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2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pact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calcium nitrate fertilizer on the yield,quality,and post harvest life of two varieties of roses(Rosa hybrida L.)in a soilless cultivation system
1
作者 Saeed Khosravi Ali Tehranifar +2 位作者 Yahya Selahvarzi Amir Hossein Khoshgoftarmanesh Leyla Cheheltana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2402,共11页
【Objectives】Rose(Rosa hybrida L.)is a beautiful and widely cultivated flowering plant around the world whose quality is of great commercial importanc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ol... 【Objectives】Rose(Rosa hybrida L.)is a beautiful and widely cultivated flowering plant around the world whose quality is of great commercial importanc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calcium nitrate on the quality and postharvest life of two rose varieties(cvs.Samurai,and Jumilia)in a soilless culture system.【Methods】The research used a hydroponic culture method,the roses plants were grown in 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containing 50%less Ca for a total span of 4 months.One month was dedicated to plant acclimatization,and 3 months for spray treatment.Two rose varieties(Rosa hybrida L.),cvs.Samurai and Jumilia plant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and planted in pots containing 100%perlite(3-5 mm).After one month of culture,160 mg/kg CaNO3 solution was sprayed,and each treatment corresponded to the first,second,and third harvests,respectively.The plant and flower growth indicators and flower vase life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each harvesting immediately.【Results】A positive impact of foliar-applied Ca on stem characteristics,pedicel dimensions,corolla size,flower attributes,and vase life was found.Furthermore,a general trend was observed,wherei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harvesting stages led to improved traits.Notably,Jumilia rose consistently exhibited lower values for all studied traits,except for flower vase life,in comparison to the Samurai rose.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ngth values between Samurai and Jumilia roses due to calcium foliar application across the three harvesting stages.Duncan’s grouping revealed a specific effect on Jumilia roses during the third harvest stage.Calcium fertiliz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rates of of rose leaves in the calcium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Conclusions】Foliar spraying of calcium nitrat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roses and improve the yield,quality and bottle life of fresh cut flow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fertilizer foliar application vase life ROSE soilless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Maize Yield 被引量:7
2
作者 ZHAO Jinwei ZHOU Lianr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2期24-29,共6页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 By two years (2007-2008) located fertilizer experiment, the effect of long-term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black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yield was investigated in Shuangche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organinc matter, alkaline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reduce the soil bulk density and improve the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and organic matter of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igh quantities of organic manure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AtB5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fhstest, organic matter increased by 3.33 g. kg and field moisture capacity increased by 11.25% than the beginning of the experiment. Under the same fertilizat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creasing production range was higher than the single chemical fertilizers' which was from 0.8% to 9.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could increase the nutrient contents of soil and also was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contribution to black soil fertility. It was the best fertilization structure of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level and improving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soil fertility maize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Slav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Applying Variable-rate Liquid Fertilizer
3
作者 Zhang Ying-zi Chen Hai-tao +4 位作者 Hou Shou-yin Ji Wen-yi Ouyang Bin-lin Dun Guo-qiang Zhang Ji-ch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2期73-79,共7页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pplying rate of liquid fertilizer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 slav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applying variable-rate liquid fertilizer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used SMC as core pr...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pplying rate of liquid fertilizer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 slav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applying variable-rate liquid fertilizer was designed. The system used SMC as core processor and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pressure regulator as execution component.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of the system was obtained by using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equation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routh-criterion, which indicate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system was stable. Performance of the slave computer was verified via bench tests.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e from interclass error. The fertilization error was less than 0.9, and the fertilization accuracy was larger than 97%. The liquid fertilizer emitted by the fertilizing devic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niformity, which met the demands of the slav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applying variable-rate liquid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ble-rate fertilization control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娜 田云龙 +3 位作者 张蕾 王胜涛 朱昌雄 李红娜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是当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但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会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和政策、国家统计年鉴数据和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已初具成效,表现为2015—2022年的8年间,化肥用量减少15.7%,而粮食增产3.9%;化肥施用结构趋向合理化,表现为氮肥用量持续减少,复合肥用量持续增加;我国的化肥施用强度也有所下降,2022年化肥施用强度(298.8 kg·hm^(-2))比2015年减少62.2 kg·hm^(-2),但施肥强度仍有进一步减量空间;化肥减量、养分利用、元素循环转化等方面的研究有望为提高化肥利用率、推进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本文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科学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出政策和管理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现状和未来的行动方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氮肥利用率 减量增效 有机肥替代 施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施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春山 李梦月 +5 位作者 陈思羽 刘洪义 王春光 张艳 陈苏 李志昂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4-300,共7页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之一,低效施用和未吸收的肥料导致其利用率低下,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土地质量,无法保证作物产量。为了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了解精准施肥技术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有着重要...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之一,低效施用和未吸收的肥料导致其利用率低下,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土地质量,无法保证作物产量。为了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同时增加经济效益,了解精准施肥技术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扶持的背景下,阐述了精准施肥国内外发展情况,论述了国内外土壤检测技术,主要从车速监测、施肥量监测、施肥机位置监测、处方图生成方面讲述了我国精准施肥涉及的几大技术,并阐述了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技术研究中的问题并给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施肥 土壤检测 车速监测 施肥机位置 处方图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戚江涛 邓越云 +3 位作者 张纪元 蒙贺伟 李亚萍 坎杂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为提高厩肥与颗粒肥的混肥均匀度,实现肥料的高效混合施加,设计一种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装置。阐述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肥料颗粒在混合排肥装置上的运动情况,利用EDEM软件模拟分析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过程,以刮板轴转速... 为提高厩肥与颗粒肥的混肥均匀度,实现肥料的高效混合施加,设计一种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装置。阐述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肥料颗粒在混合排肥装置上的运动情况,利用EDEM软件模拟分析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过程,以刮板轴转速、搅龙轴转速、外槽轮排肥轴转速、颗粒肥排肥口与搅龙排肥口水平距离为试验因素,以混肥均匀度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仿真试验设计,确定4个试验因素对混肥均匀度影响的显著性及主次顺序。试验结果表明,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刮板轴转速为20.00 r/min、搅龙轴转速为184.00 r/min、外槽轮排肥轴转速为52.00 r/min、颗粒肥排肥口与搅龙排肥口水平距离为816.00 mm,此时混肥均匀度为92.99%。对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平均混肥均匀度为95.32%,与数值模拟最优值相比,平均误差为2.50%。为厩肥与颗粒肥混合排肥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机 离散元仿真 混合排肥装置 混肥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施肥模式对北京市菜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7
作者 李娜 张蕾 +4 位作者 王胜涛 田云龙 朱昌雄 宋婷婷 李红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3-1310,共8页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0.75 g/kg。同时,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长率最高,均值增长率分别为158.38%和158.67%。相比不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仅有机肥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持续的有机肥养分(N+K_(2)O+P_(2)O_(5))投入量小于900 kg/(ha·a)〔相当于有机肥实物投入量约22.5 t/(ha·a)〕时,农田土壤有机质随养分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同样的,肥料总养分投入量小于900 kg/(ha·a)时,土壤养分随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平原农业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近郊农业区和山地生态涵养区次之,菜田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果园(p<0.05)。本研究为北京市耕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监测 化肥减量增效 种植类型 有机肥化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有机肥条施起垄机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徐冬 胡永冉 +4 位作者 刘希锋 刘岩 陈爱慧 吴昊 郭英洲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发展绿色有机种植过程中,由于粉状有机肥流动性较差,难以实现机械化精准定量深施作业。因此,绿色有机农业在生产上广泛应用颗粒商品有机肥,但颗粒有机肥存在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的问题。在充分消化国外相关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在发展绿色有机种植过程中,由于粉状有机肥流动性较差,难以实现机械化精准定量深施作业。因此,绿色有机农业在生产上广泛应用颗粒商品有机肥,但颗粒有机肥存在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的问题。在充分消化国外相关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北方大规模绿色有机种植需求,设计一种固态有机肥条施起垄机关键部件和整机。该机采用分置式链板排肥、等分式振动导肥等关键技术,解决粉状有机肥在定量均匀排肥与深施方面的难题。田间试验表明,该机能够在进行起垄作业的同时将粉状有机肥定量条施于苗带下12~15 cm处,可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环境,提高肥效和农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有机肥 条施 起垄机 施肥机 分肥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善辽西北风沙区花生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
9
作者 夏桂敏 樊龙江 +3 位作者 黄亚男 吴毅 郑俊林 迟道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0-460,共11页
为实现辽西北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风沙土花生生长特性、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21和2022年在辽西北风沙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单施无机肥(N)、单施有机肥(O)及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氮配施(... 为实现辽西北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探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风沙土花生生长特性、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于2021和2022年在辽西北风沙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单施无机肥(N)、单施有机肥(O)及有机肥和无机肥等氮配施(N+O)对花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N+O、N和O处理在花生生育中期的株高显著高于CK处理,且N+O处理株高在全生育期均显著高于CK处理。N+O处理花针期和饱果期干物质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7.3%和15.8%(2021)及14.6%和13.4%(2022)。N+O处理结荚期和饱果期总氮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10.2%和15.8%(2021),19.6%和13.4%(2022),且饱果期荚果氮积累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17.4%(2021)和16.9%(2022)。2021年,N+O处理花生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和百仁质量较N处理分别提高了14.1%、10.5%和9.1%。2022年,N+O处理花生蛋白质含量较N处理提高了2.4%。综上,有机无机肥等氮配施处理提高了花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总氮积累,最终提高花生产量并改善花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有机无机肥配施 生长性状 氮素积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施肥推荐的多用途水肥一体施肥机研究与实现
10
作者 王虎 代辛 +3 位作者 韩威 李莉婕 张永恩 赵泽英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24-132,共9页
【目的】研发集成施肥推荐功能的多用途水肥一体施肥机,为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智能化施肥装备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多路吸肥设计与主泵变频调节技术实现进出水量与混肥比例动态调控;搭载EC/pH实时监测系统... 【目的】研发集成施肥推荐功能的多用途水肥一体施肥机,为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智能化施肥装备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多路吸肥设计与主泵变频调节技术实现进出水量与混肥比例动态调控;搭载EC/pH实时监测系统、智能控制模块及触摸屏交互界面,构建“数据采集-信息融合-模型决策-指令执行”闭环控制流程;集成基于地力评价与WebService的施肥推荐系统,结合地块肥力与作物生长信息生成氮磷钾最优施用量推荐方案。【结果】该施肥机支持独立/协同双运行模式,适配贵州山地小片区分散地块;通过变频控制实现流量精准调节,避免管道冲蚀或灌溉失效;触摸屏界面集成灌溉控制、定时规划、参数配置及历史查询四大模块,操作便捷性优于传统设备;实践表明其可自动获取作物需肥量,实现养分与水分的定量供给,提升水肥利用率。【结论】基于施肥推荐的多用途水肥一体施肥机在智能化、易用性及山地农业适配性方面表现较优,突破了传统施肥机功能单一、适配性差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 多用途施肥机 智能化 施肥装备 山地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排式精量穴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周文琪 刘存良 +3 位作者 安天昊 宋超 路衢 王耀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针对玉米中耕追肥时期化肥利用率低、施用量大、穴式肥料施用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颗粒肥料穴式施用的强排式精量穴施肥装置,确定影响排肥轮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在排肥轮中设计了强排式排肥板机构,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构建排肥... 针对玉米中耕追肥时期化肥利用率低、施用量大、穴式肥料施用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颗粒肥料穴式施用的强排式精量穴施肥装置,确定影响排肥轮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在排肥轮中设计了强排式排肥板机构,阐述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构建排肥轮充肥和排肥过程中的力学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和动力学软件Adams进行耦合仿真分析,对排肥装置的排肥性能进行仿真试验,确定排肥轮的最优结构参数为排肥壁倾角35.2°、排肥槽深度10.7 mm、排肥槽工作长度30 mm;结合最优结构参数,分析强排式排肥板机构对排肥性能的影响;通过台架试验,探究不同作业速度对试验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同等条件下与仿真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相关参数指标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强排式排肥板对肥料成穴性能的优化效果。装置整体性能稳定,满足排肥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施肥 排肥装置 排肥板 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下的稻茬烤烟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模糊综合评价
12
作者 金江华 夏冰 +8 位作者 李旭 于大鹏 郭伟 陈焘 吴文信 李思军 王新月 黄杰 邓小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1,共10页
研究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烟稻复种区烟叶品质提升适宜的微生物肥料。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设计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等5个处理,采用... 研究根区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明确烟稻复种区烟叶品质提升适宜的微生物肥料。以云烟87为供试烤烟品种,设计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等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菌肥对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和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并构建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性状指数、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感官质量指数、品质指数、综合效果指数对不同处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稻茬烤烟根区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提高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质量和品质指标,提高烤烟上等烟率、产量和产值。施用金叶微生物菌肥烟叶的B2F、C3F、X2F等级外观质量指数较不施微生物菌肥的烟叶分别提高了13.54%、4.37%、4.45%,物理性状指数分别提高了3.67%、6.25%、6.80%,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分别提高了6.14%、9.81%、6.59%,感官质量指数分别提高了13.80%、18.80%、10.40%,品质指数分别提高了10.17%、13.02%、8.14%。施用顿丰纳米硅菌肥、耕天下微藻营养液、金叶微生物菌肥、根茎康微生物菌剂较不施微生物菌肥烟叶的经济性状指数分别提高了8.80%、11.10%、23.60%、19.80%,综合效果指数分别提高了6.43%、6.75%、13.81%、9.00%。综上所述,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烟叶品质和经济性状,其中以金叶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烤烟 根区施肥 微生物肥料 经济性状 烟叶品质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一次性混施在甘蔗栽培中的效应
13
作者 韦德斌 周连芳 +3 位作者 吴兰芳 刘江娟 陈潇航 李翔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了研究在甘蔗生产上一次性混施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的增产增收和化肥减施的效果,指导本地农户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减施化肥,提高生产效益,以当地主推品种桂糖46号为试验材料,以当地甘蔗专业种植大户自配方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无机化肥... 为了研究在甘蔗生产上一次性混施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的增产增收和化肥减施的效果,指导本地农户增施生物有机肥和减施化肥,提高生产效益,以当地主推品种桂糖46号为试验材料,以当地甘蔗专业种植大户自配方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无机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混施对甘蔗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无机复合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处理5(施肥本草生物有机肥1455 kg/hm^(2)+盛戈·噻虫嗪药肥1215 kg/hm^(2))在减施化肥近一半的条件下,比对照增产15.16%,经济效益提高1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有机肥+复合肥 混施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熟牛粪氮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4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4 位作者 薛亮 连彩云 王智琦 罗双龙 段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3期47-56,共10页
探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适宜的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水平,为河西绿洲灌区水稻的高产优质施肥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化肥(0%ON)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5%(25%ON)、50%(5... 探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适宜的有机氮替代化肥氮水平,为河西绿洲灌区水稻的高产优质施肥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在张掖市甘州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单施化肥(0%ON)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25%(25%ON)、50%(50%ON)、75%(75%ON)、100%(100%ON)6个处理,研究有机氮配施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有机氮配施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对稻米品质的提升效果尤为显著。有机肥配施处理幼苗成活率比单施化肥显著提高6.36%~17.76%,产量比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7.30%~34.21%。与单施化肥相比,25%ON、50%ON处理产量仅分别降低1.45%、5.74%,并且25%ON处理氮肥利用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机氮配施处理显著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0.74%~5.93%、直链淀粉含量1.14%~5.14%,提高水稻的整精米率1.92%~4.22%、食味值0.61%~1.83%。25%ON、50%ON处理垩白粒率分别显著降低5.26%、13.16%、垩白度分别显著降低11.76%、17.65%。兼顾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米食味品质等综合品质,确定有机氮替代化肥氮25%~50%比例是河西绿洲灌区实现水稻高产、品质提升的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3年青海省化肥施用特征分析
15
作者 张洋 胥婷婷 张荣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36-40,共5页
使用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2000—2023年青海省统计年鉴,提取2000—2023年青海省物资消耗和化肥施用量数据,对青海省24年间化肥施用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剖析青海省不同化肥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省24年间化肥总施肥量(折纯)年增加量... 使用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2000—2023年青海省统计年鉴,提取2000—2023年青海省物资消耗和化肥施用量数据,对青海省24年间化肥施用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剖析青海省不同化肥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省24年间化肥总施肥量(折纯)年增加量共增长-2.62万t,年增长率为-10.92%;氮(N)肥年增加量共计增长-1.51万t,年增长率为-6.57%;磷(P_(2)O_(5))肥年增加量共计增长-0.95万t,年增长率为-3.96%;钾(K_(2)O)肥年增加量共计增长-0.17万t,年增长率为-0.71%;复合肥(折纯)年增加量共计增长0.02万t,年增长率为0.08%。说明青海省24年间化肥总施肥量(折纯)年增长率、氮(N)肥年增长率、磷(P_(2)O_(5))肥年增长率和钾(K_(2)O)肥年增长率均为负增长,复合肥(折纯)年增长率为正增长。可为青海省科学施肥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统计年鉴 化肥施用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磷肥施用量与磷素养分平衡的数学模型构建
16
作者 曹钻 胡艳 刘雪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 为了优化棉花磷肥施用量,保证磷素养分平衡,选择Logistic模型分析棉花不同生长期的磷素积累量,之后使用指数模型和线性模型分析施磷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法,构建了一种线性加平台数学模型,模拟磷肥施用量和棉花产量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养分平衡法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磷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棉花的产量也随之提高,当磷肥(P_(2)O_(5))施用量在83.99 kg/hm^(2)时,子棉产量达最高,为6 410.784 kg/hm^(2)。通过优化施肥策略,确定棉花磷素输入量为21.98 mg/kg,对应磷肥(P_(2)O_(5))施用量为82.64 kg/hm^(2),该施肥量既能保证棉花产量,也能确保磷素养分获得和支出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磷肥 施用量 磷素养分平衡 数学模型 肥料效应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除草技术在农业“双减”政策下推广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世柱 黄文明 +1 位作者 王海翔 丁旻 《农业工程》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对机械除草技术在农业“双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政策下的推广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双减”政策下机械除草技术研究背景和意义。采用查阅资料、电话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阐述农业“双减”政策的定义和目标,介绍机械除草技术分... 对机械除草技术在农业“双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政策下的推广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双减”政策下机械除草技术研究背景和意义。采用查阅资料、电话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阐述农业“双减”政策的定义和目标,介绍机械除草技术分类和应用情况。同时分析农业“双减”政策对机械除草技术推广的影响,剖析黑龙江省依安县机械除草推广应用案例,提出推广应用机械除草技术的策略和措施,为机械除草行业决策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农药 农业“双减” 机械除草 推广应用 除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置分体式混合施肥机自动化升级改造
18
作者 闫建 涂彬 +1 位作者 李西富 崔成成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1期8-11,14,共5页
针对对置分体式混合施肥机依靠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操作频繁切换的问题,基于农艺的排肥需求,研究了施肥机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方案,设计了施肥机排肥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旋耕机在提升状态时停止排肥、排肥速度随车速自动调节的功能,... 针对对置分体式混合施肥机依靠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操作频繁切换的问题,基于农艺的排肥需求,研究了施肥机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方案,设计了施肥机排肥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旋耕机在提升状态时停止排肥、排肥速度随车速自动调节的功能,并通过排肥均匀性试验、整机性能试验验证了排肥控制系统的效果。结果表明:有机肥、复合肥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分别为4.12%和1.62%,均小于国家标准中7.8%的标准值;有机肥、复合肥在施肥均匀性试验区段内均不存在无肥料区段,施肥机断条率为0%,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实际施肥量与施肥机的作业速度无关,仅与施肥设定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机 排肥控制系统 稳定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甜菜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研究
19
作者 孙洪仁 张吉萍 +2 位作者 冮丽华 王尚波 王志栋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71-83,共13页
【目的】为建立我国甜菜测土推荐施氮系统。【方法】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研究了我国甜菜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结果】我国甜菜土壤有机质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64、37~64、22~37、13~22、7~13... 【目的】为建立我国甜菜测土推荐施氮系统。【方法】采用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研究新方法,研究了我国甜菜土壤氮素丰缺指标与适宜施氮量。【结果】我国甜菜土壤有机质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64、37~64、22~37、13~22、7~13、4~7、2.5~4和<2.5 g/kg;土壤全氮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4、2.6~4.4、1.5~2.6、0.9~1.5、0.6~0.9、0.4~0.6、0.2~0.4和<0.2 g/kg;土壤碱解氮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20、170~320、91~170、48~91、26~48、14~26、8~14和<8 mg/kg。当目标产量30~120 t/hm^(2)、氮肥利用率30%~50%时,甜菜第1~8级土壤适宜施氮量分别为0、27~180、54~360、81~540、108~720、135~900、162~1080和189~1260 kg/hm^(2)。【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我国甜菜基于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推荐施氮系统,为我国甜菜测土施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甜菜 测土施肥 丰缺指标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沿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崔云玲 郑浩飞 +3 位作者 孙和折 张立勤 吴正强 包会存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7-622,共6页
通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氮肥运筹试验,为沿黄灌区制种玉米的高产、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以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30%∶0∶30%∶30%∶10%)为对照,设置了基肥... 通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氮肥运筹试验,为沿黄灌区制种玉米的高产、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以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30%∶0∶30%∶30%∶10%)为对照,设置了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分别为15%∶15%∶30%∶20%∶20%、0∶30%∶30%∶20%∶20%、0∶0∶50%∶30%∶20%等3个处理,对制种玉米播前、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和收获期土壤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种子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比例为0∶30%∶30%∶20%∶20%处理制种玉米种子产量显著提高57.92%、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58.15%。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茎粗、穗长等性状无显著差异;较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抽雄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74.77%,而60~10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66.65%~81.81%,显著降低氮素淋溶风险。因此,在沿黄灌区,将氮肥后移至拔节期,即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0∶30%∶30%∶20%∶20%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本结果可为该地区制种玉米可持续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制种玉米 硝态氮分布 氮盈余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