_(血池)、TBR_(肝)。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SUVmax、TBR_(血池)、TBR_(肝)对大动脉炎活动性的诊断效能,评价PET/CT各参数与Ker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临床活动组的SUVmax、TBR_(血池)和TBR_(肝)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3.70(3.03,5.18)比1.45(1.38,1.53)、2.50(1.93,3.88)比0.91(0.79,1.16)、1.37(1.00,1.96)比0.44(0.39,0.63);Z=5.510~5.900,P均<0.001];SUVmax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2.6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1);TBR_(血池)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1.63(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94.4%,曲线下面积为0.93);TBR_(肝)判断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最佳界值为0.81(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为0.94)。SUVmax、TBR_(血池)、TBR_(肝)与Kerr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0.89、0.90,P均<0.001),以TBR_(肝)与Kerr评分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SUVmax、TBR_(血池)、TBR_(肝)有助于评估大动脉炎患者疾病活动性,以TBR_(肝)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疾病活动性 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疗效的价值
7
作者 宋乐 李慧 +1 位作者 张安南 张卫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索18F-FDGPET/CT对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11例接受RANKL单抗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数目、部位、骨质破坏特点,测量... 目的探索18F-FDGPET/CT对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11例接受RANKL单抗治疗的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PET/CT资料。分析病变数目、部位、骨质破坏特点,测量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长径。按照修改后的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标准、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inverse Choi density/size(ICDS)标准判断肿瘤的客观缓解率。结果11例患者骨病变均为单发,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不完整,治疗后病变均见边缘骨质硬化。病变基线SUVmax为12.12±3.64,用药后为4.39±2.10,%△SUVmax为31.81%~80.52%。按照修改后的EORTC标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病变长径基线中位值为46.21(33.84,85.93)mm,用药后为42.25(32.44,79.29)mm,变化率为0.71%~22.90%。按照修改后RECIST 1.1标准,疾病稳定11例;按照ICDS标准,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9例。结论PET/CT可用于脊柱骨巨细胞瘤RANKL单抗治疗效果评估,采用修改后EORTC标准获得的客观缓解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F18 抗体 单克隆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性质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恶性病变 时间间隔 良性病变 T/NT 特异性 准确率 临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表达的关系
9
作者 宋烈晶 徐海青 +2 位作者 詹必成 张垒 胡玉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肿瘤增殖抗原(Ki-67)、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Ki-67、PD-L1表达。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高表达组(41例),将Ki-67<50%的患者纳入Ki-67低表达组(31例),对比2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根据PD-L1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PD-L1阴性组(13例)、PD-L1低表达组(27例)、PD-L1高表达组(32例),对比3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使用Spearman分析^(18)F-FDG PET/CT参数与Ki-67、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癌患者的SUVmax、MTV、TLG、肿瘤直径均高于肺腺癌患者(P<0.05),TNM分期和分化程度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Ki-67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均高于Ki-67低表达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t=0.415、0.422、0.409,P均<0.05)。PD-L1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低表达组,PD-L1低表达组的SUVmax、MTV、TLG高于PD-L1阴性组(P<0.05)。经Spearman分析SUVmax、MTV、TLG与PD-L1表达呈正相关(t=0.421、0.406、0.432,P均<0.05)。结论:NSCLC患者^(18)F-FDG PET/CT参数与癌组织Ki-67、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18)F-FDG PET/CT参数结果判断Ki-67、PD-L1的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与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标准化摄取值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婧 汪世存 潘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34例(高分化7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6例),腺癌7例。比较不同病例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原位病灶的^(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宫颈鳞癌患者的SUV_(max)(12.14±5.38)高于腺癌(6.99±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鳞癌患者中高分化组SUVmax为6.86±2.85,中分化组SUV_(max)为12.21±3.74,低分化组SUV_(max)为17.75±5.97,3组中SUV_(max)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SUV_(max)呈负相关(r=-0.669,P<0.05)。结论:不同组织类型及相同组织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之间有差异,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SUV_(max)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标准化摄取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脱氧葡萄糖和^(18)氟-氟胸腺嘧啶双示踪剂显像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吴江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但某些炎症细胞和肉芽肿组织亦可摄取18F-FDG呈假阳性,以致错误诊断。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8F-flu-orothymidi... 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显像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但某些炎症细胞和肉芽肿组织亦可摄取18F-FDG呈假阳性,以致错误诊断。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氟-氟胸腺嘧啶(18F-flu-orothymidine,18F-FLT)可以弥补18F-FDG的不足。文中综述18F-FDG、18F-FLT双示踪剂在肿瘤显像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 18-胸腺嘧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双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向作林 吴铮 +4 位作者 曾昭冲 刘建军 华逢春 陈刚 王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背景与目的:PET/CT实现了功能和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在癌症患者的诊断和分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复发的24例食管癌患者行PET/CT显像,经迭代法处理... 背景与目的:PET/CT实现了功能和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在癌症患者的诊断和分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复发性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疑复发的24例食管癌患者行PET/CT显像,经迭代法处理和重建,获得衰减校正后的PET图像、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以目测双盲阅片法进行帧对帧诊断分析。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比较PET、CT和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定位准确性。结果:24例患者PET/C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80.0%,91.7%,94.7%和80.0%;PET分别为81.2%,75.0%,79.1%,86.7%,66.7%;CT分别为62.3%,66.7%,62.5%,69.2%,54.5%。PET/CT的定位准确性为89.5%,PET和CT分别为33.3%和84.6%。PET/CT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定位准确性高于PET。结论:评价复发性食管癌,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较高。PET/CT对复发性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食管肿瘤 肿瘤复发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后的预后研究
13
作者 张迪 庞华 +1 位作者 任欣怡 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4-702,共9页
目的:评估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2-deoxy-2-D-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代谢参数联合临床特征在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后... 目的:评估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2-deoxy-2-D-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代谢参数联合临床特征在治疗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经病理学确诊为食管鳞癌的75例患者[男6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1±7.75)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完成^(18)F-FDG PET/CT检查。测定^(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全身SUVmax(whole body SUVmax,SUVmaxwb);以40%SUVmax为临界值测得SUVmean及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并计算全身代谢肿瘤体积(whole body MTV,MTVwb)和全身病灶糖酵解总量(whole 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wb)。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ET参数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52例(69.3%)患者死亡。PET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是PET阴性患者的6.029倍(P<0.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22.3个月和43.2个月。以PET参数的中位数SUVmaxwb=11.09、MTVwb=27.07 cm3、TLGwb=162.34 g将PET阳性患者分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表明,病理分级、M分期、PET检查抗肿瘤治疗情况、MTVwb、TLGwb与OS相关,其中,M分期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HR=5.698,95%CI=1.791~18.123,P=0.003)。PET显像及血清学双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是PET显像阴性患者的6.112倍(P<0.001)。结论:^(18)F-FDG PET/CT体积代谢参数是治疗后食管鳞癌患者的重要预后预测因素,PET显像阳性及肿瘤标志物阳性的患者预后明显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预后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组织学分级
14
作者 石琴 张依凡 +2 位作者 杨易 潘博 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78,共7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预测浸润性肺腺癌WHO(2021)分类中组织学分级的作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资料。根据WHO(2021)分级进行三级肿瘤分级。比较3种分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糖酵解总量和CT表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性能。结果较高的肿瘤分级与男性患者(χ^(2)=11.803,P=0.003)、吸烟史(χ^(2)=7.702,P=0.021)、肿瘤最大径(H=20.548,P=0.002)、淋巴结转移(P<0.001)、脉管癌栓(χ^(2)=33.270,P<0.001)、胸膜侵犯(χ^(2)=15.116,P=0.001)及气道播散有关(χ^(2)=17.867,P<0.001)。随着肿瘤级别提高,SUVmax(H=71.488,P<0.001)、糖酵解总量(H=30.658,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比例(χ^(2)=28.872,P<0.001)显著增加。SUVmax增高(OR=1.234,95%CI 1.141~1.334,P<0.001)和CT纯实性表现(OR=2.205,95%CI 1.166~4.171,P=0.015)是3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SUVmax、CT实性表现及两者联合预测3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41、0.804,其中最佳截断SUVmax为6.08。结论SUVmax和CT实性表现是3级浸润性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18)F-FDG PET/CT可辅助评估肺腺癌分级,有助于改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国际疾病分类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负荷研究进展
15
作者 高卉 孙阳 +1 位作者 张勇跃 王淑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3-996,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部分病例经化学治疗后效果不佳,亟需寻找能够精准预测预后的方法。作为关键生物学指标,肿瘤负荷与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单纯以解剖学参数描述肿瘤负荷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部分病例经化学治疗后效果不佳,亟需寻找能够精准预测预后的方法。作为关键生物学指标,肿瘤负荷与疾病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而单纯以解剖学参数描述肿瘤负荷无法全面反映DLBCL的生物学特性。^(18)F-FDG PET/CT多项参数可反映肿瘤代谢特征,有助于精准量化肿瘤负荷,为个体化治疗DLBCL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18)F-FDG PET/CT评估DLBCL肿瘤负荷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肿瘤负荷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显像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涧兰 宋法寰 程爱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FDG代谢程度的差异及代谢的均匀性。结果: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均为单发,内有絮状间隔和(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团片影伴轻度代谢;黏液样脂肪肉瘤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单发或多发,代谢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增高;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软组织密度影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代谢不均匀,软组织成分代谢增高明显,常伴有大片片状坏死区;混合型脂肪肉瘤为高分化型与去分化型的混合类型,多发病灶,两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均有。局部脂肪浸润12例,其中1例复发性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FNCCLE分级为G1、G2和G3级患者脂肪肉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00、5.67和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与G3、G2与G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患者的PET-CT表现不同,术前PET-CT检查能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转移情况,有利于初步判断脂肪肉瘤的病理亚型和评估组织学分级,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病理学 脂肪肉瘤/影像诊断 脱氧葡萄糖F18/代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方法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hPE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病灶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向作林 吴铮 +4 位作者 陈刚 曾昭冲 李文如 刘建军 马玉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疑复发而行18F-FDGhPET显像,21例患者同期行CT或MRI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1例患者中18F-FDGhPET...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疑复发而行18F-FDGhPET显像,21例患者同期行CT或MRI检查。最后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21例患者中18F-FDGhPET显像阳性17例,其中1例假阳性;阴性4例,其中假阴性1例。18F-FDGhPET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1%、75%、90.5%、94.1%。CT或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0%、66.7%、61.9%、81.8%。结论:评价放化疗后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18F-FDGhPET显像比CT或MRI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对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靶区的定义有较高价值,费用低于PET,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肺肿瘤 肿瘤复发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付倩茹(综述) 刘劲松(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78-682,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亦居首位。随着影像组学的快速发展,高通量算法已可精确量化肿瘤内部的空间异质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亦居首位。随着影像组学的快速发展,高通量算法已可精确量化肿瘤内部的空间异质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技术深度融合高清解剖与功能代谢信息,已在肿瘤诊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将^(18)F-FDG PET/CT影像技术与影像组学结合并构建机器模型,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肿瘤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范围,已被迅速引入肺癌全程管理领域。在鉴别诊断方面,可有效辅助鉴别良恶性肺结节,提高早期NSCLC诊断的准确率,预测NSCLC的病理亚型。在治疗指导方面,影像组学为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持,辅助肺癌TNM分期、预测关键的基因突变状态及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此外,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特征分析在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展现出重要价值,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本文就^(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NSCLC全程管理中的近期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 线计算机断层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治疗决策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以国产NeuWise及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仪所获^(18)F-FDG全身显像图像质量及半定量参数
19
作者 莫碧云 牟兴宇 +4 位作者 秦杰 曾钰瀧 崇维霞 李楠 付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6-820,共5页
目的对比以国产NeuWise及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仪所获^(18)F-FDG全身显像图像质量及其半定量参数。方法纳入34例于同日分别接受以NeuWise和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仪进行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患者,比较2种图像质量... 目的对比以国产NeuWise及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仪所获^(18)F-FDG全身显像图像质量及其半定量参数。方法纳入34例于同日分别接受以NeuWise和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仪进行的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患者,比较2种图像质量评分及其半定量参数,包括正常组织平均标准摄取值(SUV mean)、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峰值标准摄取值(SUV peak)、SUV mean、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及肿瘤代谢体积(MTV)。结果2种图像质量及病灶半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主动脉弓、肝脏、腰椎及脊髓SUV 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图像之间病灶SUV_(max)、SUV mean、MTV及TLG均呈强相关(r_(s)=0.734~0.890,P<0.001),SUV peak呈高度相关(r=0.919,P<0.001),病灶SUV_(max)、SUV peak、SUV mean、TLG及MTV一致性较好至极好(ICC=0.891~0.986,P均<0.001),且全部半定量参数差值均在95%置信区间内。结论以国产NeuWise与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仪所获^(18)F-FDG全身显像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疗要求,且基于2种图像所获半定量参数具有良好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18F脱氧葡萄糖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PET/MR检查^(18)F-FDG剂量减低的可行性研究
20
作者 顾海峰 李昂 +1 位作者 蔡军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究胸部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检查中^(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使用剂量降低对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目的探究胸部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检查中^(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使用剂量降低对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图像质量及病变可检测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使用SIGNA PET/MR行^(18)F-FDG胸部PET/MR检查(注射剂量3.70 MBq/kg)的患者图像118例,所有图像中均有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病灶。用5个不同PET采集时间(20、10、5、2、1 min)对列表(list-mode,list)数据回顾性重建,分别模拟100%、50%、25%、10%、5%^(18)F-FDG注射剂量,记作G100、G50、G25、G10、G5。用李克特5分法对5组图像整体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客观分析指标包括病变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的最大值(maximum SUV of lesion,L-SUVmax)、平均值(mean SUV of lesion,L-SUV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ion SUV,L-SUVsd)、背景SUV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ackground SUV,B-SUVsd)、病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of lesion,L-SNR)、图像噪声比(image noise ratio,IN)和L-SUVmax相对背景噪声比(lesion-to-background ratio,LBR),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整体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以G100为参考,评估其他组病变可检测性。结果5组^(18)F-FDG模拟剂量越高图像整体质量的主观评分也越高(P<0.05)。G25、G50、G100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均评分>4分。各组L-SUVmax、L-SUVmean、L-SUVsd、IN和LBR随^(18)F-FDG模拟剂量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NR随^(18)F-FDG模拟剂量增加而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在L-SUVmax和L-SUVsd上G25、G50、G100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UVmean和L-SNR上,G5、G10两组之间或G25、G50、G100三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N上,5组之间任意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BR上,G5和G10、G25和G100、G50和G100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任意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G100为参考,G50、G25、G10、G5漏检率分别为1.4%、2.4%、4.4%、6.8%。结论使用SIGNA PET/MR,若胸部^(18)F-FDG PET/MR检查PET时间为20 min,^(18)F-FDG剂量可由3.70 MBq/kg减少至0.93 MBq/kg,用量减少了75%,这不会改变PET图像质量及定量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18)f-脱氧葡萄糖 标准摄取值 低剂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